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由原天津市職工醫學院、天津市護士學校合併後組建而成,有著26 年專科教育、成人繼續教育和近百年護理教育的歷史,是一所專科層次的普通高等院校,“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試點高校。學校坐落在海河之畔的柳林風景區,占地500餘畝,建築面積近15萬平方米。本部校園現為2.4萬平方米,附屬醫院現為2.5萬平方米。未來4年,校區總建築面積將超過6萬平方米,占地突破10萬平方米。設有護理、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與衛生事業管理、藥學與醫學檢驗技術系、醫療技術系等6個系,基礎醫學和公共課2個教學部及網路與信息管理中心。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由原天津市職工醫學院、天津市護士學校合併後組建而成,有著26 年專科教育、成人繼續教育和近百年護理教育的歷史,是一所專科層次的普通高等院校。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是一所專門培養實用型衛生技術人才的高等專科學校,具有70餘年護理教育和20多年成人醫學高等教育的歷史,薈萃醫、護、技、藥各類學科,醫學高職高專教育特色鮮明,其護理專業基礎雄厚、歷史悠久,被教育部確定為“高職高專國家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天津市第二中心醫院為學校附屬醫院。

學校總建築面積:本部校園現為2.4萬平方米,附屬醫院現為2.5萬平方米。未來4年,校區總建築面積將超過6萬平方米,站地突破10萬平方米。本部校園位於市中心區、環境幽雅。擁有階梯教室、多功能報告廳、和現代化多媒體網路教學中心以及醫學實驗實訓中心。功能各異的醫學實驗室、臨床示教室以及仿真模擬病房為學生提供了優良的學習環境和條件,學生公寓和學生餐廳滿足了學生的生活需求。圖書館現藏書8.2萬冊,各種中外科技期刊500餘種。《繼續醫學教育》雜誌由學校創辦,面向全國公開發行。除附屬醫院外,學校目前擁有20多所市級綜合醫院、專科醫院以及各區級醫院、婦幼保健院等作為校外教學、實習醫院,實踐教學基礎充足。

學校專業設定合理,門類齊全,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任授課教師152名,教授、副教授75名,他們教學經驗豐富,業務素質良好。在多年辦學實踐中,學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不斷進行教學模式、教學課程、教學方法和教學管理的改革,突出“以能力為本位以學生為中心”的特色,承擔學歷教育、繼續教育、崗位培訓等不同的教育任務,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辦學,直接面向職業崗位,已成為“天津市衛生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中心”。自建校以來,畢業生總數累計已超過2.7萬人,繼續醫學教育培訓2萬餘人次,崗位培訓3萬餘人次,極大的發揮了天津市醫學教育三大培訓中心的基地作用。

學校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科研促教學”的辦學思路,設立了基礎醫學研究室、醫院管理研究室和醫學教育研究室,大興科研、教研之風,科研成果豐碩。學校廣泛開展對外學術交流,先後與日本神戶大學醫學部保健學科和芬蘭土爾庫工業技術大學建立了友好校際關係,一些外國專家被學校聘為客座教授。學校選派多名教學骨幹出國考察學習,足跡遍及歐美和亞太地區。

歷史沿革

(圖)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學校悠久的辦學歷史沿革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紀初。清光緒三十四年七月(1908年 8 月),直隸總督袁世凱撥銀2萬兩,由時任北洋女醫局局長的金雅梅女士(原名金阿美,又名金韻梅)在天津東門外水閣大街創辦了近代中國第一所公立護士學校,親任校長,始稱天津公立女醫局附設女醫學堂,(亦稱北洋女醫學堂、長蘆女醫學堂),開近代中國公立護理教育之先河。學校歷經風雨,飽經滄桑,連續辦學至1949年天津解放時,已改稱私立天津女醫院附設高級護士職業學校,由解放軍軍管會衛生處接管,其後併入天津市護士學校(時稱天津市立高級護士職業學校)。

