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謙縣

囊謙縣

囊謙縣隸屬青海省玉樹州,地處東經95°21′58″~97°07′0″,北緯31°32′20″~32°43′46″。北與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為鄰,東與果洛藏族自治州相通,東南與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毗連,南及西南同西藏自治區的昌都市和那曲地區交界,西北角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接壤。東西最長157.5公里,南北最寬130.5公里,總面積12741平方公里。 2013年,囊謙縣總人口為13萬人,其中有藏族、漢族、回族、土族等少數民族。 囊謙縣有金、銀、銅、鐵、鉛、鋅、錫、石膏、硫磺、石灰石、煤、鹽等礦藏資源。 2013年,囊謙縣實現生產總值74.49億元,比2012年增長9%。其中,第一產業15.89億元,比2012年增長7.3%。第二產業40.45億元,比2012年增長11.8%。第三產業18.15億元,比2012年增長7.8%。人均GDP達到30343元,比2012年增長10.3%。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囊謙縣囊謙縣

魏晉前為羌地。後屬多彌國、蘇毗國,唐屬吐蕃政權轄地,南宋屬囊謙部落頭人管轄直至清。民國初,隸青海辦事長官及甘邊寧海鎮守使,民國六年(1917年)歸玉樹理事轄,民國十八年(1929年)歸玉樹縣轄,民國廿二年(1933年)置囊謙縣。1951年沿舊製成立囊謙縣政府,隸玉樹藏族自治區(州)。

01年10月15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99號文批覆:撤銷囊謙縣香達鄉,設立香達鎮。

囊謙縣位於青海省最南端,與西藏昌都地區接壤。總面積1274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79萬畝有可利用草場

1663.62萬畝,森林復蓋率為7.8%。,全縣總人口60415人,其中98%以上為藏族。縣轄10個鄉,共60個村民委員會,292個村民小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囊謙縣地處東經95°21′58″~97°07′0″,北緯31°32′20″~32°43′46″。北與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為鄰,東與果洛藏族自治州相通,東南與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毗連,南及西南同西藏自治區的昌都市和那曲地區交界,西北角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接壤。東西最長157.5公里,南北最寬130.5公里,總面積12741平方公里。

地貌

囊謙縣地處青藏高原東部,南接橫斷山脈,北臨高原主體,境內大小山脈縱橫交錯,峰巒重疊。唐古拉山四條並列的支脈以西北向東南的走向構成了總體傾斜的地形骨架。西北部高而平緩,一般海拔4500-5000米,屬山原地貌。

氣候

囊謙縣屬於大陸性季風季候,日照時間長,輻射強烈,日溫差大,降雨量多而集中,四季不分明,只有冷暖兩季,乾旱少雨。

水文

囊謙縣有扎曲、孜曲、巴曲、熱曲、吉曲五條大河流。

行政區劃

囊謙縣下轄香達、癿扎、覺拉、吉曲、吉尼賽、娘拉、毛莊七個半農半牧鄉和尕羊、東壩、著曉三個純牧業鄉,共69個村(牧)委會,291個村(牧)民小組。

香達鎮:駐香達,轄坎達、青土、大橋、江卡、冷日、多昌、前

扎曲扎曲

扎曲

多、巴米、拉宗、前麥、東才西、香達

娘拉鄉:駐娘貢,轄多倫多、娘多、娘麥、上拉、下拉

毛莊鄉:駐紮西塘,轄孜多、孜麥、麻永、色吾、孜榮

覺拉鄉:駐那索尼,轄那索尼、布拉、交江尼、卡榮尼、四紅、肖尚、尕少

著曉鄉:駐巴尕,轄班多、查哈、優永、尖作、交西、巴尕

東壩鄉:駐蘆溝卡,轄吉賽、過永、尤達、尕麥、熱拉

吉尼賽鄉:駐薩倉塘,轄麥曲、瓦作、吉來、拉翁

癿扎鄉:駐卡麻,轄東帕、吉沙、東日、葉巴、潘紅、生達、查秀、卡那、癿扎、巴買

吉曲鄉:駐外戶卡,轄巴沙、加麻、外戶卡、多改、瓦卡、桑涌、熱買、熱多、改多、瓦堡、瓦江

尕羊鄉:駐茶塘,轄麥多、麥買、色青、茶塘

* 以上區劃名錄根據青海省民政廳網站資料整理。未校對,如有錯誤,請參閱原出處。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2013年,囊謙縣耕地面積14.3832萬畝,有可利用草場1663萬畝,林地422萬畝。

