墊江牡丹

墊江牡丹

墊江作為中國山水牡丹的起源地,有山、水、嵐、石、花、竹融為一體的天然古樸、幽雅宜人的良好生態環境,是牡丹的故鄉,是秀山、怪石、淨水、叢林的大自然智慧的發祥地。墊江牡丹系華夏牡丹之源,從西漢武帝年間種植至今已有近3000年的種植歷史,在遼闊的神州大地有“華夏牡丹源”之說。據傳,東晉畫家顧愷之游墊江,第一次看到國色天香的牡丹花後,驚嘆不已,回到京都創作了《洛神賦圖卷》,開創了我國牡丹花入畫的歷史先河,被皇室列入珍品加以收藏。

墊江牡丹

“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春來誰作韶華主,總領群芳是牡丹”。“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墊江牡丹系華夏牡丹之源,從西漢武帝年間種植至今已有近3000年的種植歷史,在遼闊的神州大地有“華夏牡丹源”之說。據傳,東晉畫家顧愷之游墊江,第一次看到國色天香的牡丹花後,驚嘆不已,回到京都創作了《洛神賦圖卷》,開創了我國牡丹花入畫的歷史先河,被皇室列入珍品加以收藏。
墊江牡丹花型大,花姿美,花期長,其花色有大紅、玫瑰紅、粉紅、白色等等,品種有太平紅、千層香、悠山艷、龍華春、鼠姑仙、羅堅紅、夢神嬌、醉鹿韭、長康樂等60多種,種植面積逾萬畝,呈自然立體分布。與山、水、石、樹、林等有機結合,渾然一體,具有特殊的美學價值,他符合人們回歸自然,返樸歸真的審美情趣和強調生態自然的時尚精神,牡丹花開時節群花簇擁,雍容華貴,氣勢磅礴,無與倫比。 墊江牡丹優於洛陽、荷澤牡丹,性野、花香、根實,丹皮質量居全國之冠,極具開發價值。墊江牡丹開花早,花期長(比洛陽早10天,比荷澤早20天) 墊江牡丹生態旅遊區主要景點有:太平湖、牡丹精品園、牡丹閣、牡丹陳列室、牡丹文化廣場、百靈山牡丹藝術園、愷之峰牡丹文化園、雙乳峰公主嶺、松花寨、太平寺、金山谷。看牡丹香源、茫茫竹海、大小天池;住牡丹農家、桂竹公寓、桃源山莊、竹韻吊樓;食農家風味、山野燒烤、特色排檔。春賞國花、夏聽竹濤、秋泛林海、冬觀雪景,令人流連忘返!
牡丹(學名:Paeonia suffruticosa)是重要的觀賞植物,原產於中國西部秦嶺大巴山一帶山區,現在這一地區尚有野生單瓣品種存在;牡丹以洛陽、菏澤牡丹最富盛名。牡丹是灌木木本,芍藥是蓄根草本,花型、葉片非常相似,牡丹於5月初開花,芍藥花期要晚一些,這是它們的主要區別。芍藥原產於中國北部及西伯利亞一帶,更耐寒。在英語和其他歐洲語言中,牡丹和芍藥是同一個詞。

產地習性

原產於中國西部秦嶺和大巴山一帶山區,漢中是中國最早人工栽培牡丹的地方,為落葉亞灌木。喜涼惡 熱,宜燥懼濕,可耐-30℃的低溫,在年平均相對濕度45%左右的地區可正常生長。喜陰,亦少不耐陽。要求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土壤或砂土壤,忌粘重土壤或低溫處栽植。花期4-5月。多採用嫁接方法進行栽培,因為與芍藥同屬芍藥屬,又多選用芍藥作為砧木。

墊江牡丹墊江牡丹
一、土壤

1、土質:牡丹適宜疏鬆肥沃,土層深厚的土壤。土壤排水能力一定要好。盆栽可用一般培養土。
2、土性:中性或中性微鹼土。

二、澆水

諺語說、俗語說:“牡丹宜乾不宜濕。”牡丹是深根性肉質根,怕長期積水,平時澆水不宜多,要適當偏乾。

三、施肥

諺語說、俗語說:“清牡丹","濁芍藥”。栽培牡丹基肥一定要足。基肥可用堆肥、餅肥或糞肥。通常以一年施三次肥為好,即開花前半個月噴灑一次以磷肥為主的肥水加花朵壯蒂靈;開花後半個月施一次複合肥;入冬之前施一次堆肥,以保第二年開花。

四、溫度

牡丹耐寒,不耐高溫。華東中部地區,均可露地越冬氣溫到4℃時花芽開始逐漸膨大。適宜溫度:16~20℃,低於16℃不開花。夏季高溫時,植物呈半休眠狀態。

五、光照

諺語、 俗語說:“陰茶花,陽牡丹。”牡丹喜陽,但不喜歡曬。地栽時,需選地勢較高的朝東向陽處,盆栽應置於陽光充足的東向陽台,如放南陽台或屋頂平台,西邊要設法遮蔭。

六、栽培技術

1.栽植選擇向陽、不積水之地,最好是朝陽斜坡,上質肥沃、排水好的沙質壤土。栽植前深翻土地,栽植坑要適當大,牡丹根部放入其穴內要垂直舒展,不能拳根。栽植不可過深,以剛剛埋住根為好。一般盆栽較少。
2.光照與溫度充足的陽光對其生長較為有利,但不耐夏季烈日暴曬,溫度在25℃以上則會使植株呈休眠狀態。開花適溫為17 -20℃,但花前必須經過1 -10℃的低溫處理2 -3個月才可。最低能耐- 30℃的低溫,但北方寒冷地帶冬季需採取適當的防寒措施,以免受到凍害。南方的高溫高濕天氣對牡丹生長極為不利,因此,南方栽培牡丹需給其特定的環境條件才可觀賞到奇美的牡丹花。
3.澆水與施肥栽植前澆2次透水。入冬前灌1次水,保征其安全越冬。開春後視土壤乾濕情況給水,但不要澆水過大。全年一般施3次肥,第1次為花前肥,施速效肥,促其花開大開好。第2次為花後肥,追施1次有機液肥。笫3次是秋冬肥,以基肥為主,促翌年春季生長。另外,要注意中耕除草,無雜草可淺耕鬆土。
4.整形修剪謝後及時摘花、剪枝,根據樹形自然長勢結合自己希望的樹形下剪,同時在修剪口塗抹愈傷防腐膜保護傷口,防治病菌侵入感染。若想植株低矮、花叢密集,則短截重些,以抑制枝條擴展和根櫱發生,一般每株以保留5-6個分枝為宜。
5.花期控制盆栽牡丹可通過冬季催花處理而春節開花,方法是春節前60天選健壯鱗芽飽滿的牡丹品種(如趙粉、洛陽紅、盛丹爐、、葛金紫、珠砂壘、大子胡紅、墨魁、烏龍捧盛等)帶土起出,儘量少傷根、在陰涼處晾12-3天后上盆,並進行整形修剪,每株留10個頂芽飽滿的枝條,留頂芽,其餘芽抹掉。上盆時,盆大小應和植株相配,達到滿意株型。澆透水後,正常管理。春節前50-60天將其移入10℃左右溫室內每天噴2-3次水,盆士保持濕潤。當鱗芽膨大後,逐漸加溫至25-30℃,夜溫不低於15℃,如此春節可見花。

