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龍店種子林林場

寶龍店種子林林場

寶龍店種子林林場位於五常市東部,場址距市區45公里,屬於長白山系,張廣才嶺西坡,低山丘陵地帶。始建於1962年,1965年被省林業廳定為天然母樹林林場。林場職工有307人,其中幹部21人,技術人員8人。固定資產97萬元。年產值300萬元,利潤68萬元。

地理位置

林場位於五常市東部,場址距市區45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27°38′—127°55′,北緯44°50′—44°58′。南與勝利林場接壤,西北與小山子鎮農業區相連,東與尚志老街基林場搭界,北與長崗林場相鄰。隸屬於五常市林業局,行政區域屬小山子鎮境內。

自然環境

山脈:屬於長白山系,張廣才嶺西坡,低山丘陵地帶。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海拔197——621米,相對高度423米。
水系:均屬於松花江支流水系。境內由2個流域構成,西部主要河流是小葦沙河,由東南向北流入松花江二級支流牤牛河;東部主要河流為小泥河,由東向西北流入松花江三級支流大泥河
氣候: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多為西北風,氣候乾燥寒冷,夏季受海洋性東南季風影響,氣候溫暖多雨。年降水量620.9毫米,最低氣溫-40.9℃,最高氣溫35.6℃,年平均氣溫3.4℃,年無霜期120天左右。
土壤:以典型暗棕壤分布最廣,多分布於10度以上的坡地上,土層厚度一般在15——25厘米之間;其次為潛育暗棕壤,主要分布在溝谷地帶;此外在河岸兩側分布有沼澤土。
植被:森林資源比較豐富,材質優良,溝谷地帶,分布著以水曲柳為主的三大硬闊珍貴樹種,坡麓漫崗多分布著山楊、白樺、椴樹為主的軟闊葉混交林,山上部分布著柞、色、花曲柳等硬闊為主的混交林。灌木有胡榛子、繡線菊、山梅花、刺五加、白丁香等。草本植物有苔草、蕨類、山茄子、鈴蘭、玉竹、禾本科植物等。其中,中草藥有五味子、天麻、刺五加、黃芪等。
野生動物:主要有兔、狼、熊、林蛙、野豬、狍子、飛龍、山雞、野鴨、松花蛇等。

社會經濟

林場職工有307人,其中幹部21人,技術人員8人。設有森經工段、護林工段、林木種子園、加工廠、原部省聯營良種基地。固定資產97萬元。年產值300萬元,利潤68萬元。施業區有10個自然屯,社會人口近5000人。林場交通比較方便,寶賈林區公路貫穿施業區中心與203省級公路相通。各村屯之間都有普通公路相連。

森林資源

森林資源概況:經營總面積14145公頃,其中林業用地面積13994公頃,在林業用地中,有林地面積11827公頃,其它1477公頃。森林總蓄積1256160立方米。森林覆蓋率83.6%。
林分類型:在森林資源中,天然林面積9732公頃,總蓄積1142290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的82.3%和90.9%。主要林分類型有珍貴硬闊混交林面積2545公頃,蓄積274130立方米;硬闊混交林1115公頃,蓄積136200立方米;軟闊混交林5084公頃,蓄積606310;椴樹林面積60公頃,蓄積5840立方米;柞樹林面積928公頃,蓄積119810立方米。人工林面積2095公頃,蓄積113870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的17.7%和9.1%。人落林面積1740公頃,蓄積99120立方米;人樟林面積346公頃,蓄積14550立方米;其它面積9公頃,蓄積200立方米。
森林分類經營區劃:在林業用地中,區劃生態公益林總面積11655公頃,占林業用地83.3%。其中區劃界定重點生態公益林5196公頃,占林業用地37.1%;一般生態公益林6459公頃,占林業用地46.2%。區劃商品林面積2339公頃,占林業用地16.7%。

林業生產

林場始建於1962年,1965年被省林業廳定為天然母樹林林場。1977年經省林業廳批准,在施業區建1處針葉無性系初級種子園,1990年調整了規劃,形成以三大硬闊天然母樹林為主體,種子園、人工母樹林、樹木引種、種源試驗等同步建設的格局,建成了具有一定規模和相應經營管理能力的林木良種基地。隨著國家對生態建設的高度重視和林業產業結構的調整,退耕還林、防沙治沙、速生豐產林基地建設等國家林業重點工程的實施,每年需要大量優質的林木種子,而目前良種基地建設明顯拖後。為此2001年由國家和地方共同投資120萬元(國家投資80萬元,地方投資40萬元)對寶龍店種子林場林木良種基地進行改、擴建。到2001年年底,良種基地建設總面積達到3859.5公頃,其中種子園區51.8公頃;子代測定林22.6公頃;優樹收集區29公頃;人工母樹林19.1公頃;天然母樹林3737公頃(其中優良林分1000公頃),同時建曬台1000平方米,倉庫100平方米,種子檢驗設備1套。基地每年可生產落葉松種子61.7公斤,樟子松種子90.8公斤,珍貴闊葉樹種子40000公斤。良種基地年經濟效益可達72.23萬元。
營林生產:累計為國家生產商品材36萬立方米,年均生產木材9000立方米;經更新造林形成的人工林2095公頃;每年育苗地3公頃,產成苗200萬株,品種有落葉松、雲杉、東北紅豆杉、榆、楊、白樺、椴等幼苗及水臘等各種綠化大苗等。
木材加工:場辦木材加工廠主要生產建築和家具等半成品。自1991年由林場職工承包經營進行擴建,生產一些高檔地板塊等成品、半成品。遠銷日本和歐美等一些國家。
多種經營:建成農業基地180公頃,其中水田160公頃,旱田20公頃,年產水稻75萬多公斤,大豆3.5萬公斤,養林蛙10萬隻,養魚10萬尾;年創利潤60餘萬元;新發展起來的食用菌產業效益顯著,年產木耳200公斤,年創利潤0.2萬元。
林場擁有各類磚(鐵)木結構公用、民用建築萬餘平方米;有閉路電視、微機、電話等現代設施。

發展方向

林場在今後的發展上,一是通過分類經營區劃界定,把以發揮生態效益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劃分為生態公益林,科學經營,追求最大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把以發揮經濟效益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劃分為商品林,提高林地生產力,追求最大的經濟效益。二是依託當地的資源優勢,有計畫、有組織地對山野菜、食用菌、藥用植物等山產品進行開發利用;同時積極利用林地資源,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培育中藥材、經濟作物、食用菌、養殖林蛙等項目。三是林場為部省聯營良種基地,通過多年的科學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種苗引種馴化和培育鄉土珍貴樹種的經驗,為發展壯大良種基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發展項目

將外地引種馴化的優良樹種和五常所有的地方樹種都引種到種子園,進行封閉式、集約化管理,把種子園建設成集良種生產、學習實踐基地、旅遊、度假等多功能於一體的森林植物園;採取股份合作家庭林場、森林資源經營管護承包等多種形式,在林內發展林藥間作,立體開發,重點開發細辛、五味子、防風、天麻、甘草、龍膽、刺五加、黃芪等藥材,逐步形成較大規模的中藥材產銷基地;加強良種基地建設,擴大珍貴人工母樹林和改建紅松堅果林,建設速生豐產林,每年育苗5公頃,造林100公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