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吏暴式昭紀念館

廉吏暴式昭紀念館

敲遍西山發起為暴式昭送米的竹梆、銅鑼——時間:清光緒十六年(1890)。 西山百姓給暴式昭送米的明細賬本——時間:清光緒十七年(1891)。 暴式昭傳(錄自《滑縣誌》)——時間:1997年。

概述

廉吏暴式昭紀念館位於江蘇蘇州吳中區金庭鎮明月灣。據載做了五年甪里巡檢司的清官暴式昭攜眷返回河南老家時,“僅載圖書數十卷、太湖石三方、質券一束而已”,曾經送暴式昭回鄉的兩塊壓艙石,後被置於甪里古碼頭邊,並被民間收藏。廉吏暴式昭紀念館開館,這兩塊歷史久遠的“廉石”已經回家,作為“鎮館之寶”之一,成為弘揚廉石精神和廉石文化的重要教育資源。
清末光緒年間西山九品巡檢官暴式昭為官清廉,一心為百姓做事,還經常用微薄的俸祿接濟西山的窮人,後來因為反映民意得罪了上司,蒙冤被撤職,隨後全家竟窮得無米下鍋,西山百姓佩服暴式昭的廉潔品格、感謝他的平日恩惠,全島七八千戶自發捐米捐柴,冒雪送到他租住的居所,一時傳為佳話。暴式昭的好友、西山秦家堡的書畫家秦敏樹於清光緒辛卯春天創作《林屋山民送米圖》,反映西山村民們紛紛冒著鵝毛大雪為暴式昭送米送柴的感人場景。2007年,市紀委重新編印《林屋山民送米圖卷子》,並與市委組織部、宣傳部等部門聯合編演錫劇《九品廉吏》,通過塑造“官是九品人一品”的廉吏暴式昭這個藝術形象,教育和激勵廣大黨員幹部強化“萬事為民先、當官廉為本”的理念。
2008年夏,金庭鎮開始在鄧家祠堂利用原有建築籌建廉吏暴式昭紀念館,作為一個廉政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
紀念館於2009年6月30日正式建成開放,現有建築面積900多平方米,由門廳、生平事跡展廳、後世評價展廳和多媒體接待創作廳等部分組成。其中大廳前天井內放著兩塊珍貴“廉石”則是由金庭鎮太湖石收藏人孔榮進先生捐贈。

陳列展示

館前廣場

1、鄧家祠堂石碑:
明月灣鄧家祠堂始建於清乾隆十年(1745)。原建築大部分毀於上世紀70年代,僅存照
壁、門樓及廳堂遺址。2005年由西山鎮人民政府於原址重建,基本恢復原狀。坐南朝北,占地950平方米,依次為門廳、享堂(大廳)和寢堂(後樓)。建築宏敞高大,門前沿河石欄雕刻精美。
明月灣鄧氏祖籍河南南陽,南宋著名清官、左正言鄧肅為遷山始祖(因反對宋徽宗大辦花石綱而被撤職),清末和林則徐一起禁鴉片的兩廣總督、著名清官鄧廷楨也是明月灣鄧家的後代。
2008年夏,金庭鎮人民政府在上級黨委、政府、紀委、人大、政協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開始在鄧家祠堂利用原有建築籌建廉吏暴式昭紀念館,作為一個廉政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紀念館於2009年6月30日正式建成開放。
2、紀念石:
花崗石高3米,重8噸,上刻文字為1948年著名文學史家游國恩題寫的“世上窮官
紀念石
誰與比,罷官不見炊煙起”。
這句詩最能體現暴式昭的廉潔特色,所以刻在了紀念館大門前的紀念石上。
游國恩(1899~1978),江西臨川人,著名楚辭研究家、文學史家,1948年題字時為北京大學教授,解放後曾任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委員。
3、大門對聯:
上刻文字為“勤政愛民弘正氣,揚清激濁倡廉風”,2009年春由中國楹聯學會會長、著名書法家孟繁錦先生題
寫,對聯內容體現的是暴式昭紀念館的廉政教育主題。

