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啟

夏啟

啟,史稱夏啟,生卒年不詳,夏禹子,創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禹病死後,啟破壞了禪讓制,自行襲位,成為中國歷史上由“禪讓制”變為“世襲制”的第一人。啟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夏,從此,原始社會宣告結束,開始了奴隸社會,啟也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帝王(有的史學家認為禹是第一個帝王)。啟在位9年,病死,葬於安邑附近(今山西省夏縣西池下村里)。

基本信息

夏啟夏啟
啟,史稱夏啟,生卒年不詳,夏禹子,創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禹病死後,啟破壞了禪讓制,自行襲位,成為中國歷史上由“禪讓制”變為“世襲制”的第一人。啟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夏,從此,原始社會宣告結束,開始了奴隸社會,啟也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帝王(有的史學家認為禹是第一個帝王)。啟在位9年,病死,葬於安邑附近(今山西省夏縣西池下村里)。

夏啟治國

夏啟,姓名啟,大禹的兒子,大禹死後,啟即位為天子,公天下制度被禹的兒子夏啟破壞後,自然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對。夏啟沒有急於鎮壓這些反對他的人,他認為當前最需要做的是收買人心,讓民眾心服口服地擁護自己。於是夏啟嚴格要求自己,以博得人們對他的信任。他的每頓飯菜只吃一碗普通的蔬菜;睡覺只鋪一床粗糙的舊褥子;除了祭神祭祖外,他不許演奏音樂來娛樂;他尊敬老人,愛護小孩;誰有本領,他就親自請來加以重用;誰懂得武藝,他就讓誰帶兵打仗。

夏啟夏啟治國

夏啟這樣收買人心,真的產生了很好的效果,才過了一年,他的聲譽就大大提高了。大家一致認為夏啟理所當然的是夏禹的繼承人了,對於父死子繼的家天下制度,人們覺得並沒有什麼不合理。

有扈氏對啟破壞禪讓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滿,拒不出席。夏啟發兵對有扈氏進行征伐,大戰於甘,有扈氏戰敗被滅。

這次勝利,使新生的政權得到初步鞏固,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奴隸制的國家。但啟的晚年,生活日益腐化,整日飲酒作樂,歌舞遊獵,傳說他曾創作了名為《九韶》的大型樂舞。

子繼父位

大禹品德高尚,治水有功,深得萬民的擁護。去世後,大禹正式成為部落聯盟的領袖,這就是夏朝的開始。夏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大禹是夏朝的第一個國君。

大禹當上夏朝的國君後,沒有忘記肩負的重任,沒有忘記天下的長治久安,雖然身居高位,卻不貪圖享樂。為了治理天下,他還經常外出巡遊,了解民情。

大禹在巡視期間,看到多數部落首領對他畢恭畢敬,可是也有的部落首領並不把他這個領袖放在眼裡。他便下令各部落把所有的貢獻出來,用這些銅鑄成了九個大鼎,象徵九州。每個鼎上鑄著各州的地理出產、珍禽異獸,然後將九鼎運至宮中,號稱是鎮國之寶。各部落首領定期向禹王進貢時,都要向九鼎致禮。擁有九鼎的禹王,當然也就成了九州大地的主人。這九個鼎流傳下來也就成了封建國家政權的象徵。同時,鑄鼎的故事告訴我們,禹時手工業冶煉技術已得到了發展。

夏禹開始在部落聯盟中擁有無上的權力,九鼎的鑄成,使他有機會把這權力強化和神聖化,使它更加鞏固,以便把各部落統一在一起。

夏啟大禹

禹王晚年有一次在茅山(今浙江紹興)召集各部落首領,想借商議大事之名再顯示一下威風,鞏固他對各部落的控制。說來也巧,這次大會剛開始,就給了禹王一個樹立權威的機會。原來是離茅山不遠的地方有一個部落,叫防風氏。這防風氏對禹王的權力並不尊重,因此開會時,故意很晚才來。禹王見此情況大怒,下令處死了防風氏。各部落的首領見禹王是這樣威嚴,個個俯首貼耳,唯禹王之命是從。

禹王去世前幾年,想效仿堯舜,找一個賢能的人來接替自己。最初,人們推舉在帝舜時就掌管刑法的皋陶,但是沒等接任,皋陶就病死了。後來經過商議,又一致推舉伯益做他的繼承人。

伯益曾經是大禹治水的一名主要助手,發明過一種鑿井的新方法。他擅長畜牧獰獵,曾教會人們用火燒的辦法來驅趕林中的野獸。所以在當時人們的心目中,伯益是僅次於大禹的一位英雄。

