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

印刷

印刷(Printing,Graphic Arts,也用使用Graphic Communications即圖形傳播的)是將文字、圖畫、照片、防偽等原稿經製版、施墨、加壓等工序,使油墨轉移到紙張、織品、塑膠品、皮革等材料表面上,批量複製原稿內容的技術。印刷是把經審核批准的印刷版,通過印刷機械及專用油墨轉印到承印物的過程。

基本信息

定義

印刷品 印刷品

在國家標準GB9851.1-1990《印刷技術術語》中,印刷的定義是:“印刷是使用印版或其他方式將原稿上的圖文信息轉移到承印物上的工藝技術。”  

為此,最新的國家標準GB/T9851.1-2008中將印刷定義為:“使用模擬或數字的圖像載體將呈色劑/色料(如油墨)轉移到承印物上的複製過程。”

幾個關鍵字

1.大量複製:以前曾經定義過需要大量複製,以區分照相曬印。數碼印刷的出現,印刷在很大範圍內可以單張起印。

2.印版:以前以印刷需要有印版來區分,數碼印刷已經不使用印版。

含義

就字面意義而言,著有痕跡謂之印,塗擦謂之刷。用刷塗擦而使有痕跡著於其他物體,謂之印刷。簡而言之,印刷就是生產印刷物的工業。印刷物的生產,與印章類似。先刻印章(版),後使印章(版)沾著上印油,再將印章(版)上的印油轉移於紙、帛、皮等承印物上,即成印刷品。計算機印刷檔案可通過雷射印字機、噴墨印表機或其他計算機印表機。在最近幾年,計算機列印和工業化印刷工藝已經融合在一起,導致數碼印刷的發展。

廣義的印刷定義

廣義的印刷包括印前、印刷、印後以及與圖文複製相關的各個工序、工藝。

印刷行業現狀

中國印刷行業現狀

根據國家新聞出版總局公布的數據,2014年,全國共有印刷企業10.5萬家,從業人員339.4萬人,實現印刷總產值10857.5億元,全行業資產總額11763.0億元,利潤總額714.2億元,印刷對外加工貿易額866.2億元。

全球印刷市場現狀

《中國印刷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全球印刷市場分為三大塊:美國、歐洲和亞洲各占全球印刷市場的三分之一。中國印刷工業總產值在2006年已躍升至世界第三位。

全球印刷市場總值為6100億美元,北美占32%,歐洲占32%,亞洲占28%,其他地區占8%。然而,到2011年,全球印刷市場將“東移”:北美將占28%,歐洲將占31%,亞洲占30%,其他地區占11%,全球印刷市場總產值將達7200億美元。

歐洲印刷市場有兩個相反的趨勢:東歐印刷市場在未來5年的增長率高達51%,而西歐則只有12%。

從2006年~2011年全球前12大印刷市場的圖表來看,中國已經取代德國和英國成為第三大印刷市場。然而,到2011年,印度將從第12位躍至第8位。另一個顯著增長的市場是印度尼西亞,2011年總印量將達100億美元。

印刷行業趨勢

中國傳統印刷業發展迅速但畸形,利潤低下、信息不對稱嚴重,買賣溝通不暢、熟人交易為主等等問題屢見不鮮。電子書打壓書刊印刷,廉政之風打壓包裝印刷,數碼印刷搶占個性化印刷,我們傳統印刷行業產能過剩,全國平均開工時間只有50%,南北差異巨大。可以預見的印刷行業的網際網路化,甚至製造業的網際網路化將會是趨勢!網路渠道更加的方便,便捷,節省資源,保護環境,節約人力。對於此,傳統印刷行業也需要儘早改變。

種類

除了選擇適當的承印物(紙張或其他承印材料)及油墨外,印刷品的最終效果還是需要通過適當的印刷方式來完成。印刷種類有多款,方法不同,操作也不同,成本與效果亦各異。主要分類方法如下:

根據印版上圖文與非圖文區域的相對位置對印刷方法進行分類

按照印版上圖文與非圖文區域的相對位置,常見的印刷方式可以分為凸版印刷、凹版印刷、平版印刷及孔版印刷四大類:

(1)凸版印刷,印版的圖文部分凸起,明顯高於空白部分,印刷原理類似於印章,早期的木版印刷、活字版印刷及後來的鉛字版印刷等都屬於凸版印刷。

(2)凹版印刷,印版的圖文部分低於空白部分,常用於鈔票、郵票等有價證券的印刷。

(3)平版印刷,印版的圖文部分和空白部分幾乎處於同一平面,利用油水不相溶的原理進行印刷的方式。

(4)孔版印刷,印版的圖文部分為洞孔,油墨通過洞孔轉移到承印物表面,常見的孔版印刷有鏤空版和絲網版等。

根據印刷機的輸紙方式對印刷方法進行分類

根據印刷機所使用的輸紙方法,印刷可以分為:

(1)平板紙印刷:又稱單張紙印刷。是套用平板紙進行印刷。

(2)捲筒紙印刷:也稱輪轉印刷。是使用捲筒紙印刷的方法。

根據印版是否與承印物接觸對印刷方法進行分類

根據印版是否直接與承印物接觸,印刷可以分為:

(1)直接印刷:印版上的印墨直接與承印物接觸印刷。如凸版印刷、凹版印刷、絲網印刷。

(2)間接印刷:印版的油墨經過橡皮布轉印在承印物上的印刷方法。

根據印版是否採用印版對印刷方法進行分類

根據是否採用印版,印刷可以分為:

(1)有版印刷:印版採用預先制好的印版在承印物上印刷的方式。如凸版印刷、凹版印刷、絲網印刷。

(2)無版印刷:印版直接通過計算機驅動的列印頭(或印刷頭)直接在承印物上印刷的方法。如數碼印刷。

根據印刷原理對印刷方法進行分類

根據印刷原理,也就是按印版之有印紋部分與無印紋部分在印刷過程中產生印刷品的原理,可分為物理性印刷(Physical Printing)及化學性印刷(Chemical Printing)兩類。

(1)物理性印刷:印墨在印紋部分完全是一種堆積承載,無印紋部分則低凹或凸起,與印紋部分高度不同而不能沾著印墨,任其空白,故印紋部分印墨移轉於被印物質上,僅屬物理機械作用。一般凸版印刷、凹版印刷、孔版印刷、乾平版印刷等,均屬物理性印刷(印刷面高於或低於非印刷面)。

(2)化學性印刷:印版無印紋部分(非印刷面)之不沾著印墨,並非由該部分低凹、凸起、或被遮擋,乃是由於化學作用,使其產生吸水拒墨之薄膜使然。固然,印紋部分(印刷面)吸墨拒水,無印紋部分吸水拒墨,水與油脂互相反撥,仍是物理現象,但在印刷過程中,須不斷使無印紋部分補充吸水拒墨之薄膜,故為化學性印刷。膠印即屬此類。膠印要在水槽溶液中加入膠類物質,使源源供應羧基團之粘液層,方可保持印版非印刷面部分不被油脂侵染。

根據印刷色數對印刷方法進行分類

根據印刷色數區分可以有以下區分:

(1)單色印刷:並不限於黑色一種,凡以一色顯示印文者皆是。多色印刷(Poly Color Printing)又分增色法(Casing Method)、套色法(Register Method)及複色法(Multi-color Method)三類。

增色法者,在單色圖像中之雙線範圍內,加入另一色彩,使增其明晰鮮艷,以利閱讀。一般兒童讀物之刷,多採用;套色法者,各色獨立,互不重疊,亦無它色作範圍邊緣線,依次套印於被印物質上而成者。一般線條表,商品包裝紙及地形等之印刷,多採用。

(2)彩色印刷:即多色印刷,依據色光加色混合法(Additive Color Mixing Process),使天然彩色原稿分解為原色分色版,再利用顏料減色混合法(Subtractive Color Mixing Process),使原色版重印於同一被印物質上,則因原色重疊面積之多少不同,而得原稿之天然彩色印刷品者也。所有彩色印刷品,除為數甚少之增色法與套色法而外,全屬複色法所印。

四色印刷主要採用的印刷方式,通過CMYK四色(即青、品紅、黃、黑)這四種顏色油墨轉至承印材料上進行成色,能過這四種顏色的不同比例來再現原稿各種色彩。為擴大 呈色空間,也有採用多於四色(如六色印刷)的方式。包裝行業往往採用四色加一個或多個專色的方法,以保證用戶對色彩的需求得到滿足,增強印刷品防偽、特殊、個性的特點。