大廳前天井內

1、前言碑:
在蘇州的古代歷史上,曾經出現過陸績、范仲淹、況鍾、海瑞等著名清官,他們均官高權重,政績卓著,史
前言碑
載詳實。
暴式昭(1847~1895),字方子,河南滑縣人,清光緒十一年至十六年(1885~1890)在蘇州西山甪里巡檢司任九品巡檢官,任職期間,勤政愛民,廉潔奉公,深受百姓愛戴。後因反映民意忤上蒙冤被撤職,隨後全家竟窮得無米下鍋。百姓佩服他的廉潔品格、感謝他的平日恩惠,全島七八千戶自發捐米捐柴,冒雪送到他租住的居所,一時傳為佳話。俞樾、吳昌碩、徐悲鴻、胡適、朱自清、張大千、沈從文、俞平伯、錢偉長等數百位近代和當代名家,都以書法、詩歌、文章、繪畫等不同方式,褒揚暴式昭。
為紀念暴式昭這位千古難得的傳奇廉吏,弘揚廉政文化,在曾經出過宋代清官鄧肅和清代清官鄧廷楨的明月灣鄧家祠堂,設立廉吏暴式昭紀念館,以期成為新時期建設社會主義廉政文化和政治文明的生動教材,成為了解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視窗,成為一個開展廉政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
2、西山廉石:
蘇州著名的“廉石”位於蘇州文廟內,是蘇州廉政文化的象徵。
三國時期,蘇州籍官員陸績曾擔任過廣西鬱林太守,在任期間,陸績清正廉明,肅貪拒賄,深得百姓擁戴。任滿後,他兩袖清風,空船而回,船輕浪大,無奈只得用一塊大石頭壓在船艙,船才得以繼續航行,陸績帶了那塊石頭回到蘇州。
西山廉石

到了明代,有位監察御使樊祉巡視蘇州,聽說有這么一塊石頭,覺得對官員很有教育意義,叫人把石頭挖出來,移置到衙門外,命名為“廉石”,供官員和老百姓瞻仰,石頭至今仍然完好地保存在蘇州文廟內。
近年來,蘇州發現了這塊“廉石”所蘊涵的教育價值,將其作為吳文化的瑰寶、廉潔文化的精髓、蘇州風尚的縮影,大力弘揚廉石精神,著力打造廉石文化,還將“廉石”註冊成為商標,專門用於弘揚廉潔文化,成為蘇州獨一無二的廉政文化建設資源。
清光緒十七年(1891)三月初六,在西山做了五年甪里巡檢司的清官暴式昭攜眷返回河南老家,西山百姓四五百人至甪里碼頭跪送,哭聲不斷,暴式昭夫婦也泣不成聲,依依不捨而去。船上“僅載圖書數十卷、太湖石三方、質券一束而已”(詳見俞平伯撰寫的《清吳縣甪頭司巡檢暴君墓碑銘》)。離開西山,暴式昭只帶走了西山人民的深情厚意,正可謂“兩袖清風朝天去,不帶江南一寸錦”!曾經送暴式昭回鄉的這兩塊壓艙石,原置於甪里古碼頭邊,後被收藏,2009年由西山太湖石收藏人孔榮進先生捐贈給廉吏暴式昭紀念館,成為弘揚廉石精神和廉石文化的又一個教育資源。
3、大廳外對聯:
文字內容為“為政戒貪、貪利貪、貪名亦貪、勿騖(wù)聲華忘政事,養廉惟儉、儉己儉、儉人非儉、還從寬
大保廉隅。”(文字2009年由暴式昭好友《林屋山民送米圖》作者秦敏樹的後人、西山書法家朱德昂先生題寫)。

大廳(生平事跡展廳)

1、銅像:
由於暴式昭沒有照片留下,銅像是根據1999年蘇州顏梅華先生創作的暴式昭肖像畫為基礎、結合暴式昭孫子
銅像
暴春霆的照片進行創作而成的,雕塑作者為吳中區政協委員、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葉志明。
2、背景畫:
林屋山是太湖西山島在古時候的別稱,《林屋山民送米圖》及題詩,是暴式昭的好友、西山秦家堡的書畫家秦敏樹於清光緒辛卯(即光緒十七年1891年)春天,在西山全島百姓為暴式昭送米後而創作的,畫面反映的是西山村民們紛紛冒著鵝毛大雪為暴式昭送米送柴的感人場景。
這幅畫是以後諸多名家大師為暴式昭題字作畫的源頭,1948年暴式昭的孫子暴春霆徵集出版的紀念暴式昭的書,書名就叫《林屋山民送米圖卷子》,所以這幅畫放在大廳的中間位置,作為紀念館的主背景畫。
畫上題詩文字內容如下:
風饕(tāo)雪虐群山枯,山中蔀屋生嗟吁。雲我廉吏暴大夫,解組未旬炊煙無。乞米懶學顏公書,掩關但有吟聲粗。屋角棕櫚日欲晡,飛群啞啞來老烏。扣門者誰多白須,吾儕數載無催租。皆官之惠蘇民瘼(mò),官今忍饑民安乎。村村走告老稚俱,醵jù薪集粟兼雞鳧fú。門前積雪空模糊,芒鞋日滿廉吏廬。願官加餐味道腴(yú),春光轉瞬回具區。梅花耐冷香自敷,官盍吟賞我提壺。
林屋山民送米圖

