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飄風

山飄風

山飄風(學名:Sedum major)是景天科景天屬的植物。分布於中國大陸的陝西、西藏、湖北、雲南、四川等地,生長於海拔1,000米至4,300米的地區,多生長在山坡林下石上,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山飄風山飄風

所屬卷:Sedum L.

所屬科:Crassulaceae

中文名:山飄風

文獻來源:Sedum major(Hemsl.)Migo(1944);圖鑑(1972)*;湖北植物志(1979)*;中國植物志(1984)*;雲南種子植物名錄(1984);西藏植物志(1985)*.

Sedum filipes Hemsl.var.major Hemsl.(1887);Diels(1905);Hamet(1929);Frod.(1931);秦嶺植物志(1984)*;Sedum filipes auct.non Hemsl.:H.Ohba in Hara(1979):H.Koba et al.(1994).

描述欄位:一年生草本。

門中文名 被子植物門
門英文名 Angiospermae
綱中文名 雙子葉植物綱
綱英文名 Dicotyledoneae
目中文名 菫菜目
目英文名 Violales
科中文名 景天科
科拉丁名 Crassulaceae
屬中文名 景天屬
屬拉丁名 Sedum
種中文名 山飄風
種拉丁名 Sedum major (Hemsl.) Migo
生境 生境: 林中, 林中石上, 山谷石上, 山坡石上, 陰濕地
海拔下限 850
海拔上限 2700
是否中國特有
是否引種栽培 非人工引種栽培
國外分布 尼泊爾
國內分布 陝西省, 湖北省, 湖南省, 重慶市, 貴州省, 雲南省, 西藏自治區

形態特徵

山飄風山飄風

1、高5—12厘米,全體無毛。鬚根纖維狀,具多

數細根,黃褐色。莖通常單1,稀數枚,直立或上升,圓柱形,基部粗1—2毫米,不分枝或分枝,下部裸露。葉通常僅4枚,於莖先端輪生,葉片圓形或倒卵狀圓形,不等大,較大的2枚直徑2—6厘米,較小的2枚直徑1—2厘米,先端圓或鈍,基部寬楔形或圓,邊緣全緣,葉面綠色,背面淡綠色,兩面密具紅褐色斑點,中脈微凸起,側脈纖細;葉柄扁平,或長或短或近無柄,有時5—6枚輪生,也偶見有8枚輪生於2個節上。聚傘狀傘房花序頂生,具長1—4厘米的花序梗;苞片近圓形至狹卵形,小,小苞片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1—3毫米;花梗直立,長3—5毫米。萼片5,近三角形或長圓形,長0.7—1毫米,先端圓或鈍圓,綠色;花瓣5,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3—3.5毫米,先端急尖,白色;雄蕊10,稍短於花瓣,花絲線形,花葯卵圓形;鱗片5,長方形,長約0.8毫米,寬約0.5毫米,先端平截;心皮5,長圓狀狹卵形,長2.5—3.5毫米,直立,近基部合生,花柱長約0.5毫米。蓇葖5,長圓狀狹卵形,長3—4毫米,上部斜展,具多數種子。種子極小,長圓狀狹卵形,長約0.5毫米,棕褐色。花果期7—10月。

山飄風山飄風

2、

小草本,高10厘米,基部分枝或不分枝。4葉輪生,葉圓形至卵狀圓形,一對大的長寬各4厘米,小的一對常稍小或較小,先端圓或鈍,基部急狹,入於假葉柄,或幾無柄,全緣。傘房狀花序,總梗長1.5-3厘米;花梗長3-5毫米;萼片5,近正三角形,長0.5毫米,鈍;花瓣5,白色,長圓狀披針形,長3-4毫米,寬1-1.2毫米;雄蕊10,長3毫米;鱗片5,長方形,長0.8毫米;心皮5,橢圓狀披針形,長3-4毫米,直立,基部1毫米合生。種子少數。花期7-10月。

產地生境

產西藏、雲南、四川、湖北、陝西。生於海拔1000-2500米(四川、雲南、湖北、陝西)或2700-4300米(西藏)的山坡林下石上。模式標本采自湖北宜昌。

山飄風山飄風

產於貢山、瀘水、騰衝;生於海拔2 000—2 400米的林下或溪邊石縫中。西藏、四川、湖北、陝西有分布。

藥用價值

全草藥用,煎水服,治鼻出血。

【土家藥】豆瓣還陽,豆瓣七:全草治月經不調,勞傷腹痛,跌打損傷,腹瀉,便血等;鮮品搗爛外敷治疔癰,燙傷。

全草(半邊蓮):酸、澀,寒。清熱解毒。用於外傷腫痛,跌打損傷,療瘡,衄血。

中國景天屬植物(二)

景天屬(Sedum),是景天科中最大的一屬,約600種,廣布於全球溫帶和熱帶的高山地區。草本或小灌木,莖直立或匍匐。葉互生,有時排列成覆瓦狀。星狀花,色彩豐富。本屬有許多種適合於布置岩石園或作為地被植物,還有不少具藥用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