礦產資源

2013年,囊謙縣有金、銀、銅、鐵、鉛、鋅、錫、石膏、硫磺、石灰石、煤、鹽等礦藏資源。

森林資源

2013年,囊謙縣79.88萬畝林業用地中,有用材林13.89萬畝、防護林2.1萬畝、疏林地14.67萬畝、灌木林46.78萬畝、無林地2.45萬畝。現有木材蓄積量為208.78萬立方米,其中雲衫179.53萬立方米,圓柏32.05萬立方米,樺木0.2萬立方米,囊謙縣森林復蓋率7.8%。

生物資源

2013年,囊謙縣有冬蟲夏草、川貝母、大黃、藏茵陳、雪蓮、黃芪、秦艽、羌活、金錢豹、猞猁、石貂、藏水獺、獼猴、馬麝、白唇鹿、馬鹿、鬣羚、盤羊、白馬雞、藍馬雞、雪雞等生物資源。

人口民族

1999年末,全縣總人口54703人,其中純牧業人口31017人,半農半牧人口20022人,城鎮人口3664人,主要民族有藏族、漢族、回族、土族等,其中藏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7%以上。

經濟

綜合

2013年,囊謙縣實現生產總值74.4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2年增長9%。其中,第一產業15.89億元,比2012年增長7.3%。第二產業40.45億元,比2012年增長11.8%。第三產業18.15億元,比2012年增長7.8%。第一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29%,第二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42%,第三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29%。人均GDP達到30343元,增長10.3%。囊謙縣生產總值中一、二、三次產業比例為21:54:25。

第一產業

2013年,囊謙縣農作物總播面積約96萬畝,甜菜、玉米、馬鈴薯種植面積分別為5.3萬畝、38萬畝、30萬畝,占總播種面積的5.5%、40%、31%;經濟作物14萬畝,占總播面積的15%。預計涼城縣糧食產量4.5億斤,同比2012年增長7.1%。

第二產業

2013年,囊謙縣工業增加值34.5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2.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25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0.6%。12家規模以上工業全部為內資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為551408萬元,建築業企業和房地產企業6家,完成總產值59989萬元。

第三產業

2013年,囊謙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86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0%。城鎮消費品零售總額9.46億元,同比增長11.2%;鄉村消費品零售總額4.4億元,同比增長7.5%。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囊謙縣普通中學2所,國小43所,普通中學專任教師68人,國小專任教師757人,普通中學在校學生2451人(女生1103人),國小在校學生10413人(女生4687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9%。

文化衛生

2011年,囊謙縣體育場館1個,劇場、影劇院1個,公共圖書館61個。

2011年,囊謙縣醫院、衛生所13所,醫院、衛生院床位數180所,執業醫師42人,衛生防疫人員22人。

風景名勝

群果扎西

群果扎西它包容於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海拔5200多米的雜納榮草原,草原四周群山上的許多小溪像倒懸在天際的珍珠項鍊,順著衝激而成的冰槽汩汩而下,向著草原中部的群果扎西灘流去。

囊謙縣然察大峽谷

囊謙縣然察大峽谷距離縣城約110公里,是通往達那寺的必經之路,峽谷景觀獨特,吉曲河穿峽谷奔流而出,峽谷內怪石嶙峋。

嘎爾寺

嘎爾寺位於距囊謙縣香達鎮70公里的白扎多境內,海拔3700米。傳說在公元700多年前,蓮花生大師曾在此鎮魔修行。公元1200年左右,遵照藏傳佛教貢噶舉派創始人覺哇久丁桑貢的旨意,由著名高僧嘎爾當巴秋登在此創建了嘎爾寺。寺內有勝樂佛殿、金剛心佛殿、空行佛殿以及一千多座久丁桑貢的小型塑像。後形成上下兩寺,進入上寺的是戒律嚴格的僧侶,入下寺的則是居士。