滑台暴方子少尹來尉林屋,興利除弊,飲冰茹櫱niè,山民戴之。光緒庚寅冬仲,奉檄解篆,未旬日釜已生塵,山民聞而感泣,相率日以米薪相餉,自冬歷春未已。余聞為作歌,以作山中嘉話。嗣複寫是圖,並錄詩郵寄少尹,聊識循跡耳。辛卯春仲既望,林屋散老秦敏樹作於之江柏廨,時年六十四。
3、大廳對聯:
內容是清末國學大師俞樾題寫的“薄官不能一朝留,清風可以百世祀”(文字來自1948年《林屋山民送米圖卷子》影印本)。
暴式昭的祖父暴大儒是清道光年間和俞樾同榜的進士,兩家是世交,暴式昭在西山做官時,俞樾住在蘇州曲園,暴式昭與他的關係非常密切。暴式昭一心為百姓說話,又不拍上司馬屁,得罪了當時的蘇州知府魁文農,俞樾曾多次為暴式昭說情,但由於暴式昭為官清廉,實在沒錢孝敬魁文農,後來還是被藉故撤職,窮得全家沒米下鍋,才引出了全西山百姓給他送米送柴的傳奇故事。
4、生平事跡展板:
(1)、生平家世部分
暴式昭(1847~1895),字方子,河南滑縣(今河南省安陽市滑縣牛屯鎮暴莊村)人,清光緒十一年至十六年(1885~1890)在蘇州西山甪里巡檢司任巡檢官。巡檢是最小的官,從九品(相當於現在的副科級幹部),屬州縣管轄,主要負責訓練甲兵、維持治安、鎮壓反叛。暴氏祖籍山西洪洞縣,明初遷河南滑縣。暴式昭的祖父暴大儒是清道光年間和俞樾同榜的進士,曾任江西峽江縣知縣;父親暴駿圖是鹹豐年間貢生,曾在河南遂平、林縣任縣學教諭;三叔暴榮玉是光緒年間全國拔貢朝考狀元,遂分派七品京官;堂弟暴式彬曾任陝西靖國軍參謀長;兒子暴榮皓在老家隱居讀書;孫子暴春霆曾在馮玉祥的第二集團軍當秘書,徵集出版了名噪一時的《林屋山民送米圖卷子》。暴式昭在參加甲午戰爭時在軍營病故,墓在河南滑縣老家。著有《鶴夢廬尺一幸草》、《廿四史識小錄》等。

