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層規範

地層規範

地層規範(stratigraphic code)是對地層體的自然分類和命名的程式法規。它既是地層學總結研究的成果,又是地層研究的行為規範。

地層規範

地層規範(stratigraphiccode)是對地層體的自然分類和命名的程式法規。它既是地層學總結研究的成果,又是地層研究的行為規範。1959年第一屆全國地層會議上制定了中國第一部《地層規範及地層規範說明書》,施行20年後,於1979年第二屆全國地層會議上,經過修改補充,並出版了《中國地層指南及中國地層指南說明書》。在2000年第三屆全國地層會議之後,出版了《中國地層指南及中國地層指南說明書》(修訂版)。世界各國都有自己的地層規範,如美國地層規範(1933年)前蘇聯地層規範(1954年~1977年)等

創始人

尹贊勛尹贊勛

尹贊勛,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河北平鄉人。1931年獲法國理學博學學位。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學術研究領域包括古生物的許多門類、顯生宙的各個系的地層池以及有關能源和礦產資料研究,以對志留系軟體動物化石和筆石化石的研究所作郵的貢獻而著名。主編了第一部中國區域地層表和《中國地層典》的石碳系分冊。1972年始,將國際上地球科學最新重大突破――板塊構造學向國內作了系統介紹,推動了中國板塊構造學的研究。1978年發表了《論褶皺幕》專著,對中國的褶皺幕和褶皺旋迴的劃分提出了獨特的見解。對生物鐘的研究,為古生物學和天文學的相互滲透以闡明地球歷史方面起了先導作用。他是我國地層規範的創始人,我轉留系研究的奠基人,我國無脊椎古生物學的開拓者。

尹贊勛尹贊勛

尹贊勛-基本資料

中文名:尹贊勛

生卒:1902年2月~1984年1月

描述:地質學家

籍貫:河北平鄉

九三學社中央委員、中央常務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一、二、三、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第四、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成就及榮譽

尹贊勛為開拓中國早期地質工作、發展我國地質科學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1931年從法國學成歸來,即開展第四紀地質及山西大同火山的調查與研究,獲得了重要認識。1940年在貴州遵義等地開展地質工作,繪製完成我國第一幅古地質圖。尹贊勛對玉門石油的生成做了詳細研究,奠定了我國石油地質學的基礎。他還從事了大量地層古生物工作,尤其對志留紀地層的研究最為詳細、深入,對志留紀的筆石化石做了系統深入的研究,認為筆石是海洋浮游生物,是最好的海相標準化石之一,對區域性和洲際間的地層對比特別有用,並描述鑑定了大量滇西、川南、黔北的化石標本,發表了多篇論著。

解放後,尹贊勛繼續致力於古生物地層研究,領導並親自參加編制《中國區域地層表》,系統總結全國地層研究成果,編著《地層規範草案及地層規範草案說明書》,對整理、統一和發展我國地層學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1964年,他主持並參加了中國石炭系的深入研究,為整理和澄清石炭紀地層做出了良好示範,所取得的成果博得了國內外的好評[1]。

他是推動我國地球科學事業的優秀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
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1902.2.23~1984.1.27)

個人影響

尹贊勛不僅是治學嚴謹、成績卓著的科學家,也是傑出的教育家和我國地球科學的組織者、領導者。他參與了誕生不久的新中國地質科研機構的組建工作,制定我國地質科學機構的布局和發展計畫,多次親赴地質調查和國家建設第一線,指導和解決了許多實際問題。在擔任中國科學院地學部主任期間,尹贊勛協助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等部門制定了各項具體科學政策,如第一次全國地學科學規劃、我國十年地學學科規劃和專業規劃等,成功組織召開第一、第二屆全國地層會議和其它一系列大型的科學會議。他在北京地質學院任職期間以及在後來的科研活動中,始終重視青年一代的成長,言傳身教、教書育人,為我國地質科學事業培養起一批專門人才。尹贊勛先生晚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實現了青年時代科學救國,為國家、為民族的事業獻身的崇高理想,成為我國科學界的楷模和青年科研人員學習的榜樣。

人物評價

尹贊勛對中國地質科學發展的另一卓越貢獻是把西方板塊運動的研究引入我國。從1971年起,尹贊勛把當時在國際地學領域中異軍突起、具有創新意義的板塊構造學說介紹到中國地質界,他利用各種報告會和座談會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並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提出認同這一學說、開展這一研究的現實意義和發展遠景,發表了“從大陸漂移到板來傳統地質學“固定論”的思想,開拓了人們的思路,對我國地學界的科研、教學和生產都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代表著作

1.尹贊勛.1933.山西大同之第四紀火山.中國地質學會志,12(3):355—366

2.尹贊勛.1937.中國近期火山.地質論評,2(4):321—337

3.尹贊勛.1937.施甸之奧陶紀及志留紀化石述略.中國地質學會志,16:281—302

4.尹贊勛.1941.中央地質調查所概況:二十五周年紀念.中央地質調查所編印

5.尹贊勛.1942.計榮生先生傳.地質論評,7(6):323—336

6.尹贊勛.1945.記魚糞化石.地質論評,10(3—4):89—96

7.中國地質學編輯委員會、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編.1956.中國區域地層表(草案).北京:科學出版社

8.全國地層委員會編.1960.地層規範草案及地層規範草案說明書.北京:科學出版社

9.尹贊勛、陳錦石、張守信、駱金錠、謝翠華編著.1966.中國地層典(七)石炭系.北京:科學出版社

10.尹贊勛、徐道一、浦慶余.1966.中國地殼運動名稱資料彙編.地質論評,第23卷增刊:20—81

11.尹贊勛.1966.志留紀之中國(英文).澳大利亞地質學會學報,第13卷,第1部分:277—297

12.尹贊勛.1949.中國南部志留紀地層之分類與對比(英文).中國地質學會志,29(1—4):1—61

13.尹贊勛.1973.板塊構造述評.地質科學,(1):56—88

14.尹贊勛.1973.從大陸漂移到板塊構造.科學實驗,(3):1—3

15.尹贊勛.1978.板塊構造說的發生與發展.地質科學,(2):99—112

16.尹贊勛.1976.大同火山的活動時代.文物,(2):51—56.93

17.尹贊勛、駱金錠.1976.從天文觀測和生物節律論證古生物鐘的可靠性.地質科學,(1):1—22

18.尹贊勛、王維.1978.板塊構造學說的認識論的意義.哲學研究,(10):33—41

19.尹贊勛、張守信、謝翠華.1978.論褶皺幕.北京:科學出版社

20.尹贊勛.1980.20年來中國地層工作的進展.地層學雜誌,4(3):161—190

21.尹贊勛.1988.往事漫憶.北京:海洋出版社

相關文獻

《地層規範草案》

《中國地層指南及中國地層指南說明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