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苗山柯

大苗山柯

大苗山柯,喬木或很少灌木,常綠。葉片先端鐮刀形; 葉柄1.5-2厘米。是中國的特有植物。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大苗山柯(學名:Lithocarpus damiaoshanicus)是殼斗科柯屬的植物,是中國的特有植物。多生長於常綠闊葉林中較濕潤地方,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形態特徵

大苗山柯,痕包括堅果中的1/2-3/4; 葉片先端鐮刀形; 葉柄1.5-2厘米。喬木或很少灌木,常綠。冬芽頂生,卵球形至橢圓體形,鱗片覆瓦狀螺旋排列。托葉早落。葉螺旋狀排列。 花序雄性,雌性或者雄雌同序,生於小枝基部的葉腋里,或生於嫩枝的靠近末端緊密的圓錐狀。雄花序直立,單一或分枝; 雄花通常3-5(-7)個二岐狀簇生;花被4-6 裂;雄蕊10-12; 退化雌蕊小,被毛包圍。簇生雌花單生或的(2或)3(-5),1或2(或)發育良好; 花被6裂;退化雄蕊10-12; 室的子房3(-6); 花柱(2-)3(-5),長(0.5-) 1-2(-3) 毫米;柱頭有頂生孔。殼斗在軸上聚傘狀,但是通常很多中止發育,木栓質、角質、木質,或者殼質,完全或者部分包圍堅果;苞片形狀各異。 每殼斗有堅果1個。子葉發芽留土。子葉平的凸的(雖然在完全平子葉可能不是之間的表面)。 [1]

概述

喬木,高5-9米,胸徑約15厘米,芽細小,芽鱗及各部均無毛,當年生枝有槽棱,二年生枝幹後暗灰褐至褐黑色,散生淡至棕黃色皮孔。葉革質,頗厚,通常為兩側不對稱的披針形或長橢圓形,連葉柄長7-15厘米,寬2-6厘米,頂部漸狹長尖,向一側偏斜,基部楔尖,沿葉柄下延,全緣,葉面的中脈中段以下稍凸起,但中間凹陷呈裂槽狀,上半段平坦或有微凹陷,側脈每邊6-9條,在近葉緣處急向上彎,互不連線,支脈甚纖細至不顯,葉背有緊實的蠟鱗層,葉面與葉柄壓乾後常有灰白色粉霜;葉柄長1.5-2厘米。雄穗狀花序單穗腋生。花序軸被褐銹色、細片狀、頗鬆散的鱗秕,果序長稀超過10厘米,殼斗3個一簇,通常1-2個結實,果序軸粗4-8毫米,近基部一段無果,散生明顯可見的皮孔,殼斗寬陀螺狀,頂部近於平坦,全包堅果或有時有少數包著堅果的絕大部分,寬2-3厘米,高2-2.5厘米,近頂部的小苞片三角形,緊貼殼壁,覆瓦狀或近於環狀排列,下部的僅有痕跡,成熟的殼斗殼壁中部厚3-5毫米,堅果略寬而扁的陀螺狀,被粉末狀細伏毛,果臍占堅果面積的一半至3/4,凸起。花期11-12月,果次年10-2月成熟。

分布地區

產廣西大苗山。生於海拔1500-1800米山地山脊密林中。模式標本采自大苗山。
本種與包果柯很近緣,但本種的葉片頂部常呈鐮刀狀彎鉤且長漸尖,殼斗通常全包堅果,有時兼有少數堅果的絕大部分。

殼斗目百科(一)

殼斗目(學名Fagales),又名山毛櫸目,在生物分類學上屬真雙子葉植物之下的豆類植物分支,包括很多最常見的樹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