清光緒四年(1878),暴式昭出任蘇州府震澤縣平望司巡檢,光緒八年(1882)因母親病故回鄉守孝三年,之後到西山任蘇州府太湖廳甪里司巡檢。暴式昭到西山後,為官更加清廉,生活更加節儉。巡檢是最小的官,俸祿很低(歲俸銀三十一兩五錢,俸米十五石七斗五升),他說:“吾母在尚爾,今豈為妻子計溫飽哉!”由於沒錢買房,全家只能在甪里村上租了幢簡陋的民房居住,暴式昭自己在房後開荒種菜、養雞養鴨,夫人動手織布補貼家用,平時吃飯都是蔬菜為主,難得有客人來訪或逢年過節才開葷。
2007年9月,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王榮專門為《林屋山民送米圖卷子》簡體本的出版和大型歷史錫劇《九品廉吏》的創作題詞:善政得民善。短短五個字,有著對宣傳暴式昭的現實作用的一種深遠寄寓,具有豐富的哲理和警示作用。善政,體現在暴式昭身上,首先是勤政。從暴式昭整軍強兵、整理地方碑刻,到平煙館、封賭場、驅逐養蜂船,處處無懈怠,時時忙政務!
善政,體現在暴式昭身上,更是廉政。當時西山有典當商三家,每年都要以保護費的名義向巡檢納錢三百六十千,暴式昭把這筆錢全部捐給西山“繼善堂”,自己毫釐未取。暴式昭西山為官數載,為己為私的機會很多,但他不名一文,不僅不貪、不撈,而且為老百姓貢獻上了自己微薄的俸銀,以致於罷官後家中竟窮得沒米下鍋,真是“世上窮官誰與比,罷官不見炊煙起”。暴式昭的這種廉政愛民的可貴精神,值得世世代代紀念和學習!
清光緒十六年(1890)發生了一件事,西山百姓以花果為主要生計,時有許多外地人開船來西山放蜂采蜜,嚴重擾亂地方治安,暴式昭作為巡檢,便予以阻止,不料官司打到蘇州府。當時蘇州知府魁文農,貪賄瀆職,早就對暴式昭嫉恨在心,且暴式昭遇事多有主見,剛正不阿,從不孝敬上司,因此被上司看作是“情性乖張,作事荒謬”,多次遭到上司的訓斥。雖經俞樾多次說情保全,暴式昭還是在光緒十六年十一月被革職。
清光緒十六年十一月,暴式昭因為民辦事得罪上司而被革職後,斷了薪俸,既無錢回河南老家,又沒米下鍋,只能靠附近甪里、衙里的村民接濟度日,時值隆冬大雪,生活極其艱難。西山百姓聽說此事後,更加佩服暴式昭的廉潔品格,感謝他平日對西山百姓的種種恩惠,紛紛自發地冒雪送米送柴等物到暴式昭家中。一月之中,有七八千戶共送米一百多石(dan、一石約150斤),雞鴨魚肉等不計其數。暴式昭只取了其中的幾斗米、幾擔柴、幾塊肉、幾條魚作為家人過冬過年之用,而將其餘的全部分給了島上的貧困百姓,傳為一時佳話。
暴式昭被革職後,許多西山百姓自發到蘇州府衙為他說情,想留下這位深受他們愛戴的千古難得的清官、好官,暴式昭怕他們吹虧,勸他們不要去。清光緒十七年(1891)三月初六,暴式昭攜眷返回河南老家,西山百姓四五百人至碼頭跪送,哭不聽行。暴式昭夫婦也泣不成聲,依依不捨而去。船上僅載圖書數十卷、太湖石三方、質券(典押借貸的契約)一束而已。離開西山,暴式昭只帶走了西山人民的深情厚意,正可謂“兩袖清風朝天去,不帶江南一寸錦” !
光緒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戰爭暴發,暴式昭拄著木棍到天津請求從軍,得到督師吳大瀓的留用。吳上疏說“甪頭巡檢暴式昭堅持節操,以不善事上官被劾,深以為惜,請開復其官,交臣差遣”,得準,暴式昭遂從軍榆關,到塞外採購戰馬,往返千里, 不私一文。 光緒二十一年(1895)正月,暴式昭積勞成疾,在關外病逝,馬革裹屍歸葬河南滑縣故里,年僅四十九歲。
(2)、《暴式昭畫傳》故事部分
這部分暴式昭的事跡故事,是根據1999年詹一先同志(原吳縣縣委宣傳部長、縣政協副主席)著的長篇歷史小說《廉吏暴式昭》中的故事而創作的,展板以圖文並茂的形式,用40多幅場景畫組成了《暴式昭畫傳》,生動地講述了暴式昭廉潔奉公、勤政愛民的感人事跡。圖畫創作人是我們蘇州的國家一級美術師顧曾平先生,故事文字由吳中區政協文史委詹一先、薛利華、鄒永明、葉志明等共同整理。
5、陳列櫃實物:
《林屋山民送米圖卷子》珂羅版影印本——時間:民國三十七年(1948)。來源:蘇州王湜華先生捐贈(俞平伯1972年贈給王湜華之父王伯祥)。
清·俞樾《暴方子傳》——時間: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來源:《春在堂雜文·六編二》。
暴式昭利用邊角廢紙寫的便條——年代:清光緒年間。捐贈人:費鳳圖(西山辛村灣)。這是暴式昭利用邊角廢紙,寫給西山辛村灣費雲瞻先生的便條。費家請暴式昭寫匾額,暴式昭寫好後,費家派人到暴式昭住處來拿,並帶了一塊玉佩作為謝禮,暴式昭不肯收禮,寫了這張便條,讓來人和題字、玉佩一起帶回,暴式昭還認為既然匾額上落了自己的名字,製作匾額的錢,就要由他來出,他才會安心,具體的情況等下次他和費雲瞻見面時再詳談。
暴式昭典當夫人首飾湊錢助印的《思誠堂集》——時間:清光緒十三年(1887)。來源:西山辛村灣費鳳圖先生捐贈。
暴式昭題字的木製果盤——時間:清光緒年間(1885~1890)。來源:西山甪里蔡玉英女士(巡檢司衙門捕快後裔)捐贈。盤底文字內容為“花香不及書香遠,美味難比詩味長”,為蔡家先人在甪里巡檢司衙門當差時,請“河南來的暴老爺”(暴式昭)題寫的。
暴式昭留在西山的碗、碟、盤等日常生活用品——時間:清光緒年間(1885~1890)。來源:西山甪里鄭春元先生(暴式昭故居寶稼堂現住居民)捐贈。
暴式昭留在西山的筆、墨、硯、書等文化用品——時間:清光緒年間(1885~1890)。來源:西山秦家堡朱德昂先生(秦敏樹後代)捐贈。
俞平伯《清吳縣甪頭司巡檢暴君墓碑銘》手稿——時間:民國三十七年(1948)。來源:蘇州王湜華先生捐贈(俞平伯1972年送給王湜華之父王伯祥)。
王湜華《送米圖卷子影印本及暴式昭墓志銘的由來》——時間:1993年。來源:蘇州王湜華先生捐贈。
暴式昭發布的關於拒收西山三家當鋪老闆賄賂的告示(複製品):“照得本山義商馬玉成、陳桂生、李更生三位先生,深明大義,憐憫繼善堂眾生缺衣乏事,願每年每家捐贈紋銀壹佰兩,共三佰兩,充實繼善堂衣食費用。實為功德無量,為民為子孫積福。以告知鄉里知曉。特札。甪頭司巡檢暴式昭。光緒十一年十二月吉日。”
暴式昭發布的關於在西山禁止賭博的布告(複製品):“照得敝衙訪知,甪頭地方賭博猖獗,屢禁不止,原有賭頭許虎姐肆虐作祟,竟開賭場,製作偽具,欺詐陷害山民,致人家破人亡。本衙現已將許虎姐等六名主犯捉拿歸案。曉知山民,不得聚眾賭博,負偶頑抗,嚴懲不貸。特札。甪頭司巡檢暴式昭。光緒十一年十月十五日。”
暴式昭發布的關於在西山禁止吸食和販賣鴉片的布告(複製品):“照得敝衙訪知,販賣鴉片煙首犯嚴達三,視禁菸令如兒戲,明知故犯,大肆販賣煙土,毒害鄉民,罪孽難赦,現在抓捕歸案。凡吸鴉片煙者,不論男女、老幼,三天內,攜帶菸具,剩餘煙土親往禹王廟提名存記(登記)、繳物。逾期者,轉移窩藏者,嚴懲不赦,速速!特札。甪頭司巡檢暴式昭。光緒十二年三月六日。”
暴式昭在西山留下的摩崖石刻及碑刻簡介——時間:2009年。來源:金庭鎮地方志辦公室供稿。
敲遍西山發起為暴式昭送米的竹梆、銅鑼——時間:清光緒十六年(1890)。來源:西山胡家地胡柏林先生(當年的挑米人後代)捐贈。暴式昭被撤職後,西山消夏灣村民蔡劍門冒著被官府治罪的危險,敲著竹梆和銅鑼走遍西山,發起給暴式昭送米送柴,呼籲百姓替暴式昭向上級申訴,挽留這位清官好官。
暴式昭發布的關於勸說西山百姓不要再送米給他的啟事(複製品):“西山各地鄉民近日所饋之米薪,已足夠吾合家過年及回鄉之用,敬請萬勿再送。叩謝。前任甪頭司巡檢滑縣暴式昭。光緒十六年十二月二十日。”
蘇州知府魁文農給暴式昭的訓斥公文——時間:清光緒十七年(1891)。來源:1948年《林屋山民送米圖卷子》珂羅版影印本。胡適在《林屋山民送米圖卷子》的序言中說:“這卷子裡有許多名家的手跡,當然都很可寶貴。但更可寶貴的還有三件:一件是洞庭山各村人民送柴米食物的清單,一件是上司訓斥暴君的公文,一件是他親筆鈔存他自己答覆上司的稟稿。這三件是中國民治生活史料。”
