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盆草

垂盆草

垂盆草為景天科、景天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高9—18cm,莖平臥或上部直立,葡匐狀延伸,整株光滑無毛,長達70cm,並於每個莖節上發出3—5個不定根,根長12cm左右,根系頗發達,幅寬20cm左右。三葉輪生,矩圓形,全緣、無柄。初夏開五星狀黃色小花,徑3-8mm.蠍尾狀花序組成聚傘花序,每花序有花可達50朵以上。花期5-6月。用於草坪、地被和立體花壇。全草入藥,有清熱解毒、殺菌消炎之效。

基本信息

概述

垂盆草垂盆草

垂盆草出自《中華本草》,多年生肉質草本,不育枝匍匐生根,結實枝直立,長10~20cm。葉3片輪生,倒披針形至長圓形,長15~25mm,寬3~5mm,頂端尖,基部漸狹,全緣。聚傘花序疏鬆,常3~5分枝;花淡黃色,無梗;萼片5,闊披針形至長圓形,長3.5~5mm,頂端稍鈍;花瓣5,披針形至長圓形,長5~8mm,頂端外側有長尖頭;雄蕊10,較花瓣短;心皮5,稍開展。種子細小,卵圓形,無翅,表面有乳頭突起。花期5~6月,果期7~8月。
垂盆草可療水火燙傷,用鮮草洗淨搗汁外塗;可用於癰腫初起,除煎湯內服外,同時用鮮草洗淨搗爛外敷,還可消癰退腫。垂盆草善解蛇毒,為民間治療毒蛇咬傷的常用藥品,可單用鮮草半斤,用冷開水洗淨,搗爛絞汁內服,每日一至二次;也可配合半枝蓮、野菊花、鬼針草、車前草、生大黃等藥煎湯內服,並用鮮草洗淨搗爛外敷。單用本品治療傳染性肝炎(包括急性黃疸性肝炎,急性無黃疸性肝炎,以及遷延性肝炎,慢性肝炎的活動期),對降低血清轉氨脢有一定作用,且可使患者的口苦、胃口不好、小便黃赤等濕熱症狀減輕或消除。此外,本品近又用於腫。
垂盆草原為民間治療瘡癰及毒蛇咬傷的常用草藥,但因一般中藥店不備,故過去在臨床上殊少套用。近年來發現本品可用治傳染性肝炎,對降低轉氨脢有良好的近期療效;根據臨床初步體會,有些病患在停藥後又有轉氨脢升高的現象,為了提高療效,有待進一步實踐與研究。景天科植物垂盆草我國大部分地區均產。均為野生。夏、秋二季採收。切段,曬乾。生用或用鮮品。
本品葉小,形似鼠牙,故別名為鼠牙半枝蓮,但稱為半枝蓮的尚有唇形科的開頭草,為了避免品種混淆起見,以用“垂盆草”的名稱為妥。

藥品簡述

垂盆草垂盆草

藥名:垂盆草
漢語拼音:chui pen cao
英文名:stringystonecrop Herb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edum sarmentosum Bunge  
科名:景天科 Crassulaceae  
別名:狗牙齒、半枝蓮、三葉佛甲草,狗牙菜。狗牙半支、石指甲、養雞草、瓜子草 。
性味:味甘、涼。
歸經:歸肝經膽經小腸經
功能:清熱解毒、清利濕熱、有降低谷丙轉氨酶作用。
主治: 清利濕熱、解毒、濕熱黃疸、淋證、瀉痢、咽喉腫痛、癰腫瘡毒、濕疹、燙傷、蟲蛇咬傷、咯血、衄血、尿血。急、慢性肝炎。
此植物也是一種食物,可以醃菜吃。 
用於濕熱黃疸。能解毒利濕退黃。常與鬱金、茵陳蒿、金錢草同用。
用於癰瘡腫毒,毒蛇咬傷,燙火傷等。能清熱解毒。可單用鮮品洗淨搗爛取汁服。並以汁外塗或以渣外敷局部。 
用法與用量:鮮品250g,乾品15~30g 。  
藥材基源: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Sedum sarmentosum Bunge的全草。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600米以下的向陽山坡、石隙、溝邊及路旁濕潤處。耐寒、耐旱、耐貧瘠、耐鹽鹼、耐水濕,喜肥沃土壤,喜半陰環境。生於山坡岩石上或栽培。
資源分布: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等地。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挖,除去雜質,曬乾。
炮製:除去泥沙雜質,乾品切段。
處方用名:垂盆草、白蜈蚣。

