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之鄉

牡丹之鄉

對於牡丹之鄉可能還有爭議,一般來說所指以下四個城市:山東菏澤、河南省洛陽、重慶墊江和四川彭川。“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中國是牡丹的故鄉,洛陽又是中國牡丹的發祥地之一。洛陽牡丹以花大色艷、富麗端莊名揚天下。她始於晉、興於隋,盛於唐,極盛於宋。自隋唐以後,洛陽牡丹在四川天彭、江蘇鹽城、浙江杭州、安徽毫川、山東曹州、廣東韶關等地相繼引種栽培,如今已遍布長城內外、大江南北。

基本信息

河南洛陽

“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中國是牡丹的故鄉,洛陽又是中國牡丹的發祥地之一。洛陽牡丹以花大色艷、富麗端莊名揚天下。她始於晉、興於隋,盛於唐,極盛於宋。自隋唐以後,洛陽牡丹在四川天彭、江蘇鹽城、浙江杭州、安徽毫川、山東曹州、廣東韶關等地相繼引種栽培,如今已遍布長城內外、大江南北。洛陽牡丹已溶入了中國牡丹的花海之中,並且香飄海外。公元724年,中國牡丹傳入日本;公元1330至1850年引入法國;公元1656年荷蘭開始引種;公元1789年英國引進中國牡丹,培育出100多個園藝品種;美國在公元1826至1830年也開始引進。
··

新中國成立以以來,洛陽市人民政府十分重視牡丹的恢復與發展工作,先後建立了各種牡丹生產管理機構以及牡丹栽培基地,並組織園林科技人員收集失散品種,擴大繁殖,改良栽培技術,開展新品種培育、高接換頭及嫁接繁育、扦插繁殖、盆栽及盆景製作、促成栽培和抑制(延後)栽培技術研究工作,獲得了百餘項國際、國家、省部級、科技、展出成果獎。洛現有牡丹品種462個。種植面積約140公頃,約200餘萬株。1982年洛陽市人大常委會通過決議,正式命名牡丹為洛陽“市花”,並決定每年4月15日至25日舉辦洛陽牡丹花會。“以花為媒,廣交朋友、發展經濟、振興洛陽”的方針得到了更好的貫徹落實。洛陽牡丹也更加聞名於世。洛陽牡丹伴隨著時代的腳步遠涉重洋,進入了20個多國家和地區,成為連線名國人民友誼的紐帶和橋樑。牡丹文化牡丹,是中國固有的特產花卉,有數千年的自然生長和兩千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其花大、形美、色艷、香濃,為歷代人們所稱頌,具有很高的觀賞和藥用價值,自秦漢時以藥植物載人《神農本草經》始,散於歷代各種古籍者,不乏其文。形成了色括植物學、園藝學、藥物學、地理學、文學、藝術、民俗學等多學科在內的牡丹文化學,它是中華民族文化和民俗學的一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文化完整機體的一個細胞,透過它,可以洞察中華民族文化的一般特徵,這就是“文化全息”現象。
牡丹文化
從古今中外牡丹發展的歷史來看的確如此,牡丹發展在盛世,太平盛世喜牡丹,牡丹文化也如此。牡丹歷史"競夸天下雙無絕,獨立人間第一香"。牡丹是我國特有的木本名貴花卉花大色艷、雍容華貴、富麗端莊、芳香濃郁,而且品種繁多,素有"國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稱,長期以來被人們當做富貴吉祥、繁榮興旺的象徵。中華民族是一個愛美的民族、愛花的民族,尤其鍾愛牡丹。我們的祖先愛牡丹、種牡丹的歷史幾乎和他們生息繁衍、發展壯大的歷史一樣深厚悠久。牡丹被人們喜愛不僅僅是因為她的美,它的主要價值在於它的藥性,它是一種中藥,也是它與眾不同的特色之一。
··

