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驢節

娛驢節

娛驢節,藏語“般古昂”,直譯為“毛驢叫”,意譯有“毛驢撒歡”、“毛驢痛快”的意思,因為毛驢往往在亢奮愉快的時候,才直著脖子“昂昂”大叫。在中國西南邊陲的西藏自治區,離拉薩不遠的澤當縣,每年5月春暖花開之際,形成了自發的娛驢節喜慶活動,這天藏民們用青棵酒、酥油茶餵毛驢,讓毛驢休息一日,以示慰勞。利用這天舉辦娛驢節騾馬牲口交易會,不遠千里,趕驢參加交易;同時舉辦物質交流大會,為春耕牧民提供生產工具、肥料。

簡介

娛驢節驢節
娛驢節,藏語“般古昂”,直譯為“毛驢叫”,意譯有“毛驢撒歡”、“毛驢痛快”的意思,因為毛驢往往在亢奮愉快的時候,才直著脖子“昂昂”大叫。

在中國西南邊唾的西藏自治區,離拉薩不遠的澤當縣,每年5月春暖花開之際,形成了自發的娛驢節喜慶活動,這天藏民們用青棵酒、酥油茶餵毛驢,讓毛驢休息一日,以示慰勞。澤當利用這天舉辦娛驢節騾馬牲口交易會,不遠千里,趕驢參加交易;同時舉辦物質交流大會,為春耕牧民提供生產工具、肥料

娛驢節,中國藏民也舉行各種宗教活動,祈禱人壽草豐、牲畜興旺。戲劇、舞蹈、賽馬競技活動也隨之而來,並對外開放,歡迎中外遊客前來參觀訪問。利用傳統娛驢節,賦予新鮮內容,活躍城鄉經濟,加快建設步伐。

娛驢節娛驢節

毛驢被卸掉脖套,卸下木鞍,連一個鈴兒也不留,讓它自由自在,隨意走走停停,如同典禮上的貴賓。農人則給自己戴上驢的脖套,系起驢的脖鈴,甚至背著驢的木鞍子。一句話,他們把自己扮成了驢。

農人給驢餵青稞酒、酥油茶,還有農村平日很難吃到的娛驢節食品。他們陪著吃喝,但不能站著,也不能用碗、用勺子或筷子,而要像驢一樣,趴在地上,用嘴巴直接在“嘎倒”(銅盆)里舔糌粑、吮茶酒。當然,這種吃喝法很彆扭。

吃飽喝足,農人開始表演。他們模仿著毛驢的姿態,在曠場上奔跑,在泥里打滾、蹶子、甩耳朵、直到脖子嗚嗚吼叫,既可愛又可笑,逗得大家哈哈直樂。被灌醉了的毛驢們,並不關心和欣賞主人的表演,而是自己狂蹦亂跳,長嘶短叫,自我表現的願望非常強烈,整個娛驢節場地人歡驢舞,熱鬧極了。

娛驢節娛驢節
舊時,莊園的管家、監工,平日欺負“烏拉”(支勞役差的農奴),任意打罵百姓。在娛驢節上,表演者常常凌毛驢發狂,跑過來踢他們兩腳,啐上一口,出出積壓在肚子裡的氣。被踢者當然非常惱怒,但這一天是“毛驢神聖”,毛驢的一切行動受到家鄉守護神的保護,他們只好做罷。

毛驢是西藏農人患難與共的朋友,它們吃最粗糙的草料,乾最辛苦的勞動,默默無聞忠心耿耿,把家人們幾乎難以承受的苦活累活,毫無怨言地承當過來。農人對毛驢非常感激,甚至充滿崇拜之情,總找個機會“報答”一番,哪怕自己裝驢也可以,只要毛驢高興、滿意。當然,娛驢,也是娛人,經過積肥送肥的繁重勞動,農人們累得精疲力盡,聚在一起喝喝酒,唱唱歌,驢當人,人演驢,狂允人叫,大家痛痛快快地笑上一天,笑掉一些苦惱、疲勞,在平日時欺壓自己的人的身上出出氣,也是人生一樂。短暫地輕鬆一下。更繁重地耕田播種,又在等著他們了。