禁忌

脾胃虛寒者慎服。

化學成分

全草含有消鏇甲基異石榴皮鹼(methylisopelletierine),二氧異石榴皮鹼(dihydroisopelletierine),3-甲酸-1,4-二羥基二氫吡喃(3-formyl-1,4-dihydroxy-dihydropyran),N-甲基-2β-羥
丙基哌啶(N-methyl-2β-hydroxypropyl-piperidine),垂盆草甙(sarmentosi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甘露醇(mannitol)和胺基酸及葡萄糖、果糖和景天庚糖(sedoheptulose)。

藥理作用

1、對實驗性肝損傷有保肝降酶作用,可降低肝損傷動物的血清谷丙轉氨酶,有效成分可能是垂盆草總胺基酸和垂盆草甙。
2、垂盆草注射液、水提液有抗菌作用,對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福氏痢疾桿菌等有一定抑制作用。
3、垂盆草甙能顯著抑制細胞免疫反應。

臨床套用

垂盆草垂盆草
1、用於水火燙傷及癰腫創瘡瘍等症:本品有良好的清熱解毒功效,對於水火燙傷,可用鮮草洗淨搗汁外塗;用於癰腫初起,除煎湯內服外,同時用鮮草洗淨搗爛外敷,還可消癰退腫。
2、用於毒蛇咬傷:垂盆草善解蛇毒,為民間治療毒蛇咬傷的常用藥品,可單用鮮草半斤,用冷開水洗淨,搗爛絞汁內服,每日一至二次;也可配合半枝蓮、野菊花、鬼針草、車前草、生大黃等藥煎湯內服,並用鮮草洗淨搗爛外敷。
3、用於傳染性肝炎:近年來,臨床上單用本品治療傳染性肝炎(包括急性黃疸性肝炎,急性無黃疸性肝炎,以及遷延性肝炎,慢性肝炎的活動期),對降低血清轉氨脢有一定作用,且可使患者的口苦、胃口不好、小便黃赤等濕熱症狀減輕或消除。
4、治肝癌 垂盆草、半枝蓮、生瓦楞、石燕各30克,漏蘆、薏苡仁各15克,當歸、丹參、紅花各9克,八月札、白芍、陳皮各6克 水煎3次分服,日1劑。能使症狀消除,肝腫縮小。
5、治白血病 垂盆草、豬殃殃各30克,羊蹄、狗舌草、紫草、生地、黃精各15克,當歸、丹參。赤芍各9克,川芎甘草各6克 水煎2次分服。能使臨床症狀完全或部分緩解。宜於急性各型。
6、治肺癌 垂盆草、白英各30克,水煎服,日1劑。堅持服用,能使病情好轉,臨床症狀基本消失,病灶逐漸縮小。
7、治鼻咽癌 鮮垂盆草適量 搗爛局部外敷,日1~2次。另取燈心草搗碎口含。同時用:野喬麥、漢防己、土牛膝各30克均用鮮品,煎服。繼續用至鼻咽部腫物消失,症狀近期痊癒。
8、消炎退腫,用於炎性腫痛:蜂窩組織炎 垂盆草 研末,用凡士林調成50%軟膏,局部外敷。
9、治無名腫毒 鮮垂盆草適量入胡桃油、燒酒各少許,搗爛外塗。
10、燙火傷、癰腫惡瘡、乳腺炎、腮腺炎、丹毒、疤癤等,一般採集鮮草,洗乾淨,搗爛外敷,日換2次,數日即愈。
11、毒蛇咬傷,一般被毒蛇咬傷後,先進行傷口消毒,用三棱針或粗針,在腫脹明顯的手指或腳趾間針刺“八風穴”或“八邪穴”,通過針刺排毒,內服解毒藥,然後用預先搗爛的鮮垂盆草,外敷傷口四周,每日換藥2次,連敷數日即愈。⑶急、慢性肝炎,可採用垂盆草1~2兩,用水洗乾淨,加紅糖1兩,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用4~5周,可使轉氨酶下降,(必須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另據科研報告,全草一定濃度對卡他球菌作用,對小鼠腫瘤S37有抑制作用。

