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盤鼎

有盤鼎

有盤鼎(yǒu pán dǐng ),又名灶鼎。西周時期飪食器,陝西省寶雞市茹家莊西周墓中出土,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鼎通高20.2cm,寬16.4cm,重2.26kg。圓形淺腹,二直耳,三夔形扁足,足中部有隔似盤。頸部飾獸面紋帶,獸面中間凸起一道扉棱,恰似獸面的鼻子。帶盤鼎是以往的考古發掘品和傳世藏品中,較為罕見的一種。

基本信息

文物規格

有盤鼎,通高20.2cm,寬16.4cm,重2.26kg。

造型特點

有盤鼎有盤鼎

此鼎圓形淺腹,二直耳,三夔形扁足,足中部有隔似盤。頸部飾獸面紋帶,獸面中間凸起一道扉棱,恰似獸面的鼻子。

歷史價值

在以往的考古發掘品和傳世藏品中,帶盤較少見。此種形制的鼎在陝西省寶雞市茹家莊西周墓中曾出土一件。

關鍵字

有盤鼎
又名灶鼎。鼎下有托盤用於盛放炭火,類似於今天的暖鍋、火鍋。


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爬行動物,只有一足。青銅器上經常以作主題紋飾。

扉棱
青銅器上常見的一種裝飾,一般為凸出的條狀,將器物上連續的圖案分割開來,後純用於器物的裝飾。

獸面紋
獸面是古代人們想像中的怪獸的面部,將其刻畫在器物上所形成的紋飾稱獸面紋。宋代的學者把獸面紋稱為饕餮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