七、常見病害

褐斑病、紅斑病和鏽病等;常見害蟲有線蟲、蠐螬和地老虎等。 (1)葉斑病:也稱紅斑病,此病為多毛孢屬的真菌傳染。病菌主要浸染葉片

牡丹牡丹
,也浸染新枝。發病初期一般在花後15天左右,7月中旬隨溫度的升高日趨嚴重。初期葉背面有穀粒大小褐色斑點,邊緣色略深,形成外濃中淡、不規則的圓心環紋枯斑,相互融連,以致葉片枯焦凋落。葉柄受害產生墨綠色絨毛層;莖、柄部染病產生隆起的病斑;病菌在病株莖葉和土壤中越冬。
防治方法:①11月上旬(立冬)前後,將地里的於葉掃淨,集中燒掉,以消滅病原菌;②發病前(5月份)噴灑1:1:160倍的波爾多液,10一15天噴一次,直至7月底;③發病初期,噴灑500-800倍的甲基托布津、多菌靈,7-10天噴一次,連續3-4次。
(2)紫紋羽病:為真菌病害。由土壤傳播。發病在根頸處及根部,以根頸處較為多見。受害處有紫色或白色棉絮狀菌絲,初呈黃褐色,後為黑褐色,俗稱"黑疙瘩頭"。輕者形成點片狀斑塊,不生新根,枝條枯細,葉片發黃,鱗芽癟小;重者整個根頸和很系腐爛,植株死亡。此病多在6-8月高溫多雨季節發生,9月以後,隨氣溫的降低和雨水的減少,病斑停止蔓延。
防治方法:①選排水良好的高燥地塊栽植;②雨季及時中耕,降低土壤濕度;③4-5年輪作一次;④選育抗病品種;⑤分栽時用 500倍五氯硝基苯藥液塗於患處再栽植,也可用5%代森銨1000倍液澆其根部;⑥受害病株周圍用石灰或硫磺消毒。
(3)茵核病。又名莖腐病。病原為核盤菌。發病時在近地面莖上發生水漬狀斑,逐漸擴展腐爛,出現白色棉狀物。也可能浸染葉片及花蕾。
防治方法:選擇排水良好的高燥地塊栽植;發現病株及時挖掉並進行土壤消毒;4-5年輪作一次。
經常見的還有炭疽病、鏽病。炭疽病在葉面上發生圓形或不規則形淡褐色凹陷病斑,擴展後邊緣為紫褐色;鏽病在葉背著生黃色孢子堆,引起葉片退綠,後期病葉上生柱狀毛髮物。防治方法同葉斑病。
繁殖與栽培常用分株和嫁接法繁殖,也可播種和扦插。移植適期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不可過早或過遲。喜
肥,每年至少應施肥三次,即“花肥”、“芽肥”和“冬肥”。栽培2-3年後應進行整枝。對生長勢旺盛、發枝能力強的品種,只需剪去細弱枝,保留全部強狀枝條,對基部的萌櫱應及時除去,以保持美觀的株形。除芽也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為使植株開花繁而艷、保持植株健壯,應根據樹齡情況,控制開花數量。在現蕾早期,選留一定數量發育飽滿的花芽,將過多的芽和弱芽儘早除去。一般5-6年生的植株,保留3-5個花芽。新定植的植株,第二年春天應將所有花芽全部除去,不讓其開花,以集中營養促進植株的發育。
牡丹為深根性落葉灌木花卉,性喜陽光,耐寒,愛涼爽環境而忌高溫悶熱,適宜幹事兒於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中生長。因此一般栽培牡丹花的盆土宜用砂土和餅肥的混合土,或用充分腐熟的廄肥、園土、粗砂以1:1:1的比例混勻的培養土。如栽培土壤中水分過多,其肉質根部容易腐爛。因此,遇到連續下雨的天氣時,要及時排水,切不可讓其根部積水。牡丹不耐高溫,夏季天熱時要及時採取降溫措施。最好搭個涼棚,為其遮蔭。中午前蓋上草簾或蘆葦,傍晚揭去。這一措施及時做好,可以防止落葉,若任其受熱、落葉,將嚴重影響以後開花。牡丹因根須較長,植株較大,因此適合於地栽,若要盆栽,則應選大型的、透水性好的瓦盆,盆深要求在30厘米以上。最好用深度為60-70厘米的瓦缸。牡丹花的繁殖,用播種法、分株法、嫁接法都可以。國內主要產地

1、山東菏澤,。
2、河南洛陽
3、甘肅紫斑牡丹
4、安徽亳州
5、安徽銅陵
6、河北柏鄉,有株千年牡丹。
7、陝西漢中,有牡丹園
8、安徽巢湖,銀屏山有一株千年牡丹。
9、四川彭州
10、陝西西安,有牡丹園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戶縣石井鎮終南山阿姑泉牡丹園。
11、重慶墊江山水牡丹之鄉,華夏牡丹源 
12、安徽合肥張集,劉巷有一白一紅160餘年的兩株牡丹

形態特徵

根系肉質強大,少分枝和鬚根。株高1-3m,可達2m,老莖灰褐色,當年生枝黃褐色。二回三出羽狀複葉,互生。花單生莖頂,花徑10-30cm,花色有白、黃、粉、紅、紫及複色,有單瓣、復瓣、重瓣和台閣性花。花萼有5片。

