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息會

安息會:全名為基督復臨安息日會,是在十九世紀中在美國開始的。是一個全球性的組織,擁有一千多萬名信徒,遵守星期六為安息日,盼望耶穌快來。具體地說,這是個傳統的福音派的基督教團體,以耶穌為中心,以聖為信仰的基礎,強調耶穌在十字架上的贖罪犧牲,在天上聖所中的服務,不久將回來接他的子民。這個教會的特點是守安息日,認定保持健康是信仰責任的一部份,並在全世界開展布道活動。

起源

安息日會是在十九世紀中在美國開始的。一八三一年,美國紐約州一位浸信會牧師米維廉(William Miller)宣布,根據其對聖經預言研究結果,基督將於一八四三年降臨世界。到了那一年基督並未降臨,米氏又宣布次年十月廿二日必定降臨,屆時又未發生。米氏遂坦然承認錯誤,並與該運動脫離了關係。但該運動其他從眾,並不願效法米氏知過而改的態度,其中尤以一位懷艾倫太太(Ellen G. White)聲稱見了異象,知道基督確曾於該年日降臨,不過並非臨到“地上的聖所”。在眾人跟隨之下,安息日會遂告產生。
這懷師母就是安息日全的創始人。她說她從天上得著神的宣告說,主耶穌在一八四四年是有動作,只是米維廉領會錯了,主不是從天上到地上,而是在天上一處的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她說自從主升天一直到一八四四年,主只是到了天上的聖所,在一八四四內然後才進入至聖所。
安息日會成立以後,立即與其他基督教會隔離;一方面宣傳自己的“特別真理”(如守安息日,天上聖所,調查性的審判,及預言之靈等),一方面定罪一切反對他們教訓的人,稱他們為“巴比倫”,為接受“獸印記的人”。(啟十三16-18)

安息會安息會

發展

安息日會成立迄今不過百餘年,但在全球擁有超過一百五十萬的會眾,牧師一萬,印刷廠四十餘所,印行四百種刊物,每年出版六十種新書,他們在普世的福音廣播課程擁有學生三百餘萬名!
安息日會的教友勵行十一奉獻制度,是基督各宗派中平均捐獻最高的。
該會主張與世界分別的生活,禁止飲酒、吸菸、屬世娛樂,並戒數種食物,這些教條對某些民眾具有其吸引性。這也是該會發展迅速,會眾努力的原因之一。

安息日是哪一天

至於古巴比倫流行“七曜”記日法,把一周七天順序加上日、月、火、水、木、金、土七個星球的名稱,稱為星期。所謂星期就是星的日期,也稱曜日,這種記日法在公元前一世紀古羅馬日曆已有之,僅供占星用。到公元四世紀時,由羅馬皇帝正式公布使用,才成定製。

羅馬所公布的“七日一周制”與基督教傳統的“七日一周制”在每周的休息禮拜日上有所不同。基督教在第七日(安息日)禮拜,而羅馬則改在第一日(太陽日)休息禮拜。如此演變是有其歷史背景的。公元306-337年羅馬在位皇帝,將基督教奉為羅馬國教(原羅馬國教為太陽教)。他扶植基督教,使之成為國家機器的一部分。教會的禮儀、宗教活動、人事、經濟都必須聽命於皇帝。所以,君士坦丁皇帝頒令將基督教傳統的第七日(安息日)的禮拜活動移到第一日(太陽日)舉行,並於公元321年3月7日始成定製,也是為了適應其帝國統治的需要。

隨著羅馬基督教的擴展和影響,世界上許多地方使用羅馬的“七日一周制”達千餘年之久,直到十九世紀中葉,美國著名宗教家愛倫·懷特,又重新提倡使用基督教傳統的“七日一周制”,她主張恢復第七日休息禮拜。近一百五十年以來,該主張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基督教徒所接受並實行。

星期日怎樣變成禮拜的日子

一、聖經早有預言

但以理先知曾經預言將有一個邪惡的勢力興起與上帝為敵。《但以理書》7:25說:“他必向至高者說誇大的話,必折磨至高者的聖民,必想改變節期和律法。聖民必交付他手一載、二載、半載。”

使徒保羅也曾有類似的預言。《帖撒羅尼迦後書》2:3,4,7:“因為那日子以前,必有離道反教的事,並有那大罪人,就是沉淪之子,顯露出來。他是抵擋主,高抬自己,超過一切稱為神的和一切受人敬拜的,甚至坐在上帝的殿里自稱是上帝。”“因為那不法的隱意已經發動”。

