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

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

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俗稱大元帥府)位於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紡織路東沙街18號,是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孫中山大元帥府舊址為依託建立的遺址性紀念館。前身是孫中山於1917年興建於此地的大元帥府。由廣州市人民政府斥資1500萬人民幣重建。於2006年5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

基本信息

建築特色

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

紀念館占地8020平方米,由南、北主體大樓,東、西廣場及大門樓組成。

現在仍然保存大元帥府建立前廣東士敏土廠的花崗岩門樓,長3.85米、寬0.94米、厚0.13米。門額上刻有“廣東士敏土廠”的字樣,刻有紀年款“光緒丁未冬月”(1907年12月)。

紀念館館現存的南北兩座主體大樓為典型的“殖民地外廊式”建築,既有濃郁的歐式建築風情,同時又融合了嶺南建築的藝術風格,如竹節式排水管、百葉門窗、花瓶式護欄等,整個建築中西合璧,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這兩棟樓的設計者是澳大利亞建築設計師亞瑟·威廉·帕內。建築主體為磚、木、石、 鋼、混凝土混合結構,雖經百年的滄桑,但仍保存較好。特別是在建館之初,經過全面維修保護,使她重新煥發了生機。

設施和展覽

南樓

一樓:參軍處、衛隊宿舍、武器庫、收發室、金庫、醫官室、值星副官室、通謁

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

二樓:總參議室、參謀處、秘書處、大元帥府公報編輯發行室

三樓:會議室、孫中山辦公室、臥室、盥洗室、餐廳、小客房、無線電報室

北樓

北樓展廳主要展出孫中山三次在廣州建立政權中的細節

第一展覽廳:北洋軍閥的統治、護法艦隊、軍政府的成立等

第二展覽廳:復發運動的過程與失敗

第三展覽廳:中華民國政府、討伐桂系軍閥等

第四展覽廳:陳炯明叛變、多媒體影視場景合成景觀“宋慶齡廣州脫險記”、20世紀20年代的廣州城市建設等

第五展覽廳:恢復和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組織機構、促進國共合作等

第六展覽廳:孫中山北上和逝世,中國共產黨三代領導人對孫中山歷史地位的評價

建築歷史

1949年前

參見:護法運動

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

孫中山大元帥府原址原為廣東士敏土(水泥)廠,於1907年興建,是中國當時第二大水泥廠,產量僅次於天津開平水泥廠。

1917年7月,段祺瑞張勛復辟後計畫“再造共和”,廢除在1913年所選出的國會,孫中山發起“護法運動”,率領部分海軍南下廣州,召開國會非常會議,徵用此地作大元帥府。1918年5月,因被盤踞於廣州的桂系軍閥破壞及干擾,護法運動失敗,孫中山被架空職權,辭去海陸軍大元帥後離開廣州。

1920年,粵系軍事將領陳炯明擊敗盤踞在廣州的桂系、滇系軍閥後,孫中山重回廣州,取消軍政府。並於1923年3月在此地建立陸海軍元帥大本營,該大本建設立後不久,先後平定沈鴻英叛亂和東江叛亂,並改組中國國民黨。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1925年7月,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廣州正式成立,而大本營也完成其歷史使命。後曾被改建為國父文化教育館兩廣分館、國父紀念館等。

1949年後

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

1949年後,該處先後成為部隊及廣東省相關部門的辦公用房。1964年—1998年,被廣東省農業機械供應公司作為辦公、住宿用房,並在保護範圍內興建三棟居民宿舍樓。1981年,大元帥府舊址於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省廣州市第五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中首次提案,要求儘早維修座落廣州市河南的孫中山先生大元帥府舊址案,並於1984年,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省廣州市第六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中再次被提出。

1983年8月,孫中山大元帥府舊址被廣州市人民政府確定為廣州市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6月,被列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廣東省農業機械供應公司完成為恢復孫中山大元帥府而搬遷申請的立項報告,同年廣州市人民政府給予批覆。1996年11月,孫中山大元帥府舊址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8年10月19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接收孫中山大元帥府舊址,搬遷保護範圍內首期60戶居民,並開始籌建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1999年—2000年,開始北樓及南樓的整修。2001年7月,南樓整修完畢,並舉行“百年帥府”復原陳列展覽,紀念館首次向外開放。2001年12月,北樓整修完畢,並舉行“孫中山三次在廣州建立政權”史料陳列展覽,實現第二期開放。2002年,完成舊址大門樓復原工程,並搬遷第二期保護範圍內70戶居民。2006年5月1日,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

交通

位置圖位置圖

公交線路:

8、11、121、131、182、248(濱江路站)

50、65、93、112、129、220、264、285、299、551(江灣橋南站)

捷運2號線市二宮站距離該館較近。

參觀須知

1、自覺排隊領取免費參觀票,憑票進館。學齡前兒童、高齡老人、行動不便者須有人陪同入館參觀。衣冠不整、穿著拖鞋、醉酒等行為不可控、攜帶寵物者謝絕入場。嚴禁攜帶易燃易爆、管制械具等危險品進入本館。

2、開館時間: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為開放時間,16:30分停止進館,逢周一閉館(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

3、領票時間:開放時間的9:00—16:00。一人一票,當日有效,過期作廢。

4、本館每天容納觀眾人數最多為3000人。為保證參觀質量,保證館內觀眾的人身安全和國家級文物建築的安全,請有意進館參觀的觀眾耐心等候,聽從工作人員的指揮和安排有序進場參觀。團體參觀請提前一天預約。

5、參觀時請勿隨意觸摸展品和其他易碎物品,不要擠壓玻璃展櫃。未經同意,不準在館內拍攝電影、電視、廣告、婚紗錄像和張掛標語、橫額、散發宣傳資料。

6、請觀眾愛護館內的公共設施,愛護花草樹木,不要踐踏綠化帶、攀折樹木。請已入館的觀眾保持安靜,文明禮讓老年人,發揚互助精神,配合工作人員做好展場內的各項工作。

7、本館提供免費講解,時間為10:00和15:00。講解集中地點:觀眾服務中心。

8、貴重物品請隨身攜帶,以防丟失。

9、如遇緊急事件、重大活動或重要接待任務等情況,請服從本館臨時安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