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市赤山湖管理委員會

句容市赤山湖管理委員會

句容市赤山湖管理委員會,位於句容城西南15公里處,成立於2007年11月,為句容市政府直屬正科級事業單位,轄4個行政村,總人口1.3萬人,總面積38.3平方公里,其中赤山湖濕地面積8.8平方公里。

赤山湖風景區 本區概況

赤山湖黨工委:中共江蘇鎮江句容市委赤山湖工作委員會(鎮黨委)
赤山湖管委會句容市赤山湖管理委員會(鎮人民政府)

句容市赤山湖風景區黨工委、管委會句容市赤山湖風景區黨工委、管委會

機構建制:句容市人民政府直屬正科級工作機構
行政村勝利村(三岔)、赤山村、謝橋村、蘆亭村四個行政村,總人口1.3萬人。
濕地面積:總面積38.3平方公里,其中赤山湖濕地面積8.8平方公里。
戰略定位打造南京周邊高檔休閒生態旅遊度假區,加快國家級濕地公園開發建設,打造秦淮河第一湖。
赤山湖風景區管理機構暨管理委員會是句容市政府的派出機構,成立於2007年11月,為句容市政府直屬正科級事業單位,轄4個行政村,總人口1.3萬人,總面積38.3平方公里,其中赤山湖濕地面積8.8平方公里。
千隻白鷺雲集赤山千隻白鷺雲集赤山
交通區位優勢明顯。赤山湖管委會位於句容城西南15公里處,西鄰南京,距南京城區37公里,距南京祿口國際機場17公里,距寧杭輕軌句容站台僅5公里,距寧杭高速郭莊道口不過4.5公里,機場路(243省道)穿境而過,交通便捷,區位優越。生態環境得天獨厚。境內一山一水,山水相依,景色宜人。其中,赤山湖為秦淮水系發源地之一,生態良好,被譽為南京都市圈最大的天然氧吧”,世界瀕危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大藍灰鷺等珍禽近年來也頻現湖中;赤山海拔228.9米,面積4.2平方公里,“赤山映雪”為古“金陵八景”之一。規劃開發前景廣闊。赤山湖管委會成立以來,按照句容市委、市政府“將赤山湖地區建設成南京周邊檔次最高、
中央電視台 赤山湖退漁還湖 大藍灰鷺中央電視台 赤山湖退漁還湖 大藍灰鷺
規模最大、生態最好的濕地公園”的戰略部署,堅持生態和文化並重,保護和開發齊進,全面完成了《赤山湖地區概念規劃》等一系列規劃編制、赤山湖漁場承包契約解除、赤山紅砂宕口關閉、化工污染企業關停搬遷等工作,並於2010啟動建設了赤山湖退漁還湖、赤山上山道路等工程,建設步伐不斷加快,投資價值不斷凸顯,開發潛力巨大,前景廣闊。
山丹湖映丹心,真山真水顯真情!赤山湖管委會熱忱歡迎社會各界有識之士前來觀光考察、投資興業!

赤山湖風景區 領導班子

雨後赤山頂上看茅山雨後赤山頂上看茅山
歷任領導:
姚 華 主持管委會全面工作,兼管人事工作;
現任領導
眭國榮 主持管委會全面工作,兼管人事工作;
徐 飛 主持黨工委工作,負責管委會日常工作,兼管財經、辦公室等工作;
高啟福 分管黨務、紀檢、組織、招商引資、工業企業、安全生產等工作;
李如祥 分管農村、農業、林業、人社、民政、殘聯、信訪等工作,協助做好防汛防旱、工程建設工作;
楊春光 分管防汛防旱、湖泊保護、水利工程建設等工作;
俞 偉 分管規劃設計、建房、國土、集鎮管理、執法、拆遷安置、自來水廠等工作;
羅家平 分管政法、綜治、平安創建、戶籍管理、機關建設等工作,兼任機關支部書記;
陳東方 分管宣傳、統戰、民眾團體等工作,協助做好黨務、項目服務、土地報批等工作。

