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建稅

城建稅

城市維護建設稅(urban maintenance and construction tax)簡稱:城建稅,是我國為了加強城市的維護建設,擴大和穩定城市維護建設資金的來源開徵的一個稅種。城市維護建設稅是1984年工商稅制全面改革中設定的一個新稅種。1985年2月8日,國務院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維護建設稅暫行條例》,從1985年度起施行。1994年稅制改革時,保留了該稅種,作了一些調整,並準備適時進一步擴大徵收範圍和改變計征辦法。建稅和教育費附加是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的附加稅,只要交了增值稅、消費稅和營業稅就要同時交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

簡介

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是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的附加稅,只要交了增值稅、消費稅和營業稅就要同時交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城建稅根據地區不同稅率分為7%(市區)5%(縣城鎮)和1%,教育費附加稅率是3%,這兩個附加稅是用繳納的增值稅、消費稅和營業稅作為基數乘以回響的稅率,算出應交的附加稅金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維護建設稅暫行條例》第三的規定,城建稅是在納稅人繳納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時,分別與這三個稅同時繳納,並以納稅人實際繳納的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三稅稅額為計稅依據。對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三稅加收的滯納金和罰款不作為城建稅的計稅依據。

城市維護建設稅納稅人

承擔城市維護建設稅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原規定繳納產品稅、增值稅、營業稅的單位和個人為城市維護建設稅的納稅人,1994年稅制改革後,改為繳納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的單位(不包括外商投資企業、外國企業和進口貨物者)和個人為城市維護建設稅的納稅人。

城市維護建設稅計稅依據

計算城市維護建設稅應納稅額的根據。原規定以納稅人實際繳納的產品稅、增值稅、營業稅三種稅的稅額為計稅依據。1994年稅制改革後,改為以納稅人實際繳納的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稅額為計稅依據。(原來不包括外資企業,2001年後已經包括!)
城建稅的計稅依據,是指納稅人實際繳納的“三稅”稅額。
(1)納稅人實際繳納的“三稅”稅額(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除外)
(2)補交的稅款
(3)免抵稅額

城市維護建設稅稅率

計算城市維護建設稅應納稅額的法定比例。按納稅人所在地,分別規定為市區7%、縣城和鎮5%、其他地區1%。

城市維護建設稅減免

減少或免除城市維護建設稅稅負的優待規定。城建稅以“三稅”的實繳稅額為計稅依據徵收,一般不規定減免稅,但對下列情況可免徵城建稅:
(1)海關對進口產品代征的流轉稅,免徵城建稅;
(2)從1994年起,對三峽工程建設基金,免徵城建稅;
(3)對中外合資企業和外資企業暫不徵收城建稅。

會計分錄

城市維護建設稅的會計分錄:
賬戶設定
企業應當在"應交稅金"賬戶下設定"應交城市維護建設稅"明細賬戶,專戶用來核算企業應交城市維護建設稅的發生和繳納情況。該賬戶的貸方反映企業按稅法規定計算出的應當繳納的城市維護建設稅,借方反映企業實際向稅務機關繳納的城市維護建設稅,餘額在貸方反映企業應交而未交的城市維護建設稅。
如果出口企業當期的應納稅額>0,企業會進行以下會計處理: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已交稅金)
貸:銀行存款
出口企業根據稅務機關出口退稅審核系統的預審反饋情況,計算當期的應退稅額和應免抵稅額,如果當期的應免抵稅額>0,企業應進行以下會計處理: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很顯然,出口企業根據“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已交稅金)”和“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這兩個科目當期的借方發生額就可以計算出當期應納的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

城市維護建設稅暫行條例

國發〔1985〕19號
1985-02-08國務院
第一條 為了加強城市的維護建設,擴大和穩定城市維護建設資金的來源,特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凡繳納產品稅、增值稅、營業稅的單位和個人,都是城市維護建設稅的納稅義務人(以下簡稱納稅人),都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繳納城市維護建設稅。
第三條 城市維護建設稅,以納稅人實際繳納的產品稅、增值稅、營業稅稅額為計稅依據,分別與產品稅、增值稅、營業稅同時繳納。
第四條 城市維護建設稅稅率如下:
納稅人所在地在市區的,稅率為7%;
納稅人所在地在縣城、鎮的,稅率為5%;
納稅人所在地不在市區、縣城或鎮的,稅率為1%。
第五條 城市維護建設稅的徵收、管理、納稅環節、獎罰等事項,比照產品稅、增值稅、營業稅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六條 城市維護建設稅應當保證用於城市的公用事業和公共設施的維護建設,具體安排由地方人民政府確定。
第七條 按照本條例第四條第三項規定繳納的稅款,應當專用於鄉鎮的維護和建設。
第八條 開徵城市維護建設稅後,任何地區和部門,都不得再向納稅人攤派資金或物資。遇到攤派情況,納稅人有權拒絕執行。
第九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條例,制定實施細則,並送財政部備案。
第十條 本條例自1985年度起施行。