墊江墊江
牡丹的分辨方法很多,按株型可分為直立型、開展型和半開張型;按芽型可分為圓芽型、狹芽型、鷹嘴型和露嘴型;按分枝習性可分為單枝型和叢枝型;按花色可分白、共、粉、紅、紫、墨紫(黑)、雪青(粉藍)、綠和複色;按花期可分為早花型、中花型、晚花型和秋冬型(有些品種有二次開花的習性,春天開花後,秋冬可再次自然開花,即稱為秋冬型);按花型可分為系、類、組型四級。四個系即牡丹系、紫斑牡丹系、黃牡丹系和紫牡丹系;二個類即單花類和台閣花類;二個組即千層組和樓子組;組以下根據花的形狀分為若干型,如單瓣型、荷花型、托桂型、皇冠型等。
牡丹為多年生落葉小灌木生長緩慢,株型小,株高多在0.5~2米之間;根肉質,粗而長,中心木質化,長度一般在0.5~0.8米,極少數根長度可達2米;根皮和根肉的色澤因品種而異;枝幹直立而脆,圓形,為從根莖處叢生數枝而成灌木狀,當年生枝光滑、草木,褐色,常開裂而剝落;葉互生,葉片通常為二回三出複葉,枝上部常為單葉,小葉片有披針、卵圓、橢圓等形狀,頂生小葉常為2~3裂,葉上面深綠色或黃綠色,下為灰綠色,光滑或有毛;總葉柄長8~20厘米,表面有凹槽;花單生於當年枝頂,兩性,花大色艷,形美多姿,花徑10~30厘米;花的顏色有白、黃、粉、紅、紫紅、紫、墨紫(黑)、雪青(粉藍)、綠、複色十大色;雄雌蕊常有瓣化現象,花瓣自然增多和雄、雌蕊瓣化的程度與品種、栽培環境條件、生長年限等有關;正常花的雄蕊多數,結籽力強,種籽成熟度也高,雌蕊瓣化嚴重的花,結籽少而不實或不結籽,完全花雄蕊離生,心皮一般5枚,少有8枚,各有瓶狀子房一室,邊緣胎座,多數胚珠,骨果五角,每一果角結籽7~13粒,種籽類圓形,成熟時為共黃色,老時變成褐色,成熟種子直徑0.6~0.9厘米,千粒重約400克。
牡丹由野生變家種後,因環境條件變化及人工不斷地選育和栽培,除花色、花型、花期早晚有變異外,而且在株的形態、根的長短、粗細、葉的色澤、形狀等方面也發生了變異。一、株型

因品種不同,牡丹植株有高有矮、有叢有獨、有直有斜、有聚有散,各有所異。一般來說按其形狀或分為五個類型;
1、直立型
枝條直立挺拔而較高,分布緊湊,展開角度小,枝知與垂直線的夾角多在30o以內。節間較長,新生枝年生長量在10~15厘米,一般五年生株高40~50厘米,高者達1米以上。如“首案紅”、“二喬”、“姚黃”等。
2、疏散型
枝條多疏散彎曲向四周伸展,株幅大於株高,形成低矮展開的株形,枝條展開時與垂直線的夾角多在45o以上,新枝長,較軟。如“趙粉”、“守重紅”、“山花爛漫”、“青龍臥墨池”等。
3、開張型
枝條生長健壯挺拔,向四周斜伸開張,角度在上述兩者之間,株形圓滿端正,高矮適中,新枝年生長量6~8厘米,一般五年生株高在30~40厘米。如“狀元紅”、“銀紅巧對”、“金玉交章”等。
4、矮生型
枝條生長緩慢,節間短而葉密,枝條分布緊湊短小,年新枝生長量為2~4厘米,一般五年生株高15高厘米左右。如“美人紅”、“羅漢紅”、“海雲紫”等為代表。
5、獨乾型
多為人工培植的藝術造型,具有明顯的主幹,主幹高矮不等,一般在20~80厘米。主幹上部分生數枝,構成樹冠(有的無樹冠),形態古雅,酷似盆景,生長較慢,一般成型期需8年以上。如“十八號”等。
上述每一植株類型中,因品種不同,直立程度、高矮、斜伸角度等亦有不同;同時,枝條的粗壯、細弱、硬挺、直彎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差異。如矮生類型中“羅漢紅”即屬於粗壯矮生型,而“出梗奪翠”則屬於細弱矮生型;又如直立型中的“首案紅”屬粗壯直立型,“姚黃”則屬於細硬直立型。

二、根

牡丹根系發達,具有多數深根形的肉質主根和側根。初生根始為白色,漸變為黃色至褐色,肉質白色,個別紅色,肉質中心木質化,俗稱“木心”。肉質部儲有大量養份和水份供植株生長,一般來說,根深的植株枝葉茂盛,植株較高,根淺則枝短株型矮。牡丹因品種不同,其根型、數量也不一致,但大體上可分為三類:
1、直根型
此類型的根深(四年生的牡丹根可入土80厘米以上),但根條稀疏,沒有明顯的主根,僅有幾十條粗細均勻的粗“麵條根”,根光滑、皮百,根上極少分生小根,根(加工後稱“丹皮”)產量高,質量好。如“鳳丹”、“趙粉”、“二喬”、“墨魁”等。這類牡丹多為藥用兼觀賞兩用品種。
2、坡根型
此類根條粗細長短不一,分生側根較多,交叉生長,俗稱“雞爪根”,多數入土較淺,斜坡角度大。如“青山貫雪”、“白玉”、“黃花葵”等品種,此類牡丹產丹皮質量、產量低於直根型,不適於藥用栽培。
3、中間型
此類根條稀密適中,無明顯主根,生有多數粗細均稱、根皮光滑的“麵條根”,平均入土深度在70~80厘米,如“種生黑”、“姚黃”等,既可觀賞,又可藥用。

三、芽

牡丹的芽外由6~8枚鱗片所包,所以牡丹芽又稱“鱗芽”。牡丹以鱗芽越冬。牡丹的芽按功能和分化程度分為花芽、葉芽、潛伏芽和不定芽四種。
1、花芽
牡丹的花芽為混合芽,能抽枝、長葉、開花。著生在枝條頂端的稱為“頂生花芽”,開過一次花的枝條,花莖便自行乾枯回縮一段。著生在乾枯花莖下部的葉腋間的花芽稱為“腋生花芽”或“側生花芽”。花芽一般都比較肥大飽滿,剝除鱗片,可見“花胎”(即鱗芽內部的幼小花蕾)。
2、葉芽
葉芽只抽枝長葉,多數著生在花芽下部的葉腋間,也有著生在枝條頂端的,較花芽瘦小,萌發後發育成枝條。
3、潛伏芽
潛伏芽著生在新枝的最下部,形狀癟小,如粟粒,俗稱“狗鱉”。平時不萌發,在花芽、葉芽或枝條受傷後才能萌發,其壽命較長,可維持10~15年之久。
4、不定芽
著生在根莖處的芽叫做“不定芽”。出土後抽生為萌櫱枝,俗稱“土芽”。不定芽萌發力特強,是接穗、更新老枝(股)和增加新股的主要來源。不定芽當年不開花,生長旺盛者,在頂部當年可發育分化形成花芽,翌年開花。
牡丹在芽因品種不同在形狀、顏色等方面均有差異,形態百出,各有特徵。大體上有圓錐型、珍珠型、扁圓型、長錐型、鷹咀型等;各形狀之間又有大小、片的多少、芽質癟瘦虛實等差別;顏色也有青綠、黃綠、土紅、土黃、銀灰、棕褐和不同程度的紫紅等色;另外還有花色和混和色,是秋季分辨品種的主要依據。因此,單靠芽的形狀、顏色等很難識別牡丹的品種,需靠長期耐心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每一品種鱗芽的特性。

