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苣苔

小花苣苔

在廣西桂林陽朔縣發現的苦苣苔科小花苣苔屬一新變種——陽朔小花苣苔。新變種與原變種的主要區別在於葉較小;葉柄、花序梗、花梗、苞片和花萼不具紫色腺體;葉中脈及側脈常具銀白色脈紋;花期6、7月,晚於原變種花期。

基本信息

描述

ChiritopsisW.T.Wang小花苣苔,苦苣苔科,3種,產我國廣西和廣東,它和唇柱苣苔ChiritaD.Don屬很接近,但後者的花較大,子房線形,比花柱長,蒴果較大,線形,遠較花萼長。(參閱《植物研究》1(3):21,1981。)
所屬科苦苣苔科 
小花苣苔小花苣苔

形態特徵

多年生小草本。根狀莖長達5厘米,頂端粗1厘米。葉約6,均基生,具長柄;葉片草質,橢圓形或寬卵形,長3.5-9.5厘米,寬2.5-4.2厘米,頂端急尖或微鈍,基部楔形或寬楔形,邊緣淺波狀,有少數淺波狀鈍齒,或有牙齒,兩面被短柔毛,側脈每側3條;葉柄長3.5-11.5厘米,扁,寬4-10毫米。聚傘花序3-4條,長2.5-4.5厘米,2-3回分枝;花序梗長3-14厘米,被淡褐色柔毛;苞片對生,披針狀線形,長約4毫米,寬1毫米;小苞片鑽形,長2-3毫米;花梗長3-8毫米,密被短柔毛。花萼長3.5毫米,果期宿存,長達6-7毫米,5裂達基部,裂片狹三角形,寬1毫米,頂端尖,外面被短柔毛,內面無毛。花冠白色,長約8毫米,外面被疏柔毛,內面無毛;筒長6毫米,口部直徑3毫米;上唇長2毫米,深裂,下唇也長2毫米,3深裂,裂片圓卵形。雄蕊無毛,花絲著生於距花冠基部2毫米處,鑽形,長3毫米,基部寬0.3毫米,上部寬0.1毫米,在基部之上稍膝狀彎曲,花葯長1.1毫米;退化雄蕊2,絲形,長1毫米,頂端頭狀,無毛。花盤間斷,高約1毫米。雌蕊稍伸出,長約7.5毫米;子房卵球形,長1.8毫米,直徑0.8毫米,密被短柔毛;花柱長5毫米,無毛,柱頭2淺裂。蒴果長卵球形,長約4.5毫米,寬約1.5毫米,被疏柔毛。種子深紫色,橢圓球形,長約0.3毫米。花期7-9月。 

分布量

世界:3種;中國:3種

苦苣苔科植物

雙子葉植物綱菊亞綱的一科。多為具根狀莖的草本,少數為灌木或喬木。葉對生或基生,稀輪生或互生,通常為單葉,不分裂,稀羽狀分裂或為羽狀複葉。花通常組成聚傘花序,兩性,輻射對稱或左右對稱。萼片4~5枚。花冠鍾狀或輻狀,多數兩唇形,雄蕊全部能育,或4或2枚能育;雌蕊由2枚心皮形成,子房上位,半下位或完全下位,1室,或2室、胚珠多數。蒴果,室背或室間縱裂,稀蓋裂(盾座苣屬)或為漿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