牡丹節時間
每年洛陽牡丹花會時間4月1日到5月10日之間舉行。
牡丹文化的起源
洛陽牡丹
牡丹文化的起源,若從《詩經》牡丹進入詩歌,算起距今約3000年歷史。秦漢時代以藥用植物將牡丹記入《神農本草經》,牡丹已進入藥物學。南北朝時,北齊楊子華畫牡丹,牡丹已進入藝術領域。史書記載,隋煬帝在洛陽建西苑,詔天下進奇石花卉,易州進牡丹二十箱,植於西苑,自此,牡丹進入皇家園林,涉足園藝學。唐代,牡丹詩大量湧現,劉禹錫的“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膾炙人口;李白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化濃”,千古絕唱。宋代開始,除牡丹詩詞大量問世外,又出現了牡丹專著,諸如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陸游的《天彭牡丹譜》、丘浚的《牡丹榮辱志》、張邦基的《陳州牡丹記》等。元姚遂有《序牡丹》,明人高濂有《牡丹花譜》、王象晉有《群芳譜》,薛鳳翔有《亳州牡丹史》,清人汪灝有《廣群芳譜》、蘇毓眉有《曹南牡丹譜》、余鵬的有《曹州牡丹譜》等。散見於歷代種種雜著、文集中的牡丹詩詞文斌,遍布民間花鄉的牡丹傳說故事,以及雕塑、雕刻、繪畫、音樂、戲劇、服飾、起居、食品等方面的牡丹文化現象,屢見不鮮。
牡丹文化的發展歷史
隋代,隋煬帝(公元605-618)時“闢地周二百里為西苑……,昭天下境內所有鳥獸草木驛至京師(今河南洛陽)……。易州(今河北易縣)進二十箱牡丹”。《隋志素問篇》中說道:“清明次五時牡丹華。”這又足以說明牡丹作觀賞植物則規模更大。
唐代(公元618-907)牡丹栽培開始繁盛起來。開元中盛於長安。傳說當時洛陽有個叫宋單父的善於種花,應唐玄宗李隆基之召,到驪山種了一萬多本,顏色不相同(《龍城錄》)。李白“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等三首“清平調”就是歌詠幾種不同顏色牡丹的。“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蓉靜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劉禹錫:“賞牡丹”)“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貴賤無常價,酬值看花數:灼灼百朵紅,戔戔步束素。……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白居易:“買花”)從以上這些詩篇可以看出當時帝都長安裁培牡丹的盛況。這時,牡丹不但顏色種類多了,而且還出現了一些新奇變異和重瓣現象。“興唐寺有牡丹一窠,元和中著花一千二百朵,其色有正暈、倒暈、淺紅、淺紫、紫白、白檀等,獨無深紅,又有花葉中無抹心者,重台花者,其花面七、八寸。”(《酉陽雜俎》)“穆宗皇帝殿前種千葉牡丹,花始開香氣襲人,一朵千葉,大而且紅。”(《杜陽雜俎》)。這也說明了,我國早在公元九世紀,便已經有了重瓣牡丹。
宋代(公元960-1279年),中國牡丹栽培中心,由唐之長安而轉移到了洛陽,牡丹的品種更多,栽培技術更加系統、完善。並出現了一批理論專著,對牡丹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提高。這一時期的著作有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周師厚的《鄞江周氏洛陽牡丹記》、《洛陽花木記》;張峋的《洛陽花譜》等等。記述了牡丹的栽培管理,總結出一整套較為完整的成熟經驗。歐陽修說:大抵洛人家家有花,而少大樹,蓋其不接則不佳。
北宋末年,戰亂不斷,洛陽牡丹開始衰退,陳州牡丹取而代之,張邦基撰《陳州牡丹記》云:“洛陽牡丹之品見於花譜,然未若陳州牡丹之盛且多也。圓戶花如種黍粟,動以頃計。”
南宋時,牡丹栽培中心南移,由北方洛陽移向南方的天彭(今四川省彭州市)、成都、杭州等地。天彭裁培的牡丹,為蜀中第一,號稱“小西京”。詩人陸游在蜀中做官,親往游賞,並撰《天彭牡丹譜》(1178年)。宋室南渡後,洛陽花事衰微,杭州卻得到發展,出現一些新奇品種,如‘重台九新淡紫牡丹’、白花青緣牡丹’等。
元代,是中國牡丹發展的低潮時期,長安、洛陽等地能見到的好品種已屈指可數,品種退化,重瓣品種難得一見,因有“千葉獨難遇,亦猶千人為英,萬人為傑,尤世紀不恆有者”(姚燧《序牡丹》)之嘆!
明代(公元1368-1644年),牡丹的栽培的中心,轉移到了安徽亳州。夏之臣《評亳州牡丹》云:“吾亳州牡丹,年來浸盛,嬌容三變,尤在季孟之間。等此而上,有天香一品,石榴紅,勝嬌容,宮紅袍,琉璃貫珠,新紅種種不一,雜紅最後出,品種難得。又有大黃一種,輕膩可愛,不減三變。佛頂青為白色第一。大抵紅花以花子紅,銀紅、桃紅為上。”又云:“草堂數武之步,種蒔殆偏,率以兩色並作一叢,紅白異狀,錯綜其間,又以平頭紫,慶天香,先春紅三色插入其花叢,間集而成文章,“他時盛開燦然若錦”。此時開中國插花技術之先河。
牡丹之鄉

