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積是種病》

《囤積是種病》

《囤積是種病》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本書的兩位作者經過20多年的研究.發現喜歡囤積物品實際上也是一種心理疾病。喜歡囤積物品的人通常在處理信息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礙。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aa

然而,反觀我們自己塞得滿滿的衣櫃、電腦磁碟堆滿的檔案或者是只知道往學生腦袋灌輸知識的學校教育,我們又有什麼資格嘲笑科利爾兄弟呢?我們每個人都或輕或重地患有囤積症,因為我們把自己的記憶凝固在了囤積的物品中。我們是自己物品的主人,但物品反過來也會是我們的主人,它們俘獲了我們的一段回憶。

本書的兩位作者經過20多年的研究.發現喜歡囤積物品實際上也是一種心理疾病。喜歡囤積物品的人通常在處理信息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礙。他們在囤積物品時,只想著眼前的東西多么美妙,而從不考慮這些東西幾乎無法存放。這些堆積的雜物,雖然不至於危及我們的生命,但確確實實,它會堵住我們的幸福……

目錄

前言
序言:科利爾別墅中的屍體
第一章堆積如山:囤積症的故事
第二章我“集”故我在:擁有、收集,以及囤積
第三章美妙的破爛兒:令人甘之如飴的囤積症
第四章堡壘與蠶繭:囤積起來的安全感
第五章我的碎片:殘缺的自我
第六章大營救:救助街頭流浪動物
第七章機遇的河流
第八章迴避心靈之傷
第九章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第十章一棵盤根錯節的大樹:遣傳學與大腦
第十一章家有“囤積狂”:雜亂的婚姻
第十二章那是我的東西:兒童囤積症
第十三章占有、生存、囤積
致謝

作者簡介

蘭德·弗羅斯特,史密斯學院心理學教授、強迫症研究方面的著名專家。

書摘

第一章堆積如山:囤積症的故事
參觀“均質化”雜物堆
第一次造訪艾琳家時,她帶我們參觀了她的房子。進出每間屋子時她都匆匆忙忙的,還把胳膊舉在身前,彎曲著手腕,雙手下垂著,活像一位剛剛洗拭完畢即將進行手術的醫生。她邁著小步,在雜物堆砌的迷宮中敏捷地穿梭著。她禁止我們碰任何東西,一面帶我們在各個房間奔走,一面監視著我們的行動。但因為房間的空隙實在太小了,有的雜物堆甚至有房頂之高,因而有時想不碰到東西很困難。在觀察中,她的囤積物給我留下幾點深刻的印象。她收集的東西都很普通,都是我們在平常家庭中司空見慣的物品:大堆幾年前的報紙、有趣文章的剪報、上千本圖書、堆積如山的衣物,以及她試著清理雜物時使用的各式各樣的容器。正如我們在其他囤積者家中看到的一樣,艾琳的雜物堆放得雜亂無章,毫無規律可循。
我們踏在“牧羊小徑”(goatpaths,在囤積症自助領域很有名的用語)上,穿梭於各個房間。這些“牧羊小徑”不足l英尺寬,偶爾能看到雜物下面隱約露出的一小塊地板。在餐廳,我用手輕輕觸了一下椅背,艾琳看見後倏地拿起一張濕巾衝過來,把椅子擦拭乾淨。她怪誕的舉止,以及她仿佛是為了使雙手免遭污染而舉起的胳膊,使我不禁猜測起她是否還有更多強迫症中典型的污染恐怖和強迫性清洗症狀。在那之前,我們還沒有見過幾幢比艾琳家狀況更糟糕的房子(但在此之後,我們目睹了多個更加極端的病例)。
艾琳對自己的處境深表慚愧,甚至一度失聲痛哭。她的丈夫因為家裡太亂才剛剛離開她,她沒什麼錢,也很後怕如果丈夫向法院申請撫養權,孩子們會由於她的家庭狀況而從她身邊被奪走。她的女兒患有嚴重的粉塵過敏症,因此很不適宜住在這樣髒亂的房子裡。艾琳明白自己出了問題,也意識到必須要為此做些什麼了。一些囤積者對自己的習慣從未有過清醒的認識,從這方面來講,艾琳算是幸運的。至少她對自己行為的荒謬之處有所領悟,這被精神病醫生和心理學家稱作“認知”。然而,雖然艾琳在對自己的病泛泛而談時能夠表現出一定的“認知”,但在絞盡腦汁地為是否扔掉一份5年前的報紙舉棋不定時,她卻無法意識到自己行為的荒誕可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