根據印刷品用途對印刷方法進行分類

根據印刷品用途進行分類,如書刊印刷、報紙印刷、廣告印刷、鈔券印刷、地圖印刷、文具印刷、包裝印刷、特殊印刷等。

(1)書籍雜誌印刷,以往採用凸版印刷。多逐步改用平版印刷。

(2)新聞印刷,以往盡用凸版輪轉機印刷,因其快速而印量大也。近為適應彩色需要,改用平版或照相凹版輪轉機印刷。

(3)廣告印刷,含彩色圖片、畫報、海報等在內,大部分採用平版印刷,間或亦有用凸版,凹版或孔版印刷。

(4)鈔券及其他有價證券印刷,以凹版印刷為主,亦須以凸版及平版輔佐,而盡其全功。

(5)地圖印刷則以照相平版為適宜。因其幅員大、精度高、套色多、印量少、而原稿又多為單色也。

(6)文具印刷,如信封、信紙、請帖、名片、賬冊、作業簿本等,必須成本低廉、大量印刷,因而品質較次,故多以凸版印刷為優先考慮。

(7)包裝印刷,小如各類鹼甜菜蔬食品,糖果、餅乾、蜜餞,大如各型包裝用之瓦楞紙箱以及室裝潢布置用之壁紙等,均多以照相凹版印刷。

(8)特種印刷,如瓶罐、燙金、浮凸、軟管、電子、電路、標貼、車票、箔片。特殊工藝或特殊材質為主。

根據印刷版材而區分印刷方法:

按印刷版所用的版材不同,有木版、石版、鋅版(亞鋁版)、鋁版、銅版、鎳版、鋼版、玻璃版、石金版、鎂版、電鍍多層版、紙版、尼龍版、塑膠版、橡皮版等。

木版、石版、玻璃版等,因不能變曲,只能用於平床機印刷。銅版、鋼版多用於凹版印刷。其餘則用於平版或輪轉印刷機。

合金版類有鋁、銻、錫合金溶液澆鑄的紙型鉛版或鑄為活字排版。有鎂、鋁合金米拉可版,及銅、鎳、合金的蒙尼金屬版等。

多層金屬版有鉻面銅底的雙層金屬版及鉻面銅層鋼底(甚至有用不鏽鋼)的三層金屬版。

按承印材料的不同而區分印刷方法:

根據所使用的承印材料的不同,印刷可分為有紙張印刷、白鐵印刷、塑膠印刷、紡織品印刷、木板印刷、玻璃印刷等。紙張印刷為印刷品的主流,約占95%,無論凸版、平版、凹版、孔版均可適用,固稱普通印刷。用紙張以外承印材料,多屬特殊印刷。

其他還有多種印刷分類方式。

主要印刷方法

自中國發明木刻活字印刷技術至今,印刷方式日新月異,包羅萬象。當今最常用的工業印刷方法有:

膠印

膠印(Offset)在廣東香港一帶也稱柯式印刷,是平版印刷的一種,是主要印刷方法。膠印能以高精度清晰地還原原稿的色彩、反差及層次,是目前最普遍的紙張印刷方法。適用於海報、簡介、說明書、報紙、包裝、書籍、雜誌、月曆及其他有關彩色印刷品。

柔性版印刷

柔性版印刷(flexography),凸版印刷技術的一種,過去稱為苯胺印刷。用橡皮及軟性樹脂作印版,用水溶或醇溶性油墨印刷。最初用的色料是苯胺型染料,故過去稱苯胺印刷。常適用於印製塑膠袋、標籤及瓦楞紙。印刷網點、線條的精細度也逐漸接近膠印。

柔性版印刷主要分為機組式柔版印刷和衛星式柔版印刷。過去國內主要套用機組式柔版印刷。而現在衛星式柔版印刷套用越來越廣泛。衛星式柔版印刷的主要好處在於能夠精確控制承印物的張力。

絲網印刷

絲網印刷作為一種利用範疇很廣的印刷,按照承印質料的分歧可以分為:織物印刷,塑膠印刷,金屬印刷,陶瓷印刷,玻璃印刷,電子產物印刷,彩票絲印,電飾告白板絲印,金屬告白板絲印,不鏽鋼成品絲印,光反射體絲印,絲網轉印電化鋁,絲印版畫和漆器絲印等等.