選方

1、對於水火燙傷,可用鮮草洗淨搗汁外塗。
藥材垂盆草藥材垂盆草

2、用於癰腫初起,除煎湯內服外,同時用鮮草洗淨搗爛外敷,還可消癰退腫。
3、垂盆草善解蛇毒,為民間治療毒蛇咬傷的常用藥品,可單用鮮草半斤,用冷開水洗淨,搗爛絞汁內服,每日一至二次;也可配合半枝蓮、野菊花、鬼針草、車前草、生大黃等藥煎湯內服,並用鮮草洗淨搗爛外敷。
4、單用本品治療傳染性肝炎(包括急性黃疸性肝炎,急性無黃疸性肝炎,以及遷延性肝炎,慢性肝炎的活動期),且可使患者的口苦、胃口不好、小便黃赤等濕熱症狀減輕或消除。  

優點

1、抗寒性強:在瀋陽最低氣溫達–32°C時,能安全越冬,毫無凍害。對早霜和晚霜襲擊也無不良反應。
2、耐乾旱、耐高溫:垂盆草是一種多漿、多肉植物,體內含水量高,旱時自身可調節水分;此草是鬚根系植物,莖節處生長3—5個不定根,入土成鬚根,一株一年生苗,吸收根直徑可達20cm左右,深12cm左右。一個月不澆水(含天然降水)也不能幹死,吸水能力強;垂盆草又極耐高溫:在+45°C左右的高溫,也能旺盛生長。
3、綠期長,觀賞價值高:一般3月底返青,11月底枯黃。草姿美,色綠如翡翠,頗為整齊壯觀;花色金黃鮮艷,觀賞價值高。
4、抗病蟲害能力強:基本無病蟲害。可粗放管理。
5、繁殖容易:生長速度快,不用修剪。

繁殖與栽培

垂盆草垂盆草
生物學特性 喜陰濕環境,較耐寒,適宜肥沃的砂質壤上栽培。
垂盆草用分株、扦插繁殖。
分株繁殖:北方於春季4-5月,挖出全林,分株後按行株距30cm×15cm栽種,每穴l-2株。
扦插繁殖:截取健壯枝條,扦插於苗床中,經常保持床上濕潤。L0d左右即葉生根,成活率90 %以上。
田間管理 :生長期間注意鬆土除草,為了預防高溫季節日照過強,可適當間作白鳳仙、決明子、望江南或其他中草藥遮蔭。養護粗放,最好適當追肥,保持水分。
園林用途
1、垂盆草因其極具抗寒、耐高溫、抗乾旱和潮濕,無病蟲害、可粗放管理等特點,而且綠色期長,生長期間枝葉密集翠綠,花色金黃鮮艷,適用於環境條件相對較為惡劣、且粗放型管理的屋頂綠化,是一種價值很高的植物材料。
2、垂盆草既能用作地被植物,亦可盆栽觀賞,尤其適宜室內窗前吊掛,植於盆中枝葉自盆邊下垂,雅致可愛。

生藥材鑑定

垂盆草垂盆草

性狀鑑別

莖的橫切面,表皮細胞長方形,外壁增厚,內層約為10列薄壁細胞。中柱小,維管束外韌型,導管類圓形。髓部呈三角狀,細胞多角形,壁甚厚,非木化。緊靠韌皮部細胞及髓部細胞中含紅棕色分泌物。乾燥全草稍捲縮。根細短,莖纖細,棕綠色,長4-8cm,直徑1-2mm,莖上有10餘個稍向外凸
的褐色環狀節,節上有的殘留不定根,先端有時帶花;質地較韌或脆,斷面中心淡黃色。葉片級縮,易破碎並脫落,完整葉片呈倒披針形至矩圓形,棕綠色,長1.5cm,寬0.4cm。花序聚傘狀;小花黃白色。氣微,味微苦。

顯微鑑別

莖橫切面:表皮為1列類長方形細胞,外壁增厚。皮層約為莖的2/3,內外側l-2列細胞的壁呈連珠狀增厚,非木化。維管束外韌型。髓部三角形,細胞壁厚,非木化,有明顯的孔溝,胞腔狹小。