隨著王位的鞏固,夏禹越來越覺得自己好不容易得來的王權應該由自己的兒子來接管,而不能讓別的什麼人來繼承。可是伯益功勞卓著,威望極高,首領會議上推舉他做自己的繼承人。禹王感到眾怒難犯,只好順水推舟,答應下來。為了這件事,禹王越發煩燥,寢食難安。後來他想到:“自己所以能順利的繼承舜位,一是當年治水有功得到了人們的尊敬和愛戴,二是舜選定自己做繼承人之後,就讓自己行使治理天下的大權。如果我也效法當年舜的做法,把治理天下的大權讓兒子去執行,而只給伯益一個繼承人的名義呢?”於是禹王讓參與治理國事。過了幾年,他的兒子啟由於把國事處理得很好,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也高了起來,而伯益做為繼承人,卻沒有新的政績,他過去辦的好事,人們也漸漸淡忘了。禹王死後,他的兒子夏啟就真地行使起王權來了。而多數部族的首領,也都表示效忠於啟,他們說:“啟是禹的兒子,我們願意效忠於他。”

伯益看到事情成了這個樣子,大怒。他本是東夷人,他召集東夷部族率軍向啟殺來。而啟早有防備,經過一場大戰,打敗了伯益的軍隊。夏啟為了慶祝勝利,在鈞台(今河南禹縣)舉行了大規模宴會,公開宣布自己是夏朝第二代國君。從此,父亡子繼的家天下制度便取代了任人唯賢的公天下制度。

儘管啟打敗了伯益,但許多部族對他改變禪讓傳統的做法表示強烈的反對。有一個部族首領叫做有眉氏,站出來反對夏啟的做法,要求他按照部落會議的決定,還位於伯益。於是,夏啟就和有眉氏在甘澤地方(今陝西戶縣一帶)發生了戰鬥。兩軍對壘,大戰開始前,夏啟激勵將士們說:“我要告訴大家,這個有眉氏對天帝不敬,王命不遵,是上天借我的手來消滅他!因此你們要服從我的命令,奮力出擊,不可懈怠!”夏啟訓話完畢,六軍兵士就揮舞刀槍,吶喊著沖向有肩氏的隊伍。經過一場激烈的斯殺,有眉氏被打敗了,有眉部落的成員被罰做奴隸。從此,夏啟的王位終於坐穩了,父死子繼的家天下制度正式開始了。

夏啟實行王位世襲的故事,說明那時原始社會的氏族公社制度己經徹底瓦解,氏族部落會議制度己經轉化,開始出現了國家雛形,奴隸社會到來了。奴隸社會取代原始社會,是人類歷史上一次劃時代的進步。因為在原始社會,低下的生產力水平使人們的生活極其艱苦。到了奴隸社會農業手工業有了分工,社會生產力得到很大提高,生產得到很大的發展,人們的生活也得到很大改善,為文化的繁榮創造了條件,所以說這是歷史的向前發展。

甘之戰

夏啟的戰爭動員令

夏啟甘之戰

[原文]
大戰於甘,乃召六卿②。王曰:“嗟!六事之人(3),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4),怠棄三正⑤。天用剿絕其命(6),今予惟恭行天之罰(7)。

“左不攻於左(8),汝不恭命;右不攻於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馬之正(9),汝不恭命。用命,賞於祖(10);弗用命,戮於社。予則孥戮汝(11)”

[注釋]
①甘誓是一篇戰爭動員令,是後人根據傳聞寫成的。甘是地名,在有扈氏國都的南郊。誓是古時告誡將士的言辭。大禹死後,他的兒子夏啟繼承了帝位。啟所確立的新制度,遭到了有扈氏的反對,啟便發動了討伐有扈氏的戰爭。結果以有扈氏失敗、夏啟勝利而告終。甘誓就是這次戰爭前啟告誡六軍將士的言辭。②六卿:六軍的將領。古時天子擁有六軍。③六事:六軍的將士。④威侮:輕慢,輕視。五行: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⑤怠:懈怠。三正:指建於、建醜、建寅,意思是指曆法。③ 用:因此。剿:滅絕。(7)恭行:奉行。(8)左:戰車左邊。古時戰車載三人,分左中有,左邊的人負責射箭,中間的人駕車,右邊的人用矛刺殺。攻;善。(9)御:駕車的人,即處在戰車中間位置上的人。(10)賞於祖:古時天子親征,隨軍帶著祖廟的神主和社神的神主。有功的,就在祖廟神主之前賞賜,懲罰則在社神神主前進行,表示不敢自己專行。(11)孥:奴,降為奴隸。戮:刑戮,懲罰。

[譯文]
即將在甘進行一場大戰,於是夏啟召集了六軍的將領。王說:“啊!六軍的將士們,我要向你們宣告:有扈氏違背天意,輕視金木水火土這五行,怠慢甚至拋棄了我們頒布的曆法。上天因此要斷絕他們的國運,現在我只有奉行上天對他們的懲罰。

“戰車左邊的兵士如果不善於用射殺敵人,你們就是不奉行我的命令;戰車右邊的兵士如果不善於用刺殺敵人,你們也是不奉行我的命令;中間駕車的兵士如果不懂得駕車的技術,你們也是不奉行我的命令。服從命令的人,我就在先祖的神位前行賞;不服從命令的人,我就在社神的神位前懲罰。我將把你們降為奴隸,或者殺掉。”

