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盒

墨盒

墨盒,現代墨盒主要指的是噴墨印表機中用來存儲列印墨水,並最終完成列印的部件,主要分為分體式墨盒和一體式墨盒。舊時指人們用來裝盛墨汁的文房用具。墨盒銅質便於刻雕,繪畫題詩,工精雅致,備受講究生活情趣的讀書人歡迎。1933年,魯迅編《北平箋譜》,選入其摯友陳師曾銅墨盒作品多件,對其墨盒藝術讚譽有加:“義寧陳君師曾入京,初為鐫銅者作墨盒、鎮紙畫稿,俾作雕鑲,即成拓墨,雅趣盎然。墨盒的收藏價值主要體現在名號、題材、雕工、年代、藝術價值這幾個方面。

基本信息

概念

印表機墨盒印表機墨盒

墨盒主要指的是噴墨印表機(包括噴墨型多功能一體機)中用來存儲列印墨水,並最終完成列印的部件。

木匠墨盒

木匠常用於建築時劃線所用。

收藏知識

墨盒是中國文化中的文房四寶之一。古時候文人書桌案几上使用、賞玩的文房用品,一般大不盈尺,小不足寸,多用銅製,內放絲棉,吸墨存貯,供筆蘸舔。因其攜帶方便,經久耐用,流用開來。墨盒銅質便於刻雕,繪畫題詩,工精雅致,備受講究生活情趣的讀書人歡迎。

我國銅墨盒的發展歷史並不長。據鄧之誠《骨董瑣記全編》記載大約始於嘉慶、道光之際。而從考古發掘資料看,南京明代吳禎墓葬室石壁龕曾出土一件銅墨盒,可見銅墨盒至遲在明代就已出現。

清震鈞《咫尺偶聞》云:“墨盒盛行,端硯日賤,宋代舊坑,不逾十金……”可見這時銅墨盒已成為當時文人雅士的時髦之物。同時為追求韻味,相應的製作工藝也愈發講究,如著意在盒蓋及四周,施以書畫設計和銅刻技巧。一時刻銅墨盒的工藝盛行,水平也頗高。到了清末民初,一些官僚士紳、文人學士之間,興起了一股互贈銅墨盒之風。

魯迅先生對銅墨盒也十分喜好。1933年,魯迅編《北平箋譜》,選入其摯友陳師曾銅墨盒作品多件,對其墨盒藝術讚譽有加:“義寧陳君師曾入京,初為鐫銅者作墨盒、鎮紙畫稿,俾作雕鑲,即成拓墨,雅趣盎然。”

銅墨盒大多以白銅、黃銅製作外殼,也有鎏金、白銀的,以紫銅為內膽。通常可分成底和蓋兩部分。盒內則以石硯片作筆舔,並襯以棉花等物以作吸收和儲存墨汁之用。銅墨盒形狀各異,常見的有長方形、正方形、圓形,還有六角形、八角形、扇形、葉形、菱形、桃形、琴形、鼓形、梅花形、琵琶形等等。

從題材上看,“歲寒三友”深為文人雅士所喜愛。以松、竹、梅的高風亮節、傲骨挺拔來表示自己的人格、情操。雕刻則多以陰文、陽文、雙鉤線刻為主,銘刻題材多為書法、繪畫、篆刻等,舊時銅墨盒上的文字、圖案集裝飾性、藝術性為一體,有淺刻、線刻、陰雕陽刻結合,書法詩文吉祥佳句、名家繪畫等都可融於銅墨盒的雕刻藝術之上。可以說,小小一方墨盒,承載著中國文人的文化品位與能工巧匠的奇妙構思,也正因為如此,大大提升了銅墨盒的收藏價值。

墨盒的收藏價值主要體現在名號、題材、雕工、年代、藝術價值這幾個方面。其中名號主要是看作者和作坊。清末至民國時期,刻銅墨盒的名家有陳寅生、張樾臣、萬禮齋等,他們刀法清新,藝術性強,備受收藏愛好者青睞。此外,還有韓子固、竹庵、義合成、京明齋、古松齋等。題材上可取山水人物、花鳥魚蟲,但無論是那種題材,都是以出自名家手筆的最為重要。雕工則是看作者的工藝技巧。藝匠們以銅為紙,以刀代筆,技法多端,千變萬化,非仿製者呆澀刀工所能媲美。年代上則是以清末民國初期之際的刻銅墨盒為首選,其升值空間大,民國後期至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銅墨盒價格則一般。藝術價值上看,素麵無繪刻或繪刻粗陋價值較低,當優先選擇書畫雋秀、布局合法、線條流暢明快者收藏。

隨著墨盒收藏價值的提升,市場上也出現了一些品質低劣、仿作的贗品。常見的作偽方法一是老盒新工,二是新盒新工。“老盒新工”即在老的銅墨盒上刻上山水或書法,刻工相對拙劣,或在有工藝的老銅墨盒上補刻名家款識,但刀法與原刻不一致。也有用機器將古代繪畫或書法縮小刻於老銅墨盒之上再作舊的,初看工藝精湛,令人嘆為觀止,仔細辨認,刀法缺乏神韻,沒有虛實輕重的變化。“新盒新工”大多是在新墨盒上以模具壓制書法,這類作品則較易識破。

有關印刷方面的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