鄉鎮簡介

香達鄉

位於縣境中部,縣府駐地。人口0.9萬(包括縣屬城鎮居民),還有漢、回、土等民族。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6%,面積1365平方千米。轄香達、青土、冷日、多昌、坎達、巴米、江卡、前買、大橋、東才西、前多、拉藏12個牧委會。1952年設扎吉肖格(區),1959年設扎吉公社,1963年設香達鄉,1972年改設香達公社,1984年復設香達鄉。

著曉鄉

位於縣境西北部,距縣府駐地64千米。人口0.6萬,全屬藏族。總面積0.2萬平方千米。轄班多、查哈、由涌、焦西、加作、巴尕6個牧委會。1953年設著曉肖格(區),1959年設著曉公社,1963年設著曉鄉,1972年改設著曉公社,1984年復設著曉鄉。

吉尼賽鄉

位於縣境西南部,距縣府駐地110千米。人口0.5萬,全屬藏族。總面積0.1萬平方千米。轄麥曲、瓦作、吉來、拉翁4個村(牧)委會。1954年設吉尼賽肖格(區),1959年設吉尼賽公社,1963年設吉尼賽鄉,1972年改設吉尼賽公社,1984年復設吉尼賽鄉。

吉曲鄉

位於縣境西南部,東南和南與西藏自治區毗鄰。距縣府駐地140千米。

川貝母川貝母

川貝

人口0.7萬,以藏族為主,占總人口的99%以上。面積0.2萬平方千米。轄巴沙、加麻、外戶卡、多改、瓦卡、桑永、熱買、熱多、改多、瓦保、瓦江11個村(牧)委會。1959年設吉曲公社,1963年設吉曲鄉,1972年改設吉曲公社,1984年復設吉曲鄉。

拍扎鄉

位於縣境東南部,南接西藏自治區。距縣府駐地30千米。人口0.8萬,全屬藏族。總面積0.2萬平方千米。轄東帕、吉沙、東尕、葉巴、潘洪、生達、查秀、卡納、拍扎、巴買、馬尚11個村(牧)委會。1959年設?扎公社,1963年設拍扎鄉,1972年改設?扎公社,1984年復設?扎鄉。

尕羊鄉

位於縣境西部,南接西藏自治區。距縣府駐地204千米。人口0.3萬,全屬藏族。總面積0.1萬平方千米。轄麥多、麥邁、色青、茶塘4個村(牧)委會。1963年設尕羊鄉(從雜多縣劃入),1972年改設尕羊公社,1984年復設尕羊鄉。

東壩鄉

位於縣境西部,距縣府駐地120千米。人口0.5萬,全屬藏族。總面積0.1萬平方千米。轄吉賽、過永、龍達、尕買、熱拉5個村(牧)委會。1963年設東壩鄉,1972年改設東壩公社,1984年復設東壩鄉。

毛莊鄉

位於縣境東北部,距縣府駐地180千米。人口0.4萬,均為藏族。

囊謙縣囊謙縣

囊謙縣

總面積0.1萬平方千米。轄孜多、孜買、孜榮、瑪永、賽吾5個村(牧)委會。1963年設毛莊鄉,1972年改設毛莊公社,1984年復設毛莊鄉。

娘拉鄉

位於縣境東南部,南接西藏自治區。距縣府駐地90千米。總面積0.1萬平方千米。人口0.4萬,均為藏族。轄多倫、娘多、娘麥、上拉、下拉5個村(牧)委會。1963年設娘拉鄉,1972年改設娘拉公社,1984年復設娘拉鄉。

覺拉鄉

位於縣境北部,距縣府駐地121千米。人口0.5萬,均為藏族。總面積0.1萬平方千米。轄那索尼、布衛、交加尼、卡榮尼、四紅、肖尚、尕少7個村(牧)委會。1959年設覺拉公社,1963年設覺拉鄉,1972年改設覺拉公社,1984年復設覺拉鄉。