孔版印刷技術之一,印刷油墨特別濃厚,最宜製作特殊效果的印件。數量不大而墨色需要濃度的尤為適宜。又可以在立體面上施印,如方形盒、箱、圓形瓶、罐等。除紙張外也可以印布、塑膠面料、夾板、膠片、金屬片、玻璃等。常見新產品有橫幅、錦旗、T恤、瓦楞紙箱、汽水瓶及電路板等。絲網印刷的靈活性特點是其他印刷方法所不能比擬。

凹版印刷

適合印製高品質及價值昂貴的印刷品,不論是彩色或是黑白圖片,凹版印刷效果都能與攝影照片相媲美。由於製版費昂貴,印量必須大,故也是在普遍方法中較少採用的一種。適用於印製有價證券、股票、禮券、商業性信譽之憑證或文具等。

科技發展迅速,今天我們可通過計算機採用某些上述的印刷方法直接在媒體上輸出。而靜電成像及雷射技術的成熟使小批量高素質要求的"按需印刷"可以實現。

其他印刷方式

(1)轉移印刷:印色先印在一種媒介物上,再由媒介物轉移至承印物上的印刷方法。

(2)木刻水印:也稱木版水印。將製圖分刻成若干塊印版,然後用水溶性圖畫色料印刷的一種傳統工藝。

(3)石版印刷:簡稱石印。用石頭作印版的平版直接印刷工藝。

(4)珂羅版印刷:又稱玻璃版印刷。用厚玻璃塗布感光層,用陰圖曝光形成不同的吸水性。利用油水互斥原理印刷。

(5)謄寫版印刷:手抄臘紙油印。

(6)銅鋅版印刷:又稱凸版圖版印刷。用銅版或鋅版作印版的印刷方法。

(7)樹脂版印刷:用樹脂、尼龍等作印版的印刷方法。

(8)紙基版印刷:用紙作版材的小型平版印刷。

(9)輕印刷:又稱辦公印刷系統。用照排、小型膠印機,小型裝訂機械的印刷系統。

(10)網路印刷:網路印刷這一概念於2005年引入中國,是套用網路提供印刷服務的解決方案,客戶使用個人計算機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印刷品。

特種印刷

所謂特種印刷,就是通過特種設備、特種技術來印刷那些常規設備和技術不能印刷的產品和介質。能進行這種印刷的設備主要有:絲網印機,凹印機,平版UV印表機,UV膠印機。

除普通紙張印刷外,其他承印材料的印刷幾乎都可劃歸特種印刷範圍,如金屬薄板印刷(印鐵)、貼花印刷、軟管印刷、玻璃容器印刷、積體電路板印刷。

除常規的印刷方式(膠印、凸印、凹印、絲網印刷)外,其他印刷方式也都可以劃歸特種印刷的範圍:如靜電印刷、熱轉印、噴墨印刷、電磁印刷、立體印刷(含全息印刷)和盲文印刷等。

除使用常規油墨外,使用其他特殊油墨(如防偽油墨)的印刷方式幾乎都可以劃歸特種印刷的範圍。如使用玻璃、陶瓷、搪瓷印刷油墨,金屬印刷油墨,防偽油墨,熱轉印及水轉印油墨,導電油墨進行印刷的印刷方式。

印刷發展史

印刷術起源於中國,發源於中國人獨有的印章文化,它是由拓石和蓋印兩種方法逐步發展而合成的,是經過很長時間,積累了許多人的經驗而成的,是人類智慧的結晶。現存最早文獻和最早的中國雕版印刷實物是在公元600年,即唐朝初期。

7世紀,唐朝初期出現雕版印刷。

宋仁宗慶曆年間(1041-1049),畢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這是有記載的世界最早的活字印刷術。

1241年至1250年楊古為忽必烈的謀士姚樞用活字版印刷朱熹《國小》、《近思錄》和呂祖謙的《經史論集》等書散布四方。

元代科學家王禎(1260-1330)發明木活字版(亦有人支持宋代就有木活字本,而且提出了幾種版本加以證明。其中常被人們提到的是被稱為宋本活字本的《毛詩》。由於該書的《唐風·山有樞》篇內的一版中“自”字橫排著,完全可以證明是活字版。

王禎在《農書》中敘述木製活字:“今又有巧便之法,造板木作印盔,削竹片為行,雕版木為字,用小細鋸鎪開,各作一字,用小刀四面修之,比試大小,高低一同。然後排字作行,削成竹片夾之。盔字即滿,用木榍榍之,使堅牢字皆不動。然後用墨刷印之”。王禎用木活字在1299年印刷六萬字的《旌德縣誌》100部。