赤山湖風景區 退漁還湖

赤山湖基礎設施建設暨退漁還湖工程2010年3

赤山湖退漁還湖工程 開工典禮赤山湖退漁還湖工程 開工典禮
月16日正式啟動。
實施赤山湖地區水環境綜合整治、實施退漁還湖工程,使赤山湖形成人水和諧的新局面,為南京周邊增添新的旅遊亮點和“生態綠肺”。
2010年3月16日,赤山湖基礎設施建設暨退漁還湖工程啟動,省水利廳副廳長陸桂華鎮江市副市長曹當凌,我市領導童國祥楊慶榮張宇軒高慶華出席開工典禮。句容市副市長高慶華主持開工典禮。
赤山湖退漁還湖工程 規劃效果圖赤山湖退漁還湖工程 規劃效果圖
陸桂華代表省水利廳對工程的啟動表示祝賀。他說,句容市委、市政府果斷決定實施赤山湖地區水環境綜合整治、實施退漁還湖工程,充分體現了“生態優先”的發展理念。工程的成功實施必定能使赤山湖形成人水和諧的新局面,為南京周邊增添新的旅遊亮點和“生態綠肺”。曹當凌為工程鳴槍發令,宣布開工。開工典禮上,市委書記童國祥說,赤山湖緊鄰南京,區位獨特、交通便捷,風景秀麗、生態優越,是大自然賜給我們的天然濕地。自2007年以來,我市將赤山湖作為南部旅遊板塊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水平規劃,大力度推進,努力將赤山湖打造成為南京周邊檔次最高、規模最大、生態最好的濕地公園,先後完成了漁場魚池清退、紅砂宕口關閉、化工企業搬遷等前期工作。童國祥指出,現在我市正面臨著寧句一體化加快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推進赤山湖開發建設是“推進同城同建,打造南京副城”戰略的重要
赤山湖退漁還湖工程 施工現場赤山湖退漁還湖工程 施工現場
內容。同時這一戰略也對赤山湖的開發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他希望建設單位進一步最佳化施工方案,加快工程進度,確保工程質量,在做成項目的同時,更加注重環境保護,使大自然賦予句容的這顆“明珠”更加璀璨。各相關部門要齊心協力,積極配合,全力以赴做好協調和服務工作,確保工程如期建成。他要求,赤山湖管委會要以此次開工建設為新的起點,迅速掀起赤山湖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的熱潮。
赤山湖基礎設施建設和退漁還湖工程總投資約2.45億元。赤山湖退漁還湖工程包括將赤山湖魚池進行退漁還湖填築堆土區,以及赤山湖10.7公里環河內側堤防進行加固等兩項內容,設計防洪標準為50年一遇。總土方量(含清除淤泥土方)近1100萬方,計畫工期1年,預計2011年3月竣工。
赤山湖退漁還湖工程 黃莉新副省長親臨視察赤山湖退漁還湖工程 黃莉新副省長親臨視察
2010年8月6日,省委常委、副省長黃莉新冒著高溫到句容視察赤山湖退漁還湖建設工程。省水利廳廳長呂振霖、鎮江市副市長曹當凌、水利局局長王梅芳,句容市領導童國祥、尹衛東、高慶華陪同察看。
中午時分,黃莉新一行在句容市委書記童國祥等的陪同下,驅車來到赤山湖建設工地,仔細了解工程的規劃、設計和建設情況。看著眼前內湖5.5平方公里範圍內,600多台套機械繁忙的場景,黃莉新由衷稱讚赤山湖退漁還湖工程規模浩大,氣勢壯觀,進展迅速。黃莉新說,赤山湖是秦淮河的源頭之一,退漁還湖工程的實施,可以放開水面,加強滯洪能力,提高周邊500多平方公里的防洪保全標準,這是一件好事情,
退漁還湖工程 省水利廳呂振霖廳長親臨視察退漁還湖工程 省水利廳呂振霖廳長親臨視察
省里是支持和肯定的。但要處理好防洪保全和開發建設的關係,一定要在確保防洪排澇的基礎上,再開發建設,打造好景區。黃莉新要求省水利廳對赤山湖退漁還湖工程技術設計方案認真審查,進一步科學合理建設。
童國祥向黃莉新簡要介紹了赤山湖退漁還湖工程概況。據介紹,赤山湖退漁還湖工程總概算2.04億元,工程自今年3月份開工以來,已完成土方275萬方,占工程總量的25%,其中,10.7公里的堤防加固工程全部結束。工程完工後,將形成一個4平方公里的開闊湖面和1.5平方公里的棄土區,另外,加上白水盪2.5平方公里的滯洪區,能夠新增庫容2600萬方,新增防洪庫容3040萬方