旅遊資源

瀾滄江源頭

瀾滄江源頭這條大河與長江、黃河一起發源於青南高原中國最大的自然保護區--三江源保護區。在過去漫長的時間裡,人們對於瀾滄江源頭的認定都有極大的爭議,自19世紀60年代到20世紀末,大批的國內外專家都曾深入河源地區進行考察,但由於當地地形情況負責,河流眾多,一直難以最後認定,各種資料上記載的關於瀾滄江的源頭有十幾種說法。直到2002年通過衛星遙感技術和實地考察相結合才比較科學地認定,瀾滄江發源於青海省玉樹州雜多縣境內的吉富山,海拔5,200米.瀾滄江源頭有著旖旎的自然環境,各種保護野生動物眾多,但非常難以深入。旅行者大多只能到達瀾滄江源頭之河扎阿曲,並順它的岸邊感受瀾滄江第一城--雜曲縣,這裡的扎阿曲已經有了浩蕩博大的氣勢。而縣城背仰大山,面對開闊的河流,也給人世外桃源的感覺.

通天河

沱沱河與當曲在沱沱河大橋下游60公里囊極巴隴地區匯合後稱為通天河,長江的正源沱沱河發源於各拉丹冬,通天河是長江流經玉樹州的名字,全長800公里,穿行於唐古拉山脈和崑崙山脈的寬谷之中。在青康公路上旅行,在距離結古鎮20千米的地方,可以看到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的紀念碑,旁邊就是氣勢磅礴的通天河。

這裡風光險峻奇絕,自古以來就是西寧通往玉樹、青海通往西藏的必經之路,也是通天河上游的一大天塹。過去,來往頻繁的漢藏使者,傳經布道的僧侶,求神拜佛的信民,以及南來北往的旅者,經常僕僕於這條古道上,顛沛於通天渡之間。西遊記中著名的過渡曬經的章節就發生在這裡。如今的通天渡已經建起了一座七孔鋼筋水泥大橋。漂泊千年的牛皮筏子已經成了人們獵奇攝影追逐的目標。

群果扎西灘

群果扎西,藏語意即吉祥的水頭。瀾滄江的發源地就在這

囊謙縣囊謙縣

囊謙縣

里。它包容於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海拔5200多米的雜納榮草原。草原四周群山上的許多小溪像倒懸在天際的珍珠項鍊,順著衝激而成的冰槽汩汩而下,向著草原中部的群果扎西灘流去。

雜曲河之源群果扎西灘,地形複雜,沼澤遍野,但牧草卻異常肥美,早就是珍禽異獸的歡聚之地:成群的野馬毫無畏懼地追逐馳騁,結隊的黃羊翹著白尾嬉戲耍鬥,凶暴的惡狼養成了目空一切的習性,狡猾的沙狐直瞅著大獸捕獲的獵物,笨拙的狗熊自由自在地遊逛……更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則是那些優雅美麗的白天鵝,婀娜多姿的黑頸鶴,以及翱翔如的斑頭雁。它們有的扯著嗓子震天價鳴叫,有的在湛藍的空中默默地飛翔,有的獨立巢邊為"孩子們"站崗放哨,春天,它們從南方飛來,在湖中島打窩坐巢,生兒育女,繁衍後代,入冬,它們攜兒帶女,一路歡歌,去到江南水鄉尋找安樂窩。就這樣周而復始,行程幾萬里,不知在這裡繁殖了多少代,更不知在這裡棲息了多少個世紀。據說,這裡的鳥類至少有20多種,一萬餘只,簡直就是一個鳥的世界。

林區位於雜白河西岸,故名"江西林場"。置身於此,不覺高原的蒼涼,倒有幾分江南的風韻。林苑似的自然景色,使遊人流連。但重任在身的雜曲河卻不能久留,它只得戀戀不捨地繞過林區北側,緩慢地向東部峰谷間流去。忽然,在這深山峽谷,它又失去了平靜和安寧,滔滔急流,飛起千層浪花,就是魚兒見狀也嚇得截頭縮尾,這就是瀾滄江上著名的"魚愁澗"。雜曲河穿過"魚愁澗"再折向南行,便到了"一線天"和"山崖泉",這裡是雜曲河在青海境內的最後一個"驛站"。