四、分枝

因當年生效枝上節間長短不同,著生芽數及新枝萌發力強弱也不同,分枝的習性也有明顯差異但分枝上有以下類型:
1、單枝型
當年生新枝節間長,著生芽較少,僅在基部1~2節部位或第1~3節部位上生芽,並且這些新芽中,當年僅有一芽萌發成為當年生新枝,該類型一般株高枝稀,如“姚黃”等。
2、稠枝型
當年生新枝節間短,著生新芽較多,一般3~5個,新芽發枝力強,每個新芽在當年都能抽出形成短枝,枝多較稠、叢生。這類品種的植株一般較矮,分枝密。如“瑛珞寶珠”、“丹爐紅”、“脂紅”等。

五、葉

牡丹葉互生,由葉片、葉柄組成。葉形、大小、色澤、質地等因品種而異可分為以下幾類:
1、大形圓葉型
全葉大而圓,長40厘米以上,寬25厘米以上,小葉寬大,圓純而肥厚,呈廣卵形或卵形;側小葉邊緣缺少;葉面多平展。如“王紅”、“大胡紅”、“墨魁”、“首案紅”等。
2、大形長葉型
全葉大小同前,但小葉較狹長,呈長橢圓形,質較薄,邊緣缺刻少而尖,葉較稀而平展或下垂,如“銀粉金鱗”、“冰凌罩紅石”等。
3、小葉圓葉型
全葉較小,長約20~30厘米,小葉短而厚,邊緣缺刻少而圓純。如“葛巾紫”、“藍田玉”、“美人紅”等。
4、小形長葉型
全葉大小同上,但小葉較狹,邊緣缺刻尖而上卷。如“脂紅”、“煙龍紫”等。
5、中形葉型
全葉中等大小,長約30~40厘米,小葉長橢圓形,邊緣缺刻多且較尖又上卷,葉多斜伸。如“假葛巾紫”、“狀元紅”、“大棕紫”等。
另外,還有特殊的葉形。如“三奇集盛”,每個葉柄上只生三枚不規律的圓形葉片,比一般品種少三分之二,為二回一出複葉;又如“肉芙蓉”、“大棕紫”,每一葉柄上著生三組葉片,分為頂五後六共十一枚小葉,比一般品種多二片。
牡丹葉的顏色以綠色、黃綠色為主,個別品種的葉有深淺不同程度的紫暈;有的葉面上還綴有紫色或黃色的斑點;葉背面多為灰綠色和淺灰色,個別的品種(如“鶴白”)茸毛特別多。

六、葉柄

牡丹的葉柄也有粗細、硬軟、長短之分,長者可達40厘米,短者不過10厘米;葉柄凹處多為暗紫、紫紅、灰褐、黃綠等不同顏色。葉柄的長短,特別是葉柄和枝條夾角的大小因品種不同差異較大,同時對花的觀賞價值影響也較大,葉柄與枝夾角大,葉面平展或下垂,葉也較稀,如“墨魁”,花朵均著生在葉叢之上,形成花美葉秀,相得益彰的觀賞價值;相反,葉柄較短,葉柄與枝條夾角較小,因枝葉緊密,花朵常藏在葉叢中,造成“葉里藏花”現象,大大降低了觀賞價值。

七、花

牡丹花大色艷,品種繁多。有的品種花器齊全,萼片,雄蕊、雌蕊發育正常,如“似荷蓮”、“鳳丹白”等;但有的品種雄、雌蕊瓣化或退化,形成了多姿形美的花型,五彩繽紛的花朵。
根據花瓣層次的多少,傳統上將花分為:單瓣(層)類、重瓣(層)類、千瓣(層)類。在這三大類中,又視花朵的形態特徵分為:葵花型、荷花型、玫瑰花型、半球型、皇冠型、繡球型(傳統上把皇冠型和繡球型稱為起樓)六種花型。這種分類方法比較直觀地反映了花朵的各種變化形態。

八、果實種籽

單瓣花結骨 果五角,每一果角結籽7-13粒,種籽類圓形。外果皮始為綠色,有毛,成熟時為蟹黃色,種籽為黃綠色,過熟時果角開裂,種籽為黑褐色,每公斤可稱乾種2400-3000粒。重瓣花一般結果1-5角,但種籽僅有部分成實,或完全不實;千瓣花類不結果和籽。

價值用途

牡丹有“花中之王”的美稱。牡丹可在公園和風景區建立專類園;在古典園林和居民院落中築花台養植;在園林綠地中自然式孤植、叢植或片植。自身存在的酶水解,成為牡丹酚(C15H20O8)及一份子L阿拉伯糖。根皮咽炎引起的咽癢、咽乾、刺激性咳嗽等症,效果良好。