1949年1955年,先後又有多所護士及助產學校併入天津市護士學校(1950年併入了天津市立總醫院附設高級護士職業學校、1952年併入了中國紅十字會分會附屬護校和天津市立兒童醫院附設護士學校、1953年併入了天津市人民醫院附設護士學校、1954年併入了天津市立高級護士助產職業學校、1955年併入了天津市立第二護士學校)。

至此,天津市護理職業教育主要歸天津市護士學校承擔。1998年,天津市護士學校與天津市職工醫學院合併,於2002年經教育部同意,天津市批准,建立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2007年將天津市衛生局技工學校併入至今。

校容校貌

學校總建築面積:本部校園現為2.4萬平方米,附屬醫院現為2.5萬平方米。未來4年,校區總建築面積將超過6萬平方米,站地突破10萬平方米。本部校園位於市中心區、環境幽雅。擁有階梯教室、多功能報告廳、和現代化多媒體網路教學中心以及醫學實驗實訓中心。功能各異的醫學實驗室、臨床示教室以及仿真模擬病房為學生提供了優良的學習環境和條件,學生公寓和學生餐廳滿足了學生的生活需求。圖書館現藏書8.2萬冊,各種中外科技期刊500餘種。《繼續醫學教育》雜誌由學校創辦,面向全國公開發行。

師資力量

(圖)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學校擁有一支政治業務素質優良、教學經驗豐富的專兼職教師隊伍。現有正副教授103人,並且聘請了眾多有豐富臨床經驗的醫學、護理學專家作為學校的兼任教師。在多年辦學實踐中,學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和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行院校結合、訂單式培養模式,緊密結合崗位需求,不斷進行課程體系、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管理的改革。突出“以能力為本位,以學生為中心”的特色,培養醫藥衛生第一線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人文性、知識型高技能人才。學校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科研促教學”的辦學思路,設立了醫學教育研究室、基礎醫學研究室和醫院管理研究室,大興科研、教研之風,成果豐碩。

學校現狀

學校擁有在校生 6000 餘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 5500 餘人。每年承擔著天津市近 4000 名衛生行業職工的崗位培訓任務。現有天津市人民醫院、天和醫院、海河醫院安定醫院、口腔醫院等 5 所附屬醫院,本市臨床教學醫院、實習實訓基地 41 個,外省市臨床教學實習實訓基地18個。

學校不僅與全國同行業兄弟院校經常開展學術合作與交流,積極承辦各種學術會議;還拓寬辦學視野,廣泛開展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辦學。已與美國日本芬蘭等國家建立合作關係,雙方定期互派師生進行學術訪問和學習研修。

院系設定

學校現設護理、藥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與衛生管理等五個系。以護理專業建設為重點,設有護理、助產、藥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針灸推拿、醫療美容技術、康復治療技術、醫學影像技術、醫學檢驗技術、醫療保險等多個專業和專業方向。其中,護理專業分別在 2001 年和 2002 年被教育部確定為“國家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和“全國高職高專精品專業建設項目”,多門課程分別被評為國家級、天津市級和校級精品課程。

專業介紹

(圖)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護理專業(國家級精品專業):培養具有創造思維、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既懂理論又會實踐、融知識、能力、管理於一體的複合型、實用型高級護理人才。學校正在積極探索、研究、借鑑國外護理教育的先進經驗,使人才培養規格與國際接軌,為本市醫療機構培養高級實用型人才,也為國際人才市場輸出一定數量的技能、技藝型人才。

助產專業:培養適應 21 世紀產科醫學和圍產保健的需要,熱愛婦幼保健事業,熟悉產科醫學新理論、新概念,具備現代產科醫學所要求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的高級助產人才。

藥學專業:培養適應 21 世紀掌握藥學專業必需的基本知識,了解新特藥的發展,能獨立從事調配處方工作,了解常用製劑製備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術,並能進行藥房的快速檢驗的實用型藥學人才。

臨床醫學專業:培養適應 21 世紀掌握臨床醫學專業所必需的醫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面向基層醫療機構的套用型醫師。