中國金屬活字的早期記載,見於元代科學家王禎(1260-1330)在《造活字印書法》(1298):“近世又鑄錫作字,以鐵條貫之,作行,嵌於盔內,界行印書,但上項字樣,難以使墨,率多印壞,所以不能久行。”

元朝(1271-1368年)已有雙色紅、黑套印之書籍。

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浙江奉化縣尹馬稱德,用十萬木活字,排印《大學衍義》四十三卷二十冊。

明代用木活字排印的印刷物包括《壁水群英待問會元》、《四友齋叢說》、《晏子春秋》、《小字錄》、《欒城集》等。

明朝時期(1368-1644年),出現了雙色、四色套印的印刷品,能印出多層次的彩色印刷品。

15世紀中葉,約翰·谷登堡(1397-1468)從1436年開始研究活字印刷,1440年製成螺鏇式手板木質印書機,1445年開始設廠印書。直到1477年幾乎傳遍了歐洲並在歐洲流行開來,成為現代印刷術的起源。

1589年,西方的鉛活字和印刷機傳入中國,中國出版業開始以鉛活字印刷出版圖書。1590年用西方活字印行最早的圖書——《日本派赴羅馬之使節》(拉丁文),1819年印行了鉛活字本的《新舊約聖經》(漢字)1838年英國人台約爾在新加坡製成一套漢文鉛字,1842年被報到香港1844年美國人谷玄在澳門設花華聖經書房,利用台約爾的這套鉛字經營鉛印業務。

清世宗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詔令制木刻活字。253500個木刻活字,在一年內全部完成,排印了2300卷《武英殿聚珍版叢書》。金簡在圖文並茂的《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一書中記述造木活字的程式。

1845年.德國又生產了第一台快速印刷機。

1860年,美國生產出第一批輪轉機。以後德國又相繼生產了雙色快速印刷機、印報紙用的輪轉機,以及雙色輪轉機,到1900年又製成了六色輪轉機。

從1845年起,大約經過一個世紀的時間,各工業已開發國家都相繼實現了印刷工業的機械化。

1859年美華書館遷往上海,在這一年由該館技師美國人姜別利改進了漢文活字規格,定出了37種標準,奠定了漢文鉛字制度的基礎。他又創造了電鍍字模,發明了元寶式排字架。他還把中文鉛字分成常用、備用和罕用三類,每類都以《康熙字典》部首檢字法排列。提高了鉛印書的生產效率。從此中國開始創辦活字印刷機構,印刷業逐步走上了機械化的道路。與此同時,西方石印術也傳入中國並得到相當的發展。凹版印刷術世紀末期也開始在中國使用,圖書產品的形式也發生變化——精裝與平裝開始出現。

印刷要素

常規印刷必須具備有原稿(original)、印版(plate)、承印物(承印材料,substrate)、印刷油墨(printing ink)、印刷機械(printing machinery)五大要素,才能進行印刷。下面是對印刷的五要素進行詳細介紹:

原稿

印刷版是印刷品的依據,而原稿(Original)又是印刷完成圖像複製過程的原始依據,一般為實物或載體上的圖文信息,若原稿種類不同,必須用不同的製版和印刷方法,以使印刷品忠於原稿,將原稿的文字,圖像色調,能迅速而忠實的大量複製。

欲期複製品的再現效果優良,必須有合乎製版通性及印刷通性的原稿。無合乎標準的原稿而欲獲得優美之印刷品,實同緣木求魚。

印刷所用原稿,概分文字原稿、圖畫原稿、照相原稿等類。

文字原稿有手寫稿、打字稿、印刷稿之別,可視需要,用為排版或照相之依據。供排版用者,必須清晰;供照相用者,除清晰而外,還須線畫濃黑,反差鮮明者方為適用。

圖畫原稿,有連續調(Continuous Tone)圖畫及線條圖畫之別,後者如漫畫、圖解等;前者如碳畫、水彩畫、國畫、油畫等是。其中又各有單色及彩色之分。此類原稿,在複製之前,必經照相,故其色調以適合感光材料特性為佳。

照相原稿,有黑白照相與彩色照相之分,又各有陽像及陰像之別,並包括傳真照片及分色負片在內。總之,以濃度正常,反差適中者方可供複製之用。

凡用於照相之原稿,又可概分為反射原稿(Reflection Copy)與透射原稿(Transparency Copy)兩大類。前者為不透明稿,如圖畫及曬印之相片等。後者為透明稿,如幻燈片、透明圖等。