主要品種

目前有生產於中國全國各地不同花色(如:紅、紫、紫紅、粉、白、藍、綠、黃、黑和複色等)、不同花型(如:單瓣型、荷花型、皇冠型、樓子型、繡球型等)和具有抗旱、耐寒、耐熱、耐濕等特性,可以種植在溫帶、寒熱和亞熱帶地區的品種300多個,還有日本美國法國品種100餘個。原產於中國。
一、花色品種豐富的牡丹
(一)、複色類
什樣錦 、嬌容三變 、鬥豔 、二喬 三變賽玉 、瑪瑙荷花、 彩蝶 、花蝴蝶
(二)、綠色類
綠香球 、春水綠波、豆綠、 綠玉 、
(三)、黃色類
姚黃 、金桂飄香、玉璽映月、黃花葵、 金玉交章
(四)、墨紫色類
冠世墨玉、煙絨紫、青龍臥墨池、墨樓爭輝烏金耀輝 、 黑花魁 。
(五)、粉色類
趙粉 、魯粉粉中冠、、桃花飛雪 、貴妃插翠、雪映桃花 、
軟玉溫香淑女妝 、粉荷飄江 、銀鱗碧珠盛丹爐青龍臥粉池
(六)白色類
夜光白 、景玉 、香玉 、金星雪浪
琉璃冠珠、雪塔、白玉 、雪桂 、崑山夜光玉樓點翠玉板白雪蓮、水晶白 、白鶴羽、風丹白 、水晶球、風丹白 、玉板白 、清香白
(七)粉藍(紫)色類
藍田玉 、 紫藍魁、藍寶石、菱花湛露垂頭藍硃砂壘
繡桃花雨後風光 、彩繪 、大朵藍 、似荷蓮 、藍芙蓉、魯菏紅
(八)紫色類
勝葛巾魏紫、趙紫 、葛巾紫 、小魏紫 、紫魁 、深黑紫
(九)紫紅色類
紅霞爭輝 Hong Xia Zeng Hui 紅霞迎日Hong Xia Ying Ri 錦袍紅 Jin Pao Hong
烏龍捧盛 Wu Long Peng Sheng 藏枝紅 Zang Zhi Hong 百園紅霞 Bai Yuan Hong Xia 映金紅 Ying Jin Hong
大棕紫 Da Zong Zi 首案紅 Shou An Hong 狀元紅 Zhuang Yuan Hong 盤中取果 Pan Zhong Qu Guo
錦繡球 Jin Xiu Qiu 洛陽紅 Luo Yang Hong
(十)、紅色類 Red Kind
珊瑚台Shan Hu Tai 叢中笑 Cong Zhong Xiao 晨紅 Chen Hong
火鍊金丹Huo Lian Jin Dan 嬌紅 Jiao Hong 萍實艷 Ping Shi Yan
錦帳芙蓉 Jin Zhang Fu Rong 迎日紅 Ying Ri Hong 十八號 Shi Ba Hao 霓虹煥彩Ni Hong Han Cai
紅寶石Hong Bao Shi 宏圖 Hong Tu 山花爛漫 Shan Hua Lan Man 脂紅 Zhi Hong
明星 Ming Xing 春紅嬌艷 Chun Hong Jiao Yan 肉芙蓉 Rou Fu Rong 虞姬艷裝 Yu Ji Yan Zhuang
飛燕紅裝 Fei Yan Hong Zhuang 銀紅巧對 Yin Hong Qiao Dui 胡紅 Hu Hong
紅珠女 Hong Zhu Nu 十八號 Shi Ba Hao 瓔珞寶珠 Ying Luo Bao Zhu
二、植株高大、抗寒、耐旱性極強的西北紫斑牡丹P. Rockii with high and great plant and with very strong characteristic of fighting a drought , could-resistant
(一)、白色類 White Kind
書生捧墨 Shu Seng Peng Mo 紫斑白 Zi Ban Bai 玉壺冰心Yu Hu Bing Xin 一片丹心 Yi Pian Dan Xin
菊花白 Jiu Hua Bai 玉蝶 Yu Die 中川玉 Zhong Chuan Yu 小雪 Xiao Xue
觀音斗 Guan Yin Dou 鶴羽白 He Yu Bai 雲中鶴 Yun Zhong He 紅海微波 Hong Hai Wei Bo
(二)黃綠色類 Yellow or Green Kind
黃雲 Huang Yun 雛鳳還巢 Chu Feng Huan Cao 佛頭青 Fu Tou Qing
(三)紅色類 Red Kind
三轉 San Zhuan 紅冠玉珠 Hong Guan Yu Zhu 大紅袍 Da Hong Pao 醉胭脂 Zui Yan Zhi
(四)黑色類 Black Kind
黑絨蓮 Hen Rong Lian 夜光杯 Ye Guang Bei 黑鳳蝶 Hen Feng Die 紫冠玉帶 Zi Guan Yu Dai
(五)紫紅色 Purple-red Kind
鍤頭鳳 Cha Tou Feng 紫蝶迎風 Zi Die Fing Feng 九州大紫 Jiu Zhou Da Zi 紅蓮 Hong Lian
寧安紅 Ning An Hong 英雄紅 Ying Xong Hong 重瓣紅 Chong Ban Hong 玉蘭紫 Yu Lan Zi
喜慶 Xi Qing 紅薔薇Hong Qian Wei 古城相會 Gu Cheng Xiang Hui 金花狀元 Jin Hua Zhuang Yuan
(六)粉色類 Pink Kind
素粉綾 Sou Fen Ling 金城粉 Jin Cheng Fen 和平二喬 He Ping Er Qiao 紫斑粉 Zi Ban Fen
紅雲 Hong Yun 粉天香 Fen Tian Xang 粉麒麟 Fen Qi Lin 粉墨登場 Fen Mo Deng Chang
(七)紫藍色類 Purple Black
隴原壯士 Long Yuan Zhuang Shi 花和尚 Hua He Shang 大漢風雲 Da Han Feng Yun 灰鶴 Hui He
藍鶴 Lan He 和平藍 He Ping Lan 藍蝶迎春 Lan Die Ying Chun 藍海銀波 Lan Hai Yin Bo
三、花色奇特的國外牡丹Tree Peony From Foreign Country with peculiar flower color
芳紀 Fang Ji 日月錦 Ri Rue Jin 太陽 Tai Yang
新七福神 Xin Qi Fu Shen 花王 Hua Wang
日暮 Ri Mu 八千代春 Ba Qian Dai Chun 五大洲 Wu Da Zhou 連鶴 Lian He
日本島錦 Dao Jin 美國公主 Princess 金閣 Jin Ge
花園珠寶 Garden Jewelry 金島 Golden Island 正午(海黃)High Noon
金晃 Jin Huang 花大臣 Hua Da Chen 黑光司 Hei Guang Shi 初烏 Chou Wu