暴式昭給蘇州知府魁文農的答覆稟稿——時間:清光緒十七年(1891)。來源:1948年《林屋山民送米圖卷子》珂羅版影印本。
西山百姓給暴式昭送米的明細賬本——時間:清光緒十七年(1891)。來源:1948年《林屋山民送米圖卷子》珂羅版影印本。這個賬本是秦敏樹的外孫、西山鎮夏人沈敬學抄錄的,賬目共收米104石8斗(約合15700斤)。
6、暴式昭墓志銘:
根據1948年俞平伯的《清吳縣甪頭司巡檢暴君墓碑銘》手稿整理而成,文字內容如下:
清吳縣頭司巡檢暴君墓碑銘(俞平伯)
君諱式昭,字方子,河南滑縣人也。其先家山西洪洞,明初遷汴,遂世居滑縣西南八十里南暴莊。祖大儒,清道光二十四年舉人,三十年進士,與吾曾祖曲園公鄉會試皆為同年,官至江西峽江縣知縣。父駿圖,鹹豐元年副榜貢生,河南遂平林縣教諭,以學文行誼重於世。
君生而岐qí嶷yí,卓犖luò豪邁。好詩古文辭,不屑為帖之體。不應科舉,乃入貲zī為吏,指省江蘇。光緒四年,選授震澤縣平望司巡檢。所轄境山深港密,易藏奸惡。有土豪褚二奎者,聚賭窩盜,為民害,君初下車,即掩捕之,鄉里肅然。更示禁賭博、鴉片煙,表賢義之坊,移溺女之俗。見義勇為,視民如傷。以衛民事越所轄境,為吳江令陳家琮所劾hé,不之顧也。操行堅苦,臨財不苟,齋廚蕭索,雖奉母亦不能具甘旨,其嚴於公私之辨如此。簿書之暇,喜覽乙部,遇嘉言yán懿yì行,循良政績,輒低徊嚮往之。時譚鈞培扶蘇,知君之卓異也,以才優守潔,為微員中罕見之才,疏薦之,詔軍機處存記。八年,丁母夏孺人憂去官。
十一年,補授江蘇太湖廳甪頭司巡檢,清操愈厲。其地有典商三家,歲納錢三百六十千,名為出示保護之費,實陋規也。君首除之,盡以付西山繼善堂,毫釐不取。洞庭西山占具區之勝,君懾屩徜徉山水之間,遇先賢祠墓湮廢者,輒為之封樹。又訪求山中文獻,若詩文集之善者,又為捐俸鋟梓。夫人李氏亦質釵鉺助成之,稱嘉話焉。
君以末秩,受知長吏,記名御屏,慨然有拯濟之懷,故在官五載,於境內興利除弊諸端,均竭力赴之,民間謳頌大作,然坐是失上官意。時蘇撫剛毅,吳郡守魁元,俱滿洲人,貪賄瀆職,君心鄙焉。稍稍譏彈之,語聞於魁元,遂藉微故劾而去之,時光緒十六年十一月也。蓋洞庭西峰以佳石稱,多石而少田,花果為生計所資。有外人徙峰采蜜,居民恐妨其成實,尼止無效,群情憤激,君為之力爭不撓,益見嫉大府,後竟以是去官矣。
去之日,民眾環跪橋頭,泣不聽行,君婉諭之,始罷去。遂遵令孑身赴省待察,留眷山中。時值隆冬,炊煙無溫。山民鑒廉吏之可為,而其妻孥nú之不免於饑寒也,爭饋以米薪,一唱百和。始於十二月初旬山北廿余里之陳巷,而勞村,而東橋頭,兩日之間廣被八十餘村,為戶七八千,得米百四石有八斗,柴十倍之,其他鮭菜不可勝數。大府關移,轉以煽惑人心為罪。君稟復云:“堅辭猶然復來,念其遠行,且公集難於瓜分,勉徇其意,此非愚者莫能致,亦非愚者莫能得。”詢記實也。歸裝悉以所余周給貧乏者,蕭然寒素,僅載圖書數十卷、太湖石三方、質券一束而已。於是山中詩人秦敏樹為繪《林屋山民送米圖》,詞人鄭文焯chāo繪《雪篷載米圖》,而海內耆qí彥數十人為之題詠,若吾曾祖暨吾父亦有記焉。今圖卷猶存暴氏,其孫春霆復以影印傳布,得今名流如胡適、李石曾、馮友蘭、張大千、朱自清、張東蓀諸人重為題識,清芬世美,未有艾也。
君既里居,自壬迄甲將三載,而貧益甚。光緒二十年,倭人構釁,史稱“甲午之役”,吳大瀓chéng督師東征,君聞而偉之,杖策請從於津門。吳公吳人,先曾祖門下士,夙sù知君者,拜疏言:甪頭巡檢暴式昭,堅持節操,以不善事上官被劾,深以為惜,請開復其官,交臣差遣。得旨準,留營差遣。君乃從軍榆關,至塞外買馬,往返千餘里,不私一鈔。吳公嘉嘆,以為牧令之良材也。方期鵬程回騫,漸致修塗,乃於光緒二十一年乙未正月,以積勞感疾,遽卒於牛莊軍次。年四十有九,歸葬滑縣。著有《鶴夢廬尺一幸草》、《廿四史識小錄》,稿藏於家。《河南省志》及《滑縣誌》俱有傳。《蘇州府志》亦載其事跡。配王氏,繼配李氏。子榮皓,隱居讀書,遭民國廿六年倭寇之亂,賢貞不屈,著有《河朔照妖鏡記事詩》二千餘首。女二,適本邑侯氏,適吳縣徐氏。孫二,春霆久歷行戎,參加抗日北伐。曾孫六,長曰丙寅,陸軍連長,曾以抗日轉戰豫鄂間。曾孫女一,尚幼。
