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指揮學院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指揮學院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指揮學院,簡稱“武警指揮學院”或“天津武警指揮學院”,是一所為武警部隊培養中高級指揮人才、高級理論人才、高級參謀人才和優秀師資人才的高等軍事院校。是武警部隊唯一的中級指揮院校,隸屬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總部,副軍級。學院地址位於依山枕海的港口城市天津,占地1700餘畝,建築面積近13萬平方米,具有現代建築風格的新型軍事學院聳立在津南大地上。2008年搬遷至天津市河東區衛國道187號。

基本信息

學院簡介

武警指揮學院 武警指揮學院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指揮學院,簡稱“武警指揮學院”或“天津武警指揮學院”,是武警部隊唯一的一所中級指揮院校,也是武警部隊的最高學府。武警指揮學院坐落在依山傍海的港口城市——天津市(津南區雙橋鎮),占地面積1700餘畝,建築面積近13萬平方米,是一所為武警部隊培養中高級指揮人才、高級理論人才、高級參謀人才和優秀師資人才的高等軍事院校。武警部隊無高級指揮院校,高級指揮警官由國防大學培訓。

2009年9月份將搬遷至天津市內衛國道187號新址,搬遷後距天津站只有幾分鐘的車程,交通將更加便捷,新校區正在全力建設中。

學院目標

學定位

中級指揮人才的培訓基地;軍事科學的研究中心;上級首長決策的智囊;部隊正規化建設的視窗。

培訓目標

會組織指揮、通部隊建設、善領導決策、能研究創新。

工作思路

特色化辦學、現代化教學、正規化管理、社會化保障

組織機構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指揮學院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指揮學院
武警指揮學院下轄訓練部、政治部、院務部、科研部4個機關部,5個學員大隊(4個學員大隊和1個研究生管理大隊),5個教學系和1個軍事理論研究所。

武警指揮學院主要擔負武警部隊協同指揮、教育技術、中級指揮、政治機關工作、部隊政治工作、武警部隊司令部工作、武警參謀業務、院校教學管理和晉升高職(教學系列)等專業類別的培訓任務。

研究生管理大隊是學院與國防大學、軍事科學院、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聯合招收培養碩士研究生的學員大隊。有作戰指揮學、武警內衛指揮研究方向、軍隊政治工作學、武警政治工作研究方向、軍隊管理學、軍事教育訓練學、軍校教育研究方向、教育技術學、軍事教育技術基本理論研究方向等五個學科專業、五個研究方向。

發展歷史

1980年

5月,創建於禹王舊都、司馬故地的山西省夏縣(山西省夏縣),原名為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校(武警指揮學院前身),歸公安部管理。

1983年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武警總部)成立,學校列為武警部隊直屬院校。

1984年

1984年2月,更名為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專科學校,是武警部隊成立最早的一所高等軍事院校。

1997年

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由山西省夏縣遷至天津市津南區。

2009年

9月,將搬遷至天津市內衛國道187號新址。10月11日上午,武警指揮學院新校區落成暨開學典禮舉行。

天津市委書記張高麗11日中午在迎賓館會見了來津出席落成典禮的武警部隊司令員吳雙戰上將一行,代表市委、市政府表示歡迎,對武警部隊長期以來對天津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謝。武警部隊政治委員喻林祥上將,市委副書記、市長黃興國出席典禮儀式並致辭。

張高麗簡要介紹了天津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他說,武警部隊是維護改革發展穩定的重要力量,為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多年來,武警指揮學院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培養了大批優秀軍事人才。武警駐津各部隊忠實履行職責,積極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展現了威武之師、文明之師的精神風貌。我們要深入開展雙擁共建活動,大力支持部隊現代化建設,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的良好局面。

吳雙戰說,面對嚴峻的經濟形勢,天津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建設管理取得了顯著成就,給我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天津具有擁軍優屬的光榮傳統,為武警部隊辦了許多實事好事。我們堅持軍民融合式發展,全面加強部隊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推動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良性互動。要繼續發揚優良傳統,密切警政警民關係,為推動天津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喻林祥在致辭中說,武警指揮學院要積極主動適應新形勢和新任務的要求,大力加強思想政治建設,牢牢把握學院建設的正確方向,確保培養的人才政治合格、思想過硬。要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努力提高辦學治校水平。要樹立人才興校思想,大力加強“一個班子、兩支隊伍”建設。要繼承發揚人民軍隊優良傳統,不斷密切軍地關係,努力為天津繁榮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做出應有貢獻。