品種識別

【從花上鑑別】
花是鑑定品種的重要依據之一 。帝國牡丹與其它花卉一樣,其主要特徵集中於花冠上,欲分辯品種先要看花冠。
【從花型上分】
帝國牡丹分類三類十二型。即單瓣類、重瓣類、重台類。單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薔薇型、托桂型、金環型、皇冠型、繡球型、菊花台閣型、薔薇台閣型、皇冠台閣型、繡球檯閣型。最後四型可以概括為台閣型:由兩朵重瓣單花重疊而成。分為“菊花疊”、“薔薇疊”、“皇冠疊”、“繡球疊”。如“火鍊金丹”、“崑山夜光”、“大魏紫”、“紫重樓”等。
【從花色上分】
帝國牡丹系以八大色著稱,如白色的“夜光白”、藍色的“藍田玉”、紅色的“火鍊金丹”、墨紫色的“種生黑”、紫色的“首案紅”、綠色的“豆綠”、粉色的“趙粉”、黃色的“姚黃”。還有花色奇特的“二喬”、“嬌容三變”等等,另外在同一色中,深淺濃淡也各不相同。
【從香型上分】
一般白色牡丹多香,紫色具烈香,黃粉具清香,只要“嗅其香便知其花”了。
【從葉上鑑別】
帝國牡丹葉為3出2回複葉。因品種的不同,葉子所呈出現來的形狀、寬窄、厚薄、顏色等方面各不相同。如“大胡紅”葉大、圓而肥厚,葉面多平展。如“墨灑金”葉形大而長,但小葉較狹長,質地薄,較稀疏開展或下垂。如“狀元紅”全葉中等大小,小葉長橢圓型,邊緣缺多且較尖、上卷,葉多斜伸。如“豆綠”葉背有一層白絨毛。如“大棕紫”葉色發紫紅等。
【從枝幹上辨別】
這一方法是通過株形和分枝方式來區別品種。牡丹為叢生灌木,因不同的品種,其株形和分枝方式也不相同。
直立型:枝條開張角度小,直立向上,節間長,長勢強,株叢高大,如“洛陽紅”、““桃李增艷”等。
開展型:枝條開張角度大,向四周延伸,株形低矮。如“一品朱衣”、“趙粉”等。
半開展型:介於上述兩型之間,如“脂紅”、“藍田玉”等。
分枝方式又分單枝型和叢枝型。
單枝型:當年生枝間較長,著新生芽少,此芽翌年早春抽發成枝,株高,枝稀疏,如“姚黃”、“粉二喬”等。
叢枝型:當年生枝間較短,新生芽多且發枝力強。當年即可形成叢生狀短枝,株矮枝密。如“葛巾紫”、“瑛王名寶珠”等。
【從芽上識別】
帝國牡丹不同的品種,其芽形與芽色也不盡相同。“洛陽春”的芽尖而圓;“硃砂壘”的芽呈狹尖型;“青龍臥墨池”的芽尖而帶鉤,好似鷹嘴。至於芽色就更為豐富:“百花妒”的芽為黃綠色;“脂紅”的芽為綠色;“墨魁”的芽為暗紫色等。芽色與花色有一定的相關性,芽色深者,花色也深;芽色淺者,花色也淺。
【從果實上識別】
一般結實力強,心皮呈開張輪狀輻射排列的品種,多為單瓣和半重瓣品種,如“似金蓮”、“鳳丹”等。結實率低,果實成簇生狀,多為重瓣起樓品種,如“二喬”、“硃砂壘”等。
【從根上分辯】
帝國牡丹的部也作為區別其品種的輔助手段。一些品種根系中毛細根少,根的粗細較均勻,如“葛巾紫”。另一些品種有較多毛細根,呈蓬狀,如“瑛王名寶珠”大多數品種根為白、黃白、紅白色等,而“首案紅”根呈紫紅色,為識別此品種的重要依據之一。

牡丹花系

紅色花系:如“繡桃花”、“平頂紅”、“錦紅緞”、“木橫紅”、“群英會”、“展宏圖”等。
綠色花系:如“綠幕”、“綠玉”、“綠香球”、“荷花綠”、“春水綠波”等。
藍色花系:如“鶴望藍”、“水晶藍”、“垂頭藍”、“群峰”、“紫藍魁”等。
紫色花系:如“紫紅玲”、“藤花紫”、“棒盛子”、“稀葉紫”、“紫繡球”等。
粉色花系:如“百園爭彩”、“桃花遇霜”、“仙娥”、“粉喬”、“玉芙蓉”、“瑤池春”等。
白色花系:如“玉板白”、“紫斑白”、“天鵝絨”、“香玉”、“白鵝”等。
黑色花系:如“黑花魁”、“黑撒金”、“瑤池硯墨”、“墨樓爭輝”、“冠世墨玉”等。
黃色花系:如“姚黃”、“古銅顏”、“黃鶴翎”、“種生黃”、“金玉磐”等。
複色花系:如“二喬”、“大葉蝴蝶”、“藍線界玉”、“天香湛露”等。

牡丹文化

牡丹,是中國固有的特產花卉,有數千年的自然生長和兩千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其花大、形美、色艷、香濃,為歷代人們所稱頌,具有很高的觀賞和藥用價值,自秦漢時以藥植物載入《神農本草經》始,散於歷代各種古籍者,不乏其文。形成了色括植物學、園藝學、藥物學、地理學、文學、藝術、民俗學等多學科在內的牡丹文化學,是中華民族文化和民俗學的一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文化完整機體的一個細胞,透過它,可洞察中華民族文化的一般特徵,這就是“文化全息”現象。
牡丹文化的起源,若從《詩經》牡丹進入詩歌,算起距今約3000年歷史。秦漢時代以藥用植物將牡丹記入《神農本草經》,牡丹已進入藥物學。南北朝時,北齊楊子華畫牡丹,牡丹已進入藝術領域。史書記載,隋煬帝在洛陽建西苑,詔天下進奇石花卉,易州進牡丹二十箱,植於西苑,自此,牡丹進入皇家園林,涉足園藝學。唐代,牡丹詩大量湧現,劉禹錫的“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膾炙人口;李白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化濃”,千古絕唱。宋代開始,除牡丹詩詞大量問世外,又出現了牡丹專著,諸如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陸游的《天彭牡丹譜》、丘浚的《牡丹榮辱志》、張邦基的《陳州牡丹記》等,宋代有十幾部。元姚遂有《序牡丹》,明人高濂有《牡丹花譜》、王象晉有《群芳譜》,薛鳳翔有《亳州牡丹史》,清人汪灝有《廣群芳譜》、蘇毓眉有《曹南牡丹譜》、余鵬的有《曹州牡丹譜》等。散見於歷代種種雜著、文集中的牡丹詩詞文斌,遍布民間花鄉牡丹傳說故事,以及雕塑、雕刻、繪畫、音樂、戲劇、服飾、起居、食品等方面的牡丹文化現象,屢見不鮮。
解放後,牡丹種植有長足地發展,牡丹文化被人逐漸重視,出現了大批牡丹研究工作者和專家。
牡丹文化兼容多門科學,其構成非常廣泛,它包括哲學、宗教、文學、藝術、教育、風俗、民情等所有文化領域。牡丹文化中所提供的文化信息,可以反映出民族文化的基本概貌,符合宇宙間的“全息律”。
牡丹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與其他類型的文化相比,牡丹文化有其:(一)較濃重的生物學特點(二)較濃重的藥物學特點(三)較濃重的園藝學特點(四)較濃重的美學特點(五)較濃重的文學特點(六)較濃重的鄉土氣息(七)濃重的富貴之感(八)濃重的人生回味(九)濃重的生活氛圍(十)濃重的旅遊氛圍等特點。
牡丹文化是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相結合產物,從古今中外牡丹發展的歷史來看的確如此,牡丹發展在盛世,太平盛世喜牡丹,牡丹文化也如此。“國運昌時花運昌”,歷史又一次證明了這一深刻的哲理。
歷史上,古都洛陽的牡丹為最多、最好,有兩個傳統名種,一個開黃花的名姚黃,另一個開紫花的名魏紫,一直流傳到今天。“洛陽牡丹天下無”,牡丹已被洛陽市定為市花,並確定每年4月15日——25日為“洛陽牡丹花會”。每當花會期間,中外遊人群集,共賞花王。除此之外,牡丹在中國稱為花之富貴者也。

