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積強迫症

囤積強迫症

囤積強迫症(compulsive hoarding),俗稱“囤積狂”,是指那些喜歡購買、收藏、囤積一切有價值的甚至無價值的東西,把房子塞得滿滿當當的群體。患上“囤積強迫症”的人大腦會過度活躍。但這些負面情緒會嚴重影響身心健康,使生活和工作陷入混亂,輕則引發心理障礙,重則誘發精神疾病。

簡介

在不停添置新東西的同時,人們還不捨得扔掉,他(她)們囤積的大量沒用的東西,有人甚至因此無法正常生活。心理學家說,這其實是一種心理疾病,學名叫強迫性囤積症,俗稱“囤積狂”,從其詞源來看是指“無節制囤積的興趣”。

流行病學

美國史密斯學院心理學教授蘭德·弗羅斯特,波士頓大學社會工作學院教授道爾·斯泰吉蒂,對囤積症進行了20多年的研究。在他倆合著的《囤積是種病》這本書中,他們估計,美國有600萬-1500萬人患有囤積症,大約占美國人口的5%;發現最常見囤積物是衣服和報紙,其他較常見的物品還包括垃圾郵件、書籍和工藝品。研究同時發現,囤積的人其實很聰明。比如,一些囤積者很容易注意到每一期雜誌封面的不同,所以囤積狂往往很享受囤積的過程。

行為類型

松鼠症松鼠症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人們日常的收集行為大致可分為四類:

第一類是收藏:比如收藏郵票、舊錢幣等有升值前景的東西,有投資的動機;

第二類是珍藏:比如媽媽曾經用過的圍巾,爸爸的菸斗,女朋友送給自己的第一件禮物等,這些都是對珍藏者有意義的物品;

第三類是保留:比如紙盒、塑膠袋、衣物等,收集者認為將來某一天這些東西還會發揮使用價值;

第四類叫盲目囤積:這種囤積可能有上面三類的成分,但是程度上已經達到了盲目的狀態,影響了自己甚至他人的正常生活。而且由於盲目囤積,還可能造成經濟上的窘境。

原因

強迫性囤積症患者,通常與個人的緊張感和壓迫感不無關係。有些是因為年少時,占有欲沒有得到滿足。比如家裡排行老大,家長要求老大要讓著小的。有些則是因為生活在以前物資比較匱乏的年代。

症狀特徵

1、不僅僅只是非常不愛清理雜物的懶漢,他(她)們對於自己所擁有的每一件物品均保持著非常強烈的感情,即使是那些看似使用時間最短暫的東西就像使用過的創可貼,他(她)們都不捨得丟棄。過分偏執地將毫無用處甚至是腐爛變質的物品收集起來的人就是囤積狂。

2、總是想方設法記住最初為什麼要將它保留下來。當一個強迫性囤積症患者試圖決定將什麼物品扔掉時,就好像是在經歷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囤積症患者總想得太多。他(她)們在作決定前,會非常努力地搜尋記憶,設法回憶起所有與該物品相關的情況。這一番周折後,他(她)們才會努力作出決定。

相關大腦區域

囤積狂大腦中的兩個部位較之正常人比較活躍,大腦的前額腦區底部與作決定和導致囤積狂以繁瑣的方式作出決定有關。同時,囤積狂大腦中搜尋與該對象有關的記憶的海馬狀突起也較為活躍 。

影響

強迫性囤積症患者通常有強烈的占有欲,即使是無關緊要的東西也捨不得丟掉,這些物品不僅壓縮了生活空間,而且會讓人產生諸多負面的情緒,久而久之,這些負面情緒會嚴重影響身心健康,使生活和工作陷入混亂,輕則引發心理障礙,重則誘發精神疾病,離潛伏或明顯的抑鬱症不遠了。

治療

如何趕跑松鼠症

有效利用碎片時間

囤積症囤積症

松鼠症患者往往伴有完美主義情結,他們總希望在一個恰當的時間,開始閱讀某一本書,看某一部電影。然而,這個“恰當的時間”是不存在的。高效的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是解救資訊時代“松鼠症”的靈丹妙藥。

你的硬碟里是否也塞滿了各種各樣的學習資料,以下三個方法說不定對你有用。

首先,對資料的收集要分類,先定幾個初級分類目錄,定期整理,來不及分類的直接拖入緩衝池,不要費時間去思考如何把分類做得更完美,否則你很可能陷入強迫症的泥塘。完成分類之後,給自己定一個期限,按時間排列資料,過了期限都沒有看過一遍的資料直接無情扔進資源回收筒(這時千萬不要可惜和不忍心,你獲取資料越容易,就越不會珍惜和好好閱讀,同樣,無用的資料對你來說只是垃圾,記住你並不是垃圾處理中心)。最後,在閱讀資料時,及時記錄有用的內容,否則下次再想找到就難了,這一步不妨利用雲筆記等工具進行。

把囤積上升到收藏

愛囤貨更多是因為沒有安全感,出於一種心理需求,一刀切地不讓“松鼠”們繼續囤貨是不現實的,也不利於松鼠症患者排泄不良心理情緒。而收藏與囤貨的主要區別就在於,囤貨比較沒有目標性,收藏則不一樣了。所以,不妨試著將囤積貨品的喜好上升為一種收藏愛好。當你把囤貨變成了收藏,你就學會了扔掉那些無意義和低價值的“藏品”。

過舒適的減法生活

過減法生活,把那些自己收藏的東西列在清單上。然後根據價值或意義大小進行排列,然後從低到高,進行清理。相信在清理的過程中,松鼠們自然會有收穫。

清理原則: 斷、舍、離

如何清理家裡沒有必要的囤貨,可以牢記三個字:斷舍離。斷: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舍:處理掉堆放在家裡沒用的東西;離:捨棄對物質的迷戀,讓自己處於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

家庭或個人可以每月設立一個清理日,對日常物品進行清理。對於庫存物品,年輕人要一年一清;中年人可以三年一清,如果三年都沒碰的東西,就要考慮它的價值了,送人、賣掉或扔掉,總之讓它的價值循環起來;

老年人最好五年也清理一次,讓老年人扔東西有點困難,雖然很多東西有紀念意義,或者將來可能派上用場,但除了懷舊,還要面對新生活,而新事物進家門,肯定要處理一些舊物品騰地方。

其實,斷舍離非常簡單,只需要以自己而不是物品為主角,去思考什麼東西最適合現在的自己。不符合這兩個標準的,就立即淘汰或送人。

中國移動手機報·互動百科IN詞_2013年03月

銳詞報
手機報IN詞

中國移動手機報·互動百科IN詞

互動百科與卓望信息結成百科知識類內容資源唯一合作夥伴關係,由互動百科向中國移動手機報用戶提供新鮮、趣味的網路銳詞 ,與中移動手機報共同打造新傳媒。

2013年03月IN辭彙總 |肌肉飢餓症 |求職倚老|秋收女 |職業點菜師 |信息污染 |職場含羞草|網上傾訴 |三早生活 | 電子育兒 |玻璃胃|職場橡皮人|GAY蜜|坑孩|唱商|城市迷走症|交流昏迷|單身沉沒成本 |駕駛肩|職場跳高 |退休自閉症 |時差戀人 |心流感 | 夾心餅智慧| 中慘階層 |太空時間|導樂師 | 表現陷阱 |假期吵架 | 囤積強迫症| 即行族|金質生活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