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氧皮質酮

去氧皮質酮

為鹽皮質激素,具有類似醛固酮的作用,促進遠端腎小管鈉的再吸收及鉀的排泄,對糖代謝影響較小。用於原發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的替代治療。常用其醋酸酯,為白色或類白色結晶性粉末;無臭,無味。在丙酮或乙醇中略溶,在植物油中微溶,在水中不溶。

去氧皮質酮

基本資料

藥物名稱:去氧皮質酮
藥物別名:醋酸去氧皮質酮去氧皮甾酮、脫皮質酮
英文別名:DOCA、Desoxycorticosterone、DeoxycortoneAcetate、Ocriten、Percoten、Dorcostrin
類別:腎上腺皮質激素

藥理學

1.作用主要作用部位在腎臟,具有較強調節水鹽代謝的作用,而對糖代謝的影響則很弱。它有明顯的保鈉排鉀作用,促進腎遠曲小管及集合管對Na+的重吸收和K+的排泄。其中保Na+的作用是原發和主要的。Na+的重吸收加強後,引起腎小管細胞和腎小管腔的電位差增高,促進K+、H+的排出,水的重吸收亦增加。為鹽皮質激素,具有類似醛固酮的作用,促進遠端腎小管鈉的再吸收及鉀的排泄,對糖代謝影響較小。
去氧皮質酮靶細胞

2.作用機制對靶細胞的作用與其他甾體激素一樣,有三個重要環節:可被動彌散進入靶細胞,能與特異性胞漿受體結合;激素一受體複合物經過溫度依賴性變化後,移位進入核內與染色質相互作用,影響mRNA的轉錄,隨後指導合成特異性誘導蛋白;誘導蛋白引起生理效應。

近來對作用機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誘導蛋白如何發揮作用上:其一是“鈉泵學說”,激活“鈉泵”促進鈉的轉運,增加Na+的重吸收;其二為“通透性學說”,是增強腎小管管腔對Na+的通透性,使進入細胞到達漿膜側“鈉泵”部位的Na+增加,促進的重吸收;其三“能量學說”,是促進線粒體的生物氧化,產生較多的ATP以提供“鈉泵”所需的能量。

動力學

內吸收不良,並易在腸內破壞,故口服無效。現主要用其油劑作肌內注射,或用其小片作皮下植入,由於吸收緩慢,一次植入持效可達一年之久。去氧皮質酮也可以從口腔黏膜吸收。去氧皮質酮在體內代謝可轉變為孕二醇從尿排出。

功用作用

去氧皮質酮乙醇
為鹽皮質激素,具有類似醛固酮的作用,促進遠端腎小管鈉的再吸收及鉀的排泄,對糖代謝影響較小。用於原發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的替代治療。肌注,成人開始1日2.5~5mg,維持量1日1~2mg。去氧皮質酮微結晶混懸劑,肌注,1次25~100mg,每3~4周1次。常用其醋酸酯,為白色或類白色結晶性粉末;無臭,無味。在丙酮或乙醇中略溶,在植物油中微溶,在水中不溶。用於原發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的替代治療及促皮質素試驗。

性狀

常用其醋酸酯,為白色或類白色結晶性粉末;無臭,無味。在丙酮乙醇中略溶,在植物油中微溶,在水中不溶。為鹽皮質激素,具有類似醛固酮的作用,促進遠端腎小管鈉的再吸收及的排泄,對糖代謝影響較小。用於原發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的替代治療。肌注,成人開始1日2.5~5mg,維持量1日l一2mg。去氧皮質酮微結晶混懸劑,肌注,1次25~100mg,每3—4周1次。同氟氫可的松。油注射用液:每支5mg(1m1);10mg(1m1)。微結晶混懸液:每瓶250rug(5ml)。

注意事項

去氧皮質酮1、本品長期或大劑量服用,可致高血壓。套用期間如服過量氯化鈉,可致浮腫、心力衰竭等。故要控制氯化鈉用量,一般每日5克左右。皮膚有化膿感染時禁用。
2、具瀦鈉排鉀、增加體液容量作用,無皮質激素活性。本品對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的治療僅起輔助作用,只有在患者瀦鈉功能還不足、血壓仍偏低時加用本品治療。對肝病、妊娠期、粘液性水腫等患者,本品半衰期及作用時間延長,故劑量應適當減少.以防鈉瀦留、水腫、高血壓低血鉀
3、用藥過程中應密切觀察血壓、體重、有無水腫部有無濕羅音,以免過量,如發生過量情況,應停藥,恢復後再有必要時,應減量。

