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煙花

吐煙花

為蕁麻科植物吐煙花的全草。一年生草木。莖肉質,紫紅色,光滑,匍匐,節下生根。葉肉質,在同一節上有2種葉:退化葉極細小,幾無柄,線狀倒卵形;正常葉甚大,斜卵形,長2~6厘米,寬1.3~3厘米,先端鈍,有時急尖,基部心形,極不對稱,邊緣波狀有圓齒,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紅色或蒼白色,在生活狀態下兩面均有無數白色小斑點,乾時上面的線狀鍾乳體顯著,尤以近邊緣處更為密集,下面在葉脈上密被柔毛。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吐煙花吐煙花

多年生草本。莖肉質,平臥,長20-60厘米,在節處生根,常分枝,有稀疏短柔毛。 葉具短柄;葉片斜長橢圓形或斜倒卵形,長1.8-7厘米,寬1.2-3.7厘米,頂端鈍、微 尖或圓形,基部在狹側鈍,在寬側耳形,邊緣有波狀淺鈍齒或近全緣,上面無毛,下面 沿脈有短毛,鍾乳體明顯,密,長0.3-0.8毫米,半離基三出脈,側脈在狹側1-2條, 在寬側2-3條;葉柄長1.5-5毫米;托葉膜質,三角形,長4-8毫米,寬2-5毫米; 退化葉小,卵形或近條形,長約1毫米。花序雌雄同株或異株。雄花序有長梗,寬0-6- 3厘米;花序梗長2-11厘米,與花序分枝均有短伏毛;苞片三角形,長約1毫米。雄花: 花被片5,寬橢圓形或橢圓形,長2-3毫米,下部合生,無毛;雄蕊5;退化雌蕊棒狀, 長約1毫米。雌花序無梗,直徑約3毫米,有多數密集的花;苞片條狀披針形,長約1毫 米。雌花:花被片5,稍不等大,船狀狹長圓形,長0.8-1毫米,夕卜面頂端之下有短突 起,無毛;子房狹橢圓形,長約0.7毫米。瘦果有小瘤狀突起。花期5-10月。

地理分布

雲南南部及東南部、海南。越 南、寮國、高棉有分布。

吐煙花吐煙花

生長環境

吐煙花吐煙花

生於山谷林中或石上陰濕

處,海拔800-1 100米。

生境 生境: 林中潮濕地, 雜木林中
海拔下限 800
海拔上限 800
是否中國特有
是否引種栽培 非人工引種栽培
國外分布 美洲大陸; 歐洲; 亞洲; 中印半島; 寮國
國內分布 海南省, 廣東省, 廣西自治區, 貴州省, 雲南省

其他

花葉吐煙花(Pellionia pulchra N. E. Brown),蕁麻科(Urticaceae)一年生草本植物。莖肉質,紫紅色,光滑,匍匐狀,肉質的退化葉比較細小,無葉柄,正常葉比較大,葉面雜夾著深綠色,淡紫色、紅色或蒼白色,色彩鮮艷。

拼音

Tǔ Yān Huā

別名

吐菸草

拉丁名

Pellionia repens(Lour.)Merr.[Poly-chroa repens Lour.」

出處

1.《全國中草藥彙編》

2.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名稱由來

吐煙花吐煙花

天宇之大無奇不有,華南植物園熱帶雨林溫室里栽植著一種能“吞雲吐霧”的神奇植物——吐煙花。每至花期,一縷縷輕煙就會從一朵朵花蕾中噴出來,就象吸菸一樣吞雲吐霧,更象人們在放煙花。

吐煙花為何有如此神奇的現象呢?原來當花粉成熟後,含苞待放的花朵通過花粉的每一次噴射得以完全綻放,象人們放煙花似地一下把花粉噴出來,形成我們所見到的神奇煙霧。

分布

花葉吐煙花主要分布於廣東、海南、貴州、雲南等地,生於山溝陰濕的岩石上,是一種常用的中草藥,具有清熱利濕、寧心安神等多種功效。

栽種方法

吐煙花喜明亮光照的半陰環境,避免陽光直射。由於莖蔓生,一般都種在吊盆內,懸掛室內或屋檐下。喜溫暖潮濕氣候,生長適溫為16~28℃,夜溫16~20℃時生長最好,冬季10℃以下則易受凍。當寒潮時,須移至室內溫暖處。栽培土壤以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壤土最適宜。土壤須經常保持濕潤,夏季經常向葉噴霧則生長更好。生長期為2~10月,此時每半個月施稀薄液肥一次。繁殖多用扦插,摘取枝頂作插穗,極易生根。

吐煙花生長快,須注意修剪,保持美麗完整的株型。

藥用相關

藥材基源

蕁麻科吐煙花Pellionia repens (Lour.)Merr.,以全草入藥。

採收和儲藏

全年均可采,洗淨,鮮用或蒸後曬乾。

性味

甘微澀,涼。

功用主治

清熱利濕;寧心安神。主濕熱黃疽;腹水;失眠;健忘;過敏性皮炎;下肢潰瘍;瘡癤腫毒

用法與用量

1.內服:煎湯,2~5錢(鮮品1~2兩)。

2.內服:煎湯,6~15g,鮮品30~6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煎水外洗。

選方

①治急、慢性肝炎,神經衰弱:吐煙花二至五錢,煎水服。

②治過敏性皮炎:吐煙花煎水洗。

③治下肢潰瘍及癤腫:吐煙花鮮者搗爛外敷。

(性味以下出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生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 乾品多纏繞扭曲。莖細長,暗紫色,節處可見纖細的不定根或合生的小托葉。葉有兩種,一種細小線形,一種較大,濕潤展平後呈斜卵形,長2-6cm,寬1-3cm,先端鈍圓,基部極不對稱,邊緣有波狀圓鋸齒,表面深綠色,可見明顯而稠密的線狀條紋(鍾乳體),尤以邊緣處更密集,質脆。氣微,味微甘、澀。

摘錄

1.《全國中草藥彙編》

2.《*辭典》

3.《中華本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