二、“不法的隱意”發動的歷史

遠在基督的時代,在埃及的亞歷山大城,埃及人、希臘人及猶太人都有很大的勢力。他們的哲學思想和宗教互相影響,結果,就產生了一種多數人都能接受的神學派別“諾斯底派”(又稱知識派)。他們約有三十個分支。後來,其中一些派別接受了基督教信仰,即知識派基督教。《啟示錄》2:6所說的尼哥拉黨,就是知識派的一支,主張基督徒可以隨意行不道德的事。

三、當時使徒們反擊知識派言論

在公元七十年耶路撒冷被毀後,基督的門徒和他們的接班人以小亞細亞的安提阿為基督教的中心,他們曾對埃及亞歷山大的知識派基督教發出嚴厲的批判,以至當時基督教不敢再提“知識”這個詞。“因為世上有許多迷惑人的出來,他們不認耶穌基督是成了肉身來的,這就是那迷惑人、敵基督的。……凡越過基督的教訓不常守著的,就沒有上帝……若有人……不是傳這教訓,……不要問他的安。因為問他安的,就在他的惡行上有份。”(約翰貳書7-11)

四、第二世紀的大事變

公元132年,猶太人巴爾·柯巴自稱是基督,帶領猶太人武裝反抗羅馬帝國的統治,於公元135年猶太起義被鎮壓,羅馬皇帝哈得良(Adriano)下達命令:“禁止猶太人進入耶路撒冷,甚至不許他們站在遠處眺望他們列祖之地。”(Eusebius《ecclesiastical History》book4 chap.6.)

猶太人被迫流亡到世界各地。“巴勒斯坦荒廢了。耶路撒冷改名為開普吞林那(Aelia Capitolina),成為外邦人的城邑。城中充滿異教拜偶像之風。割禮、守安息日及講解律法等事,都被禁止了。”(Robert Rainy《The Ancient Catholic Church》P.19,New York:Scribners,1902) 城中的教會由外邦人組成,因為只有外邦人才能進城禮拜。從此基督教發生了大變化。猶太教只信《舊約聖經》,不信《新約》,也不信耶穌是基督。基督徒都儘量與猶太人劃清界線,並盡力設法遠離猶太人的儀禮。反猶太人情緒高漲。所以這時在基督教中有種說法:“誰愛護猶太人……誰就不應列在基督徒和傳道人的行列。”(Syriac document《The Teaching of the Apostles》Articlel5.)

從此以後,這種反猶太人情緒與日俱增。君士坦丁皇帝曾說:“但願我們從今以後不要有一件事與那可憎的猶太人相同。”(Euscbius《Life of Constantine》book 3,chap.18.)他頒布法律說:“一個基督徒不應該為猶太人服役。”(同上book 4,chap.27)在奧爾良(Orleans)第三次議會上通過一條法律:“基督徒不可與猶太人結婚,甚至不可與他們同餐。”(Third synod of Orlcans,Canon 13.)公元365年老底嘉議會通過一條文:“基督徒不應猶太化,也不應在星期六(即安息日)停工。如果被發現有猶太化的情形,就要驅逐出教,與基督無份。”(Council of Laodicea,Canon 29.) 五、星期日在迫害猶太人的運動中不斷被高舉

公元130年以前,找不到基督徒守星期日的記錄。公元135年猶太起義失敗後,非猶太血統的教會領袖,乘亂奪取猶太籍領袖的領導權,埃及亞歷山大城的知識派基督教學校的大批畢業生被派遣到各地教會,知識派勢力大大地擴張,掌握了各教會的領導權。

公元140-150年間,亞歷山大城出籠了一部偽造的《巴拿巴書》。該書強調,上帝用六天創造天、地,是指耶和華用六千年的工夫造完萬物;上帝在第七日休息的意思是當他兒子復臨時,要審判不敬虔的人……然後,他要在第七日實在地休息,但第八日開始,那就是另一世界的開始,因此我們也當守第八日為喜樂的日子,這一日也是耶穌的復活日。(The Epistle of Barnabas,chap.15.)《巴拿巴書》將安息日用在天國,又高舉第八日(即七日的第一日,星期日)。