吾家全與君家有四代年世之誼,春霆在北平復時相過從。以梅村先生之墓誌為昔年吾曾祖所撰書,乃屬余載筆,誼不當辭。君已久葬,銘幽之文無及也,因據其家所列事狀,撰次其行誼本末,以志其墓而系以銘。銘曰:
夫因羊而設牧,非為牧而求羊。設吏所以衛民,而民或為所傷。若君治譜,遵古循良。晚歲征夷,更歷戎行。四葉揚聲,中州舊鄉。君子之裔其允昌。
按:此碑系民國三十七年所作,因家貧並未樹碑。
7、暴式昭在西山留下的9處摩崖石刻及碑刻拓片:
(1)、林屋洞入口處“靈威丈人得大禹素書處”摩崖石刻。清光緒十二年(1886)由俞樾(俞曲園)題寫,暴式昭出資刻字(左下角有暴式昭書寫的小字落款)。
(2)、林屋洞出口台階處暴式昭與易順鼎同游摩崖石刻。清光緒丁亥年(即光緒十三年1887)暴式昭題寫並出資刻字。
(3)、林屋洞出口處易順鼎題詩摩崖石刻。清光緒丁亥年(即光緒十三年1887)由易順鼎題詩,暴式昭出資刻字(左下角有暴式昭書寫的小字落款)。
(4)、石公山歸雲洞內尤侗大悲觀音頌及暴式昭題記摩崖石刻。清光緒丙戌年(即光緒十二年1886),暴式昭將得於西山天王寺的由清初著名詩人、戲曲家尤侗寫的“大悲觀音頌”,刻於石公山歸雲洞內觀音菩薩石像前,以便永為流傳,暴式昭自己書寫的小字題記刻在尤侗手跡的左側。
(5)、石公山清順治帝“敬佛”御碑。清光緒十三年(1887)由暴式昭出資刻碑(左下角有暴式昭書寫的小字落款)。御墨亭,因中置清世祖順治御書“敬佛”石碑而得名。清順治年間,西山顯慶禪寺(包山寺)主持山曉和尚,應召進京主持順治帝為董鄂妃葬禮而舉行的佛事活動,受順治賞識,得賜御書“敬佛”二字,帶回寺中,作為鎮山之寶;光緒年間,因顯慶寺衰落,暴式昭為保存古蹟,將“敬佛”御筆刻上石碑置於石公寺,1983年新建御墨亭,專供此碑,“御墨亭”三字為愛新覺羅·溥傑所書,亭聯“放眼觀詩史,傾心拜墨皇”,為中國書法學會會長啟功所書。
(6)、陽塢蔡人龍墓碑。清光緒十二年(1886)由俞樾(俞曲園)題寫,暴式昭出資刻碑。蔡人龍,明代西山陽塢人,明天啟年間進士,廣西潯州守備,在鎮壓叛亂時為叛軍所殺,歸葬西山,蘇州滄浪亭五百名賢祠內有像。
(7)、前灣闞澤墓碑。清光緒十一年(1885)由俞樾題寫,暴式昭出資刻碑(左下角有暴式昭書寫的小字落款)。闞澤墓,在前灣山下文化寺前,當地俗稱將軍墳,民國時期“吳中保墓會”曾重新立碑,李根源捐資修復,碑文為保墓會會長吳蔭培書。墓在六十年代因開文化港堆置廢土而被埋沒,僅餘墓碑出落少許,現該碑散落於西山民間。闞澤,字德潤,三國東吳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官至中書令、侍中、太子太傅。在著名的赤壁之戰中,他積極主戰,挺身而出,渡江至曹營為黃蓋獻詐降書。退隱後居西山,西山的文化寺及盤龍寺相傳均為闞澤舊宅改建而成。
(8)、秉匯諸稽郢墓碑。清光緒十一年(1885)由俞樾題寫,暴式昭出資刻碑(左下角有暴式昭書寫的小字落款)。諸稽郢,春秋時越國大夫,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後,曾派諸稽郢出使吳國,通過重賄太宰伯噽求和,是越國功臣之一。據清康熙間西山慈里人王維德的《林屋民風》載,消夏灣陸家河秦嘉銓(秦存古)在營造別墅開鑿池塘時得一石碣,上有“越大夫諸稽郢之墓”字樣,字型古樸蒼健,似秦漢時人所書,秦嘉銓即於該處封土樹碣,並請故里諸姓漁民守之,並為此作志。墓1986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重修。
(9)、鎮夏朱瑛墓碑。清光緒十二年(1886)由俞樾題寫,暴式昭出資刻碑。墓碑高近2米,墓基本完整。碑中間為篆書“珠還劍合、楊朱同穴”,正書上款為:“毘pí陵女士朱瑛字如渶,先歸楊,後適周,卒歸骨於楊,葬太湖西山林屋之陽。”正書下款為:“暴方子重其才悲其遇,求余表其墓。光緒十二年九月德清俞樾記。”碑一側有秦敏樹撰、暴式昭書寫的墓志銘。