赤山湖風景區 百強景點

2011年,經過兩輪激烈的網路、簡訊、信件等方式投票選舉及聽取各地學術支持單位、業界權威人士的專業意見,“走進江蘇——江蘇最美的地方推選”活動組委會評選出100家候選名單,赤山湖榜上有名,綜合分值名列第92位。據悉,“走進江蘇——江蘇最美的地方推選”活動由《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新華日報》社、省旅遊協會、省攝影家協會聯合主辦,共有來自我省的400個景點參選。下一步赤山湖還將進行100進50的評選。據赤山湖管委會有關人士介紹,隨著赤山湖今年“退漁還湖”工程的竣工,6000畝連片水面的形成,赤山湖很有潛力進入前50強。

赤山湖風景區 招商政策

一、土地政策:

赤山湖 招商畫冊赤山湖 招商畫冊
1、優先滿足旅遊項目的用地需求,對分期長線投資的旅遊項目,根據項目年度進度作出意向計畫報市政府安排。
2、符合規劃的存量用地,依法優先供地,優先辦理用地手續。
3、重點旅遊項目,以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所繳納的土地出讓金,經市政府批准,優先安排用於該項目外部的基礎設施和配套工程建設。
4、利用“四荒”開發旅遊項目投資興辦鄉村旅遊項目,經市政府批准,可以通過租賃、承包等形式取得,租用期可達50年,土地租金可一次性支付,也可以按年度支付。
二、財稅政策:
1、
赤山湖 招商畫冊赤山湖 招商畫冊
市外旅遊企業設立在我市的分機構,按當年所繳納所得稅額地方留成部分的100%(第一年)、80%(第二年)、50%(第三年)的比例給予獎勵。
2、初辦旅遊企業具備所得稅年繳納不超過3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8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1000萬元,可減至20%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3、認定的新辦旅遊商品企業,從獲益年起,企業所得稅市留成部分前三年由財政全額獎勵,增值稅市留部分前兩年全額獎勵,研發經費,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成本150%推銷。
三、價格政策:
1、景區門票在不超過物價部門核准的前提下,可自己定價;
2、道路、水、電、環保等設施項目,免繳建設配套等相關費用;
3、對在旅遊區設立文化經營場所和演出機構的單位和個人,減半繳納政策規定繳納的相關費用。
四、其他政策:
1、基礎設施的配套優先和信貸的支持;
2、納入全市大旅遊格局,統籌強勢宣傳;
3、新創成國家級農業旅遊示範點的,市財政獎勵30萬元;
4、新建四星級飯店,全免市政府收取的基礎設施配套費和市各有關部門收取的行政事業收費,新建三星級酒店,減半預征以上費用(人防易地費除外),建成掛牌營業後,返還市政府預收的相關費用;
5、設立景區標誌牌,旅遊、交通等部門免收相關費用;
6、支持引導旅遊景點,允許以特許、轉讓、承包、租賃等方式,吸引企業或其他經濟組織參與旅遊開發和經營。