來源

娛驢節娛驢節
這個娛驢節在送肥結束的日子舉行。

過去中國西藏的家人是很辛苦的,農人的驢更辛苦。按照封建莊園制度的例規,農奴既要種自己的“份額地”,又要種莊園的“自營地”,還要隨時負擔西藏地方政府、藏兵和寺院的長途或短途運輸徭役。作為農村主要馱畜的毛驢,真是一年到頭身上的汗水沒有乾的時候,背上的毛沒有被太陽照曬的時候,因為總是馱著重物嘛!有這樣一首民歌

呵,來了,來了,
甲絨村的毛驢來了;
毛驢嘈雜的鈴聲,
驚破了老爺的好夢!
老爺還在甜蜜的夢鄉,農奴和他的毛驢早已在辛苦奔忙了。還有一首,很形象地描述了毛驢的處境:
拉薩西郊大路上,
毛驢跑得比馬快;
不是毛驢跑得快,
是主人用鞭子抽打。

每年藏曆新年剛過,農村立即進入春耕大忙。澤當平野是西藏農業的黃金地段,精耕細作有兩千年的歷史。從莊園到農戶都非常注重積肥施肥,堆積如山的肥堆全靠人背驢運。因此送肥期間農人忙得兩頭見星星,毛驢的背脊磨得傷疤疊著傷疤。當如山的肥料撒到雅隆河畔平曠的田野之後,一年一度的“娛驢節”便在堆過肥料的曠場上開始了。

活動

娛驢節娛驢節
娛驢節奇特而有趣,一切被顛倒過來。

毛驢被卸掉脖套,卸下木鞍,連一個鈴兒也不留,讓它自由自在,隨意走走停停,如同典禮上的貴賓。農人則給自己戴上驢的脖套,系起驢的脖鈴,甚至背著驢的木鞍子。一句話,他們把自己扮成了驢。

農人給驢餵青稞酒、酥油茶,還有農村平日很難吃到的娛驢節食品。他們陪著吃喝,但不能站著,也不能用碗、用勺子或筷子,而要像驢一樣,趴在地上,用嘴巴直接在“嘎倒”(銅盆)里舔糌粑、吮茶酒。當然,這種吃喝法很彆扭。

吃飽喝足,農人開始表演。他們模仿著毛驢的姿態,在曠場上奔跑,在泥里打滾、蹶子、甩耳朵、直到脖子嗚嗚吼叫,既可愛又可笑,逗得大家哈哈直樂。被灌醉了的毛驢們,並不關心和欣賞主人的表演,而是自己活蹦亂跳,長嘶短叫,自我表現的願望非常強烈,整個娛驢節場地人歡驢舞,熱鬧非凡。

舊時,莊園的管家、監工,平日欺負“烏拉”(支勞役差的農奴),任意打罵百姓。在娛驢節上,表演者常常凌毛驢發狂,跑過來踢他們兩腳,啐上一口,出出積壓在肚子裡的氣。被踢者當然非常惱怒,但這一天是“毛驢神聖”,毛驢的一切行動受到家鄉守護神的保護,他們只好做罷。

娛驢節娛驢節
毛驢是中國西藏農人患難與共的朋友,它們吃最粗糙的草料,辛辛苦苦的勞動,默默無聞,忠心耿耿,把家人們幾乎難以承受的苦活累活,無怨無悔地承當過來。農人對毛驢非常感激,甚至充滿崇拜之情,總找個機會“報答”一番,哪怕自己裝驢也可以,只要毛驢高興、滿意。當然,娛驢,也是娛人,經過積肥送肥的繁重勞動,農人們累得精疲力竭,聚在一起喝喝酒,唱唱歌,驢當人,人演驢,狂允人叫,大家痛痛快快地笑上一天,笑掉一些苦惱、疲勞,在平日時欺壓自己的人的身上出出氣,也是人生一樂。短暫地輕鬆一下。更繁重地耕田播種,又在等著他們了。