游斯丁曾是亞力斯多德派(Aristotle)的教師,後又成為皮他哥拉派的成員,末後又變成柏拉圖主義者,有一天他聽基督徒傳道,便接受了基督教信仰的一部分,並開始向人傳講。他是第一個記載星期日禮拜和舉行聖餐禮的人,他顛倒是非,反對守安息日。他說:“……如果亞伯拉罕以前的人不需要受割禮或安息日及節期;在摩西之前的人不需要獻祭,那我們現今也不需要那些事了。”(Justin Martyr《Dialogue With Trypho》chap.23)

猶斯丁提倡守星期日,他說:“第八日如何成為神秘重要,而上帝藉諸多儀式宣布的第七日反得不到它,此種的經過我們是能指明的。……上帝吩咐嬰兒出生後第八天行割禮,就是藉主耶穌在七日的第一日從死里復活,割除我們的罪。這七日的第一日是在第七日安息日之後,是其餘諸日之首,所以稱為第八日,同時仍可稱第一日。”(同上chap.41.)他還說:“在所謂的星期日上,一切居住城裡或鄉下的人都聚集在一處,有人宣讀使徒們的言行錄或諸先知的著作……然後我們都一齊禱告,之後,便把餅和酒拿出來,並在同樣態度中由會長奉獻禱告。”(Justin Martyr《First Apology》chap.67.)且猶斯丁為了高舉星期日,歪曲《聖經》記載。《聖經》記著說,第一個守安息日的是亞當夏娃,第一個獻祭的也是他們。

埃及亞歷山的大問答學校(Catechetical School)的著名知識派基督教教授克雷芒(Clemens,150-215)教導人說:“教會已能滿足他們智力上的每一渴望了。基督教的神學就是真知識派主義,完全的基督教就是真正的知識派。”(Charles Bigg《The Origins of Christianity》P.411)關於敬拜的日子,克雷芒用隱喻解經法,說明第八日是真正的第七日。他說:“第四誡中指明世界是上帝創造的,他又賜人第七日為休息日,這原是為人生命上的困難、疾病而設的。……因此第七日被稱為休息日,休養疾病,預備進入那根本的日子,也就是我們的真正休息日。按真理說,這日才是創造光明,萬物也是由之而出現及產生的。……這第八日也可以被推算為第七日,我們把第七日當作第六日……因為,皮他哥拉派認‘6’為完全的數。”(Clement《Miscellanics》book 6,chap.16.)

韓納克教授說:“天主教開始時曾和知識派鬥爭,在付出重大代價後,取得了勝利,但表面上失敗的知識派,比勝利的天主教更占上風。因為知識派的精神藏頭去尾後鑽進了天主教。”(Adolph Harnack《What Is Christianity?》P.222,223.)天主教拜偶像(拜耶穌和馬利亞的像,也拜使徒們的像,還拜十字架和信徒遺物等)、拜太陽、守太陽日(七日的第一日)、反對猶太教、反對守安息日、提倡靈魂不滅、創立“煉獄”與“永刑”的學說、提倡禁慾、苦修,這些都是知識派發明的傑作。

早期天主教守安息日與星期日兩天,隨著羅馬皇帝迫害猶太人的不斷加深,安息日逐漸被貶低,星期日不斷占上風,但安息日還可遵守。自從古巴比倫時代起,外邦神祗中最知名的就是太陽神。羅馬時代,人們在星期天拜太陽,那些主張妥協的宗教領袖們看出,如果把星期六的安息日改到星期日,有以下好處:

1.使自己與羅馬人憎恨的猶太人劃清界線;

2.在異教徒守慣了的日子,與基督徒一同禮拜是再便當不過的了。

果然,成千上萬的異教徒蜂擁入教。開始時是溫和漸進的,那些忠誠謹守的基督徒去問教會領袖時,他們的回答是:星期日禮拜是為了紀念我主耶穌的復活。

羅馬皇帝君士坦丁改信基督教後,教會領袖建議他頒布守星期日的法令,這樣能使多神教、基督教與羅馬帝國政權達到空前的大團結。公元321年3月7日,君士坦丁皇帝頒布了有史以來的第一個星期日法令:全國一切官長、城市居民和一切工場、商店必須在可敬的太陽日(星期日)停工休息,惟有農民在這一天仍可自由、合法地勞動,因在另一日撒種或種葡萄,往往感到不便。這個法令高舉了星期日,但沒有廢除安息日。

六、星期日被冠以“主日”

克雷芒是亞歷山大城問答學校的著名教授,他用“似是而非”的學問,盡力鼓吹第八日的重要性。他是第一個稱七日的第一日為“主日”的人。論據來源於柏拉圖。他說柏拉圖預言到“主日”說:“當他們每個人在牧場上度過七天之後,在第八日便出發,並且在第四日到達了。”(同上book 5,chap.14.)