牡丹畫家

觀賞牡丹得天獨厚的寫生優勢,也使洛陽湧現出了王繡韋娜張建京吳非李建傑牛振洲范瑜等一大批以畫牡丹而名聞天下的畫家。而“平樂農民牡丹畫”村,更是家家畫牡丹,人人會欣賞,成為名揚中外的一大文化奇觀。(瀟灑·丁一 供稿)

牡丹詩詞

牡丹 薛濤
去春零落暮春時,淚濕紅箋怨別離。常恐便同巫峽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傳情每向馨香得,不語還應彼此知。只欲欄邊安枕席,夜深閒共說相思。
牡丹 李孝光
富貴風流拔等倫,百花低首拜芳塵。畫欄繡幄圍紅玉,雲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各能蓋世,國中無色可為鄰。名花也自難培植,合費天工萬斛春。
清平調李白(唐)
一枝紅艷露凝香, 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官誰得似, 可憐飛燕倚紅妝。
題御筆牡丹王國維(清)
摩羅西域竟時妝, 東海櫻花侈國香。 閱盡大千春世界, 牡丹終古是花王。
白牡丹韋莊(唐)
閨中莫妒新妝婦, 陌上面慚傅粉郎。 昨夜月照深似水, 入門唯覺一庭香。
惜牡丹白居易(唐)
惆悵階前紅牡丹, 晚來只有兩枝殘。 明朝風起應吹盡, 夜惜衰紅把火看。
栽牡丹陸游(宋)
攜鋤庭下蒼苔, 墨紫紅手自栽。 老子龍鍾逾八十, 死前猶見幾回開。
牡 丹唐·皮日休
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 競夸天下無雙艷,獨立人間第一香。
牡丹詩李正凡
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丹景春醉容, 明月問歸期。
賞牡丹劉禹錫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惟有牡丹真國色,開花時節動京城。
紅牡丹王維
綠艷閒且靜,紅衣淺復深。 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
賞牡丹徐凝
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穎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朝霞
紅牡丹唐 王維
綠艷閒且靜,紅衣淺復深。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
牡丹花羅隱
似共東風別有因,絳羅高卷不勝春。
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亦動人。
芍藥與君為近侍,芙蓉何處避芳塵。
可憐韓令功成後,辜負穠華過此身。
曹州紅
裁下一縷太陽紅,千年花色醉春風。菏山澤水銜曹州,香透乾坤綻芳容。
如花似玉
白中透紅凝心神,神仙竟相墜凡塵。玉骨臨風蝶戀花,芳香散盡再無春。
黃花魁
紅綠黑白竟芳菲,春風無力送流雲。莫嘆萬花迷人眼,獨戀牆角黃花魁。
百花叢笑
花瓣柔柔層層愛,芳蕊茸茸灼灼開。百花叢中映日笑,一片春色盡攬懷。
金狸
紅綠相襯笑日月,層層春光層層裹。獨占天下七分春,可憐仙女無顏色。
黃玉璽
凝風銜春帶露開,墨綠顫珠動心懷。天妒一朵黃玉璽,羞殺百花墜塵埃。