[讀解]
天子率領將士親自出征,必定是一場關係到國家命運的決戰,一定要使將士們明白為誰和為什麼而戰,否則不明不白上戰場,多半要吃敗仗。主帥是天子,由他來發布戰爭動員令,既有權威性,又有感召力,還可以證明出征打仗的正義。其中沒有豪言壯語和長篇大話,沒有一個接一個地表態和表決心,最足以征服人心的理由就是奉行天命,簡潔而震撼人心。

也許是社會在不斷前進吧,後來的檄討書越來越長,廢話越來越多,理由列出了一大堆卻難以震撼人心,成了空洞無物的玩意兒。政治家更能幹,可以滔滔不絕地說得天昏地暗,實際上連雞都殺不死。事情常常壞在一張嘴上。

學學夏啟是有益的。乾脆果斷,直來直去,表明了意圖,就到戰場上見分曉,看看到底誰是英雄誰是狗熊。好男兒志在疆場,騎馬射箭打槍,不說廢話空話。

夏啟與有扈氏大戰於甘

夏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它的建立標誌著我國歷史正式進入文明時代。

夏朝的建立者就是傳說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大禹死後他的兒子啟繼承了王位,由於當時傳統的“禪讓”觀念並沒有完全消除,當時啟的統治地位十分不穩,許多部族紛紛起兵反抗夏啟的統治。夏啟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穩定自己的統治地位,確保“家天下”的局面,多方動用軍事力量,鎮壓叛亂各方。據歷史記載夏啟與當時西部的叛亂諸侯有扈氏大戰於,甘就在我們今天的洛陽

面對有扈氏的反叛,夏朝的最高統治者啟非常清楚地認識到若不採取強有力的措施予以軍事鎮壓,剛剛建立的夏王朝就有被顛覆的危險,自己的政治統治也就很難維持。於是夏啟決定親率大軍討伐有扈氏,雙方大軍在洛陽甘這一地方擺開了決戰態勢。

為了保證對有扈氏決戰勝利,夏啟在決戰前對自己的軍隊進行了政治動員,列舉了有扈氏威懾侮慢上天、反對代表上天進行統治的夏王朝等罪行,表示要代表上天意志,武力討伐有扈氏,要求參戰將士要勇敢殺敵,英勇作戰,確保戰役的勝利。如果畏敵不前,貪生怕死作戰不力,將予以嚴懲,不但要殺死貪生怕死者本人,而且還要殺其妻子、兒女全家。由於戰前夏啟政治上高度重視,軍事上採取了周密的布置與準備,並親自主持召開了戰前誓師動員大會,嚴明了軍紀,賞罰分明,參戰將士奮力苦戰,在洛陽的甘之戰經過一年多時間大敗有扈氏,迫使有扈氏臣服於夏朝,接受了夏啟的政治統治。

發生在洛陽的夏啟與有扈氏的甘之戰是當時原始部落聯盟企圖復辟民主禪讓制與夏啟維護其奴隸主政權統治的尖銳鬥爭,夏啟在甘之戰的勝利,極大地鞏固了新生的奴隸主政權,沉重打擊了當時的復辟勢力,為夏朝定都斟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場戰爭反映了古代洛陽戰略地位的重要,它是立足中原,實現對全國統治的中心。

歷史評價

夏啟夏啟

夏啟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從此,原始社會宣告結束,開始了奴隸社會,啟也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帝王(有的史學家認為禹是第一個帝王)。原始社會的氏族公社制度己經徹底瓦解,開始出現了國家的雛形,奴隸社會取代原始社會,是人類歷史上一次劃時代的進步。到了奴隸社會,農業手工業有了分工,社會生產力得到很大提高,生產得到很大的發展,人們的生活也得到很大改善,為文化的繁榮創造了條件,這是歷史的向前發展。夏啟在夏朝建立初期的治國策略,對有虞氏成功的發動甘之戰,都說明了他在中國歷史上是一位有作為的君主。

有關文獻

1、[宋]洪興祖,《楚辭補註》,[M],中華書局,北京,1957年版

2、[漢]司馬遷,《史記》,[M],中華書局,北京,1959年版

3、袁柯《中國古代神話選釋》,[M],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1979年版

4、袁柯、周明,《中國古代神話資料萃編》,[C],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成都,1985年版

5、《古史辨》,第七冊,[上],[C],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6、李恕豪《大禹和鱉靈》,[J],《天府新論》,1985年,第2期 

夏啟的家庭

《山海經》——大荒南經 夏啟家室

子女長子:太康,次子:元康,三子:伯康,四子:仲康,五子:七夜:六子:不詳。

配偶眷夫人(七夜之親生母,無正史記載),其餘不詳。

父親姒文命(大禹)

祖父

曾祖父顓頊

與黃帝的關係圖黃帝→昌意(黃帝之次子)→顓頊(昌意之子)→鯀(顓頊之子)→夏禹(鯀之子)→夏啟(禹之子)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