克雷芒用皮他哥拉派哲學理論,使安息日變成第六日,第八日變成第七日,第八日就是星期日。他又稱星期日為“主日”。

遼寧出版社出版的《聖經百科辭典》1232頁對“主日”作如下解釋:“主日”(Lord's Day) ,主的日子。新約記載,基督耶穌被猶大出賣後,在星期五(即安息日之前一天)被釘在十字架上;第三日即星期日(安息日之後的第一天)清晨又從死里復活。後來,基督教會把星期日定為“主日”,即“主的日子”(主的復活的日子)。因此,基督教會又稱星期日為“禮拜日”或“主日”。請注意,此處的“後來”二字很客觀地說明將星期日定為“主日”是“後來”的事,並且做這事的是教會,而不是復活後的耶穌。教會有隨便更改上帝律法的權柄嗎?教會從哪裡受權做這些事呢?人們有理由劃個問號!

紅旗出版社的《基督教千問》203頁登有如下問答:

問:“主日”是怎么來的?

答:“主日”(Lord's Day)意思是“主的日子”,據《福音書》記載,耶穌在猶太教安息日前的一天受難,第三天(安息日後第一天)復活。為了紀念耶穌復活,早期基督教把這一天定為“主日”,並逐漸取代了安息日。所以猶太教徒守“安息日”(即今星期六)而基督教徒則守“主日”(即星期日)。不過,基督教新教中的基督復臨安息日派仍然守“安息日”。由於“主日”繼承了“安息日”不準做工的傳統,所以天主教又稱“主日”為“罷工日”。

星期日“逐漸取代安息日”是歷史事實,由此看出撒但引誘人背棄上帝的慣用手法。在伊甸園他也是這樣引誘始祖一步一步進入他的網羅的。然而,背道的教會雖可讓所謂的“主日”“逐漸取代安息日”,卻永遠無法消滅安息日,因為,全能的上帝要伸出他的膀臂維護他律法的神聖。他在《聖經》中一再稱安息日是“我的安息日”“我的聖日”(見出31:13,16;利19:3)。

七、羅馬天主教篡改上帝律法廢除安息日

神父們禁止平信徒私讀《聖經》,經年累月,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對《聖經》毫無所知,上帝的安息日自然也被遺忘了。天主教會召開多次會議,每次都高舉星期日、貶低安息日。最後,那多神教的節日變成了公認的“主日”。由教皇西維斯特(Pope Sylvester,314-337)倡導,教會領袖們把《聖經》的安息日判為猶太人的古董;並對那些仍然順從第四誡,守安息日為聖的信徒加以“咒詛”。先把上帝全備誡命的中段扯出來,再把太陽日(瞻禮日)假貨塞進去補缺,從人民手中奪去《聖經》,又命令普世的人接受奉行,這個騙局真可稱為天下騙局的王牌。

公元364年,天主教會在老底嘉城召開宗教會議,制定了宗教法規,其中第29條:“基督徒不應效學猶太人,所以不該在星期六休息,而必須在這天工作。但基督徒應該特別尊重‘主日’。作為一個基督徒,如果可能,就不要在‘主日’工作。假如有人效學猶太人,他們就是自絕於基督耶穌。”

公元439年,蘇格拉底說:“幾乎全世界所有的教會都在每周的安息日舉行神聖的崇拜活動,但在亞歷山大城和羅馬城的基督徒,由於受了古代遺傳(就是拜太陽神的異教徒)的影響,已經停止守安息日了。”

羅馬帝國滅亡後,羅馬城主教的反對派阿里烏斯派被消滅後,羅馬主教於公元538年登上教皇寶座後掌握政、教大權,立刻召開奧爾良第三次會議。通過以下法令:“在星期日騎馬、乘車、修理房屋或妝飾儀容等都是不合法的,田裡的勞動應該禁止,以便人民可以到教堂禮拜,如果人做了其它勞動,他要受罰。”

公元589年在法國拿爾邦召開的宗教會議通過:“無論自主的、為奴的、戈特人、羅馬人、敘利亞人、希臘人或猶太人一律不許在‘主日’作任何工作,除非特別必要,也不準使牲畜勞動,如有人冒犯,自主的罰款六所利地(約360斤米),為奴的受鞭打一百下。”