牡丹作為觀賞植物始自南北朝時期,文獻多有記載。劉賽客《嘉記錄》說:“北齊楊子華有畫牡丹”,牡丹既已入畫,其作為觀賞的對象已確切無疑。謝康樂更具體指出種植的具體情況:“永嘉水際竹間多牡丹。”(《太平御覽》)近代生物學先驅達爾文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寫的《動植物在家養情況下的變異》一書中說,牡丹在中國已經栽培了一千四百年“從十九世紀七十年代推到一千四百年前,那是公元五世紀,即南北朝初年,和中國牡丹的栽植歷史大體相屬。解放後,牡丹種植有長足地發展,牡丹文化被人逐漸重視,出現了大批牡丹研究工作者和專家。
牡丹文化的特點
丹文化兼容多門科學,其構成非常廣泛,它包括哲學、宗教、文學、藝術、教育、風俗、民情等所有文化領域。牡丹文化中所提供的文化信息,可以反映出民族文化的基本概貌,符合宇宙間的“全息律”。牡丹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與其他類型的文化相比,牡丹文化有其:
牡丹
(一)較濃重的生物學特點
(二)較濃重的藥物學特點
(三)較濃重的園藝學特點
(四)較濃重的美學特點
(五)較濃重的文學特點
(六)較濃重的鄉土氣息
(七)濃重的富貴之感
(八)濃重的人生回味
(九)濃重的生活恿氣
(十)濃重的旅遊氛圍等特點。
洛陽牡丹與歷史名人
隋煬帝楊廣即位(640年),建都洛陽並辟西苑。隋煬帝好奇花、奇石,曾三下江南搜尋。並派人將各地收集到的牡丹種植在西苑中。據王應麟《海山記》記載:“隋帝闢地二百為西苑,詔天下進花卉。易州進二十箱牡丹,有紅、紅、飛來紅、袁家紅、醉顏紅、雲紅、天外紅、一拂黃、延安黃、先春紅、顫風矯等名貴品種。”在皇家園林中,大量地種植牡丹,可見隋煬帝對牡丹的喜好。
楊貴妃尤好牡丹。唐開元年,宮廷內,開始重視牡丹,並在興慶池東沉香亭前,驪山行宮處,栽植數種紅紫、淺紅、通白等色牡丹。花初開,楊貴妃帶眾宮女游賞花間,如醉如痴,《開元花本記》中載:“楊國忠以貴妃專寵,上賜以要芍藥(即牡丹)數本,植於家。”這裡“專寵”兩字即道出楊貴妃對牡丹珍愛的程度。
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并州文水縣人。在歷史上曾有武則天貶牡丹到洛陽的傳說,將武則天描寫成一個暴君。其實不然,她是一個極富感情的人,並且尤好牡丹。據舒元輿《牡丹賦》說:“天后之鄉,西河也,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異,天后(則天)上苑之有缺,因命移植焉。”這正說明了武則天的家鄉,早就種有許多牡丹,而且品種“特異”,已超過京城許多品種,因此,將家鄉的珍稀品種移到都城來。
貴妃插翠
後來,武則天在洛陽建立武周神都時將長安的一些牡丹帶到洛陽來,是合乎常理的事。
傳說牡丹,又名“焦骨牡丹”,這個名字的由來與武則天有關。唐時,一個冰封大地的寒冷天氣,武則天到後苑遊玩,只見天寒地凍,百花雕謝,萬物蕭條,心裡十分懊惱:若一夜之間,百花齊放,該多好,以我堂堂武則天之威,想那百花豈敢違旨!想到這,她面對百花下詔令道:“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催!”。