在"一線天",可以看到兩座陡峭的高山聳入雲端,假如躺在雜曲河岸仰視,天變成了一條細細的線,山頂古老的蒼松大有刺破青天之威勢,恰似雜曲河的保護神。而"山崖泉"呢?萬丈峭壁上,有個碗口大的泉眼,似銀鏈,象哈達,直掛山腰,形成很多小瀑布,瀉入雜曲河。當陽光照耀時,那飛濺在山崖上的水花,就象萬點星光,五彩繽紛,耀眼奪目,它為即將離去的雜曲河,注入了最後一份青南高原上潔淨的山泉水。

雜曲河,衝出平緩的灘,淌入茸茸的山,闖進自然形成的川,哺育著兩岸萬千生靈,日夜兼程,奔流不息,朝著西藏昌都瀉去,在昌都南與它的夥伴兒吉曲河相匯合,朝著更遠更遠的地方奔去。

達那寺

青海省囊謙縣境內以山峰眾多出名,縣之南部吉曲鄉西、尕永鄉東和吉尼賽鄉南三鄉交接處的崇山峻岭之中,有一座狀似馬耳的山峰,稱為"達那山",山腰間有一千年古剎,遠遠

瀾滄江瀾滄江

瀾滄江

望去,猶如懸掛半空,令達那寺圖片人膽戰心驚,這就是因與藏族古代英雄格薩爾王英名相連而享譽康區的達那寺。

"達那山"(意即"馬耳山")下是一片沙土地帶,顆顆沙粒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再下面草坪如茵,相連著茂密的松柏林,寺院即在林間。寺前一片河柳和灌木叢。清澈的麥曲河自山根緩緩流過,這裡山勢極其險峻,但又風光著實迷人,不失為青藏高原一處修心養性、閉關禪定的好去處。為與印度格本日地方的達那寺相區別,此寺也稱"北部達那寺"。

達那寺最初為本教寺院,後改宗藏傳佛教葉巴噶舉派。1171年,帕摩竹巴弟子桑結葉巴·伊西則於喀木(昌都地區)建成葉巴寺,從這裡發展出時巴噶舉派。宋淳熙十五年(1188年),伊西則改建達那寺為葉巴噶舉派寺院。從達那寺改宗時間算起,這座寺院迄今也有800餘年的歷史了。當初,達那寺建築規模宏大,僅一座稱為"嘎嘉瑪"的大經堂就有100根柱子,該寺鼎盛時期有寺僧300餘人,還轄有今囊謙縣尕永鄉的嘎扎西寺、吉曲鄉的葉文寺和賽佐強寺等。

達那寺198l年批准開放,現存的主要建築物為葉巴經堂,這座經堂呈方形,高20餘米,占地44平方米,該經堂左下四分之一處有一殿堂,內塑噶丹派佛塔,高9米、殿門用紫檀木製成,取材於雲南納西族地方,殿堂形呈藏、漢、納西三族合壁式樣,傳說推門而入,因人不同而發出各種聲響,可卜知各人前途命運,故到那裡卜吉凶者頗多。此外,還有帕摩竹巴靈塔殿1座,為二層樓廳式建築,內供帕摩竹巴靈塔。還有葉巴殿1座,內供傳為桑結葉巴·伊西則自身藥泥像和該寺前身主供的本教鼻祖敦巴豐饒的鍍金銅像,高約1尺。

達那寺之所以有名氣,還與藏族古代英雄格薩爾王的傳說緊密相關,有人甚至稱該寺為"嶺國寺",儘管一般學術界多認為格薩爾為傳說中的人物,但在玉樹地區人們都相信格薩爾是歷史人物,而且認為格薩爾曾在達那寺生活居住過。寺記憶體放著許多傳為格薩爾及其部將的遺物。原葉巴經堂右下四分之一處為格薩爾經堂,堂內靠東牆中間塑有9米高的格薩爾像,其部將吉本和賈察侍列兩側,略低于格薩爾像。格薩爾塑像前供放著傳為格薩爾和賈察的寶刀;南側供放著格薩爾王妃珠毛的各式腰帶,其中最珍貴的要數海螺腰帶;牆上掛著傳為格薩爾及其30員部將的武器、盔甲、衣服以及第九、十世噶瑪巴活

