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鼎

大鼎

大鼎,西周時期飪食器,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基本資料

大鼎大鼎
名稱:大鼎、西周大鼎
拼音:dàdǐng
類別:銅器、青銅器
年代:西周
文物原屬:西周時期飪食器
文物現狀: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文物規格

通高39.7cm,寬38.7cm,重12.56kg。

外形特徵

此鼎平沿外折,深圓腹,有二立耳,三蹄足。器口下飾二道弦紋

銘文

大鼎銘文拓片大鼎銘文拓片
鼎內壁有銘文8行82字:
唯十又五年三月既霸丁
亥,王在ꈥ侲宮,大以厥友守。
王饗醴,王呼膳夫ꈧ召
大,以厥友入。王召走馬ꈩ,
令取誰ꈨ三十二匹賜大。大拜,稽
首。對揚天子丕顯休,用作
朕烈考已伯盂鼎。大其
子子孫孫萬年永寶用。

銘文解釋

在十五年三月,月相為“既霸”的丁亥日,王在ꈥ侲宮,大與其僚屬擔負保衛任務。王舉行大饗之禮,王命近臣膳夫召大,命大與其僚屬進入宮內擔負保衛任務。王又召武官走馬,命他取出32匹赤色黑尾的雄馬賜給大。大拜,叩頭。為答謝和宣揚天子偉大的美意,做了這件紀念其光榮的父親的鼎。大的子孫後代萬年永遠寶用這個鼎。

名詞解釋

商周時期青銅器的一種,原為食器,用以烹煮或盛放肉食,後逐漸成為祭祀、征伐、喪葬等活動中陳設的一種禮器。同時,鼎也是貴族進行宴饗、祭祀等禮制活動時最重要的禮器之一,所謂“鐘鳴鼎食”,即指代貴族。此外,鼎也被作為王權的象徵,《左傳》宣公三年記楚莊王問鼎中原,即窺視中原王權之意。鼎數目的多寡有著嚴格的等級區別。即: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

弦紋

古器物上最簡單的傳統紋飾,在青銅器上呈現為凸起的橫線條。大多數情況下,弦紋是作為界欄出現的。在陶瓷等器物上亦有專用弦紋裝飾者。

鼎的對比

鼎1 鼎1
鼎2 鼎2
鼎3 鼎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