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師虘簋

太師虘簋

太師虘簋,為西周時太師虘拜,為答謝和宣揚天子重大顯赫的賞賜,所做的一件寶簋。出土於1940年3月陝西扶風縣任家村窖藏,屬於聞名於世的西周善夫梁其和善夫吉父青銅器群。簋矮體,鼓腹,圈足,頸兩側有風格獨特的獸頭鋬。有蓋,蓋頂捉手作喇叭形。蓋面與器腹均飾豎直紋,頸部及圈足上各飾粗弦紋一道。簋蓋內和器底鑄對銘7行70字,高:20.7cm,寬:30.2cm,重:6.12kg。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太師簋,高20.7cm,寬30.2cm,重6.12kg。

外形特徵

簋矮體,鼓腹,圈足,頸兩側有風格獨特的獸頭鋬。有蓋,蓋頂捉手作喇叭形。蓋面與器腹均飾豎直紋,頸部及圈足上各飾粗弦紋一道。

設計特點

太師虘簋局部太師虘簋局部

其年代為西周中晚期,而且是卿大夫所用禮器,其造型可以體現出鑄造者的一片匠心,弦紋線條的裝飾設計恰恰與器形的寬侈相適應,因而給人以流暢、舒展的美感。鑄於內底及蓋內的對銘,章法齊整,結構均衡,字形依筆劃繁簡略有錯落,更顯得活潑。筆劃圓潤,起筆收筆皆藏鋒,給人遒勁秀美的藝術享受。

價值

太師虘簋的價值主要體現在鑑賞和考古兩個方面。從工藝鑑賞的角度來看,太師簋造型矮而厚重,鼓腹,圈足,頸兩側有風格獨特的獸頭鋬,這個“耳朵”的造型在上萬青銅器當中是唯一的。蓋頂捉手作喇叭形。蓋面與器腹均飾豎直紋,頸部及圈足上各飾粗弦紋一道,非常別致。但是,太師虘簋的價值絕不只體現在它的工藝上,更重要的是體現在它的考古價值上。

數量與入藏

太師虘簋局部太師虘簋

當時出土的約有百餘件,46件已經有了下落,其中27件入藏國內博物館,包括陝西歷史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河南博物院、西安博物院等均徵集到數件。此外,已知海外收藏共5件,分別由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法國吉美博物館和澳大利亞觀寶氏收藏。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收藏善夫梁其簋2件,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收藏梁其壺1件,法國吉美博物館收藏梁其鍾1件,澳大利亞觀寶氏收藏善夫梁其簋1件。另外,見於著錄而下落不明的有梁其鼎、梁其鍾、善夫吉父鬲、善夫吉父簠、伯吉父匜各1件。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湖南省博物館曾展出過一批未見著錄的善夫梁其和善夫吉父銅器,其中有伯梁其盨、善夫吉父鬲、善夫吉父等。

銘文

太師虘簋銘文 太師虘簋銘文

簋蓋內和器底鑄對銘7行70字:正月既望甲午,王在周師量宮。旦,王格大室,即位。王呼師晨召太師虘入門,立中廷。王呼宰賜太師虘虎裘。虘拜,稽首。敢對揚天子丕顯休,用作寶簋。虘其萬年永寶用。唯十又二年。

銘文大意

銘文大意:周王十二年正月,在日月相望的甲午日,王在周地的師量宮。天亮時,王到達宗廟的大廳,坐定位子。王呼師晨召喚太師虘入門,太師虘站立在庭院中部。王呼宰夫(王宮總管,也負責出入王令)曶的賞賜太師虘一件虎皮袍子。太師虘拜,叩頭。太師虘當場宣揚了天子的大德與英明,為答謝和宣揚天子重大顯赫的賞賜,做了這件寶簋

這篇銘文記時完整,有年、月、月相、乾支日。在萬餘件有銘文的殷周青銅器中,像此簋般完整記時的不過70餘件,它是研究西周曆法和年代的珍貴資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