新近已有用實物直接分色者,可免拍攝原稿之浪費與色調損失。

印刷版

因原稿之類型不同或印刷目的不同,須用不同之製版方法,方能經濟有效,且使原稿色調忠實再現,甚或更為美化,增加神韻。

印刷版(Printing Plate),一般有凸版(Relief or TypographyPlate)、平版(Planography or Lithography)、凹版(Intag-lio or Gravure)及孔版(Silk Screen or Porous)等四類。

凸版者,印紋部分凸起,印刷時使沾著印墨色材,無印紋部分則低下,使不沾著印墨色材,故能印刷。凸版又有雕刻版(Block Plate),活字版(Movable Type),照相版(Photoengraving)、複製版(Duplicate Plate)及電子凸版(Electronic Engraving)等。活版之特點,在印製過程中,發現錯誤,有隨時改正之機會,墨色表現力強,大量印製或小量印刷均所適宜,故多用以承印書籍、報章、雜誌、卡片、文具之類。

平版者,有印紋部分與無印紋部分,在版面上保持同高程度,印紋部分使其吸收印墨而排拒水分,無印紋部分使其吸收水分而排拒印墨,因水與脂肪不能混合而互相反撥,故能印刷。平版又分平面版(Surface Plate)、平凹版(Deep-Etch Plate)、平凸版(DryOffset Plate)等三大類。平版之特性在製版快速,版面較大、便於套印彩色,而且成本低廉,雖耐印量及表現力稍不及凸版,但其承印範圍最廣,舉凡書、報、雜誌均可承印,而一般圖片及彩色印件,幾全屬平版所印。

凹版者,印紋部分下陷,用以裝存印墨,無印紋部分即為平面,平面所上之墨,必須擦除,使不留印墨,印刷時加壓於承印物上,使與凹陷槽內印墨接觸吸著於紙上而完成印刷。凹版又分雕刻凹版(En-graving Plate)、電鍍凹版(Electroplating)及照相凹版(Photogravure)等類。凹版之特性,在墨色表現力特強,雖製版繁難,但印品精美。故多用以承印鈔券、郵票、股票及其他有價證券與藝術品等。因其墨層高於紙面,照相複製困難,具有防止偽造功能。照相凹版,亦多用為商業。

孔版者,原稱絲網印刷或稱絹印,屬特刷類。印墨系自印版正面壓擠透過版孔,而印於版背(下)面之承印物上。依製版分謄寫孔版、打字孔版、絹印孔版、照相孔版等類,如普通之油印即屬其類。孔版適於特殊表面的印刷,諸如曲面、粗糙面、光滑面、金屬面、非金屬面、布匹。

將來的印刷,可能會無須印刷版。如靜電印刷、噴墨印刷、鐳射印刷等,現已開始付諸實用。

油墨

印刷品乃由印刷墨(Printing Ink)在承印物上固化皮膜之表現,故印墨品質之良莠,關係成果好壞至鉅。

印刷墨之組成,系由四部分混合調煉而得:一為舒展劑(Vehicle又名連線料),以亞麻仁油、桐油、松香油、煤油、人造樹脂等熬煉而成之溶劑,以及用樹脂等溶於松節油或百油精之粘劑,後者稱凡立水或凡立(Varnish)。二為顏料(Pigments)為印墨之染色料,分有機顏料、無機顏料、植物顏料、礦物顏料等。三為乾燥劑(Driers),使印墨脂肪在承印物上快速乾燥者也,多用金屬皂類,如錳、鈷、鉛等及一般性者如鈣、鐵、銅、鋅、鋯等。四為填充劑(Filling Up)使印墨增加濃度,兼有擴散作用及潤滑功效,常用玉蜀黍粉、氧化鎂、碳酸鈣、碳酸鋇、氧化鋁、臘脂及凡士林。

印刷墨之特性及品質好壞,與其合成材料及調煉處理過程有關。用樹脂與塑膠等調製之印墨,已日漸增多。

發展中之印墨,概分熱固型油墨(Heat Set Inks)、快乾油墨(Quick Setting Inks)、亮光油墨(High Gloss Inks),臘質油墨(Wax Set Inks)、韌性油墨(Flexographic Inks),水氣凝固油墨(Steam Set or Moisture Set Inks)、紫外光凝固油墨(Ultraviolet Set Inks)等類。