(圖)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臨床醫學專業(精神衛生方向):精神衛生專業的基本任務是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及衛生工作方針,為中國的醫療衛生事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實用型醫務心理諮詢和精神衛生醫師。

臨床醫學專業(鄉村醫生方向):臨床醫學(鄉村醫生)專業教育的基本任務是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和衛生工作方針,為社會主義衛生事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職業道德與素養、能在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從事農村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實用型醫學專門人才。

臨床醫學專業(醫療救護方向):臨床醫學(醫療救護)專業教育的基本任務是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和衛生工作方針,為社會主義衛生事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職業道德與素養、能在基層醫療救護機構從事現場緊急救護工作的實用型醫學專門人才。

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培養適應 21 世紀熱愛康復醫學事業,熟悉該專業所必需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康復治療技術的實用型康復治療醫師。

(圖)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口腔醫學專業:培養適應 21 世紀口腔醫學專業發展需要,掌握該專業必需的醫學基礎知識,具有從事口腔疾病防治的理論和技能的實用型、技能型口腔醫學人才。

醫學營養專業培養適應 21 世紀熱愛營養與食品衛生事業,掌握該專業必需的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營養衛生學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的實用型營養與食品衛生醫師。

針灸推拿專業:培養適應 21 世紀具有該專業所必需的專業知識和理論,熟悉掌握針、灸、推拿操作的套用型、技能型針灸推拿醫師。

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培養掌握醫學影像學的基礎理論和操作技能,從事臨床影像檢查、診斷與治療技術工作的高等技術、套用型醫學影像專門人才。

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培養熱愛醫學檢驗技術工作,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掌握醫學檢驗技術所必需的基本理論和專業技能,從事醫學檢驗技術工作的高級技術套用型專門人才。

醫療美容技術專業:培養適應21世紀具有醫學美容師所必需的專業基本知識和理論,熟悉掌握醫學美容專業技術的技能型醫學美容師。

現任領導

校黨委書記—— 晉南征          校  長—— 沈 斌

紀檢書記——  呂廣石           副校長—— 劉 斌

副校長——王艷冬副校長—— 金惠民

學校校徽

(圖)校徽 校徽

校徽的圖案構成:校徽由中心的蛇杖圖案、蛇杖下方三個綠葉圖案和周圍圓形排列的中、英文校名構成,整體圖形為正圓形。

校徽圖案的來歷及其意義: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於2002年1月8日經教育部組織的國家高等學校設定評審委員會審核評議通過、2002年3月21日教育部批准、2002年8月8日天津市委、市政府批准建立。

校徽的圖案含義分別表示:中心位置的蛇杖是中華醫學會會徽的組成部分,寓意著醫學衛生事業救死扶傷,使人類健康長壽的神聖職責;三片樹葉分別體現著衛生職業教育、繼續醫學教育和衛生職工崗位培訓的三大功能;圖案選擇綠色反映著生命的源泉生生不息、青春永在的活力;圖案背景選擇白色意味著醫務工作者天使般純潔無私和甘願奉獻的崇高精神;校名的金黃色預示著學校輝煌的發展前景和即將展現的豐碩成果;正圓形的總體圖形和同心圓形結構體現著學校師生團結一心、共創未來的精神面貌。在校徽確定的同時,以校徽圖案為主體,以白色為背景,確定了校旗,兩者於2002年正式使用。

辦學思想

(圖)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學校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科研促教學”的辦學思路,設立了基礎醫學研究室、醫院管理研究室和醫學教育研究室,大興科研、教研之風,科研成果豐碩。學校廣泛開展對外學術交流,先後與日本神戶大學醫學部保健學科和芬蘭土爾庫工業技術大學建立了友好校際關係,一些外國專家被學校聘為客座教授。學校選派多名教學骨幹出國考察學習,足跡遍及歐美和亞太地區。

