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腰

圍腰

圍腰,圍腰兒:(1) 用來束腰或使腰部保暖的織物。也叫“圍腰子”(2) 〈方〉∶圍裙。

圍腰圍腰
布依族歷來都是男耕女織。女孩從國小紡織,成年婦女都有紡車。每年除兩三個月農忙,平時白天耕作晚上紡織,冬閒則終日紡織。她們可以做到自種、自軋、自紡、自染,自己縫製服裝。石頭寨的布依族婦女上裝多為大襟短衣,底色為黑色,披肩上繡半月形桃花圖案,袖子上鑲嵌織錦和蠟染布,衣邊上也飾有織錦;下裝穿百褶長裙,系花邊圍腰,裙子也是用白底藍花的蠟染布製作;頭上戴方形織錦花帕。

製作過程

布依族婦女幾乎都是紡織和刺繡的能手。

圍腰圍腰
一個布依族女孩在母親的指點下,從種棉(麻)、紡線、織布到染布、縫衣,幾乎很快就可成為這方面的能手。至於刺繡,更是布依族婦女擅長的傳統工藝。婦女們常把自己精緻的刺繡品(包括衣襟、袖口、花邊、繡花鞋、帳沿、枕套、圍腰、背帶等)作為珍貴禮物或美好的象徵。而在這些刺繡品中,婦女們對衣背花(即用於背小孩用的背帶布)極為珍視,因為這種衣背花的刺繡,特別講究針法和花紋圖案的對稱和工整。一幅衣背花往往要在熟練刺繡能手的指導下,經過多次反覆實踐才能完成,而且常常是在談戀愛時就把自己的美好願望和純摯的感情,繡織在這些精美的圖案上面。此外,有些能幹的外婆,每當在第一個外孫滿月時,習慣上也要送去這樣一幅刺繡的背帶,作為慶賀小外孫健壯成長之喜禮。

服飾特點

布依族男女服裝多喜用藍、青、黑、白等色布縫製。男子的服裝式樣各地基本上相同。青壯年多半包頭巾,穿對襟短衣(或大襟長衫)和長褲。老年人大多穿大襟短衣或長衫。婦女的服飾因為地區的不同而呈現出形式各異的特點:如在八達河聚居區,七八十歲以上的婦女,

圍腰圍腰
仍保留有傳統布依族服飾,頭纏藍黑包布,身著青色的無領對襟短衣,身大袖寬,沿右衽無領衣縫處要鑲一道兩寸左右寬的邊,上衣的下角邊處還要攘繡各式的彩色滾邊,習慣上內衣的袖口較外衣長而小,而外衣袖口則大而短。內外衣袖口處所繡織的花紋圖案十分講究,鮮艷美觀,看上去兩袖大小相同、長短協調,袖口外露的花色層次重疊和諧,格外醒目受看。當年老一輩多數均穿藍黑色百榴長裙,有的也系青布圍腰或繡花圍裙,腳上還要穿一雙十分精美的翹鼻子滿花繡鞋,俗稱“貓鼻子花鞋”(布依語叫“海蘭高”)。整套服裝可以說是集紡織、印染、挑花、刺繡等手工藝術於一體。正因為全身上下都是出自布依婦女靈巧的雙手,因而籌集和縫製這一身服飾常常作為衡量一個布依婦女是否聰慧能幹的標誌。隨
圍腰圍腰
著時代的發展;中年婦女的包頭,有的已用白毛巾代替,上衣已改穿有領或矮領,並在沿右按前下方處鑲嵌二至三道帶色的布邊,領前的結扣處喜用銀泡紐扣作裝飾,兩手袖口處仍保持了老一輩傳統的風格,下身已改穿長褲,唯腳下的繡花鞋逐漸變成半月型或鞋尖處繡小花。改變後的布依女服飾仍顯得淨潔淡雅、古樸莊重。未婚女青年的服飾,除總體上與中年婦女相似外,只是還喜歡在包頭布的末尾處鑲繡極為鮮艷的花紋圖案,坦露在頭頂上方與護髮銀頭智之間,顯得灑脫大方、俊俏美觀。每逢盛大節日或宴會時,婦女仍均喜佩帶各式各樣的耳環、戒指、項圈、髮簪和手鐲等銀飾。雜居區的布依婦女,特別講究包一丈五尺長的頭帕,普遍仍穿藍、青、黑、白等色的右襖大襟上衣,少數也系圍腰,下著長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