承印材料

印墨自印版移轉於承印材料(Printing Materials)上,便得印刷物。故承印材料之於印墨,正如土壤之於植物,社會環境之於個人,其影響之大,自不待言。

普通承印材料系指紙張而言。紙有新聞紙、印書紙、模造紙、道林紙、銅版紙、鈔券紙、包裝紙、招貼紙、牛皮紙,打字紙、油光紙、毛邊紙、紙板、賽珞芬紙、膠木紙、防火紙、柏油紙、衛生紙、聖經紙等。

紙的一般特性,須由其平滑度、厚度、勻度、色度、緊密度、韌性、著墨性、滲透性、伸縮性、酸鹼性等而定。

紙之製造,系由四種材料混合後抄造而成。一為纖維,系用棉、麻、竹、木、稻草、蔗渣等造成之紙漿。二為填料,系用白土、石膏、石綿等混入紙漿,以使紙面平滑而有韌性。三為粘料,系用樹脂、澱粉等加入,以防墨跡擴散。因為色料,以調整紙張色度。

紙張標準尺幅以31"×43"為一全張。對開則為31"×21.5",其餘四開、八開以此類推。每500全張紙稱為一令,一令之重量大者,其紙厚;輕者紙薄。如60磅紙,即500張其重60磅,120磅紙則500張共重120磅,故120磅紙必較60磅紙厚增一倍。克重從60磅到250磅不等。再厚則屬紙板。

不同的印刷方式需要不同性質的紙張:凸版印刷紙、新聞紙、膠版印刷紙、銅板紙、書皮紙、字典紙、拷貝紙、板紙。

特殊被印材料,屬軟質者有玻璃紙、維尼龍、聚乙烯,布類、裱合材料等。半硬性者有塑膠、賽璐珞、波型紙板、厚紙板等。硬性者有鐵皮、(鋁皮等金屬材料)木板、夾板、玻璃、陶器、硬塑膠等。

印刷設備

印刷機因印版之型式不同,約可分五類:即凸版印刷機(Typogra-phic Printing Press)、平版印刷機(Lithographic Printing Press)、凹版印刷機(Intaglio Printing Press)、孔版印刷機(Silk Screen Printing Press)及特殊印刷機(Special Printing Press)。

凸版印刷機,有平版平壓式的圓盤機、平版圓壓式的平床機、及圓版圓壓式的輪轉機等。

平版印刷機,有平版平壓式的手搖百印機、轉版機,平版圓壓式的平床印刷機、珂羅版(Collotype)印刷機,圓版圓壓式的間接橡皮印刷機、及輪轉印刷機等。

凹版印刷機,有平壓式的手搖凹印機、圓壓式的平台凹印機,輪轉式的凹印機等。

孔版印刷機有手推式油印機,輪轉式油印機、手推式絹印機,電動式絹印機等。

特殊印刷機有車票印刷機、商標印刷機、軟管印刷機、曲面印刷機.靜電印刷機等。

根據印版及輥筒壓印方式不同,印刷機大致可分為平壓平式印刷機、平壓圓式印刷機、直接圓壓圓式印刷機、間接圓壓圓式印刷機等四類。

根據一次印刷墨色的多少,印刷機可分單色印刷機、雙色印刷機、四色等機、五色印刷機、六色印刷機等。

根據印刷幅面大小的不同,印刷機大致可分為全張印刷機、對開印刷機、四開印刷機、六開印刷機、八開印刷機等。

常見印前設備

立式/臥式/吊式製版照相機 電子分色機 平面掃瞄器 滾筒式掃瞄器
雷射照排機 膠印打樣機 軟片沖洗機 拷貝機
復片機 樹脂版製版機 柔性版製版機 烘版機
曬版機 CTP系統 連曬機 顯影機
烤版機 留版機 打孔機