21世紀,學校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將在教育部、衛生部、天津市委、市政府、市委教衛工委、市教委、市衛生局的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認真實踐江澤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把握時代特徵,順應時代要求,緊跟時代步伐。用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規劃學校的發展,引進現代教育觀念,深化教學改革,實現新體制、確立新機制,立足天津,面向三北,規模辦學,規範辦學,敢於突破前人,超越自我,決心把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建成全國醫學高等專科教育示範校。

科技成果

(圖)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由學校首次承擔的全國及天津市教育科研“十五”規劃課題、重點課題總計七項,已陸續進入成果收穫期。天津市醫院管理研究室主任、原副校長楊文秀承擔的天津市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健全與完善天津市全科醫學教育體系》通過了天津市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辦公室組織的專家鑑定,鑑定等級為A。

該研究以當代全科醫學教育理論為基礎,將現代醫學專業的綜合性、教育培訓的連續性、醫學實踐中以人為中心的現代醫學理念滲透於構建全科醫學教育的實踐,運用文獻研究與調查研究、定量與定性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對國內外全科醫學教育發展現狀進行了比較研究,深入分析了天津市全科醫學教育發展的歷程與現狀,明確天津市全科醫學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重點研究了構建天津市全科醫學教育體系的基本因素及其相互關係,在對全科醫學的支持系統包括社區衛生人員素質、教育培訓、師資及其實習基地、管理等方面進行較為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對策建議,對進一步完善天津市全科醫學教育體系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和參考價值。該研究達到了國內同類研究的先進水平。

近期科研處已深入課題組,協助解決存在的問題,如請專家幫助列總結提綱,提供課題範例等。其他六項將在假期完成課題的收尾工作。

天津市衛生局組織的2004年學校成果認定、鑑定項目,在天津市經半年的成果公示後,已完成了成果登記工作。

項目名稱                                                   成果登記號


關於天津市衛生技術人員現狀與需求意向的探討                  20043076

天津市政府所屬醫院經濟補償機制與相關政策研究                20043077

東西部地區繼續醫學教育需求差異比較與對策研究                20043078

社區衛生服務組織多元化發展與對策研究                        20043079

大腸癌轉移抑制基因KAI1/CD82臨床套用的實驗研究               20043086

由學校申報的衛生局2004年科技基金項目,經市衛生局審定同意,有4項分兩批中標,根據津衛科(2005)19號、204號檔案通知,學校列為衛生局2004年新增科研項目為:

項目名稱                                                    課題編號

精神疾患的社區康復中社會功能訓練的研究                        04ky22

喹喏里西啶生物鹼新劑型的研製                                  04ky22

丹酚酸B抗神經細胞凋亡的實驗研究                               04ky36

糖尿病社區防治綜合管理模式的研究                              04kz69

以上項目的中標是建校以來套用基礎研究項目中標最多的一次,也是教研人員共同努力的結果。

所授榮譽

學校秉承百年醫學教育的優良傳統,始終高度重視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使其貫穿於教學全過程。安排學生早期進入醫院,體驗醫院文化,使知識、技能、素質教育融合在醫院文化的氛圍中,強化學生職業道德在職場環境中的養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其中優秀學生代表梅玉文榮獲39屆南丁格爾獎。在2003年“非典”期間,畢業生裴鴻烈在抗擊“非典”中英勇獻身;軋春妹堅守在抗擊“非典”最前線,被授予全國抗擊“非典”先進個人稱號。近三年畢業生中,湧現出竇森林、張東方等服務西部的志願者。學校先後獲得“市級師德先進集體”、“天津市精神文明先進單位”、 “天津市教育系統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

就業發展

為保證人才培養質量,學校引進ISO-9000理念,與各實訓基地共同建立了德育評價體系、臨床教學評估體系、考核體系和畢業生追蹤調查制度,加大對教學全過程的監控力度,確保人才培養目標的順利實現。近三年,畢業生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8%以上,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滿意度達80%。隨著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不斷完善和教師資源的行業內整合,學校已成為天津市衛生職業技能培訓的公共性服務中心、全科醫生培訓中心和鄉村醫生培訓中心。每年承擔天津市衛生行業職工崗位培訓、技能鑑定、資格準入考核和下崗人員再就業培訓近10000人次。

