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粳24號

寧粳24號(97XW-723)系寧夏農林科學院作物研究所水稻室用寧粳12號和義大利4號品種通過雜交,經多年定向選育和溫室加繁於1997年育成。2002年2月通過寧夏農作物品種審定。

基本信息

特徵特性

株高95cm左右,株型緊湊,莖稈粗壯,葉片直立,種子發芽勢強,苗色深綠,幼苗耐寒性強,返青快,分櫱極強,成穗率高,空秕率低,千粒重27克,谷料粒偏長型,散穗型,著粒中密,畝收穫穗數28-35萬穗,平均每穗結實率90粒以上,灌漿快,成熟落黃好。經中國水稻所國家稻穀品質檢測中心測定:稻穀出糙率82.3%精米率75.1%,整精米率70.5%,長寬比2.1,透明度1級,糊化溫度7,膠稠度64mm,直鏈澱粉含量18.7%,蛋白質含量7.3%,12項測定指標達到優質米一級標準,四項達到優質米二級標準,米質屬一級優質米。抗稻溫病、白葉枯病。全生育期147天左右,是一優質、高產、穩產性俱佳的優質米水稻新品種。 

產量表現

1999年參加品比試驗,畝產773.4公斤/畝,較對照寧粳16號增產6.3%,1999年參加優質米篩選試驗,畝產741.17公斤,較對照寧粳16號增產0.83%。2000年參加晚熟組區域試驗,4點平均畝產676.8公斤,較對照寧粳16號減產6.58%。2001年參加優質米組區域試驗,5點平均畝產675.0公斤,較對照寧粳16號減產5.9%。2001年參加生產試驗,4點平均畝產595.4公斤,較對照寧粳16號減產3.5%。1999年開始進行示範種植0.9畝,畝產742.0公斤。2000年作物所稀植(每穴1-2苗)15畝,平均畝產650公斤以上。靈武忠村種植60餘畝,平均畝產700公斤左右。2001年全區種植1萬餘畝,表現良好,受到農民、加工企業和各級政府部門的重視。2002年全區種植5.0萬餘畝,與企業簽定定單1.0萬餘畝。該新品種產量達到寧粳16號的水平,米質外觀和食味均非常突出,是目前我區理想的優質米新品種。

突出優點

寧粳24號與目前生產上套用的優質米品種相比較,具有以下優點:

(1)高產穩產:經幾年的試驗示範結果表明,寧粳24號達到寧粳16號的產量水平,且地點間、年度間差異較小,表現出較好的豐產性和穩產性。

(2)熟期適宜,全生育較寧粳16號早3天,在任何年份均能夠正常成熟,是一熟期非常安全的品種。

(3)種子發芽率高,發芽勢極強,苗期耐寒性強,分櫱極強,分櫱極強,成穗率高,空秕率低。

(4)品質優:米質外觀和食味均非常突出,特別是整精米率高,堊白率低。

(5)抗性強、適應性廣:抗病、抗倒、抗鹽鹼能力強,適應各種不同土壤條件下種植。

栽培要點

本品種屬晚熟偏早品種,適應於寧夏及周邊地區種植,最好插秧栽培,但也可保墒旱插或直插栽培。

1、須進行藥劑浸種,用“402”農藥2000倍液浸2-3天,催芽或直接插種。

2、4月15日左右育苗,秧田插量300公斤/畝,採用弓棚旱育秧最好。

3、品種分櫱力極強,必須堅持稀植少插,5月中旬插秧,行穴距8×3或9×3寸,每穴3-5苗。

4、秧前施磷酸二銨10-15公斤/畝,碳銨25公斤/畝作底肥,5月下旬,6月上旬追施尿素二次,每次7-8公斤/畝,7月15日後施穗肥尿素3公斤/畝左右。

5、後期注意落乾曬田,以防倒伏。

2011年優質種子3

民以食為天,種子與人類生活關係密切,除日常生活必需的糧、油、棉外,一些藥用、調味等都來自種子。盤點2011年優質的種子品種,為農民提供參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