理化鑑別

取本品粉末10g,置於索氏提取器中,用丙酮回流提取6h,濾過。濾液減壓濃縮至約2ml,加等體積的水溶解,再減壓軸盡丙酮,得葉綠素狀物。加適量水溶解(少量多次,總共約10ml),濾過。水液減壓抽乾,加甲醇2ml溶解,再加矽膠l-2g拌和,乾燥後裝入盛有矽膠10g的層析柱上端(內徑約1.5cm),以氯仿一甲醇(5:1)沖洗,棄去最初洗脫液約35ml,收集以後的洗脫液約80ml,蒸乾,殘渣作以下試驗:
1、取殘渣少許,加固體二氧化錳約10mg,於小試管中混勻,管口覆蓋1張濾紙小片,用橡皮筋紮緊密閉,並於紙上加10%硫酸亞鐵溶液1滴,再加20%氫氧化鈉溶液1滴,將試管置火上小心加熱,待管內冒煙後移去火源,加濃鹽酸1滴於紙片上,即顯藍綠色。(檢查脂肪族氰基)
2、薄層色譜 上述洗脫液濃縮後為樣品液。用垂盆草甙照品製成對照品溶液,取樣品液及對照品液點樣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一甲醇(8:3)展開,展距6cm,噴以30%-50%硫酸液,於110℃下加熱5-10min顯色,樣品液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位置處,現相同的黑色斑點。

茵陳蒿、金錢草、虎杖、地耳草、垂盆草鑑別:
皆性寒涼,均能清熱除濕退黃,都可用治濕熱黃疸,同為常用的利濕退黃藥。不同之處在於:

藥材

鑑別要點

茵陳蒿 苦泄下降,清利濕熱、退黃疸的力量強,為治黃疸之要藥。同時,取其清利濕熱之功,也可用治濕疹,濕瘡瘙癢等症。
金錢草 善於利水通淋,排石,為治結石病之要藥,並能解毒消腫,又常用於熱淋,石淋,砂淋,肝膽結石,以及惡瘡腫毒,毒蛇咬傷等證。
虎杖 又能清熱解毒,活血祛瘀,祛痰止咳,瀉下通便,也可用治淋濁帶下,水火燙傷,癰腫瘡毒,血瘀經閉,跌打損傷,肺熱咳嗽,熱結便秘等證。
地耳草 又能清熱解毒,活血消腫,也可用治肺癰,腸癰,濕疹,以及跌打損傷等證。
垂盆草 則又能清熱解毒,還可用治瘡癰腫毒,毒蛇咬傷,水火燙傷等證。

營養知識

【垂盆草知識介紹】:垂盆草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的全草。垂盆草多年生肉質草本,生於海拔1600米以下的向陽山坡、石隙、溝邊及路旁濕潤處。分布於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山西、陝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省、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等地,亦有栽培。四季可采,曬乾或鮮用。
垂盆草乾燥品稍捲縮,根細短,莖纖細,棕綠色,直徑1至2毫米,莖上有環狀節,節上有殘留不定根,先端常帶花,花序聚傘狀,小花黃白色;質韌或脆,斷面中心淡黃色。葉片皺縮,易破碎脫落,完整葉呈倒披針形至長圓形,棕綠色。氣微,味微苦。以莖細、葉多、色棕綠者為佳。
【垂盆草適合人群】:脾虛腹瀉者慎服。
【垂盆草食療作用】:垂盆草味甘、淡,性涼;歸肝、胃、大腸經
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涼血止血的功效
主治濕熱黃疸,淋證,瀉痢,咽喉腫痛,癰腫瘡毒,濕疹,燙傷,蟲蛇咬傷,咯血,衄血,尿血。
【垂盆草做法指導】:
1.對於水火燙傷,可用鮮草洗淨搗汁外塗。
2.用於癰腫初起,除煎湯內服外,同時用鮮草洗淨搗爛外敷,還可消癰退腫。
3.垂盆草善解蛇毒,為民間治療毒蛇咬傷的常用藥品,可單用鮮草半斤,用冷開水洗淨,搗爛絞汁內服,每日一至二次;也可配合半枝蓮、野菊花、鬼針草、車前草、生大黃等藥煎湯內服,並用鮮草洗淨搗爛外敷。
4.單用該品治療傳染性肝炎(包括急性黃疸性肝炎,急性無黃疸性肝炎,以及遷延性肝炎,慢性肝炎的活動期),且可使患者的口苦、胃口不好、小便黃赤等濕熱症狀減輕或消除。

中國景天屬植物(二)

景天屬(Sedum),是景天科中最大的一屬,約600種,廣布於全球溫帶和熱帶的高山地區。草本或小灌木,莖直立或匍匐。葉互生,有時排列成覆瓦狀。星狀花,色彩豐富。本屬有許多種適合於布置岩石園或作為地被植物,還有不少具藥用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