相關信息

受衛生部委託,學校創辦的《繼續醫學教育》雜誌是全國唯一一個以旬刊公開發行的醫藥衛生類刊物,被衛生部確認為全國衛生技術人員CME培訓專用教材。每年使18萬名衛生人員受到“四新”的再教育。

學校與國內兄弟院校開展廣泛的交流與合作,多次承辦各種全國性學術會議。與芬蘭、日本廣泛開展長期合作,每年與芬蘭土爾庫工業技術大學等院校互派學生和教師進行學習和交流,並與歐、美多國同類院校進行互訪交流。

學校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加強專業建設,進一步深化“校院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學校決心在教育部、衛生部、天津市各級領導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下,把握時代特徵,順應時代要求,緊跟時代步伐,辦讓人民滿意的高職教育,爭創全國高職高專示範校,為社會服務,為行業服務,為區域性社會經濟發展和濱海新區的繁榮做出更大貢獻!

辦學規模

學校作 為“天津市衛生職業教育中心”、“天津市衛生職工崗位培訓中心”和“天津市繼續醫學教育中心”,已形成學歷教育、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一體的現代化醫學高等職業教育體系。先後被評為天津市繼續教育先進單位和天津市職業教育先進單位。教育部高等學校高職高專相關醫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和衛生部衛生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處均設在我校,並由我校建立《衛生職業教育》網站,為全國衛生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信息服務。

多年來,學校秉承辦讓人民滿意的教育,“把學生培養成為人文精神與科學素養、創造能力統一的實用型醫學人才,既會做事,又會做學問,更會做人”的理念,不斷加強專業建設,改革

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形成了“校院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建立了學校與醫院共同進行專業開發與建設的機制。

按照“校院合作,工學結合”模式,行業、醫院和學校組成學校管理委員會和各專業指導委員會。根據區域經濟及行業發展需要,確立並指導以護理專業為龍頭,藥學、口腔醫學、康復治療技術、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為重點建設專業、其它相關專業為支撐的專業群。專業建設成效顯著,護理專業被教育部確定為國家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國家級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基地,並被確定為全國醫藥高職高專院校唯一一個精品專業建設項目。藥學專業為天津市教學改革試點專業。

為提高教學質量,保證人才培養目標的順利實現,按照“校院合作,工學結合”的模式,以各崗位的任務流程和技術項目的特徵,改革課程體系,根據職業崗位和職業準入對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設計教學內容。學校和醫院的教師共同開展精品課程建設,取得顯著成績,1門課程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8門課程被評為天津市級精品課。

按照“校院合作,工學結合”模式,學校院和醫(企業)專家依照職場要求和工作流程,系統、完整、規範地設計並建成校內實驗實訓室122個,面積2萬餘平方米,形成了真實的職業環境,使學生“學習在職業崗位上,就業於學習環境中”,既滿足了學生的生產性技能實訓,又能為醫院技術人員資格準入和晉升考核提供服務。學校定期舉行“技能節”活動,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加強,許多學生在校期間就取得了職業資格證書。2005屆畢業生李婷、於荷穎在2007年全軍護理專業崗位練兵活動中分別取得第一、第二名的好成績,被評為全軍護理技術能手,並榮立三等功。

學校擁有天津市人民醫院、天和醫院、海河醫院、口腔醫院、安定醫院等5所附屬醫院,臨床教學基地10個,實習醫院52個,專用教學用房近2萬平方米。由醫院選派專職的管理人員,實行緊密、連續、一體化的管理模式,為學生臨床課教學和一年的頂崗實習提供了保證。同時在北京、上海、廣州、山東等省(市)建立了20餘個生產性實習基地,實施“訂單式”培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