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毛小花苣苔

密毛小花苣苔

密毛小花苣苔,多年生草本。生於石灰岩山陰處石壁上,海拔約260米。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根狀莖圓柱形,粗約8毫米。葉7—12,均基生,具長柄;葉片紙質,圓卵形或近圓形,長2一4.8厘米,寬2一4.5厘米,頂端鈍或圓形,基部圓形或心形,邊緣有鈍牙齒或小鈍齒,兩面均被極密的短柔毛,側脈每側3條;葉柄長2.6—13.5厘米,密被開展短柔毛。聚個花序4一10條。2—3回分枝,直徑1.5—6.5厘米,每花序有7—20花;花序梗長4—8厘米,與花梗均被開展短柔毛;苞片對生,線形,長3—5毫米,寬0.5—l毫米,被短柔毛;花梗長1.5—8毫米。花萼裂片狹披針狀線形,長約3.5毫米,寬0.7毫米,果期長4一5毫米,外面被短柔毛,內面上部有稀疏短柔毛。花冠淡紫色,長7.5—9毫米,外面上部被短柔毛,內面無毛;筒粗衡狀,長5—6毫米,口部直徑4毫米;上唇長2.2毫米,下唇長3毫米.裂片圓倒卵形。雄蕊無毛,花絲著生於距花冠基部0·4一0·6毫米處,狹線形,長2—2.3毫米,花葯橢圓形,長1.4—1.8毫米;退化雄蕊2,無毛,狹線形,長0.5—1毫米。花盤環狀,高約0.3毫米。雌蕊長7—8.5毫米,子房卵球形,長1.5—2毫米,寬11毫米,被短柔毛,花柱長5—6.5毫米,被疏柔毛,柱頭線形,長1.1一1.5毫米,頂端稍變寬,寬0.4毫米,截形,不分裂。蒴果長橢圓球形,長約4毫米,與宿存花萼近等長,寬1.6毫米,變無毛。種子褐色,橢圓形或長圓形,長約0.3毫米。

地理分布:

廣西宜山。生於石灰岩山陰處石壁上,海拔約260米。

屬中文名:小花苣苔屬

屬拉丁名:Chiritopsis

本屬特徵:

密毛小花苣苔密毛小花苣苔

多年生草本,無莖。具粗狀根狀莖。葉全部基生,具長柄,葉片橢圓形,近圓形,菱狀卵形或菱形,不分裂或二回羽狀分裂,兩面被短柔毛。花葶與葉等長或較短,被柔毛。聚傘花序,二或三回分枝;苞片2。花梗密被短柔毛;花萼鍾狀,5全裂,裂片披針形;花冠淡黃色、淡紫色或白色,二唇形,花冠筒粗筒狀或筒狀,上唇2淺裂,下唇3深裂;能育雄蕊2,無毛,花絲著於生花冠筒近基部,披針狀條形,稍彎曲;花葯連著,下部極叉開,藥室頂端匯合;退化雄蕊1—3;花盤環狀或間斷;子房卵球形,比花柱短1.5—2.5倍,被短柔毛,2側膜胎座,花柱細,柱頭1,片狀,2淺裂或不裂。蒴果長卵球形,室背2瓣裂,與宿存花萼等長。種子小,橢圓狀球形。花期4—9月,果期7—11月。多種屬。全草在民間供藥用,可治燙傷等症。
本屬花粉形態:C.cordifolia花粉近扁球形,極面觀為近圓形。大小為(14.8—)16(—17.4)×(17.4—)18.3(—19.1)微米。3擬孔溝,溝較長而狹,具溝膜,上有顆粒狀突起;擬孔界限不清楚。外壁厚度約1.7微米,分層不清楚(LM),細網狀紋飾。網脊較粗,上具稀疏小刺狀突起;網眼小,圓形,近圓形或橢圓形,大小不等。我們還觀察了C.Bipinnatifida和C.repanda花粉,前者和C.Cordifolia花粉相似,後者由於具皺塊狀紋飾而不同於C.cordifolia花粉。圖108.2.
本屬生境:生於石灰山陰處石壁上,徒岩上、河邊石上或石灰岩山岩洞壁上。海拔100—260米。
本屬分布:廣西:天峨、上林、桂林、臨桂、宜山、柳江。廣東:肇慶、陽山。安徽:休寧。地圖108.
科中文名:苦苣苔科
科拉丁名:Gesneriaceae

本科概述:

該科約140屬,2000種,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我國有56屬,約416種,主要分布於長江以南各省,少數屬往北分布,最北可達遼寧西部。其中28屬為我國特有屬。

苦苣苔科植物

雙子葉植物綱菊亞綱的一科。多為具根狀莖的草本,少數為灌木或喬木。葉對生或基生,稀輪生或互生,通常為單葉,不分裂,稀羽狀分裂或為羽狀複葉。花通常組成聚傘花序,兩性,輻射對稱或左右對稱。萼片4~5枚。花冠鍾狀或輻狀,多數兩唇形,雄蕊全部能育,或4或2枚能育;雌蕊由2枚心皮形成,子房上位,半下位或完全下位,1室,或2室、胚珠多數。蒴果,室背或室間縱裂,稀蓋裂(盾座苣屬)或為漿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