武則天詔令一出,百花仙子驚慌失措,聚集一堂商量對策。有的說:“這寒冬臘月要我們開花,不合時令,怎辦到?有的說:“武后的聖旨怎么違背呢?不然,一定會落個悲慘的下場;”眾花仙默然,她們都目睹過武則天“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種種行為,怎么辦呢?第二天,一場大雪紛紛揚揚從天而降,儘管狂風呼嘯,滴水成冰,但眾花仙還是不敢違命。只見後苑中,五顏六色的花朵真的頂風冒雪,綻開了花蕊。武則天目睹此情此景,高興極了,突然,一片荒涼的花圃映入眼帘,武則天的臉一下子沉了下來“這是什麼花?怎敢違背朕的聖旨?”大家一看,原來全是牡丹花。武則天聞聽大怒:“馬上把這些膽大包天的牡丹逐出京城,貶到洛陽去:”誰知,這些牡丹到洛陽,隨便埋入土中,馬上就長出綠葉,開出花朵嬌艷無比。武則天聞訊,氣急敗壞,派人即刻趕赴洛陽,要一把將牡丹花全部燒死。無情的大火映紅了天空,棵棵牡丹在大火中痛苦地掙扎,呻吟,然而,人們卻驚奇發現,牡丹雖枝幹已焦黑,但那盛開的花朵卻更加奪目。牡丹花就這樣獲得了“焦骨牡丹”的稱號,牡丹仙子也以其凜然正氣,被眾花仙擁戴為“百花之王”。從此以後,牡丹就在洛陽生根開花,名甲天下。
周師厚,字敦夫,鄞(今浙江省鄞縣)人。皇進士,官至荊湖南路轉運判官。周師厚於神宗熙寧3月路過洛陽,“精藍名圃,賞及牡丹”。元豐四年,又一次來到洛陽時,他看到李德裕《平泉花木記》、歐陽修《洛陽牡丹記》以及范仲淹的花譜,就按照這些文字記載,在洛陽各處尋討不同的花品,元豐五年二月寫成《洛陽牡丹記》。
歐陽修與牡丹歐陽修,字永叔,自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盧陵(今江西吉安市)人。他善散文、詩詞,被譽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洛陽作推官時,發現“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花開時士庶競為遨遊。”這時的洛陽城無論民家,還是官員院,遍植牡丹日盛於世。歐公大為感動,於是遍訪民間,將洛陽牡丹的歷史、栽培、品種,以及風俗民情作了詳盡的考察,寫成了我國第一部牡丹專著《洛陽牡丹記》。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紹興)人。宋代傑出的詩人、史學家、書法家、愛國將領、民族英雄。他在四川彭縣的丹景山及當地民間,稱“牡丹在中州,洛陽為第一,在蜀,天彭為第一。天彭之花,皆不詳其所自出。”“大抵花品近百種”。後來,他著了一本《天彭牡丹譜》。
劉禹錫,字夢得,洛陽人,祖籍中山(河北定縣),曾任洛陽太子賓客,又稱劉賓客。唐代偉大的詩人。在他眾多的詩中,有許多讚美牡丹的,其中以《賞牡丹》馳名天下: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在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卞氏大參公與牡丹卞氏大參公,號濟之,蘇州楓橋人,宋代官陝西參知政事。為官清正廉潔,深得民心。宋末,元人入侵,南宋敗亡,乃隱退姑蘇城,後來為避世亂,全家遷至鹽城東溟鎮(今便倉鎮),並攜紅、白兩株牡丹栽於家中。這就是現在的“枯枝牡丹”。
據《鹽城縣誌》、《卞氏家譜》記載:“卞氏始祖何取二色牡丹之意,而在植花明志,取紅者,以示報國赤誠忠心,取其白者,以示為官清正廉潔。”宋單父與牡丹宋單父,字仲儒,唐代開元時,洛陽人,植牡丹名家,嘗植牡丹千種,紅白斗色。被皇上召至驪山,植牡丹萬株,其品種各不相同。皇上賜金千兩。宮廷人皆稱他為花師。
慈禧,清代皇后,自幼受民族傳統文化的薰陶,非常喜歡牡丹。在故宮御花園中和其它園林園中種了許多牡丹,就在她“垂簾聽政”時,曾將牡丹定為國花。
查理.達爾文是英國的博物學家,進化論者,他曾對中國牡丹的演化過程(從野生到家養)作了認真的研究,並把中國以人工培育牡丹的例證寫入他的巨著《物種起源》里,作為他生物進化論學說的論據。