黃興國在致辭中說,武警指揮學院建院 29年來,先後為部隊培養輸送各類人才一萬六千餘名,被譽為“警官的搖籃”,特別是1998年遷址天津以來,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績。衷心希望你們以新校區落成為新的起點,進一步加強學院建設和發展步伐,積極投身地方經濟建設,努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地方各級黨委、政府要全力支持武警指揮學院的建設和發展,進一步加強軍政軍民團結。

武警部隊副司令員息中朝、何映華,副參謀長潘昌傑,政治部副主任鄭順民,後勤部副部長許世寬一同來津。

市委常委、天津警備區司令員王小京,天津警備區政委謝建華,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楊棟樑,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段春華,武警指揮學院院長夏鶴、政委徐田有,武警天津市總隊總隊長劉曉健、政委韓曉溪,武警醫學院院長王發強、政委史國雙,市政府秘書長李泉山以及有關方面負責同志參加上述活動。

師資力量

學院擁有一支素質優良的教員隊伍,其中教授、副教授70餘名,講師120餘名。其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教員4名,全國及全軍優秀教師7名。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員為骨幹,學術水平較高、業務能力較強的教學、科研隊伍。

2008年底,學院現有教員中,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已占教員總數的42.8%,碩士生導師37人。具有本科以上學歷且經過中高級指揮院校培訓的占總數的51.7%。先後有32名教員獲得全軍育才獎金獎、銀獎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貼,45名教員被評為全國、全軍和武警部隊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優秀教師。有 27人榮獲全軍“優秀專業技術崗位津貼三等獎”以上獎勵,13人被聘為武警部隊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1人被聘為軍隊院校教學專家組成員,7人被武警部隊評為高層次人才,2人被評為“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

名校工程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指揮學院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指揮學院
學院圍繞創建具有武警特色全軍名校的目標,實施“名校工程”,堅持以教學科研為中心,系統實施教學改革,構建新型指揮人才培養模型,提高科研攻關質量,引進高層次教學人才,推名師、出名著、辦名刊、講名課。學院與京津地區部隊和西柏坡、周鄧紀念館等15個單位聯繫建立了政治理論課、勤務教學、按綱建隊、協同戰術等教學基地。加入北京地區軍隊院校協作中心,同國防大學、軍事科學院、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南開大學等軍地院校建立協作關係,實現互聘教授和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實現了教學資源共享。外聘專家 教授100名,在學院開設“百家講壇”,形成了開放辦學的良好局面。

教學成就

學院有4項科研成果獲國家專利。近年來,學院承擔和 參與國家709和863科技項目,研發了移動智慧型監控系統、移動式阻車路障和快速放氣車輛攔截品等一批科研成果。先後完成國家、軍隊和武警部隊科研課題120餘項,各類獲獎科研成果200多項,為提高部隊戰鬥力發揮了積極作用。完成了武警學科系列叢書的編撰,有30多部圖書被列為武警院校統編教材。他們獨創的《內衛學》和《武警部隊發展戰略》被收入《中國軍事百科全書》,填補了武警部隊學科體系建設的空白。學院定期出版《武警教育》、《武警學術》、《武警指揮學院學報》等咨術刊物;出版專著、譯著400餘部。 從1980年建校至2008年底,學院先後為部隊培養、輸送各類人才一萬六千餘名,畢業學員遍布武警部隊各基層單位,湧現出了鄧萬壽、張欽、楊露、方紅霄、雷敏(《女子特警隊》演員)、王毅等許多全國、全軍和武警部隊模範先進人物和英雄 群體,為學院贏得了“警官搖籃”的盛譽。

專業設定

作戰指揮學、軍隊政治工作學、軍事教育、指揮與管理、法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專業。
軍事理論、軍事技術、 文化基礎、部隊管理 高新科技、法學、電化教學中心、作戰模擬中心、武警勤務、協同指揮、後勤指戰法、參謀業務、指揮自動化、司令部工作等課程。
有政工理論、馬列主義、歷史、基層政工、中國社會問題、武警戰略、外警外軍等23個教研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