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澤昭

周澤昭

周澤昭(1901.12.18-1990.4.12),著名醫學家,外科專家。重慶江津人。1926年畢業於中山大學醫學院。曾任第一軍醫大學校長、北京醫院院長、重慶醫學院院長兼重慶外科醫院院長,為第五屆中華外科學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常務理事、《中華外科雜誌》總編。1955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委員。系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特邀委員。

基本信息

生平

1901年12月生,就讀於江津中學,1921年入上海同濟大學德語速成班,1922年轉入私立同德醫學院。

1925年入廣州中山大學醫科,後留校任教,專攻普外、骨科。

1931年應聘任南寧軍醫院外科主任,任廣西軍醫學校教育長兼外科教授。

1937年抗戰爆發後轉攻戰傷。1940年應周恩來邀請赴延安為中央領導會診,途中被寶雞警方扣押。

1945年到達延安,任延安中國醫科大學外科教員,講授普外科、骨科和戰傷外科。抗戰勝利後升任中央醫院外科主任,主要工作是為中央領導人做保健和培訓全軍醫學幹部。

1949年入黨,在解放戰爭中收治傷員萬名以上,榮立特等功。

1949年東渡黃河任平山朱家村中央醫院院長兼外科主任、教授。

1953-1957年任北京醫院院長、外科主任,負責毛澤東的保健工作,並曾為金日成、西哈努克、德田球一、拉達克里希等治過病。

1957年調任重慶醫學院院長兼重慶外科醫院院長。

1960年率中國外科醫學代表團赴莫斯科參加外科會議。

1972年調任四川省衛生廳副廳長。

1983年離休,1990年4月病逝於成都。

著作

其主要著作有《兩性衛生學》、《嬰兒哺育法》、《急救手冊》、《戰爭毒氣的病理與治療》、《野戰外科學》等。

貢獻

在抗日戰爭中,冒著槍林彈雨,全力投入戰地救護,還編印了《救護手冊》、《戰爭毒氣病的病理治療》、《戰爭外科學》手冊等。

創建了中央醫院,為戰地救護和保證中央主要領導同志,特別是毛澤東主席的健康作出了貢獻。

在開展教學、醫療、科研三結合的活動中取得了顯著成績。

認真貫徹執行了團結中西醫的政策,為中醫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組織和參與了斜頸矯形的研究工作,設計了“完全性纖維中間切斷術”用於手術方法矯正斜頸,摒棄了手術後石膏固定,改做早期運動。

新中國科學家

新中國成立後,很多海外學子克服重重阻力回到祖國,加入到新生國家的建設中。斗轉星移,六十年過去了,他們中很多人不在了,很多人仍在為國家辛勤工作,他們對於這個國家科技發展,對國家工業建設的貢獻是歷史不能忘記的。我們選取這批科技精英中的一部分,記錄下他們的生活點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