公元600年左右,教皇貴格利高里一世對羅馬城的居民發布反安息日通告,摘錄於下:“上帝僕人貴格利高里致他所最愛的羅馬市民:近日發現有悖逆分子,在你們中間散布與神聖信仰相反的異端,甚至禁止人在安息日作工,他們是敵基督的傳教士。因敵基督者來到時,他必會吩咐人在安息日不作工,像在‘主日’一樣。……”(《尼西亞時代教父遺著》,卷13冊第一信函336頁)

到第八世紀,在教皇統轄的範圍內,都接受了亞歷山大派的知識派神學,不再守安息日。但東正教仍守安息日。

公元1054年東正教為了堅守安息日,導致和天主教的大分裂。馬思威博士說:“主後1054年不僅在基督教歷史上,也在安息日的遵守上是一個分界點。那一年東正教的基督徒與天主教的基督徒互相將對方逐出教會。……導致1054年分裂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羅馬天主教會反對安息日。君士坦丁堡(東羅馬首都)的教父色路拉里烏斯(Michael Cerularius)及他的助手們,於1053及1054年堅持說,羅馬天主教應該廢棄他們令人沮喪的星期六禁食。他們說,天主教對安息日的處理方式毫無聖經根據,嚴重破壞了安息日要成為喜樂日子的原意。教皇利歐九世拒絕這改變的要求。他反而堅持說,因為他是彼得的繼承者,他的話就是一切忠心基督徒要遵守的律法。教皇利歐大發雷霆,就吩咐他的代表,教廷使節紅衣主教亨伯特遞交給君士坦丁堡的教父一封官方檔案,斥責他‘東正教’的基督徒,處在‘魔鬼及其使者’同樣的地位。”當時東正教會“是將安息日與星期日一起遵守的,有經常的崇拜聚會。”──(《但以理書的信息》7-31,7-32頁)

八、天主教承認立星期日廢安息日是他們幹的

計南氏著《教理問答》第174頁記載:

“問:你有任何別的方法證明教會(天主教)有權制定誡命的節期嗎?”

“答:天主教若沒有這種權柄,就不能規定現今改正教所贊成的日期──就是以七日的頭一日代替安息日,並且此種更改,《聖經》中並沒有準許。”

紅衣主教吉本氏(Gibbons)宣稱:“天主教會憑他的神聖使命,把那日子從土曜日(星期六)改到日曜日(星期日)了。”吉本氏著《先祖之信》第111頁說:“你可以把《聖經》從《創世紀》讀到《啟示錄》,你一定找不到一行字,命令人將星期日定為聖日。《聖經》強調將星期六守為聖日禮拜,這日子我們從來不守為聖日。”  

天主教信徒使用的《教理詳解》(The Convert's catechism of Catholic Doctrine)第三版第五十頁說:

“問:安息日是哪一天?”

“答:星期六是安息日。”

“問:為什麼我們在星期日禮拜而不在安息日呢?”

“答:我們在星期日禮拜而不在星期六,是因天主教會曾在(公元364年)老底嘉大議會上,把守聖之功從安息日轉換到星期日上。”

恩來特神父1893年言論摘抄:“在地上只有一個教會有權(或自稱有權)訂立那約束良心、在上帝面前應當遵守、並且如果違背即受地獄火刑的律法,如星期日的制度。其它的教會有什麼權利遵守此日呢?你說是憑著第四條誡命‘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然而星期日並不是安息日。無論哪個國小生都知道星期日是每周的第一日。我曾多次懸賞一千元要找一個人,能夠單用《聖經》證明星期日是我們當守的日子,但從來沒有人來取這筆款子。將安息日由星期六換到星期日的人,是聖天主教會。今日,整個文明世界所服從的是哪一個教會呢?《聖經》說:‘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但天主教會說:‘不!要守每周的第一日!’於是全世界都低頭,敬從天主教會的命令。”──(美國米蘇里州坎撒司市救恩大學C.S.S.R.恩來特神父所著《安息日歷史》第802頁)

在天主教教令集(decretal)中有一句驚人的話:“教皇有權可以更改節期、可以取消律法、可以廢除一切、甚至基督的訓言。”(見《Decretal,de TRANLATIC Episcop》)

安息日永存

雖然歷任教皇都用殘酷的逼迫手段,制裁守安息日的信徒,但在各世代,都有忠於上帝、謹守聖安息日的信徒。

瓦典西(Wajdenses)教派為了堅守《聖經》真理,逃到阿爾卑斯山高山之上。他們雖然遭受殘酷的追殺,仍堅守上帝的真理,並傳播真理,毫不動搖,達千年之久。亞美尼亞教會和埃提阿伯(即現在的衣索比亞)教會守安息日和星期日二天。東正教也曾長期守安息日和星期日。