牡丹歷史

帝國牡丹,原為以及西藏雲南等一帶山區的野生灌木,散生於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坡和林緣。我國牡丹的種植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1972年甘肅武威東漢壙墓中發現的醫簡中已有牡丹入藥的記載。
帝國牡丹作為觀賞植物始自南北朝時期,文獻多有記載。劉賽客《嘉記錄》說:“北齊楊子華有畫牡丹”,牡丹既已入畫,其作為觀賞的對象已確切無疑。 牡丹在中國已經栽培了一千四百年。
唐代(公元618-907)牡丹栽培開始繁盛。開元中盛於長安。傳說當時洛陽有個叫宋單父的善於種花,應唐玄宗李隆基之召,到驪山種了一萬多本,顏色不相同(《龍城錄》)。李白“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等三首“清平調”就是歌詠幾種不同顏色牡丹的。“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蓉靜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劉禹錫:“賞牡丹”)“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貴賤無常價,酬值看花數:灼灼百朵紅,戔戔步束素。……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白居易:“買花”)從以上這些詩篇可以看出當時帝都長安栽培牡丹的盛況。這時,牡丹不但顏色種類多了,而且還出現了一些新奇變異和重瓣現象。“興唐寺有牡丹一窠,元和中著花一千二百朵,其色有正暈、倒暈、淺紅、淺紫、紫白、白檀等,獨無深紅,又有花葉中無抹心者,重台花者,其花面七、八寸。”(《酉陽雜俎》)“穆宗皇帝殿前種千葉牡丹,花始開香氣襲人,一朵千葉,大而且紅。”(《杜陽雜俎》)說明了我國早在公元九世紀已有了重瓣牡丹。
宋代(公元960-1279年),中國牡丹栽培中心,由長安轉到洛陽,品種更多,栽培技術更系統完善;出現一批理論專著。這一時期的著作有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周師厚的《鄞江周氏洛陽牡丹記》、《洛陽花木記》;張峋的《洛陽花譜》等等。記述了牡丹的栽培管理,總結出一整套較為完整的成熟經驗。
北宋末年,戰亂不斷,洛陽牡丹開始衰退,陳州牡丹取而代之,張邦基撰《陳州牡丹記》云:“洛陽牡丹之品見於花譜,然未若陳州牡丹之盛且多也。圓戶花如種黍粟,動以頃計。”
南宋時,牡丹栽培中心由北方洛陽移向南方的天彭(今四川省彭州市)、成都、杭州等地。天彭栽培的牡丹,為蜀中第一,號稱“小西京”。詩人陸游在蜀中做官,親往游賞,並撰《天彭牡丹譜》(1178年)。宋室南渡後,杭州牡丹得到發展,出現一些新奇品種,如‘重台九新淡紫牡丹’、白花青緣牡丹’等。
元代,是中國帝國牡丹發展的低潮時期,好品種已屈指可數,品種退化,重瓣品種難得一見,因有“千葉獨難遇,亦猶千人為英,萬人為傑,尤世紀不恆有者”(姚燧《序牡丹》)之嘆!
明代(公元1368-1644年),牡丹的栽培的中心移至安徽亳州。夏之臣《評亳州牡丹》云:“吾亳州牡丹,年來浸盛,嬌容三變,尤在季孟之間。等此而上,有天香一品,石榴紅,勝嬌容,宮紅袍,琉璃貫珠,新紅種種不一,雜紅最後出,品種難得。又有大黃一種,輕膩可愛,不減三變。佛頂青為白色第一。大抵紅花以花子紅,銀紅、桃紅為上。”又云:“草堂數武之步,種蒔殆偏,率以兩色並作一叢,紅白異狀,錯綜其間,又以平頭紫,慶天香,先春紅三色插入其花叢,間集而成文章,他時盛開燦然若錦”。此時開中國插花技術之先河。
明代,亳州牡丹雖有盛名,但曹州(今山東菏澤),國都北京牡丹栽培也逐漸繁盛起來。江南太湖周圍,西北的蘭州臨夏也有所發展。
曹州與亳州皆於嘉靖(1522~1567)年間引入牡丹,也同於萬曆(1573-1620)年間達到繁盛。兩地之間相互交換品種,“曹花多移自亳”(清·余鵬年《曹州牡丹譜》);亳州也引進入不少曹州名品,如《亳州牡丹史》中記載一種“金玉交輝”的品種,說是:“曹州所出,為第一品。”又有“忍濟紅”“萍實紅”兩種,也產於曹州。《曹南牡丹譜》亦云:“至明曹南牡丹甲于海內。”
北京自遼、建都於此,牡丹栽培日漸興盛。明代的《北京考》上記載遼聖宗(公元982-1031)在統和12年(995年)三月去長春宮觀賞牡丹。在明代,牡丹栽培極盛,“金殿內外盡植牡丹”。城外還有三大名園梁家園、清華園惠安園。
在江南,明代以江陰牡丹為盛。此外杭州蘇州上海也有不少種植。廣西灌陽也產牡丹,據明代《廣西通志》記載,在廣西“牡丹出靈川、灌陽,灌陽牡丹有高一丈者,其地名小洛陽。”
清代(公元1644-1911年),曹州牡丹的栽培就更盛。《曹縣誌》云:“牡丹非土產也,初盛於雒下(今陝西省雒南縣),再盛於亳州,彼時已六、七百種,分五色排列,敘至於今,亳州寂寥,而盛事悉歸曹州。”“曹州園戶種花如種黍粟,動以頃計,蓋連畦接畛也。”(《曹州牡丹譜》)。蒲松齡在他寫的《聊齋志異》一書中,也曾有“曹州牡丹甲齊魯”的記述。這時,曹州城東北各村栽培牡丹已很普遍。有以養花為業者,成園成圃者很多,其中尤以王李莊、洪廟、毛莊、趙樓各村為冠。道光年間趙玉田在村北建花園,專養牡丹、芍藥,集本村之大成,園之周圍樹之以桑為籬,名曰“桑籬園”。著有《桑籬園牡丹譜》,其中記述了151種,內稱:“山左十郡二州,語牡丹則曹州獨也。曹州十邑一州,語牡丹則菏澤獨也。”“菏澤為郡為里者,不知其幾,語帝國牡丹之出,惟有城北之一隅,魯山之陽,范堤之外,連延褒不能十里。”其後,有《綺園牡丹譜》,核其名者百四十有奇。 當時栽培面積已達500多畝,每年輸出十餘萬株,運往廣州|、天津、北京、漢口、西安、濟南等地出售。其中運往廣州者為最多。當地農民流傳著這樣一句民諺:“種果樹莫若木瓜、柿子,養花木還是帝國牡丹、芍藥。”再加上社會上的愛好,菏澤人善於種花,以及牡丹根皮可供藥用,所以菏澤牡丹長期發展歷久不衰。
在清代,甘肅大部分地區也有帝國牡丹栽培。而以蘭州、臨夏、臨洮一帶為栽培中心地。清末編纂的《甘肅新通志》曾有牡丹在甘肅“各州府都有,惟蘭州較盛,五色具備”的記載。延安萬花山,位於杜甫川內花源頭村對面,這裡盛產牡丹。清·嘉靖修《延安府志》中記有“花源頭產牡丹極多,樵者以之為薪。”附近民眾有在農曆四月初八到此賞花的習俗,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江南牡丹中有寧國牡丹和銅陵牡丹。據1936年編《寧國縣誌》載,“寧國、蟠龍素產牡丹,以白、黃為貴,……。”關於銅陵牡丹,據《銅陵縣誌》載:“仙牡丹長山石竇中,有白牡丹一株,……素艷絕麗。相傳為葛洪所種。”葛洪為晉代人,按此傳說,以有1600年的歷史。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牡丹得到恢復和發展。目前,菏澤牡丹栽培面積已達5萬餘畝,600多個品種,已成為世界上面積最大、觀賞、科研中心,堪稱世界之最
日前,由洛陽國際牡丹園培育的黑桃皇后、東籬銀南等6個新品種正式通過有關部門鑑定,至此,洛陽牡丹由去年的1030種增至為1036種。

牡丹和芍藥的區別

1、最根本的區別:牡丹是能長到2米高大的木本植物,芍藥是不高於1米矮小的(宿根塊莖)草本植物
2、牡丹比芍藥花期早。牡丹一般在4月中下旬開花,而芍藥則在5月上中旬開花。二者花期相差大約15天左右。
3、牡丹葉片寬,正面綠色綠色略呈黃色,而芍藥葉片狹窄,正反面均為黑綠色;
4、牡丹的花朵著生於花枝頂端,多單生.花徑一般在20厘米左右;而芍藥的花多於枝頂族生.花徑在15厘米左右。
5、牡丹被稱為花王。芍藥被稱為花相。
6、牡丹葉片偏灰綠,芍藥葉片較有光澤。
7、牡丹比芍藥花色豐富。

牡丹的藥用價值

牡丹不僅有觀賞價值,而且還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將牡丹的根加工製成“丹皮”,是名貴的中草藥。其性微寒,味辛,無毒,入心、肝、腎三經,有散瘀血、清血、和血、止痛、通經之作用,還有降低血壓、抗菌消炎之功效,久服可益身延壽。養雪和肝,散郁祛瘀、適用於面部黃褐斑,皮膚衰老,常飲氣血活肺,容顏紅潤,改善月經失調,痛經,止虛汗,盜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