家譜

娛驢節娛驢節
驢是奇蹄目馬科下的一個屬,驢屬共有三個種:非洲野驢、亞洲藏野驢、中亞野驢。不久前在尼羅河上游衣索比亞索馬里一帶,還能看到非洲野驢,可是,現在蹄印都找不到了,非洲野驢得算是滅絕的品種了。非洲野驢一樣,中亞野驢現在也已無影無蹤。就剩下亞洲藏野驢,在中國青藏高原和新疆還有點兒,但是也快與那兩門親戚命運差不多了。亞洲的兩種野驢與家驢相差很遠,現在世界上的諸多驢的祖宗,全是非洲野驢。

非洲野驢老家就是乾燥地區,它們生活在熱帶亞熱帶草原、草原荒漠沙漠的開闊地帶,所以喜歡乾燥、溫暖,害怕潮濕、寒冷。柳宗元時的黔,就是現在湖南西部、四川東南加上貴州東北,這地方是中國陰雨最多的地區,驢大哥哪受得了這份罪,所以也就“黔無驢”了。那頭“黔之驢”即使不讓老虎吃掉,也是沒有好日子過的。豈止是黔無驢,中國的江南地區都是少驢或無驢。驢在中國的分布線正好與南方、北方的分界線差不多,秦嶺、淮河以北有驢,以南無驢,例外的是雲南、四川西部是驢還是不少的。南北美洲大洋洲歐洲本來都是無驢的,也是後來有人“載入”的,現在有許多國家還是無驢的,有許多民族的語言中原本就沒有“驢”這么個單詞。

中國的古生物化石中未見驢,甲骨文中無“驢”,金文中也無“驢”,中國的“六畜”無驢,十二生肖也無驢。中國的規模養驢始於漢代,驢是經絲綢之路從中亞走入中國的。驢一入關,就至則有可用,迅速地發展了起來。渭河流域、黃河中下游平原的關中驢、德州驢、渤海驢,華北、豫西北、陝北、隴東的佳米驢、泌陽驢,都是名驢。據統計,1985年全球有驢約4051萬頭,有馬6463萬頭,1986年中國有驢約1069萬頭,有馬1099萬頭。驢的數量,中國居世界之首,次為衣索比亞、墨西哥、巴基斯坦、伊朗。中國的驢與馬數量不相上下。中國之所以養驢多,是因為驢使起來靈活、方便,驢又有耐粗飼,抗病力強,使用年限長等優點。

不同形象

娛驢節娛驢節
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文化中,驢的形象是大相逕庭的。

埃及視驢為神靈,特別是白驢地位極高,凡是國王出行,必有驢為先導,迎送貴賓必有驢參加,國王死後,身邊也少不了驢陪著。古羅馬人認為驢性慾旺盛,繁殖能力強,所以在新婚洞房中要掛驢頭飾物。公元一世紀國王尼羅還專門養了500頭驢,取驢奶給王后洗澡。

拿破崙有句名言:讓驢同學者走在隊伍中間。有人以此為重視知識分子的證據。馬拉的是大炮輜重,驢馱的是軍中細軟和重要圖書檔案,所以驢要走在隊伍中間,所以驢要與學者並行。本來無驢的墨西哥,現在成了驢的大國,這是個特別敬驢的國家,

在奧托巴這地方,“五一節”這天,要給毛驢過節,驢球、驢賽、人驢合舞,以示對辛苦勞作了一年的驢兒的崇敬。

中國西藏的澤當縣,交通非常不便,驢是是重要的交通工具。為了感謝驢,每年春耕之後,藏民都要舉行“娛驢節”,這天誰家的驢也不準幹活,還得給它們吃酥油糍粑,甚至可以喝上青稞酒。

新世紀

娛驢節娛驢節
自從有了汽車,驢的身價就看跌不看漲。日新月異的現代化進程,對於驢看說卻是災難。推輾子拉磨不用驢了,小媳婦回娘家也不用驢了,這年頭了,誰還騎驢看唱本?驢正在大批大批地下崗。同是役用牲口,它可不如人家馬、牛:老黃牛是沒用了,可是人還得吃牛肉,喝牛奶,奶牛、菜牛還是少不了;馬車不用了,騎兵也取消了,可是賽馬場火了,千里馬仍有用武之地。驢可就不行了,沒人賽驢,沒人喝驢奶,驢肉也沒香起來。新世紀,驢的日子實在是不好過。

