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斿父鼎

史斿父鼎

史斿父鼎,西周時期飪食器,通高41厘米,寬19.5厘米,重2.52公斤。口微侈,有立耳,分襠,實足。頸部飾列旗獸面紋,獸面中部附飾浮雕犧首。內壁鑄銘文3行9字:史斿父作寶尊彝鼎。七五八。記史游父做鼎。銘後所附數字是八卦符號,表明鑄造此鼎時曾經進行過一次占筮。此鼎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基本信息

文物規格

史斿父鼎 史斿父鼎

注音史斿父鼎shǐ yóu fù dǐng,通高41厘米,寬19.5厘米,重2.52公斤。

外型特徵

鼎口微侈,有立耳,分襠,實足。頸部飾列旗獸面紋,獸面中部附飾浮雕犧首。銅器、青銅器,是西周時期飪食器,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銘文

內壁鑄銘文3行9字:
史斿父
作寶尊
彝鼎。七五八。
記史游父做鼎。銘後所附數字是八卦符號,表明鑄造此鼎時曾經進行過一次占筮。

詞語解釋

獸面紋:獸面是古代人們想像中的怪獸的面部,將其刻畫在器物上所形成的紋飾稱獸面紋。宋代的學者把獸面紋稱為饕餮紋。

鼎:商周時期青銅器的一種,原為食器,用以烹煮或盛放肉食,後逐漸成為祭祀、征伐、喪葬等活動中陳設的一種禮器。鼎也是貴族進行宴饗、祭祀等禮制活動時最重要的禮器之一,所謂“鐘鳴鼎食”,即指代貴族。

圖冊

史斿父鼎-局部 史斿父鼎-局部
史斿父鼎-銘文 史斿父鼎-銘文
史斿父鼎-拓片 史斿父鼎-拓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