嘔啞

嘔啞

嘔啞,拼音ōu yā,意思是形容聲音嘈雜。

基本信息

詞目:嘔啞

拼音:

ōu yā 注音:ㄡ ㄧㄚ

基本詞義

嘔啞ōu yā

[oh yah] 形容聲音嘈雜

管弦嘔啞,多於市人之言語。——唐· 杜牧《阿房宮賦》

嘔啞嘲哳難為聽。——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引證解釋

1. 象聲詞。小兒說話聲。

唐 白居易 《念金鑾子》詩之一:“況念夭化時,嘔啞初學語。”

金 党懷英 《君錫生子四月八日》詩:“嘔啞啼笑彩衣側,滿堂和氣生嘉祥。”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羅剎海市》:“兒亟啼,嘔啞言歸。”

2. 象聲詞。管弦聲。

唐 白居易 《琵琶行》:“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在此句中嘔啞譯為單調而嘲哳譯為繁雜,連在一起則可譯為聲音嘈雜嘶啞)

唐 杜牧 《阿房宮賦》:“管弦嘔啞,多於市人之言語。”

3. 象聲詞。鳥獸聲。

宋 歐陽修 《贈無為軍李道士》詩之二:“ 李師 一彈鳳凰聲,空山百鳥停嘔啞。”

宋 蘇軾 《辨道歌》:“游魚在網兔在罝,一氣頓盡猶嘔啞。”

清 黃景仁 《曉過滁州》詩:“角聲起木杪,一散嘔啞禽。”

4. 象聲詞。舟車聲。

唐 李鹹用 《江行》詩:“ 瀟 湘 無事後,征棹復嘔啞。”

清 納蘭性德 《摸魚兒·午日雨眺》詞:“紅橋路,正一派畫船簫鼓,中流住,嘔啞柔櫓。”

5. 象聲詞。水車車水聲。

宋 王安石 《山田久欲坼》詩:“龍骨已嘔啞,田家真作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