亞非兩洲驢多的地區多是信仰伊斯蘭教地區,那裡一般是不吃驢的,歐美地區也沒人考慮吃驢問題,吃驢主要是在中國。現在,真正的肉驢養殖、肉驢研究開發,還沒有成為產業。較之牛肉,驢肉粗纖維少,所以口感好,易消化;驢肉營養全面,脂肪少,在豬牛羊吃得過多時,吃吃驢肉是別有一番滋味的;驢皮、驢肉中還含有特別的膠質,是補益強腎的藥材。從我這兒說,是想替驢說幾句,別讓它退出地球。從您那兒說,我看搞驢,開發肉驢,是條來錢道兒。關中驢、德州驢、渤海驢都是著名的大型驢種,這些驢體高130厘米以上,成熟早,抗力強,可以向肉用方向培育。

習俗

娛驢節娛驢節
娛驢節,藏語“般古昂”,直譯為“毛驢叫”,意譯有“毛驢撒歡”、“毛驢痛快”的意思,因為毛驢往往在亢奮愉快的時候,才直著脖子“昂昂”大叫。在中國西南邊陲的西藏自治區,離拉薩不遠的澤當縣,每年5月春暖花開之際,形成了自發的娛驢娛驢節喜慶活動,這天藏民們用青棵酒、酥油茶餵毛驢,讓毛驢休息一日,以示慰勞。澤當利用這天舉辦娛驢節騾馬牲口交易會,不遠萬里,趕驢參加交易;同時舉辦物質交流大會,為春耕牧民提供生產工具、肥料。澤當娛驢節,藏民也舉行各種宗教活動,祈禱人壽年豐六畜興旺。戲劇、舞蹈、賽馬競技活動也隨之而來,並對外開放,歡迎中外遊客前來參觀訪問。利用傳統娛驢節,賦予新鮮內容,活躍城鄉經濟,加快建設步伐。 娛驢節來源這個娛驢節在送肥結束的日子舉行。

毛驢是陝北莊稼人的好朋友。延安和陝北榆林地方的山不很高,山山峁峁,如包如丘。在這樣的地上勞作,身體嬌小四肢剛勁而靈便的毛驢,就成了莊稼人的好夥伴,上山,便有兩隻籮筐在毛驢肚子的兩邊垂了,筐里裝了糞土,農人在毛驢身後執鞭,毛驢就步步爬上山去,把糞土運到地里;收穫地里的青禾或黃熟的五穀,毛驢又把收穫之物從山包上馱下,農人就在身後得以舒身緩氣。走親戚,細心的莊稼人把毛驢用心打扮一番,備鞍攜纓,便有婆姨在毛驢背上坐了,手握韁繩,兩腳踩蹬,後邊漢子一聲“逗去!”毛驢就邁開了四蹄。這時,穿紅著綠的女人就穿行於或金黃或青綠或灰褐的川道丘壑畫面上,女人在原野的底色上劃出一條引人注目的流線。女人懷裡如是抱了孩子,那孩子便給花衣錦被裹了,睡得香甜,頭頂上空就有雀兒啁啾盤鏇。年輕婆姨們,為了跟趕毛驢的漢子說話方便,還常是偏腿坐在毛驢的背上,兩隻穿花鞋的腳垂在一邊,浪漫得很,咯咯咯咯笑俊了臉兒,不僅跟旁邊的哥哥說話,又盡覽一面山川的風光。偏腿騎驢子,必是在毛驢的脊背上置放一塊花線毯而不備鞍。

陝北採訪,常見毛驢加入莊稼漢子勞作和生活其間,感到毛驢於陝北人之重要。那日,在志丹縣的鄉里,跟一個頭上擄著羊肚手巾的漢子邊走路邊嘮嗑,前邊就有一頭毛驢的背上坐著他很好看的婆姨,婆姨紅裝柳腰,在毛驢的脊背上晃晃悠悠,如是坐了彈簧一般。她的耳墜下還吊著當噹啷啷金屬物兒,那金屬物兒不住搖晃,在女人紅潤的臉頰上映出兩砣亮兒。她跟我和她的漢子說話,並問我騎過毛驢沒有,說騎毛驢走娘家,比騎腳踏車好,比搭乘汽車好,不用擠車不用上坡推車不會身上落塵淌汗,女人們樂得騎毛驢走親戚的。