赤山湖風景區 歷史悠久

赤山湖 招商畫冊赤山湖 招商畫冊
赤山湖位於句容城西南33公里處,在赤山腳下東南部,以赤山得湖名。清光緒縣誌載:三國吳赤烏三年(公元240年)始創赤山湖,南北朝梁時通之,湖周長百二十里,灌民田萬頃。赤山湖承受周圍120里水源,向稱水櫃,內有五盪(白水、青草、田雞、上、下盪)屯水,三壩(道士壩、蟹子壩、五家壩)蓄水。湖之源起於上游諸山,東南承受茅山、方山、丫髻、瓦屋、浮山、虬山之水;北部承受武岐、空青、老虎、大華諸山之水,兩水匯合於湖,或屯水滯洪,以減下游危害;或下注秦淮入長江
赤山湖歷史悠久,滄桑屢易,變化頻繁;千百年來,數次更名,歷經修浚。
一、湖名沿革
《茅山志》太玄真人內傳曰:“大江之東,金陵地左有小澤。”梁時隱者陶弘景云:“小澤即丹湖也。”丹湖,乃赤山湖初名也。
漢武帝元光四年(公元前131年),封長沙定王次子劉黨為句容侯,因黨,丹音近,為避諱,改丹山赭山,湖名更也。
東晉建武二年(318年)郡守楊某,因赭山岩土色赤勝赭,改山名為赤山,湖名隨改之,系因質定名也。
唐天寶十三年,郡守樊珣巡視守境登赤山,為同泰寺主持僧景綸書寺門額聯時,改山名為絳岩山,湖名隨之,此系以文變質也。
王安石罷相,閒居金陵蔣山南京紫金山),因赤山同泰寺受敕,更名圓寂寺,主持僧了因請書額,復改絳岩山為赤山,湖亦易名赤山湖,至今日也。
二、歷代修浚
赤山湖 招商畫冊赤山湖 招商畫冊
赤山湖的浚治,迄今已有1700餘年歷史。三國吳赤烏中(238~250年)築赤山塘,立磐石,以為湖水疏閉之節。
南北朝齊明帝(494~498年)復使沈瑀築赤山塘,所費銀兩數十萬。
梁武帝蕭衍大同七年(541年),再培湖堰並浚九源溪澗,復通之。九源溪澗為:五堵澗,今葛村鎮南河;盛家澗,今天王鎮天王河;高坪溪,今葛村鎮西河蒲溪,今天王鎮蒲溪河;水南澗,今二聖鎮香河;淮源溪,今後白鎮淮源河。
唐麟德中(664~665年)縣令楊延嘉修復赤山塘,並建兩斗門,立碑碣,定取五尺之側不得盜耕一畝。大曆十三年(778年)縣令王聽復培堰堤,浚九源,歷時四載,費銀三萬零四百七十兩,修復周百里為赤山塘,灌田萬頃。
五代時南唐修築赤山湖。晉保大中(943~957年)差兩縣(句容、上元)官員置造斗門三所,計用一萬七千六百八十工。
宋建隆、乾德、開寶間(960~975年)湖禁尤嚴,執條常加束轄。慶曆三年(1043年)二月葉龍圖知建康府於古來舊湫處置立大石柱,刻水則於其上。
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縣令胡滌雲興築岸墾田之例。湖周由原東至福祚(後白),縮至下葛村邊;原南至虬山,縮至赤岸;原西至兩壇(黃立墅),縮至白水潭;原北至青城(土橋),縮至山沿閘。周長已不足二十里。
明太祖(朱元璋)建都金陵後,遭遇特大水災。洪武十一年(1378年)欽命大司農李德森東巡秦淮,築堤設周岡湖(今周岡圩)分洪。敕令句容縣遷徙沿湖居民,毀圩擴湖並立石刻碑,不得侵水築圩墾田。此後,赤山湖基本恢復原來範圍。
赤山赤山
