周杰倫星

周杰倫星

周杰倫星(Chouchiehlun)是由兩岸天文愛好者蔡元生、陳韜、林啟生和梁品等於2009年在台灣玉山國家公園的鹿林天文台合作發現的一顆小行星,編號257248。小行星是目前天文學界唯一由發現者擁有命名權並獲得公認的天體。

基本信息

簡介

周杰倫星屬於主帶I型小行星,永久編號為257248,臨時編號2009 FA19。直徑約為3公里,繞太陽一周需要3.64地球年。2011年6月在金牛座運行,距離地球約5.4億公里,亮度約23等。在沖日前後它的亮度在19-20等之間,可用大型望遠鏡觀測到。“周杰倫”星下次沖日時間為2012年1月7日。

發現經過

周杰倫星由蔡本人與中央大學黃崇源教授、梁品等教授合作、多位大陸天文愛好者共同參與的天體搜尋計畫中發現的其中一顆小行星,發現於2009年3月20日。發現過程可謂兩岸天文工作者及愛好者通力合作的典範—— 由蔡元生製作觀測排程,交由中央大學鹿林天文台觀測助理林啟生操縱41厘米望遠鏡進行觀測,隨後大陸天文愛好者陳韜及金彰偉通過網路下載及處理數據,新小行星由金彰偉發現,陳韜上報,經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樂蒙山1.5米望遠鏡及基特峰0.9米望遠鏡等設備先後確認,獲得了2009 FA19的暫定編號,永久編號於2010年12月獲得。由於四位發現者剛好都是周杰倫的鐵桿冬粉,之後經四位發現者一致商定,這顆小行星擬用華語流行天王、著名音樂人周杰倫的名字命名。命名提案經國際天文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委員會通過,於2011年6月小行星中心公報第75354號中宣布了這一命名決定。

命名之謎

周杰倫周杰倫
璀璨的星空中以中國人人名命名的星星中,目前已有祖沖之小行星、郭守敬星、張衡星、張鈺哲星、沈括星、邵逸夫星、陳嘉庚星、吳健雄星、張果喜星、田家炳星、葉叔華星、蔡繼有星、李曉華星、李達三星、王寬誠星、曹光彪星、查劉璧如星、巴金星、袁隆平星、談家楨星、曲欽岳星、錢學森星、貝時璋星、武衡星、一行小行星、張衡小行星、金庸星、鮑德熹星、徐剋星、林青霞星、周杰倫星等,總計33個以中國人人名命名的星星。

1.沖之小行星:1964年11月9日,由紫金山天文台發現的,國際永久編號為1888的小行星命名為“祖沖之小行星”。

2.郭守敬星:1977年,經國際小行星研究會批准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把他在1964年發現的編號為2012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郭守敬星”。

3.張衡星:1977年紫金山天文台報國際小行星中心批准,將該台1964年10月9日發現的國際永久編號為1802號的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

4.張鈺哲星:1978年8月國際小行星中心出版的《國際小行星通報》第4420期公布,把美國哈佛大學天文台把他們發現的正式編號為2051號的小行星,命名為“張鈺哲星”。

5.沈括星:1979年7月1日紫金山天文台將在1964年11月9日發現了第2027號小行星命名為“沈括星”。

6.邵逸夫星:1990年3月11日,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根據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的申報,正式批准將該台於1964年10月8日發現、國際永久編號第2899的小行星命名為“邵逸夫星”。

7.陳嘉庚星:1990 年 3 月 31 日 , 中 國 國 際 小 行 星 命 名 委 員 會 , 將 中 國 科 學 院 紫 金 山 天 文 台 在 1964 年 11 月 9 日 新 發 現 的 第 2963 號 行 星 , 命 名 為 “陳 嘉 庚 星” 。

8.吳健雄星:1990年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將國際編號為2752號的小行星命名為“吳健雄星”。

9.張果喜星:1993年6月5日,張果喜得到了一項特殊的榮譽: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將他們發現的3028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張果喜星”!