文化特徵

娛驢節娛驢節
藏族娛驢節文化是構成藏民族文化極富特色的文化現象之一。它內涵的深刻性,豐富性,全面性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由於雪域高原獨特的自然環境和藏民族特殊的文化背景,構成了藏族娛驢節文化的重要特徵。

(1)宗教性: 宗教作為一種意識形態,十分容易被廣大的下層人們所接受。生活在高寒地區的藏族人民世代在尋求精神上的補嘗與慰藉,於是宗教闖入了他們的生活,娛驢節文化的運行軌跡與宗教有著密切的關係。

望果節,主要是祈禱土地神的佑助,不要降災於人們,是開鐮收穫前的一種例行宗教活動。六月四日的“珠巴澤西”節,即朝山節。這天人們前往各寺院朝佛拜神。傳昭大法會是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於一四零九年在拉薩發起的一次祈禱大法會而延續下來的。娛驢節期間,拉薩三大寺的僧人都集中市內,並舉行一系列宗教儀式活動。

(2)娛樂性: 藏族娛驢節多出自人們自發的民眾集會,儘管在誕生之初帶有某種宗教目的,但在歷史的長河中,它的宗教性或其它功利色彩慢慢減弱了,致使它演變成為人們精神上尋找快樂的理想途徑。隨著社會的發展,藏族一些娛驢節的內容、活動更具有娛樂性。

賞花節是四川馬爾康地區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曆六月舉行。六月的馬爾康,雪山草地百花盛開,牧草如茵,自然風光十分迷人。娛驢節里,藏族人們帶著食品、帳篷,騎著心愛的駿馬,成群結隊地到村外對歌,欣賞大自然的美景,人們聚集在一起,賞花飲酒,舉辦各種娛樂活動。

林卡節期間,人們穿紅戴綠,帶著酥油茶、青棵酒及各種食品到林卡里野宴,人們舒舒服服地躺在氈墊般的草地上,邊吃邊喝,欣賞著美麗如畫的大自然,人們邊唱邊跳,自編自演,仿佛與天地融為一體,體現了高原民族對大自然的一種特殊感情。

藏族娛驢節文化的娛樂性是隨著歷史的進程,社會的變革而逐漸體現出來的。在舊西藏,娛驢節期間,廣大勞動人民要負擔攤派到自己頭上的各種費用,供統治者享樂,他們的生活更加饑寒交迫。直到民主改革以後,藏族娛驢節發生了突破性的變革,完全擺脫了過去“幾多歡笑幾多愁”的局面,而一變為全體藏族民眾的娛樂節日。

(3)地域性:藏族娛驢節既有全民性的,又有隻局限於某時某地的,並且在全民性的娛驢節中,也因地域不同而各有差異。縱觀藏族娛驢節,它所表現的地域性十分強烈。曼拉節甘肅省卓尼縣藏族的傳統佳節。採花節是甘肅省文博縣的傳統娛驢節。工布節是西藏林芝地區的傳統年節。是西藏山南澤當地區的娛驢節等等。

藏族娛驢節的地域性構成了藏族娛驢節的集合群,它全面深刻地體現了藏族娛驢節文化的民族性,地方性特點。同時它又把藏民族內部由於自然條件,生產方式,社會環境等的不同而產生的文化心理,審美觀念,美學理想,倫理道德等表露了出來,是研究藏族心理個性的極好素材。

(4)互融性: 藏族娛驢節是一個群體的大集會,這個集會不分民族、地域、也不分職業、職務。因此在娛驢節期間,不同民族歡聚一堂,交流民族藝術是常事。並且他們各自帶來自己民族,自己家庭的拿手飲食,共同聚餐,交流農牧業生產經驗,那些拿手絕活被其它人不斷模仿,學習,起到共融互補的效果。更為引人注目的是,娛驢節期間,各地商人云集,抓緊娛驢節的幾天寶貴時間,推銷自己的商品,商品的交換,物資的流通,使娛驢節場所變成了服飾,百貨的展覽會,因此娛驢節又是民族服飾,民族手工藝,民族食品的整合佳期。總之,藏族娛驢節文化正是依靠著娛驢節文化的交流性,不斷更新自己,調整自己,不斷地注入新鮮血液而長盛不衰,繁榮昌盛的。