後廳(後世評價展廳)

1、對聯:
“寬一分則民多受一分賜,貪一文則官不值一文錢”
(文字由當年送米人的後代、西山書法家胡柏林題寫)。

2、清末及民國名家題詠24套:
在1948年暴式昭的孫子暴春霆出版的珂羅版影印本《林屋山民送米圖卷子》中,共匯集了45套名人的手跡,其中清末26套,民國19套。
紀念館限於面積,選了其中的24套,其中21套書法刻在紅木上製成碑刻效果,3套繪畫(秦敏樹、鄭叔問、徐悲鴻)進行了高仿複製。題詠作品下方,設相應的簡體標點文字及題詠作者簡介,使參觀者在欣賞名家大師手跡的同時,可方便地了解題詠內容的精神實質,有利於紀念館發揮廉政文化和廉政教育的功能。複製的12套清代題詠作者分別為俞樾、吳大瀓、秦敏樹、沈鏗(西山人)、吳昌碩、鄧邦述(明月灣鄧家後人)、曹允源(吳縣誌主編)、費德保(西山人)、鄭叔問(暴式昭好友)、許祐身(俞平伯外祖父)、俞陛雲(俞平伯之父)、易順鼎(暴式昭好友)。複製的12套民國題詠作者分別為徐悲鴻、胡適、朱光潛、馮友蘭、俞平伯、朱自清、馬衡(故宮博物院院長)、於安瀾(暴式昭同鄉)、沈從文、黎錦熙(毛澤東老師)、張大千、暴春霆(暴式昭之孫)。
2、陳列櫃實物:
暴春霆《我的祖父暴方子和林屋山民送米圖》——時間:1988年。來源:1997年河南省安陽市、滑縣政協文史委《暴方子事跡題詠集》(標註本。
胡適《六十年前洞庭山里一個故事—林屋山民送米圖卷子序》——時間:民國三十七年(1948)。來源:1948年1月24日上海《申報》。
曉敷《“六十年前洞庭山里一個故事”書後》——時間:民國三十七年(1948)。來源:東山薛利華先生捐贈(東山同鄉會《莫厘風》會刊)。
何微《傻心眼兒的人有傻報—記林屋山民送米圖》——時間:1990年。來源:1990年5月7日《人民日報》。
孫軼青《讀暴方子事跡題詠集》有感——時間:1997年。來源:1997年4月10日《人民政協報》。孫軼青曾任國家文物局局長、全國政協副主席。
《暴方子事跡題詠集》(簡體標註本)——時間:1997年。來源:河南省滑縣政協文史委贈送。
暴式昭傳(錄自《滑縣誌》)——時間:1997年。來源:河南省滑縣政協文史委贈送。
簡體標註暴式昭墓志銘(錄自蘇州大學出版社《太湖西山名勝詩文選》)——時間:1997年。來源:圖書作者鄒永明贈送。
西山鎮地方志辦公室關於建造暴式昭紀念館的初步構想——時間:1998年。來源:金庭鎮地方志辦公室。
詹一先著長篇歷史小說《廉吏暴式昭》——時間:1999年。來源:圖書作者詹一先捐贈。
范伯群《清官遭貶,民心是秤》——時間:1999年。來源:長篇小說《廉吏暴式昭》序言。
甪頭寨(巡檢司)歷史簡介、暴式昭人物傳略、《林屋山民送米圖卷子》歷史掌故(錄自《西山鎮志》)——時間:2001年。來源:金庭鎮地方志辦公室。
廉吏暴式昭(錄自遠方出版社《名人與西山》)——時間:2002年。來源:圖書作者金培德贈送。
《林屋山民送米圖卷子》(繁體標註本)——時間:2002年。來源:嶽麓書社購買。
《林屋山民送米圖卷子》(簡體標註本)——時間:2007年。來源:蘇州市紀委、監察局贈送。
杜國玲《重印“林屋山民送米圖卷子”序》——時間:2007年。來源:蘇州市紀委、監察局贈送。杜國玲時任蘇州市委副書記、市紀委書記,現任蘇州市人大主任。
王榮(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題字——時間:2007年。來源:蘇州市紀委、監察局贈送。
暴式昭家族陵園照片——時間:2008年。來源:滑縣紀委提供。
《暴方子事跡題詠集》(簡體標註本)——時間:2008年。來源:河南省滑縣紀委贈送。
河南幹部參觀滑縣暴方子紀念館照片——時間:2008年。來源:河南省滑縣紀委提供。
吳中區政協致吳中區委區政府關於建立暴式昭紀念館的建議、區委書記金海龍的批示——時間:2008年。來源:吳中區政協。
吳中區政府辦公室致金庭鎮政府關於籌建暴式昭紀念館的抄告單——時間:2008年。來源:金庭鎮政府辦公室。
網際網路上人們對暴式昭的高度評價——時間:2007~2009年。來源:金庭鎮地方志辦公室。
沈文組(蘇州市紀委書記)關於加強廉政文化建設的文章——時間:2008年。來源:蘇州日報社。
新編歷史錫劇《九品廉吏》演出錄像光碟——時間:2007年。來源:蘇州市紀委提供。全劇約90分鐘,觀看可到樓上,有大螢幕電視及座位、茶水。

評彈小品《暴式昭擔柴》演出錄像光碟——時間:2008年。來源:吳中區評彈團提供。全劇約17分鐘,觀看可到樓上,有大螢幕電視及座位、茶水。

3、當代名人題詠書畫:
作者有屈武、孫軼青、錢偉長、王榮、瓦翁、尢玉淇(畫)、吳養木(畫)、崔護(畫)、朱育蓮(畫)、馬伯樂顧曾平(畫)、張曉飛(畫)、嚴藝琳(西山人)等。

樓上(多媒體展廳、接待題字廳)

樓上主要用來播放收看評彈《暴式昭擔柴》、錫劇《九品廉吏》等廉政教育影像資料,兼作書畫創作及來賓接待、題字室,並提供茶水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