10.田家炳星:1993年9月,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決定將該台1965年12月20日發現的、國際編號第2886號小行星命名為“田家炳星”。 田家炳星(2886)沿著一個橢圓軌道繞日運行,它的軌道偏心率為0.156,軌道傾角(即小行星軌道面和黃道面之間的交角)很小,只有1度左右,幾乎是在黃道面上運行;它的軌道半徑長為2.366天文單位(一個天文單位為日地間的平均距離,約等於一億五千萬公里),這就是說田家炳星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為三億五千多萬公里;繞太陽運行一周需3.6年。

11.葉叔華星:1994年,紫金山天文台將他們新發現的一顆小行星命名為“葉叔華星”。

12.蔡繼有星:1995年8月28日。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和香港新華集團舉行“蔡繼有星”命名大會,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亦把“5389號”小行星命名為“蔡繼有星”

13.李曉華星:1996年3月1日,北京中國大飯店的大宴會廳里燈火通明,“李曉華星”命名典禮紀念大會在這裡隆重舉行。1964年10月30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的科學家驚喜地發現一顆新的小行星,當時編號為第3556號。

14.李達三星:1996年5月3日,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根據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的申報,正式批准將該台於1957年10月31日發現,國際永久編號第3812的小行星命名為“李達三星”。

15.王寬誠星:1998年10月5日,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根據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的申報,正式批准將該台於1957年10月31日發現、國際永久編號第4651的小行星命名為“王寬誠星”。

16.曹光彪星:1998年10月5日,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根據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的申報,正式批准將該台於1981年11月27日發現、國際永久編號第4566的小行星命名為“曹光彪星”。

17.查劉璧如星:1998年10月,國際小行星中心批准,國際編號為3960號小行星以香港婦女界著名人士查劉璧如女士的名字命名為“查劉璧如星”。這顆小行星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1955年1月20日發現並提名。 此星以著名人士查劉璧如的名字而榮譽命名,查劉璧如女士熱心杜會公益,為中國的科學及婦幼教盲、衛生等社會福利事業作出了顯著貢獻。” “查劉璧如星”(3960)沿著一個橢圓軌道繞日運行,它的軌道偏心率為0.281,軌道傾角為14.480,軌道半長徑為2.640個天文單位(一個天文單位為日地間平均距離,約等於1.5億公里),就是說“查劉璧如星”至太陽的平均距離為3.96億公里,在軌道上平均每天以159萬公里的高速度奔騰前進,繞太陽一周需4.29年。“查劉璧如星”里離地球最近時只有1.35億公里。

18.巴金星: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觀測中心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於1997年11月25日發現的國際永久編號是“8315”的小行星。經國際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准,由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通報35491號通知國際社會,命名為“巴金星”。1999年10月26日,“巴金星”命名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19.袁隆平星:1999年10月。年經國際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准,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發現的一顆小行星(8117)被命名為“袁隆平星”。

20.談家楨星:1999年,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根據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的申報,正式批准將該台1964年發現的,國際永久編號第3542的小行星命名為“談家楨星”。 21.曲欽岳星——1999年,國際編號為3513號小行星獲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正式被命名為“曲欽岳星”。第3513號小行星是中國紫金山天文台1965年10月16日發現的,並得到國際小行星組織認可 。

22.錢學森星:2001年12月21日。經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將其發現的國際編號為3763號的小行星命名為“錢學森星”。3763號的小行星是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1980年10月14日發現的。

23.貝時璋星:2003年,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根據中國國家天文台的申報,正式批准將該台於1996年10月10日發現的,國際永久編號第36015的小行星命名為貝時璋星。

24.武衡星:2004年3月18日。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提名委員會批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將其發現的國際永久編號為56088的小行星命名為“武衡星”,以此紀念我國這位已故科技戰線傑出的領導者和組織者。

25.一行小行星:為了紀念一行的功績,人們將小行星1972命名為“一行小行星”。

26.張衡小行星:為了紀念張衡的功績,人們將月球背面的一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為紀念他在天文學上的貢獻,第2051號小行星就是以他的名字“張(Chang)”來命名的。

