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版

鉛版

鉛版是指:把鉛合金熔化後灌入紙型壓成的印刷版。薄鉛版是指:厚度在2 mm左右的鉛合金複製版。平鉛版是指:供平壓平型和圓壓平型印刷機使用的平面形鉛版。

概述

鉛版鉛版

十九世紀初期,由西方傳入中國的鉛活字製作技術,在此後的發展中,銅模製作可謂日新月異,鉛活字鑄造也隨之改進,並由手工操作向機械化發展。起初,澆鑄鉛字用的是手拍鑄字爐,後來改用腳踏鑄字爐和手搖鑄字爐,速度增至每小時鑄字七八百枚。到民國初年商務印書館引進"湯姆生自動鑄字爐",不僅鑄字已日造一萬五千餘枚,且鑄出鉛字不必加工即可直接使用。至此,鑄字技術已臻於成熟。

燈光鉛版

鉛版鉛版

燈光鉛版是在拍攝過程中(尤其是室內拍攝)必不可少的燈光道具。
此道具由許多的小正方格組成,尺寸可以依情況改變。它可以使強光經反射後成為軟光(無明顯的輪廓),對演員,鏡頭均無影響。

複製版

鉛版鉛版印刷品

紙型澆鑄鉛版製成的印版,通常稱其為"複製版"。複製版的製作工藝,是首先按要求排成與鉛活字版直接印刷完全相同的活字版,再以活字版為母版用泥或專用厚紙壓製成稱作泥型和紙型的陰文型版,然後用泥型或紙型澆鑄鉛版,最後用鉛版(整版)作為印版裝機印刷。這一工藝技術的發明和套用,標誌著近代的凸版印刷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
紙型是法國人謝羅於1829年發明的。到1871年,美國人B.B.Blackwell創用薄鉛版,墊以木底印刷。紙型的發明套用,使凸版鉛印技術趨於成熟。當時一副紙型可以澆鑄鉛版十餘次。這樣,鉛活字版排好後,一經打成紙型,即可拆版還字,留存紙型待用。紙型不僅便於保存,且因其輕便,可以運往遙遠的外地,多地印刷。為書刊、尤其是報紙的印刷與發行,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澆鑄工藝

casting technique
鉛版鉛版

澆鑄工藝是用鑄造機進行首飾的成批生產的方法。該方法具有提高工效,降低成本的優點。加工程式如下:
根據首飾設計樣本製成橡膠模具;用橡膠模具通過注蠟製成蠟模具;將蠟模具種成蠟樹;將放有蠟樹的筒注入石膏,製成石膏模具;將石膏模具放入烘爐內烘乾,並加熱至石膏模具脫蠟;將呈熔融狀態的金注入石膏模具中;清洗去石膏,再進行拋光、鑲嵌等程式即可。

危害

鉛版鉛版

慢性毒性:長期接觸鉛及其化合物會導致心悸,蜴激動,血象紅細胞增多。鉛侵犯神經系統後,出現失眠、多夢、記憶減退、疲乏,進而發展為狂躁、失明、神志模糊、昏迷,最後因腦血管缺氧而死亡。血鉛水平往往要高於2.16微摩爾/升時,才會出現臨床症狀,因此許多兒童體內血鉛水平雖然偏高,但卻沒有特別的不適,輕度智力或行為上的改變也難以被家長或醫生髮現。這也是為什麼兒童鉛中毒在國外被稱為“隱匿殺手”的原因。
致癌:鉛的無機化合物的動物試驗表明可能引發症。另據文獻記載,鉛是一種慢性和積累性毒物,不同的個體敏感性很不相同,對人來說鉛是一種潛在性泌尿系統致癌物質。
致畸:沒有足夠的動物試驗能夠提供證據表明鉛及其化合物有致畸作用。
致突變:用含 1%的醋酸鉛飼料餵小鼠,白細胞培養的染色體裂隙-斷裂型畸變的數目增加,這些改變涉及單個染色體,表明DNA複製受到損傷。

鉛版鉛版
鉛為帶藍色的銀白色重金屬,它有毒性,是一種有延伸性的主族金屬。熔點327.502℃,沸點1740℃,密度11.3437g/cm^3,硬度1.5,質地柔軟,抗張強度小。
鉛是人類最早使用的金屬之一,公元前3000年,人類已會從礦石中熔煉鉛。鉛在地殼中的含量為0.0016%,主要礦石是方鉛礦。鉛在自然界中有4種穩定同位素:鉛204、206、207、208,還有20多种放射性同位素。
金屬鉛在空氣中受到氧、水和二氧化碳作用,其表面會很快氧化生成保護薄膜;在加熱下,鉛能很快與氧、硫、鹵素化合;鉛與冷鹽酸、冷硫酸幾乎不起作用,能與熱或濃鹽酸硫酸反應;鉛與稀硝酸反應,但與濃硝酸不反應;鉛能緩慢溶於強鹼性溶液。
鉛主要用於製造鉛蓄電池;鉛合金可用於鑄鉛字,做焊錫;鉛還用來製造放射性輻射、X射線的防護設備;鉛及其化合物對人體有較大毒性,並可在人體內積累。鉛被用作建築材料,用在乙酸鉛電池中,用作槍彈和炮彈,焊錫、獎盃和一些合金中也含鉛。

相關條目

凹版
凸版
印刷
膠印
銅版
鋅版
印刷
膠印

印刷:文字的藝術

印刷術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它和指南針、火藥、造紙共稱為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