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根蔗

宿根蔗指上年甘蔗收穫之後,留在蔗地土中的蔗蔸的芽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主要是溫度和濕度)下萌芽出土,再長成蔗株。

名詞解釋

上年甘蔗收穫之後,留在蔗地土中的蔗蔸的芽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主要是溫度和濕度)下萌芽出土,再長成蔗株,稱宿根蔗。

英文對照

stubble cane;

在甘蔗生產中的作用

宿根蔗一般占種蔗面積的70%左右,宿根蔗生長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次年甘蔗的總產量。目前,湛江蔗農正抓緊宿根蔗的春季管理。甘蔗砍收後及時清理蔗葉,然後用牛犁蔗蔸兩邊,破壟松蔸,使土壤疏鬆、通透性好,松蔸後幾天施肥,這樣有利於宿根蔗髮根與壯苗。
蔗被砍伐後,留在地下蔗樁上的蔗芽在適宜的溫濕條件下萌芽出苗,經過人工管理,長成新的一茬蔗株即為宿根蔗,俗稱舊根蔗.栽培宿根蔗,不但具有省工省種成本低的優點,還具有早生快發、早分櫱、早拔節、生長期長、植株高大、有效莖多、高產穩產、早熟高糖、耐旱耐澇、增產潛力大的優勢.因此,種好管好宿根蔗,對取得大面積平衡增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宿根蔗高產栽培主要技術

宿根蔗高產栽培主要技術是: 一、種好新植蔗。 1.選用宿根性強的品種。品種的選用要考慮高產、高糖、熟期、適應性、宿根性和抗逆性性能綜合因素。目前,生產上推廣套用的品種有:新台糖22號、台優、園林6號、粵糖93/159、粵糖00-236、桂糖00/122、贛蔗18號等和一些引進的外國品種。 2.合理密植。從宿根蔗平衡增產和宿根年限考慮,行距宜用1~1.2米。 3.增施有機肥料。配施氮、磷、鉀肥,增施有機肥,有條件的可在9~10月灌水1~2次,可以促進地下蔗芽萌發,為宿根蔗打下多芽、壯芽的基礎。 4.防治病蟲害。重點防治地下害蟲和棉蚜蟲以及黑穗病等。 二、選留宿根蔗地,適時安排砍收。 1.選定留宿根蔗地。甘蔗栽培一般是1年新植2年宿根,部分3~4年宿根。留宿根蔗必須考慮以下因素:①蔗株生長正常,無嚴重病害;②畝有效莖4000株以上,分布均勻,斷壟缺株少;③地下害蟲少,蔗株沒有受到或少受棉蚜蟲、粉介殼蟲危害;④倒伏較少,鼠害不嚴重。 2.適時安排砍收。留宿根的甘蔗,一般安排在1月開始砍收,最適宜是2~3月砍收。 3.講究砍蔗質量。用小鋤低砍,入土3厘米或平土砍蔗,留基部蔗頭8~12厘米即可。砍蔗時要注意減少切口破裂。 三、破壟松蔸、促進發芽。 1.蔗地預處理。甘蔗收穫後,應及時處理留在蔗地上的青葉及枯葉殘莖,以便破壟松蔸。枯葉的處理方法:一般是提倡蔗葉還田,一是通過碎葉還田機把全部蔗葉破碎後再破壟松蔸,加速蔗葉腐爛;二是集中蔗葉隔行鋪在行間,一行放蔗葉,另一行破壟松蔸,下一次管理又把蔗葉堆放到另一行間。 2.破壟松蔸。甘蔗砍收後當月就破壟松蔸,宜早不宜遲,這樣可以提高發株率,提高宿根蔗產量。破壟鬆土的深度對宿根蔗發株影響很大,一般要求蔗頭基部3~4厘米泥土不動,以保護根系吸收能力,讓蔗頭的長度1/3~1/2露出空間為宜。方法是將蔗畦兩側的泥土犁翻入畦溝,並把蔗蔸周圍和蔗頭之間的泥土鋤松挖入畦溝。 3.早蓋地膜保暖防寒。蔗地破壟松蔸後,土壤濕潤就要進行噴除草劑覆蓋地膜。如果土壤乾應淋水或小雨後噴除草劑。畝用阿特拉津200克加乙草胺100克兌水50~60公斤,均勻噴施蔗行。覆蓋宿根蔗的地膜應選擇無色透明,厚度為0.005毫米,寬度為50~55厘米地膜,將蔗頭全部覆蓋,膜兩邊離蔗頭基部10厘米左右,周圍用細土壓緊密封,注意不讓蔗頭碰破地膜。當外界溫度穩定在20℃以上,每米有蔗苗8株以上時,即可揭膜施肥埋壟。 四、施肥管理,促進蔗苗生長。 1.補苗。在3月下旬4月初,平均氣溫在25℃以上15~18天,蔗芽萌發出土,不發芽的蔗蔸已霉變、衰退沒有生命力,應進行補苗。凡是50厘米以上地段無苗的,在中間挖穴,就近挖發枝粗壯的蔗蔸植下,如果缺苗多,將全部邊行蔗蔸挖來補植,邊行另用種莖播種。 2.適時施肥回土埋壟。回土埋壟的時間(如地膜覆蓋的蔗地,在外界平均氣溫高於20℃即可揭膜回土埋壟),一般是3~4月,蔗芽萌發出土2~3葉為宜。施肥與新植蔗基肥一樣,畝施鈣鎂磷肥100公斤,氯化鉀25~30公斤,尿素15~20公斤,或等值複合肥150公斤,均勻施於蔗蔸兩旁。畝施地慶2~2.5公斤防治害蟲。施肥施藥後及時回土埋壟,以減少肥料損失,要求覆土厚3~4厘米。 3.旱追肥多施肥。宿根蔗的施肥量一般比新植蔗增加20%左右。施肥時間比新植蔗早半個月左右。根據蔗苗生長狀況,可分1次或2次攻施,畝施尿素36~42公斤,或複合肥50公斤。大培土20厘米,在5月至6月上旬完成。 4.抓好其他田間管理。宿根蔗的其他田間管理,如防蟲防害、封溝防旱、剝葉覆蓋抗旱、砍收,都參照新植蔗的辦法進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