27.林青霞星:2000年8月,一位天文愛好者發現了一顆後來被編號為38821的小行星,這也是他在美國發現的第四顆小行星。這位發現者給這顆星星命名為 “林青霞星”。直到2006年得到國際小行星命名中心批准和公示。

28.金庸星:2001年命名,編號為第10930號。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的工作人員昨日對記者說,天文學家的工作十分辛苦,每當下雨或者雲多的天氣,看不到星星,很多工作人員就會坐在一起聊金庸的書,聊書中的英雄人物,因此決定以“金庸星”命名。

29.鮑德熹星:2006年命名,編號為34420號,以表彰他對電影事業所作的貢獻。其實這是天文學家發現並經過數年申請的。之前,鮑德熹憑《臥虎藏龍》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獎,堪稱是中國電影界頂尖攝影師之一。

30.徐剋星:編號23258,發現者是香港天文學家楊光宇。因徐克在電影屆的貢獻而被命名,認證歷經十年。這是第一位獲得小行星命名的香港導演。科學家認為,這很符合他有些科幻的個性,徐克表示,有機會想去看看這顆名為徐克的“星星”。

31.周杰倫星 :2011年6月命名,由台灣高雄天文學會蔡元生等4人共同發現,這顆小行星擬用21世紀頭十年華語樂壇一人獨大的華語流行天王、亞洲流行天王、著名音樂人周杰倫的名字命名。之所以會以周杰倫的名字命名,是因為發現這顆行星的4人都是周董周杰倫的鐵桿冬粉。命名提案經國際天文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委員會通過,於2011年6月小行星中心公報第75354號中宣布了這一命名決定。

32.吳其瑾星:2011年命名,為表彰她作為中國代表參加2010年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並榮獲個人二等獎,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決定將26323號小行星命名為“吳其瑾星。

“周杰倫星”距地球約5.4億公里

其實,大多小行星是肉眼看不到的,需要天文儀器觀測。紫金山天文台的工作人員介紹說,“周杰倫星”距離地球約5.4億公里,可用大型望遠鏡觀測到。“徐剋星”位於火星與土星之間,也可以通過大型望遠鏡看到,但需要耐心。愛好者還可以登錄美國NASA官網,即可查閱到這些明星命名的小行星相關數據及運行軌道。

冬粉想要“上星”不容易

小行星命名的過程是怎樣的呢?據紫金山天文台工作人員介紹,天文專家或者愛好者觀測到一個小行星後被國際機構確認是新的後,會得到國際統一格式的“暫定編號”。這顆小行星在至少4次回歸中被觀測到,並且它的運行軌道被精確確定後,將獲得一個永久編號。小行星最後的名字,按照慣例,由發現者在發現10年內命名。

而小行星發現者雖然擁有命名權,但是也有一定的規矩。比如政治家、軍事人物或者政治、軍事事件必須在逝世後或發生100年以後才能命名。所有小行星的命名,必須經過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由13人組成的小天體提名委員會批准,由國際小行星中心發布通報國際社會。命名一經成立,即成為該天體的永久星名,列入每年出版的《小行星星曆表》,永載史冊。

所以,這是少數人才能擁有的殊榮。要發現小行星,需要強大先進的天文設備,普通人是買不起的。因此要想“升空”,還是把心思放在“貢獻”上。記者獲悉,不久前,就有一名福州女孩吳其瑾留名太空,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決定將26323號小行星命名為“吳其瑾星”,表彰她作為中國代表參加2010年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並榮獲個人二等獎。

據悉,在太空中將有一顆小行星以影視演員、90後心中的天后楊丞琳的英文名字“Rainie”命名,已得到國際天文組織認證,也就是說太空中將有一顆小行星以楊丞琳的名字命名。至此,以中國人名字命名的星星又將多一顆。

周杰倫反應

周杰倫經紀公司的工作人員說,周董上月聽到這個訊息,以為是歌迷跟他開玩笑,最後知道是真的後,還是很吃驚的感覺,並覺得意義很重大。而周董也因此有些靈感,在專輯《跨時代》中,寫了一首《愛的飛行日記》來紀念。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