山東菏澤

菏澤牡丹栽培已有近千年歷史,在中國牡丹發展史上,長盛明、清兩代,管領風騷500餘年。它是在明清以來風格不一、大小不等的十幾處牡丹園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如清道光年間的趙氏園、桑籬園,創於明代的毛花園,以及當時的鐵藜寨花園、大春家花園、軍門花園等。

牡丹之鄉牡丹之鄉

菏澤牡丹屬中原牡丹品種群,花色豐富多彩,花型千變萬化。其主要花色分為粉、紅(含紫紅)紫、藍、白、黃、黑、綠、複色九大色系。各色系有深、淺、濃、淡之分,根據花朵形態和雌雄蕊進行程度,分為單瓣型、荷花型、菊花型、托桂型、薔蔽型、金環型、皇冠形、台閣型九類花型。

牡丹之鄉豆綠
牡丹之鄉牡丹之鄉

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宋人歐陽修在其《洛陽牡丹記》中,對洛陽牡丹給予了極高的稱讚。並在對比了中國各地的牡丹後,得出了"洛陽者為天下第一"的結論。自此,"洛陽牡丹甲天下"之說便流傳於世。
但現在的菏澤,人們卻總愛為這一流傳了近千年的定論,加上一個註腳:"洛陽牡丹甲天下,菏澤牡丹勝洛陽。"
這頗富詭辯色彩的文字遊戲,卻也反映了菏澤尷尬的心理。在菏澤看來,天下牡丹,當屬菏澤為首,但這既無歷史的定論,又無現實上超越洛陽的絕對優勢。因此,菏澤既對"洛陽牡丹甲天下"的地位頗不服氣,但又不得不藉助這一歷史的定論,來提升自己。
為了大力發展牡丹經濟,菏澤市政府不惜重金,力圖建成集天下牡丹精品之大成的"曹州牡丹園"。3月27日,菏澤市在曹州牡丹園建立了占地300畝的"牡丹基因庫",目前已收集不同產地的牡丹2萬多株,包括九大色系260多個品種。而曹州還擁有據稱是目前世界上品種最多、單園面積最大的牡丹園——曹州牡丹園。據菏澤國花研究會的趙峰介紹,曹州牡丹園總面積1800畝,園內牡丹有1100多個品種,擁有九大色系11種花型。
當記者詢問,洛陽也有一個"牡丹基因庫",該如何區別時,一工作人員機警地回答:"我們這裡是國家認定的唯一一個‘牡丹基因庫'。"

牡丹帶來的榮耀
菏澤市地處山東省西南部,與蘇、豫、皖三省交界。儘管在這片土地上曾活躍著堯、舜、禹、吳起、孫臏、莊周等歷史名人,但這些都已成為過眼雲煙。
如今的菏澤,在山東舉目四顧,發現後邊沒有追兵,但前面卻全是標兵。菏澤市委書記曾直言不諱地說:"菏澤是魯西欠發達里的欠發達。"
在一片黯淡的景況下,菏澤牡丹所帶來的榮耀就顯得彌足珍貴:"經濟雖然落後,但我們的文化底蘊深厚;誰說洛陽牡丹甲天下?菏澤牡丹勝洛陽?"
菏澤人的生活與牡丹密切相關。所以,作為曹州牡丹文化的一個顯著特點,那就是有著濃郁的鄉土色彩。菏澤人對於種植牡丹,亦有一套成熟的技藝。
"近年,菏澤牡丹這一傳統產業得到長足發展。"菏澤旅游局規劃科陳科長透露說,2005年,菏澤市牡丹種植面積已有8萬多畝,品種1300多個。菏澤圍繞牡丹種植、觀賞、旅遊、加工、銷售等綜合開發利用,形成了龐大的產業群。牡丹產業成為菏澤經濟的一大支柱和區域特色,市場銷量占全國的57%以上。
菏澤牡丹在近幾屆國際、國內花卉博覽會上也是連獲大獎。1999年昆明世博會上,菏澤牡丹獲得了牡丹類111個獎項中的81個;在2002年全國牡丹花展中,菏澤牡丹仍以絕對優勢捧得171個優秀獎中的115個獎牌。

