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紋觶

蟬紋觶

蟬紋觶為中國古代青銅酒器,高14厘米,口徑7厘米—10.5厘米,為西周早期作品。

基本資料

蟬紋觶蟬紋觶
名稱:蟬紋觶、西周蟬紋觶
拼音:chánwénzhì
類別:銅器、青銅器
年代:西周
文物原屬:西周早期飲酒器
文物現狀: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文物規格

高14cm,口徑7cm—10.5cm。

文物特徵

觶撇口,束頸,扁圓腹,圈足。器身自上而下裝飾多層紋飾:頸部飾蟬紋,頸下為一圈蝸身獸紋,腹部及以下分飾兩層獸面紋。

背景資料古人認為蟬每日只是靠餐風飲露維持生命,而且能夠飛天入地,又會蛻殼變化,是一種很奇特神秘的生物,因此受到人們的喜愛和崇敬。蟬紋作為青銅器上的裝飾紋樣多見於商末周初時期。

史書記載

觶是飲酒器。據《禮記·禮器》載:“宗廟之祭,尊者舉觶,卑者舉角。”觶主要流行於商代晚期到西周時期

名詞解釋

獸面紋

獸面是古代人們想像中的怪獸的面部,將其刻畫在器物上所形成的紋飾稱獸面紋。宋代的學者把獸面紋稱為饕餮紋

青銅觶

盛行於商、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逐漸消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