民族精神

娛驢節娛驢節
每個脫離了蒙昧狀態的文化民族,都有其淺顯易懂的心理特點及其文化表現,這些足以構成民族精神的表象世界,這個世界來源於民族的生物存在,外在環境,及其文化積累的作用。藏族自誕生於雪域高原後,就一直受到高原自然生態,文化心態的薰陶,感染,經過長期的文化積累,形成了一種強大的民族精神,它支撐著藏族的發展與創新,也是藏族文化最集中,最永恆的主題,因此藏族群體意識表露的娛驢節文化,無疑是民族精神顯現的極佳場所。
(1)務實求真精神: 藏族娛驢節文化給人最重要的印象,規定性最強的,變化最多的就是飲食。“吃”是人類生存的首要條件,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在人類童年時期,人們“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農業的產生和發展,引起了藏族飲食業的重大變化,“吃”是他們生活的主要內容之一。
飲食習俗的發展無疑衝擊著藏族娛驢節文化。在藏族娛驢節中,食品豐富多彩,其大致可分:祭祀的供品;供人食用的食品;饋贈禮品。這些食品無論怎樣,最後還是供人享用的。
娛驢節期間,人們穿上最華麗的服裝,室內裝潢以自己最喜愛為前提。他們接待朋友以最隆重,最熱烈的禮節,禮品來款待,他們誠心誠意。這些無疑是藏民族求真務實最突出的表現。
(2)內聚親合精神:藏族娛驢節文化的內聚親合精神以宗教的表現最為強烈。藏族娛驢節文化發展的主線,核心思想是宗教,每一個娛驢節幾乎都與宗教有關。藏族人們圍繞著宗教信仰展開各類活動,時間長了,就演變成一股巨大的內聚親合精神。

內聚親合精神在藏族娛驢節文化中顯現的另一面就是娛驢節文化中的“團圓”思想。娛驢節中,藏族民眾圍成一個圓圈,通宵達旦,歡歌笑語,他們以圓圈的強大力量,凝聚一代又一代的藏族人們,並且娛驢節期間,分散在外地的家人要回到家鄉團聚,暢敘,這種親合內聚精神使藏族人們團結協作,擰成一股繩,為開拓雪域高原發揮了巨大作用,在這股強勁的內聚親合精神下,藏族人們那種一往無前,吃苦耐勞,艱韌不拔的民族性格展示得淋漓盡致。

娛驢節娛驢節
(3)整體奮進精神: 歌舞是藏族娛驢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將藏民族的生機勃勃,奮進拼搏的精神體現了出來。
“果諧”是以分班唱和,此起彼伏,頓地為節,載歌載舞的自娛性圓圈舞蹈,娛驢節期間,人們群體而和,群體而跳。
“堆諧”是踏步為節,重腳下節奏音響變化,氣氛歡快熱烈,民主改革後,經過藏族民間音樂藝術家的革新,更加突出了群體奮進的主題。

藏族娛驢節文化十分注重整體情緒的表達,從娛驢節的活動,服飾,飲食,宗教等內容處處顯示出藏族的整體親合力,群體的原始力度感。因此在藏族娛驢節文化中既表現了藏民族純樸,豪放的情感,又深刻反映了藏民族敢於拼搏,銳意進取的整體意識及群體奮進精神。

參考資料:

1、http://www.xiaoshuo.com/pages/ox/chapter/4/7105/00147105_2131.html
2、http://www.chinapcn.com/activity/udetail.asp?id=485
3、http://blog.sina.com.cn/u/4af4e265010008er
4、http://www.zh5000.com/ZHJD/ctwh/2007-12-04/2104038861.html

傳統節日3

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下面列舉的這些節日,無一不是從遠古發展過來的,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風俗里,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