叟

老頭兒;擬聲詞;動詞,會意字,本作“叜”。意謂手拿火把在室內搜尋。本義:搜尋;搜查。中國西南古代民族。一作“”,又有“叟”、“氐叟”、“青叟”等名。最早見於漢末,而盛於西晉。據《華陽國志》記載,北達天水,南至南中,都有叟人分布。

基本信息

中文解析

叟:sǒu名詞

年老的男人:老~

⑴叟叟:淘米聲[sousou;soundofrice-washing]
釋之叟叟,烝之浮浮。——《·大雅·生民》
⑵另見sǒu

3叟sǒu動詞

字形不明。其義當為“(身體脂肪)掏空”、“身體乾癟”,即《說文》所謂“老也”。本義:掏空)
叜,老也。從又從災。——《說文》。朱駿聲註:“(叟)即搜之古文。從又持火,屋下索物也。會意。”
合群叟。——《國語·齊語》
為詞性變化

叟sǒu名

⑴“叟”。假借為“傁”,老的男人。也用作對老年男子的尊稱[oldman]
王曰叟。——《孟子·梁惠王上》。註:“叟,長老之稱。”郝叟(姓郝的老人)
叟何人耶?——《莊子·在宥》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列子·湯問》
河曲智叟亡以應。
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梁惠王上》
⑵又如:老叟;童叟無欺
⑶叟族[Sounationality]中國漢至六朝時,對今甘肅東南部、四川西部、雲南東部、貴州西部等地區部分少數民族的泛稱
⑷另見sōu
相關內容鄭碼:NBXS,U:53DF,GBK:DBC53筆畫數:9,部首:又,筆順編號:321511254

歷史來源

中國西南古代民族。一作“”,又有“叟”、“氐叟”、“青叟”等名。最早見於漢末,而盛於西晉。據《華陽國志》記載,北達天水,南至南中,都有叟人分布《後漢書·劉焉傳》李賢注說:漢代稱蜀為叟。《尚書·牧誓》孔穎達《正義》說叟是蜀夷的別名。《華陽國志》又稱西漢的滇人為“叟”。蜀漢時,漢中郡有“叟”,南中有“叟”。晉元康八年(298)氐人李特等和氐叟、青叟數萬家自略陽、天水等郡流入蜀,於晉太安二年(303)建立成漢政權。叟人有姓氏,較漢化。東晉後叟人即不見於記載。北部叟人大多同化於漢族,南中叟人在滇池地區的,南北朝時處於爨氐強族的統治下,後為唐初的“西爨白蠻”;越叟人當為唐初“松外蠻”的前身,是唐、宋滇西白蠻的一部分,大理國相高氏後裔就自認是越叟帥高定的後人。他們都是白族的先民。有人根據族自稱“諾蘇”,認為“蘇”與“叟”諧音,因而推斷叟是族的先民。但語“諾”有“黑”義,“蘇”是“人”的意思,故族有自稱為“諾”,沒有簡稱為“蘇”的。且族歷史發展,在漢晉時期與叟人有姓氏、較漢化很不相同。此說能否成立,尚待進一步研究。

編碼

五筆86:VHCU五筆98:EHCU倉頡:HXLE鄭碼:NBXS
筆順編號:321511254四角號碼:77407UniCode:CJK

方言發音

粵語:sau2
客家話:[海陸豐腔]seu3[梅縣腔]seu3[台灣四縣腔]seu3[客英字典]seu3[東莞腔]seu5[客語拼音字彙]seu3[寶安腔]siu3
潮州話:sou2

拼音是sou的漢字

拼音是sou的漢字共有33個,如下:

|||||||||餿||||||||||||||||||||||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