四川彭州

簡介
彭州又名天彭,位於成都平原西北,距成都市34公里,蜀中膏腴之上地,物華天寶,民殷物阜,素有“花州”之稱,為中國牡丹的主要原產地之一。
牡丹之鄉
牡丹之鄉

天彭牡丹因其發源地丹景山麓湔江口天彭門而名,人工栽植觀賞始於唐,至宋就與洛陽牡丹齊名,大詩人陸游《天彭牡丹譜》云:“牡丹在中州,洛陽為第一;在蜀,天彭為第一。”當時就享有“牡丹鄉”之美名。南宋時期獨領風騷,彭州成為當時“中國牡丹的栽培中心。”
天彭牡丹在中國牡丹品種分類學上為西南牡丹品種群。西南牡丹品種群為中國著名的四大牡丹品種群之一,中國四大牡丹品種群為北方的中原牡丹品種群、西北牡丹品種群,南方為西南牡丹品種群、江南牡丹品種群。西南牡丹品種群以彭州為其栽培中心,另外四川其它各地和雲南、貴州、西藏等地區有栽培。
天彭牡丹的特點是園藝化程度高,花型演化程度高,高度重瓣化,有的花瓣可多達880餘瓣,花徑甚至大到35厘米,植株較高大,淺根系,耐濕熱,適宜於多雨濕熱地區栽培。在觀賞上,尤以天然野趣獨步天下,藝術巨匠陳子莊云:彭州丹景山“懸崖斷壁皆生牡丹,蒼乾古藤,夭矯尋丈,倒葉垂......”。
天彭牡丹的發展
當今天彭牡丹又得到了很大的發展,1985年牡丹已作為彭州市市花,已作為龍門山風景名勝區丹景山景區重要的資源來開發建設,這是全國風景名勝區中唯一把牡丹作為景區特色的風景區。1999年,丹景山送展昆明世博會的天彭牡丹獲得了國際獎項之後,更是名聲大震,現丹景山已發展成為我國西部最大的牡丹觀賞中心。
彭州從1985年以來已連舉辦了十七屆彭州牡丹花會,彭州牡丹花會已成為全國最大、最有影響的三家牡丹花會(洛陽牡丹花會、菏澤國際牡丹花會、彭州牡丹花會)之一。每年春日會期,彭州尤其是丹景山牡丹遍山漫野,千姿百態,野趣昂然,遊人如潮,紛沓而來,為中外遊人所讚美,國際樹木協會副主席G·L·奧斯蒂博士上山考察天彭牡丹,欣然題詞讚譽這裡為“人間天堂”。

重慶墊江

墊江作為中國山水牡丹的起源地,有山、水、嵐、石、花、竹融為一體的天然古樸、幽雅宜人的良好生態環境,是牡丹的故鄉,是秀山、怪石、淨水、叢林的大自然智慧的發祥地。“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春來誰作韶華主,總領群芳是牡丹”。“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墊江牡丹系華夏牡丹之源,從西漢武帝年間種植至今已有近3000年的種植歷史,在遼闊的神州大地有“華夏牡丹源”之說。據傳,東晉畫家顧愷之游墊江,第一次看到國色天香的牡丹花後,驚嘆不已,回到京都創作了《洛神賦圖卷》,開創了我國牡丹花入畫的歷史先河,被皇室列入珍品加以收藏。
墊江牡丹花型大,花姿美,花期長,其花色有大紅、玫瑰紅、粉紅、白色等等,品種有太平紅、千層香、悠山艷、龍華春、鼠姑仙、羅堅紅、夢神嬌、醉鹿韭、長康樂等60多種,種植面積逾萬畝,呈自然立體分布。與山、水、石、樹、林等有機結合,渾然一體,具有特殊的美學價值,他符合人們回歸自然,返樸歸真的審美情趣和強調生態自然的時尚精神,牡丹花開時節群花簇擁,雍容華貴,氣勢磅礴,無與倫比。墊江牡丹優於洛陽、荷澤牡丹,性野、花香、根實,丹皮質量居全國之冠,極具開發價值。墊江牡丹開花早,花期長(比洛陽早10天,比荷澤早20天)
墊江牡丹生態旅遊區主要景點有:太平湖、牡丹精品園、牡丹閣、牡丹陳列室、牡丹文化廣場、百靈山牡丹藝術園、愷之峰牡丹文化園、雙乳峰、公主嶺、松花寨、太平寺、金山谷。看牡丹香源、茫茫竹海、大小天池;住牡丹農家、桂竹公寓、桃源山莊、竹韻吊樓;食農家風味、山野燒烤、特色排檔。春賞國花、夏聽竹濤、秋泛林海、冬觀雪景,令人流連忘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