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修養

品德修養

品德修養是一個人的第二身份證,雖然生活中以貌取人的還是有的,但是一個人的品德修養才是他真正的形象。做到有品德、有修養,首先需要禮貌。俗話說禮貌是修養的外衣,如果一個人的言談舉止能夠優雅大方,那么他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則是美好的,並且人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名句中國叢書》系著名修辭學家、語言學家,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吳禮權精思傅會,積數十年之功編撰而成。叢書不僅為讀寫實踐指點迷津,提供了“引經據典”的參考方便;在名句意蘊解構的過程中,也可使讀者由此及彼而對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有個“管中窺豹”的粗略印象。

品德修養特徵

品德修養是一個人的第二身份證,雖然生活中以貌取人的還是有的,但是一個人的品德修養才是他真正的形象。

品德修養品德修養
品德修養品德修養

做到有品德、有修養,首先需要禮貌。俗話說禮貌是修養的外衣,如果一個人的言談舉止能夠優雅大方,那么他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則是美好的,並且人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

好壞等級

修養好壞的六個等級

我們也可以把一個人品德修養的好壞分為下面六個等級:

(一)損人損己——這種人簡直比禽獸還不如,好像虐待狂那樣,只愛用責罵和傷害的方式來求滿足自己心中的情慾。他們損傷別人,對自己也沒有任何益處。例如:殺人然後自殺。

(二)損人利己——這種人是害群之馬,根本談不上修養。他們為了達到自利的目的,不擇手段,使用欺詐和損害眾生的手段,或者從事殺害動物職業。

(三)不損人、不利己——這種人像行屍走肉一樣的地醉生夢死。譬如只知拚命去做一些無意義的工作,或遊手好閒,專乾無聊的勾當虛度光陰。

(四)不損人、只利己——這是修養最起碼的工夫。又可分為兩類:

1、假利己——工作賺錢是假利己。賺來的錢換得物質享受,這是消福,到頭來還是一場空夢,得不償失。

2、真利己——讀書明理以後,自己閉門思過,下功夫修養品德和鍛鍊心性。

(五)利己利人——先求利己,站穩自己的腳跟以後,再兼善天下。

(六)舍己利人——舍己不以為苦,利人永不疲勞。犧牲自己,幫助別人,這是菩薩的風範,是難能可貴的。

優良品德修養的薰陶和潤澤,能夠內化為個人價值選擇和價值判斷的準則,不斷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完善我們的人格和道德品質,成為個人成長成才的重要推進力量。

書籍

基本信息

作者:吳禮權編著

出版社:暨南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07

ISBN: 978-7-5668-0643-7

頁數:144頁

價格:12.80元

內容簡介

名句,特別是那些歷久不衰、傳誦不絕的經典名句,既是作者千錘百鍊的思想成果,更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的精華之濃縮,很是值得我們仔細玩味。因為我們可以從中汲取有益的精神營養,增加人生智慧,得到為人處世的人生啟發,獲取精神心靈的慰借,由此開創健康、快樂、積極、向上的美好人生。

《名句中國叢書》系著名修辭學家、語言學家,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吳禮權精思傅會,積數十年之功編撰而成。叢書共收中國歷代經典名句一萬餘條,所收名句依據特定的標準,共分為十二大類。每一大類又細分為若干小類。每一小類所收辭目,根據實際情況和“寧缺毋濫”的原則而多少不等。叢書不僅為讀寫實踐指點迷津,提供了“引經據典”的參考方便;在名句意蘊解構的過程中,也可使讀者由此及彼而對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有個“管中窺豹”的粗略印象。

本書系叢書一種,匯聚了中國歷代先哲有關品德修養方面的經典名句近千條,都是傳誦千古並為無數仁人志士視為修身養性座右銘的至理名言。閱讀並牢記這些名句,將之落實到行動中,不僅有益於我們的為人處世,更能提升我們的人格境界,使我們能夠從芸芸眾生中脫穎而出,成為一個有格調、有追求的君子,從而有益於國家、有益於人民。

目錄

前言

凡例

禮義仁廉

忠孝誠信

智勇剛毅

愛國報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