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知縣茅一桂,以赤山湖久廢,議浚河麻培橋直達秦淮,東西建閘,以為低鄉之利。
康熙劉著議嚴禁開墾,讓地鍾水。光緒八年(1882年)冬,湘潭左宗棠兩江時,派撥營勇五千人興挑赤山湖及河道,並建陳家村閘、橋各一座,支出白銀兩萬八千四百六十二兩。
民國25年(1936年),江蘇省江南水利工程處,在章老圩和章新圩交易處興建花蘭墩節制閘一座(1937年3月完工),共裝手搖啟閉機六台。赤山湖滯洪1米多深,蓄洪量約2千萬立米。
清代以後到民國末年,原湖周長120里,已縮為40餘里。由於湖底逐年淤墊嚴重,再加上湖周部分闢為田畝據為廬舍,每遇山洪下注,排泄不暢,經常破圩決堤,農業生產低而不穩,人民生活極端貧困。
三、丹湖新姿
解放後,黨和人民政府對赤山湖的治理十分重視。五十年代初主要是加固堤防,整修沿湖圩區涵閘,消除險工隱患等項工程。1956年大水後,圩區全部淹沒,造成嚴重災害。1957年由縣組織調集三岔、二聖、葛村、郭莊、城東、石獅、後白、春城等8個鄉民工6400餘人,投入赤山湖砌灘培堤工程施工,完成土方48.16萬立米。同年,各河上遊興建中、小型水庫43座,初步控制上游60‰左右的洪水。
1969年,1972年,1974年三次大水,山洪暴發,湖河水位猛漲。1974年最高湖水位12.48米。
赤山湖 招商畫冊赤山湖 招商畫冊
為了徹底根治赤山湖,戰勝洪、澇、旱自然災害,1974年秋,省、地、縣****領導和技術人員沿湖查勘後決定:“將湖堤及南、中、北河進行改線,截彎取直,加高培厚,並將赤山滾水壩,老赤山閘作廢,在陳家邊翻水站西側,興建赤山閘一座。”這年冬天,18個公社56000民工投入施工,建成新湖堤(周長)16.15公里,完成土方336.59萬立米,並還在湖內沿河加築內堤圈築魚池(有洪泄洪,無洪養魚;湖水出口處有攔魚柵一道,長180米,頂高14.5米),全部工程共耗經費370萬元。由於新赤山閘的控制,湖內最高水位可達13.5米,泄洪量增加了1千萬立米。湖水一般深1~2米,最大蓄水量達4千萬立米。
1975年,又開浚秦淮南河、中河、北河。經過全面根治後的赤山湖,面積雖然由原來14.3平方公里,縮小到7.8平方公里,但實際反而更加減輕水害,還可以調節秦淮河下游的水量。原來南北二源九河進水,現改為一源,三河(南河、北河、中河)進水。不久,又開通了句容河,北水改道,由句容河直入秦淮。
2004年,一個嶄新的現代化的赤山閘,在赤山東麓建造起來了!赤山湖湖口泄洪、翻水,得到了史無前例的改建。2003~2004年,政府投資5000萬元,將已經陳舊並落後於形勢的老赤山閘全部拆除,在原址上重新修建了現代化的——集泄洪、翻水、公路橋樑為一體的新型機房式大閘。有詩佐證:百里秦淮君第一,絳岩輝映氣軒昂。赤峰蛟蟒千秋鎖,茅嶺旱魔永遠藏。巨閘泄洪如倒壩,大機抽水似翻塘。圩區從此別憂患,足食豐衣近小康!
四、規劃開發
2007年11月,句容市赤山湖管理委員會正式成立,按照句容市委、市政府的戰略部署,赤山湖地區將建設成南京周邊檔次最高、規模最大、生態最好的濕地公園。