十九世紀基督復臨安息日會成立後,安息日的真理被愈來愈多的信徒所接受,改守安息日。應驗了以賽亞書58:12-14的預言:“那些出於你的人,必修造久已荒廢之處。……你必稱為補破口的……。你若在安息日掉轉你的腳步,在我聖日不以操作為喜樂,稱安息日為可喜樂的,稱耶和華的聖日為可尊重的,而且尊敬這日,不辦自己的私事,不隨自己的私意,不說自己的私話,你就以耶和華為樂。耶和華要使你乘駕地的高處,又以你祖雅各的產業養育你。這是耶和華親口說的。”預言中的“破口”指上帝的律法被人篡改,安息日被廢除,出現了破口。“雅各的產業”見啟21:12所說聖城新耶路撒冷的十二個城門上寫著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名字。《以賽亞書》56:6,7:“還有那些與耶和華聯合的外邦人,要侍奉他,要愛耶和華的名,要作他的僕人,就是凡守安息日不乾犯,又持守他約的人,我必領他們到我的聖山,使他們在禱告我的殿中喜樂。” 《以賽亞書》66:22,23:“耶和華說:‘我所要造的新天新地,怎樣在我面前長存,你們的後裔和你們的名字也必照樣長存。每逢月朔、安息日,凡有血氣的,必來在我面前下拜。這是耶和華說的。’”

新約時代信徒必須守上帝的十條誡命

耶穌說:“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我實在告訴你們,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太5:17-18)“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太7:21)“你若要進入永生,就當遵守誡命。”(太19:17)“你們應當祈求,叫你們逃走的時候,不遇見冬天或是安息日”(太24:20),說明主降臨和世界的末了(見太24:3),仍應守安息日,若基督已廢除安息日,他就不需要說這句話了。保羅說:“受割禮算不得什麼,不受割禮也算不得什麼,只要守上帝的誡命就是了。”(林前7:19)“這樣,我們因信廢了律法嗎?斷乎不是!更是堅固律法。”(羅3:31)“這樣看來,必另(原文沒有‘另’字)有一(原文沒有‘一’字)安息日的安息,為上帝的子民存留(原文為‘遺留’)。”來4:9這節經文的原意是:“這樣看來,必有安息日的遵守,為上帝的子民遺留。”保羅給我們作了認真守安息日的榜樣。“每逢安息日,保羅在會堂里辯論,勸化猶太人和希利尼人。”(徒18:4,徒13:14,42,44;17:2)雅各說:“你們既然要按使人自由的律法受審判,就該照這律法說話行事。”“因為凡遵守全律法的,只在一條上跌倒,他就是犯了眾條。”(雅2:12,10)約翰說:“我們若遵守他的誡命,就曉得是認識他。人若說‘我認識他’,卻不遵守他的誡命,便是說謊話的,真理也不在他心裡了。”(約壹2:3,4)“違背律法就是罪。”(約壹3:4)“我們遵守上帝的誡命,這就是愛他了,並且他的誡命不是難守的。”(約壹5:3)“聖徒的忍耐就在此,他們是守上帝誡命和耶穌真道的。”(啟14:12)“惟有膽怯的、不信的、可憎的、殺人的、淫亂的、行邪術的、拜偶像的和一切說謊話的,他們的份就在燒著硫磺的火湖里,這是第二次的死。”(啟21:8)這些罪都是包括在十條誡命中的,說明守上帝的律法是多么重要。

《聖經》中的真知識

“我的民因無知識而滅亡。你棄掉知識,我也必棄掉你,使你不再給我作祭司。你既忘了你上帝的律法,我也必忘記你的兒女。”(何4:6)“我所禱告的,就是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使你們能分別是非,作誠實無過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腓1:9,10)違背律法就是罪,誠實無過的人必是守全律法的人。“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識。”(彼後1:5)“你若在安息日掉轉你的腳步,在我聖日不以操作為喜樂,稱安息日為可喜樂的,稱耶和華的聖日為可尊重的,而且尊重這日,不辦自己的私事,不隨自己的私意,不說自己的私話,你就以耶和華為樂。耶和華要使你乘駕地的高處,又以你祖雅各的產業養育你。這是耶和華親口說的。”(賽58:13,16)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