用法用量

肌注,成人開始1日2.5~5mg,維持量1日1~2mg。去氧皮質酮微結晶混懸劑,肌注,1次25~100mg,每3~4周1次。

相關藥物

醋酸去氧皮質酮:去氧皮質酮本品為白色或類白色結晶性粉末;無臭,無味。本品在乙醇或丙酮中略溶,在植物油中微溶,在水中不溶。熔點本品的熔點為155~161℃。比鏇度取本品,精密稱定,加乙醇溶解並定量稀釋製成每1ml中約含10mg的溶液,依法測定,比鏇度為 175度至 185度。吸收係數取本品,精密稱定,加乙醇溶解並定量稀釋使成每1ml中約含10μg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在240nm的波長處測定吸收度,吸收係數為430~460。
醋酸去氧皮質酮劑注射劑:5mg/ml、10mg/ml。植入片:75mg、100mg、125mg。為鹽皮質激素,具有類似醛固酮的作用,用於原發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的替代治療。本品長期或大劑量服用,可致高血壓。套用期間如服過量氯化鈉,可致浮腫、心力衰竭等。故要控制氯化鈉用量,一般每日5克左右。皮膚有化膿感染時禁用。
去氧皮質酮線粒體

醛固酮是人體內調節血容量的激素,通過調節腎臟對鈉的重吸收,維持水平衡。醛固酮是調節細胞外液容量和電解質的激素,醛固酮的分泌,是通過腎素一血管緊張素系統實現的。當細胞外液容量下降時,刺激腎小球旁細胞分泌腎素,激活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醛固酮分泌增加,使腎臟重吸收鈉增加,進而引起水重吸收增加,細胞外液容量增多;相反細胞外液容量增多時,通過上述相反的機制,使醛固酮分泌減少,腎重吸收鈉水減少,細胞外液容量下降。血鈉降低,血鉀升高同樣刺激腎上腺皮質,使醛固酮分泌增加。
醛固酮進入遠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細胞後,與胞漿內受體結合,形成激素-受體複合體,後者通過核膜,與核中DNA特異性結合位點相互作用,調節特異性mRNA轉錄,最終合成多種醛固酮誘導蛋白,進而使關腔膜對Na 的通透性增大,線粒體內ATP合成和管周膜上鈉泵的活動性增加。從而導致對Na 的重吸收增強,對水的重吸收增加,K 的排出量增加。

促進腎小管納的吸收

去氧皮質酮腎小管示意圖
腎小囊壁層相連的一條細長上皮性小管,具有重吸收和排泌作用。腎小管按不同的形態結構,分布位置和功能分成三部分;近端小管,細段和遠端小管。
近端小管可分為直部和曲部。其曲部又稱近曲小管,位於皮質迷路內,於腎小體附近高度蟠曲。電鏡下,其腔面有大量密集規則排列的微絨毛,即光鏡下的刷狀緣,細胞側面除有連線複合體外,還有許多側突,相鄰細胞從側突相互交錯,故使細胞界限不清。細胞基底部有發達的質膜內褶,內褶之間的胞質內有大量縱行排列的基底縱紋,近曲小管的微絨毛。側突和質膜內褶等結構與其功能密切相關。近端小管的功能主要是重吸收。
遠曲小管的功能是繼續吸收水和鈉離子。並向管腔內分泌鈉離子,氫離子和氨,這對維持血液的酸鹼平衡有重要作用。腎上腺分泌的醛固酮和垂體後葉的抗利尿激素對此段有調節作用。
遠端小管曲部也稱遠曲小管,位於皮質迷路內,遠曲小管的長度比近曲小管短,因此在皮質迷路內的斷面比近曲小管少,遠曲小管在結構上基本與直部相似,但上皮細胞略大於直部,基底縱紋和質膜內褶不如直部發達,質膜內褶內的線粒體數量較少。

腎上腺皮質激素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