常見印後設備

折頁機 切紙機 UV上光機 覆膜機
模切機 膠裝聯動線 騎馬釘聯動線 打捆機
滾切機 膠印機 彩印機 商業輪轉機
膠裝機 覆膜機 裝訂機

印刷市場

整個印刷市場發展迅速,越來越多的印刷人參與到這個行業當中,大大小小的印刷廠和業務人員猶如雨後春筍般升起。整個印刷行業,由印刷廠和業務人員組成,兩者都是各種獨立的群體。一般的印刷廠很少有業務人員,或者幾個別的業務人員。而很多業務人員,我們整體在市面上見到的印刷業務人員更多的是一種中介,他們接到活後,一般再找合適的廠家印刷。一般一個印刷廠靠一群這樣的業務員養活著,同時一個業務員靠著幾個印刷廠養活著。彼此之間形成了一種相互不能夠離開的關係。這就是的實際操作模式。另外網際網路的競爭也是很激烈,百度的競價排名和關鍵字最佳化賣得很熱,很多印刷公司通過網路接活,從而做到坐等式的行銷。這就是整個印刷行業的商務行銷模式。

新的印刷技術

數字連線

印刷作業被製作成電子檔案,所有檔案的傳輸都是通過高速遠距離通訊進行傳遞。一些情況下可能是T-1或T-3線路或ISDN或任何一種其他的通訊方式:而其他的情況可能是通過Internet或Intranet進行檔案的傳遞。傳遞的檔案包括電子工作單,以及用於數字工作流進行過程中不同步驟的自處理檔案,將客戶和印刷服務有機的連線起來,這是以往從來沒有的現象。

遠程打樣

打樣是印刷工業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在進入工作流程之前進行打樣是非常有意義的,而在客戶自己的辦公室中就能出樣張使打樣更加有意義。問題在於如何對傳送回客戶那裡的檔案進行色彩管理。無論是噴墨打樣還是熱升華打樣,或者其他類型的列印,檔案在傳給客戶之前都需要對它們進行專業處理,使檔案具有一定的顏色控制。帶有網點和不帶網點的爭論將一直繼續到下一個世紀。

無水印刷

無水印刷在減少浪費和提高質量方面的優點是顯而易見。但還只有極少的印版供應商,而且印刷也非常特殊,這大大限制了它被廣泛接受。CTP系統通過幾家供應商生產數字無水印版,一些印刷機已準備好製冷系統等待無水印刷的接入。無水印刷只使用一種液體——油墨,而不再使用潤版液。市場上對這種新的印刷方法的需求正在增多。

CTP技術

CTP技術幾大優點在於:a.消除了從膠片到印版過程可能引起的一些問題;b.可以更快地定位,這是因為CTP設備可以使網點放置的位置更加精確;c.省掉了操作步驟可以使印刷周期更短;d.多數情況下可以保證質量更好。銷售數字表明,CTP正占領這個市場。

流程

像素到頁面到產品。過程控制一直都是自動的,從數字的頁面到最終的產品。考慮使用內部的條碼進行跟蹤,可從建立一個作業開始知道當前狀態下各個方面作業進展的狀況。如果CIP3是開放的、非私有的方法,它就是可以接受的方法。否則,市場不得不去尋找更好的方法。

技術集成

將一台噴墨系統放入印刷機中就是實現技術集成的一個例子。聽說的最好的一個系統集成的例子是Indigo和Xeikon印刷機共同提供的彩色印刷服務。首先使用Xeikon印刷機印刷大量的印張,然後在Indigo機器上印刷黑色油墨使印品更具特色。膠印機和噴墨印表機的集成,這些努力是印刷複製的效果更好。

一份數字檔案多次輸出從一份檔案-套用檔案和已RIP的檔案之間的檔案-輸出到任何打樣或印刷設備成為可能。Acrobat PDF是最有希望的方法,它可以將檔案從生成檔案的設備到複製檔案的設備之間移動,消除了PostScript的無能,加快了工作流程。

可變數據

可變數碼印刷 可變數碼印刷

無論使用色粉還是噴墨,電子印刷正在快速地發展,正如一些新的中檔數字彩色印刷系統正在進入市場。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Xerox Docucolor系統和Cannon CLC1000系統的銷售量已經超出了高檔數字印刷機的所有銷售量。它們具有輸出直接郵件和定製產品的能力,典型的套用就是新型的防偽印刷。

數字廣告

無論是以TIFF/IT還是PDF格式,廣告都將以電子檔案的形式插入到報紙和雜誌之中,因為這些出版物都將由CTP輸出。這裡提到最大的新聞就是“placed PDF”將允許這些智慧型檔案直接插入到QuarkPress或PageMaker頁面中,檔案中可以包括文本、圖像、色彩、字型和其他的一些信息。

有關印刷方面的相關詞條

印刷:文字的藝術

印刷術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它和指南針、火藥、造紙共稱為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