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贊勛

尹贊勛

著名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尹贊勛,生於1902年2月23日河北省平鄉縣城郊大時村,1984年1月27日逝世於北京。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51年加入九三學社。九三學社第四、五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第六、七屆中央委員會常委。1912年,就讀於縣立高等國小。後考入保定育德中學。同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23年9月去德國學習經濟學。1925年夏入里昂大學。1927年6月,尹贊勛先後取得了動物學、自然地理學和地質學三張畢業文憑。同年10月至1931年3月,繼續在里昂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終以“法國加爾和埃羅兩省(侏羅紀)齊頓階動物群研究”論文獲得博士學位。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尹贊勛

中文名:尹贊勛
生卒:1902年2月~1984年1月
描述:地質學家
籍貫:河北平鄉

個人概述

尹贊勛,著名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1902年2月生於河北平鄉,1984年1月逝世於北京。

職業生涯

1919年,尹贊勛入北京大學,1923年留學法國,在里昂大學地質系學習八年,獲理學博士學位。1931年回國後,先後擔任前實業部地質調查所調查員、技師、技正,併兼任中法大學和北京大學講師,後擔任地質調查所副所長、代所長。1942年任前經濟部地質調查所副所長、代所長。解放後,先後任中國地質工作計畫指導委員會第一副主任、北京地質學院副院長兼教務長、中國科學院地學部主任、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地質學會副理事長、理事長、中國古生物學會理事長等職。尹贊勛還任九三學社中央委員、中央常務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一、二、三、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第四、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尹贊勛為開拓中國早期地質工作、發展我國地質科學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1931年從法國學成歸來,即開展第四紀地質及山西大同火山的調查與研究,獲得了重要認識。1940年在貴州遵義等地開展地質工作,繪製完成我國第一幅古地質圖。尹贊勛對玉門石油的生成做了詳細研究,奠定了我國石油地質學的基礎。他還從事了大量地層古生物工作,尤其對志留紀地層的研究最為詳細、深入,對志留紀的筆石化石做了系統深入的研究,認為筆石是海洋浮游生物,是最好的海相標準化石之一,對區域性和洲際間的地層對比特別有用,並描述鑑定了大量滇西、川南、黔北的化石標本,發表了多篇論著。

解放後,尹贊勛繼續致力於古生物地層研究,領導並親自參加編制《中國區域地層表》,系統總結全國地層研究成果,編著《地層規範草案及地層規範草案說明書》,對整理、統一和發展我國地層學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1964年,他主持並參加了中國石炭系的深入研究,為整理和澄清石炭紀地層做出了良好示範,所取得的成果博得了國內外的好評。

個人榮譽

個人影響

尹贊勛不僅是治學嚴謹、成績卓著的科學家,也是傑出的教育家和我國地球科學的組織者、領導者。他參與了誕生不久的新中國地質科研機構的組建工作,制定我國地質科學機構的布局和發展計畫,多次親赴地質調查和國家建設第一線,指導和解決了許多實際問題。在擔任中國科學院地學部主任期間,尹贊勛協助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等部門制定了各項具體科學政策,如第一次全國地學科學規劃、我國十年地學學科規劃和專業規劃等,成功組織召開第一、第二屆全國地層會議和其它一系列大型的科學會議。他在北京地質學院任職期間以及在後來的科研活動中,始終重視青年一代的成長,言傳身教、教書育人,為我國地質科學事業培養起一批專門人才。尹贊勛先生晚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實現了青年時代科學救國,為國家、為民族的事業獻身的崇高理想,成為我國科學界的楷模和青年科研人員學習的榜樣。

人物評價

尹贊勛對中國地質科學發展的另一卓越貢獻是把西方板塊運動的研究引入我國。從1971年起,尹贊勛把當時在國際地學領域中異軍突起、具有創新意義的板塊構造學說介紹到中國地質界,他利用各種報告會和座談會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並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提出認同這一學說、開展這一研究的現實意義和發展遠景,發表了“從大陸漂移到板??來傳統地質學“固定論”的思想,開拓了人們的思路,對我國地學界的科研、教學和生產都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新中國科學家

新中國成立後,很多海外學子克服重重阻力回到祖國,加入到新生國家的建設中。斗轉星移,六十年過去了,他們中很多人不在了,很多人仍在為國家辛勤工作,他們對於這個國家科技發展,對國家工業建設的貢獻是歷史不能忘記的。我們選取這批科技精英中的一部分,記錄下他們的生活點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