赤山湖的整治

洪澇災害

赤山湖,位於江蘇省鎮江市句容縣城西南33華里處,西臨赤山。該湖歷史源流有二:一是承受境內東南茅山、方山、丫髻、瓦屋、浮山、虬山諸山之水,二是承受境北侖山、武岐、空青、華山諸山之水。兩源總來水面積806.13平方公里,分流匯合於湖,下注秦淮河入江。赤山湖原為自然湖盪,向稱水櫃,經歷代圍墾利用,湖面縮小。唐宋時,湖周圍部分闢為田畝,據為廬舍。明清至民國,湖周由120里縮至60里。是時,湖內有五盪(白水、青草、田雞、上下盪)屯水,三壩(道士壩、蟹子壩、王家壩)蓄水,沿湖有九河(南、中、北、西河,句容河及四處山水河)進水。自清同治至光緒年間浙江溫州、台州及荊、豫客民遷入南鄉山區墾殖後,水土流失加劇,湖底淤積加快,加之圈圩造田,滯洪面縮小,每遇山洪下注,排泄不暢,常破圩決堤,泛濫成災。

解放前的整治

千百年來,為利用赤山湖四周水土資源,歷經修築整治。吳赤烏時始築赤山塘,立磐石,以為湖水疏閉之節。南朝齊建武年間,(494~498年)復使沈瑀築赤山塘,所費銀兩數十萬。梁陳間(502~566年)復通之;唐麟德二年(665年)縣令楊延嘉修復赤山塘,並建兩斗門,“立碑碣,定取五尺之則不得盜耕一畝”。大曆十三年(778年)縣令王聽修復赤山塘,灌萬頃。五代時修赤山湖,保大年間(943~957年)差兩縣官員置造斗門3所,計用17680個工。宋建隆、乾德、開寶年間(960~975年)湖禁尤嚴,執條常加束轄。慶曆三年(1043年)二月葉龍圖知建康府,於古來舊湫處置立大石柱,刻水則於其上。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知縣茅一桂,以赤山湖久廢,議浚河麻培橋達秦淮,東西建閘,以為低鄉之利。清康熙時(1662~1722年)江夏人劉著以赤山湖久廢,大半侵占成田,廢產復湖,勢不可能,議嚴禁開墾,讓地鍾水。光緒八年(1882年)冬,湘潭侯左宗棠督兩江,關心民瘼乃遴道員,詳勘地勢,公奏朝廷,撥營勇5000人興築赤山湖道士壩至陳家邊新舊河道,計長3907丈,於是年開工,到十年(1884年)二月竣工,共挑土175811方(營造方),同時又建陳家邊閘一座,長7.6丈,寬1丈,高1.2丈,並建陳家邊村木橋一座,長12.2丈,寬9.1尺,高2.2丈,以上實支銀28462兩。民國25年(1936年),江蘇省江南水利工程處,在章老圩與章新圩交界處,興建花蘭墩節制閘一座,閘底高程5.103米,閘頂高程13.233米,分三孔,中孔淨寬4米,邊孔淨寬各3米,每孔閘門分上下兩扉,共裝設手搖啟閉機六台,是年6月開工,次年6月竣工。同時廢陳家閘,興建陳家邊滾水壩一座,壩長34米,頂高程10.765米,在壩身留有九孔泄水,孔底高程7.761米,總過水斷面20平方米,翼牆頂高程11.761米,民國26年(1937年)3月完成,並對赤山湖南、東、北三面湖堤進行加高加固,堤頂高程一般在11米左右,湖內最大水面積達14.3平方公里。此閘建成後,句容河汛期水位超過10.75米時,洪水仍倒灌入湖,實際上赤山湖僅能滯洪一米多深水,蓄洪量約2000萬立米左右,對沿湖圩區的洪水危害仍不能徹底消除。

解放後的治理

自古以來,赤山湖對鎮江市句容縣南部20萬畝農田的防洪灌溉關係很大。整治赤山湖,是句容南鄉人民的長期願望。新中國成立後,從50年代開始,貫徹“以蓄為主,以小型為主,以民眾自辦為主”的方針,結合該地區易旱、易澇的特點,採取灌溉與排澇相結合,防洪與水土保持相結合,有計畫地在上遊興建蓄水工程,逐步發展機電排灌事業。
50年代初,主要是加固堤防,整修涵閘,消除險工隱患,1956年大水,圩區淹沒,1957年1月由縣調集三岔、二聖、葛村、郭莊、城東、石獅、後白、春城8個鄉民工6404人,投入赤山湖切灘培堤工程,1957年12月使堤頂高程由11米增至13米,頂寬3米,完成土方48.16萬立米。50年代後期至60年代,在湖河上遊興建中、小水庫43座,控制上游來水面積336.87平方公里,對防洪和灌溉都發揮了顯著效益。1969年、1972年、1974年三次大水、山洪暴發,河湖水位猛漲,1974年最高湖水位12.48米,部分地段僅低於湖堤頂0.5米,沿湖圩區仍遭受嚴重洪澇威脅。
為進一步整治赤山湖,1974年秋,經省、地、縣三級領導和技術人員沿湖實地查勘,提出浚河建閘分洪,將湖堤及南、中、北河進行改線,裁彎取直,加高培厚;將赤山滾水壩及花蘭墩節制閘作廢,在陳家邊翻水站西側,興建赤山閘一座;將原南、北二源,九河進水,改為南源由南、北、中三河進水,原從允盛橋入湖的北源來水直入秦淮河。是年冬,發動18個公社5.6萬民力投入施工,新湖堤全周長為16.15公里,堤頂標高15米,頂寬6米,坡比一比三,並在沿湖堤內開挖新河,底寬15米,其中西北出口段為50米,共完成土方336.59萬立米。
為了充分利用水面發展漁業生產,縣水利漁業部門進行勘察、規劃,在湖內沿河加築內堤建魚池,並建排、引涵洞一座、攔魚柵一道,長180米,頂高14.5米,總計完成土方340萬立米,支用經費370萬元(其中國家補助60萬元,貸款260萬元,自籌50萬元)。平時河內蓄水,池內養魚,一般情況下洪水由河道排入句容河,魚池不滯洪。閘下河水位達到12.5米時,即開閘引洪入池,由於新赤山閘的控制,湖內最高洪水位可達13.5米,滯洪量又可增加1000萬立米。
經過整治,赤山湖水面由原來14,3平方公里縮小到7.8平方公里,整個水利樞紐配套設施已基本形成,初步達到“引得進、排得出、蓄得住、灌得上”,抗災能力明顯提高,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有一定保障,赤山湖資源亦得到進一步開發利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