達那寺達那寺

達那寺

佛獻給格薩爾塑像的內地錦緞哈達;西牆門楣兩側則塑有珠毛王妃及其妹妹乃瓊的身像,牆上掛著傳為賈察從內地運茶所駕馭過的虎、豹、熊等野獸的皮。另外,在葉巴經堂的另一小殿中還供放著傳為格薩爾念誦的"帕本"經卷,寺院所在達那山西面的龍保山,山頂群石林立,上有傳為格薩爾及其部將的墓葬塔,均為噶丹派塔形,上鑄各色藏文字,惜因風化雨淋,岩羊舔蹭,字跡已難辨認。一些塔內,有大小不等的泥制塑像,一般4種,最大者白色,次為淺紅,再次為深紅,最小者為黑色。泥像上均印有近似六字真言的梵文字。該寺所存格薩爾遺物,多數毀於本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現僅存傳為格薩爾王的氈帽、盾、頭盔、戰甲殘片和經卷殘頁以及珠毛王妃海螺腰帶上的拇指大的白螺30個和部將旦馬、囊鄂的少量遺物。另有傳為格薩爾曾經使用過的武器3件,名為"朝頂念莫肖舟",各重約25公斤。

達那寺雖為藏傳佛教寺院,卻未實行活佛轉世制度,而是世代從學經優異、威望較高的寺僧中選任住持。住持稱之為"葉巴弟子",至今已有22任,現任葉巴弟子2名,即噶瑪謝囊塔森和彭措扎西,分別擔任寺管會正副主任。該寺現有寺僧37人。

達那寺還由於與印度的達那寺齊名,人們往往認為朝拜了囊謙達那寺,猶如親臨印度佛教聖地,加之該寺歷史悠久,景色秀麗、名稱奇特等等,在藏區頗負盛名,朝拜者紛至沓來,以朝拜達那寺為人生快事。

2006年05月25日,達那寺作為元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風俗人情

玉樹囊謙縣是一片天然美麗富饒的草原,而更使人難以忘懷的是玉樹摹上雄壯有力、粗獷豪放的歌舞盛況,人稱玉樹草原是"歌舞的海洋"、 "歌舞的家鄉"。 青海廣大藏區被稱

藏族服飾

為"安多"地區,而玉樹地區長期同川西區,西藏昌都地區聯繫密切,稱為"康"區,連同這一帶的藏胞,統稱"康巴"地區。

玉樹囊謙縣地區歌舞的興起,年代十分久遠。結古寺一世喜那活佛有著非凡的藝術天賦,他獨創的一百多種"多頂求卓",奠定了玉樹成為歌舞之鄉的基礎。加上玉樹毗鄰藏、川、滇的地域優勢,不斷吸收這些地區藏族歌舞的優秀成果來豐富自己的文化藝術創作,日積月累,歌舞為成為玉樹人生活中的一大精神需要。"會說話就會唱歌,會走路便會跳舞"。康巴人歌舞在青海民間歌舞中獨樹一幟,別具風采,有著極高的藝術觀賞價值。因此,傳統的玉樹康巴文化藝術節不僅吸引著來自青、藏、川、滇、甘等省(區)的藏族民眾和國內遊客,還有美、英、法、加拿大、瑞士、日本等國家和香港、台灣和遊客不遠萬里慕名而來,還有眾多中外記者前來報導藝術節盛況。

每年7、8月份,玉樹草原牧草茂盛,一片碧綠,到處盛開著一束束、一簇簇奼紫嫣紅、燦若雲霞般和各種野花,宛如一幅盡善盡美的大型歌舞表演、騫馬和物資交流為主要內容的康巴藝術節拉開了帷幕。屆時,會場周圍幾公里搭滿了各種各樣五彩繽紛的帳篷,遠遠望去 ,如同一座獨具風情的帳篷城。

對口扶貧單位遼寧營口

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是營口市對口幫扶的國家級貧困縣,地處青藏高原腹地,藏族人口占全州總人口的96%。營口市從1997年與該縣結成對子起,幾年間為囊謙縣捐助款物合計1000多萬元。

玉樹藏族自治州的那些鄉鎮

青海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