堇臨簋

堇臨簋

堇臨簋是西周時期青銅器食器,簋是食器中最常見的一種。商代晚期、西周、春秋時期較為流行。

基本信息

文物規格

堇臨簋(jìn lín guǐ),高16.7cm,寬33.5cm,口徑21cm,重3.66kg。

外形特徵

堇臨簋堇臨簋

器圓形,侈口,大腹,雙耳,圈足。雙耳上飾獸頭,耳身飾鳥頭,長珥上雕鳥尾及足,腹前後各飾一大獸面紋,口及圈足各有一帶漩渦紋,間以變體夔龍紋,中間有一凸雕獸面紋

工藝特點

這是一個雙耳簋,在隆起的腹部上用大獸面紋來作裝飾。頸部和圈足也都有一道紋帶,用變體夔龍紋和渦紋相同,頸部中間還加飾浮雕犧首。此簋的耳部裝飾十分突出,圓形的耳上部雕鑄獸頭,雙角聳立,突出的上唇下露出2顆銳利的長牙。耳的大部又雕刻出一個鳥,鳥頭抵在犧首的顏下,突出的鳥嘴向下彎曲,鳥身和兩翼略作弧形,鳥尾與器相合,在耳下方的長方形垂珥上,則刻出鳥足和羽毛。

這件周初銅簋的鑄造風格,顯見的簡潔,舍掉了複雜的繁飾,格調明快,添增了諸多世俗的氣質。

此器物把手的鑄作是與同類器物不同的。仔細看來,匠人有心地把裝飾圖雕,安排在器柄把手的下折處,龍首裝飾紋可以橫向伸展,鼻、眼、方角畢集,一副閉目惺忪的臥態;而羽毛,鳥嘴可辨的欲飛的不明鳥,似乎背負著龍首振翅欲動。這樣精巧的場景是極少見到的。

刻錄銘文

堇臨簋銘文拓片堇臨簋銘文拓片

器內底鑄銘文1行8字:堇臨作父乙寶尊彝

堇臨是占有這件銅器的主人,堇臨作這件銅器是為祭父乙。

堇臨簋腹部獸面紋簡潔洗鍊,簋耳卻十分複雜,生動的圓雕極為罕見。此簋原為清代內府藏器,曾藏頤和園

名詞解釋

獸面紋

獸面是古代人們想像中的怪獸的面部,將其刻畫在器物上所形成的紋飾稱獸面紋。宋代的學者把獸面紋稱為饕餮紋。  

圓雕

即立體雕,約出現於新石器時代晚期,如紅山文化中的玉鳥、含山文化中的玉人等,都是早期圓雕的代表作。此技以後各代多有發展,至清代趨於鼎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