城建稅的改革探索

城市維護建設稅(以下簡稱城建稅)作為地稅部門負責征管的主要稅種之一,自1985年開徵以來,它在擴大和穩定城市維護建設資金的來源,加速城市的公用事業和公共設施的維護建設以及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以及分稅制財政體制和新的稅收制度的實施,現行城建稅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問題,亟需採取措施加以解決。
一、存在的問題
(一)稅種名稱不確切。城建稅自1985年開徵以來,稅名為獨立稅種,但是計稅依據是增值稅、消費稅和營業稅“三稅”的稅額,採用附征的形式,實際上是一種流轉稅的附加收入。而且現行的“城市維護建設稅”不但在城市範圍內徵收,也在縣城、鄉鎮以及農村範圍內徵收,因此現行的“城市維護建設稅”稅種名稱不確切。
(二)地位與收入不對稱。地稅部門組織城建稅入庫的稅額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完全取決於“三稅”的實際繳納額。由此可以看出城建稅具有極大的依賴性,很難營造出有利於主體稅源征管的環境氛圍,弱化了城建稅的組織收入職能,使城建稅不能成為地方財政資金的重要來源,不利於城市的維護與建設。
(三)收入規模小且不穩定。
城建稅是以“三稅”為計稅依據,受流轉稅的制約較大,收入規模小且不穩定。尤其是在拖欠流轉稅的情況下,更加影響其收入的穩定性。另外,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迅速發展,城市維護建設資金需求規模與城建稅收入規模的差距不斷擴大,城建稅收入不能滿足城市建設和維護日趨發展的需要。
(四)城建稅的計稅依據及稅率設計不合理。現行城建稅以實繳的“三稅”稅額為計稅依據,隨“三稅”征、減、免、退而同步進行,造成一部分享受了市政設施的單位和個人,由於減免“三稅”而不負擔城建稅。但隨著城鄉區域不斷發生變化,有的地方區域又難於界定清楚,造成毗鄰不同企業享受城建設施雖基本相同,但因適用不同稅率,稅負懸殊較大。此外,以不同行政區域確定不同稅率也不盡合理,難於滿足城鎮建設的資金需求,不利於促進我國城鎮建設的發展。
(五)內外資企業稅負不公平。現行城建稅只對內資企業徵收,對同樣繳納“三稅”的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暫不徵收,致使境內的外資企業享用了市政設施而不負擔城建稅。這樣,既不能體現城建稅負擔與受益基本一致的原則,導致內外資企業稅負不平,而且使地方政府為引進外資投入的大量城建資金得不到補償。
(六)征管難度大。一是作為城建稅計征依據的增值稅和消費稅,由國稅局負責徵收,而城建稅由地稅局負責徵收,地稅局不能確切掌握增值稅、消費稅的應納稅額即城建稅稅源,直接影響到了城建稅的日常徵收管理。二是對一些享受增值稅減免的納稅人,按規定也享受城建稅減免。而兩個稅種分別由國、地稅兩個稅務機關管理,國稅局無權審批減免城建稅,地稅局以增值稅減免政策為依據去審批城建稅的減免,造成政策和管理許可權的矛盾。三是對實行“定額定率”徵收的個體戶、私營企業以及承包租賃戶,因國稅、地稅核定的營業額不一致,將造成城建稅征管上的不規範性和稅款的流失。四是對於小規模納稅人銷售貨物,在國稅部門代開增值稅發票時,國稅部門只徵收了增值稅,而沒有全部代征地稅部門的城建稅及兩個附加,造成了城建稅漏征。
二、改革構想
(一)修改稅名。建議將“城市維護建設稅”改名為“城鄉維護建設稅”。這樣更能確切地反映其徵收對象,徵收範圍和稅款的用途。
(二)調整計稅依據。根據“受益與負擔相適應”的原則,對城建稅的計稅依據由現行的以納稅人實際繳納的“三稅”稅額改為以納稅人應繳的“三稅”稅額計算徵收。可以解決因“三稅”減免、拖欠、即征即退等情況而使一部分享受了市政設施的納稅人不負擔城建稅的問題,同時可以適當增加地方財政收入,保證城鄉市政建設的資金來源。
(三)按照稅收公平原則,擴大城建稅的徵稅範圍,對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外籍個人徵收城建稅。這樣有利於內外資企業公平稅負,符合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也有利於增加財政收入,保證地方政府適當增加對城市基礎設施的投入,為外商投資企業創造更好的經營環境,健康發展。
(四)調整適用稅率,提高收入比重。在稅率的確定上,可採用幅度稅率的形式,規定最高與最低限數。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根據當地經濟狀況和城市維護建設需要,在規定的幅度內確定不同地市的適用稅率。此外城建稅的適用稅率,應按其“三稅”納稅所在地的稅率執行。
(五)規範減免稅政策。應根據權利與義務對等的原則,完善城建稅的減免制度。現行城建稅只是隨著“三稅”的減免而減免,基本上沒有單獨履行報批手續。而城建稅改由“三稅”的應徵數計算徵收後,部分納稅人繳納城建稅可能會有困難,對這些納稅人,應給予減免照顧。因此必須建立城建稅獨立完善的減免制度,凡按規定繳納城建稅確有困難的,納稅人提出書面減免申請報告,說明申請減免原因,經審批後執行。
(六)加強管理。一是加強稅收征管,認真開展“兩稅”信息比對工作,堵塞征管漏洞,加強稅源的科學化、精細化管理。二是加強部門協作。“三稅”是由國、地稅分別徵收,為便於國、地稅務機關及時、準確掌握納稅人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的繳納情況,必須實行國、地稅部門微機聯網制度。國稅部門應當把納稅人的銷售收入、“兩稅”應繳數等有關資料輸入微機,地稅部門根據國稅部門提供的資料和納稅人申報的資料,進一步做好城建稅的徵收工作。三是加強稅款管理,建立專款專用制度和科學、規範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以加快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改善,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