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官窯博物館

南宋官窯博物館

南宋官窯博物館位於杭州西湖風景區南緣,閘口烏龜山南麓,是一個以宋代建築形式為原形的仿古博物館。中國第一座陶瓷專題博物館。在杭州眾多的文物古蹟中,有一處著名的瓷器生產遺址,蜚聲海內外,這就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的南宋官窯。八百多年以前,南宋官窯曾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寫下了濃重一筆,在杭州留下了陶瓷文化的歷史足跡。南宋官窯遺址是直接體現南宋官窯生產規模、工藝流程和產品特徵的著名古窯址,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和豐富的陶瓷工藝內涵,歷來倍受矚目。

基本信息

簡介

南宋官窯博物館南宋官窯博物館

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位於杭州玉皇山以南烏龜山西麓,地處西湖風景區南緣,是中國第一座在古窯址基礎上建立的陶瓷專題博物館。
南宋官窯博物館占地面積約1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364平方米,由展廳和郊壇下官窯遺址保護建築兩部分組成,1992年正式對外開放。隨著杭州歷史文化資源發掘保護工作的不斷深入,於2002年進行了擴建和陳列改造。經改造後的南宋官窯博物館,全方位展示了南宋官窯的風韻與特色,既突出官窯的歷史、工藝和美學價值,又充分反映官窯與南宋宮廷文化及社會習俗的密切相關性。
南宋官窯博物館陳列雅致、內涵豐富、環境清幽,自建成以來對弘揚中華陶瓷文化,普及陶瓷知識,突顯杭州南宋故都歷史風貌起到了良好的展示和傳播作用,被授予浙江省文明博物館和省、市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稱號。自2003年5月18日起,已免費對社會開放。

2011年8月20日中午,在央視新聞頻道專題片《壺王真相調查》中,故宮博物院陶瓷專家楊靜榮,公開質疑這把長沙窯大執壺為贗品。

在央視採訪中,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楊靜榮公開表示,這把“長沙窯大執壺”是上世紀90年代後生產的仿品,窯址裡面沒有出土過類似器物,從使用功能上判斷,壺把明顯無法承受壺內盛滿液體後的重量。此外,壺在造型和釉面上都存在疑問。

對於此次質疑,南宋官窯博物館館長鄧禾穎作出回應:這批藏品的徵集均符合相關程式,整個過程透明清晰。今後如何處理,我們正在研究。

主要展廳

中國陶瓷文化陳列廳
官窯二期對文物陳列的主題設計不再是單純的陶瓷發展史,而是以陶瓷文化為落腳點,以“人”為本,突破傳統器物呆板的陳列方

南宋官窯博物館南宋官窯博物館
式,將中國陶瓷文化的輝煌與古人的生活狀態生動地結合起來加以展示,它帶給我們的不再是冷冰凍的考古文物,而是雖已逝去,卻依舊鮮活的"人"的世界。其中陶瓷與中國文化展廳分為七部分,以花朵狀有機排列,相互交融,彼此呼應,給人一種開放容納之感。分別介紹了陶瓷與飲食起居文化、茶酒文化、書齋文化、帝王貴胄文化、喪葬文化、宗教文化等關係;而花蕊處是博物館珍藏的陶瓷小雕塑,這些歷代瓷塑靈動傳神,將曾經的市井百態、大千世界形象生動地濃縮於方寸之間。

通過文物、場景、版面的巧妙搭配,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場面,直觀的反應了文物的各種信息,打造了一個觀眾看得懂,願意看,具有強烈的"親民"特色的陳列。展覽還運用高科技手段,努力提高觀眾的互動性和參與性。如博物館專門設定了一個觀眾動手區域,安排有陶瓷拼裝、釉變、器物連連看,物歸原主四個非常吸引觀眾尤其是青少年群體的陶瓷遊戲以及陶瓷知識多媒體查詢系統。觀眾在此可通過生動而有趣的遊戲對陶瓷知識有一個更直觀的認識,真正達到寓教與樂的目的。
陶藝培訓教育中心
是官窯二期建設的一個重心,300平方米建築面積,寬敞明亮、設施先進的培訓大廳,可同時容納近百人,兼具培訓和實踐雙重功能,拉坯、捏塑、盤築、彩陶各種項目一應俱全,專業的陶藝老師將指導你製作陶瓷器。在這自由創造的世界之中,您會找到自己的樂趣和天地,任意揮灑著想像,展示個性,實現自我,體會著藝術創作的快樂。
臨時展廳
200平方米的臨時展廳雖然不大,卻是官窯博物館對外展示交流的重要平台。在中國陶瓷文化陳列開放的同時,一台當代陶藝大餐--"景德鎮、西安、杭州三地陶藝家作品聯展"也將在此隆重推出。

展覽內容

第一部分
陳列的第一部分為《歷代陶瓷》,設在第一展廳,展示了具有代表性的歷代古陶瓷近百件,從新石器時代的良渚黑陶直至明、清時期的青花瓷、顏色釉瓷和彩繪瓷,按時代順序陳列.其中引入注目的是六朝浙江青瓷和宋代龍泉窯、定窯,鈞窯、耀州窯、磁州窯、建窯和景德鎮青白瓷等七大窯系的瓷器,文物展品配以圖表.文字版面,勾勒出中國陶瓷發展史的總體脈絡,特別是突出反映了末代瓷業的繁榮興旺,為觀眾了解南宋官窯創造了一個由淺入深的前提。

第二部分
陳列的第二部分《南宋官窯》,是全館陳列的中心,設在第二展廳,從歷史風貌、製作工藝,器物賞析三個角度,通過展示大量的出土文物、標本,結合圖版、文字、景箱等輔助材料,系統介紹了南宋官窯建立、發展的淵源南宋官窯瓷器的造型風格、胎釉特點、裝飾藝術及美學內涵,南宋官窯製作工藝的全部過程及其獨樹一幟的高超之處,生動地再現了南宋官窯的蓋世光采,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南宋時期杭州的都市風貌和當時制瓷匠人們的聰明才智。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古瓷新葩》設在第三展廳,薈萃了國內仿古瓷的一批精品,系國內有關科研、生產單位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運用現代技術精心製作的仿古瓷佳作,反映了當今人們對傳統陶瓷文化的弘揚和發展。

第四部分
第四部分為南宋官窯作坊遺址展示.南宋官窯的作坊遺址平面呈長方形,主要有練泥池、成型工房、陶車坑、擋土牆、晾坯場、素燒爐、索燒坯堆、釉缸,修坯上釉工房、成品堆放屋、排水溝等12處遺蹟,體現了南宋官窯的各個重要生產環節,是一處不可多得的真實歷史現場。作坊遺址罩護於專門興建的保護廳內,避免了自然因素對遺址的直接侵害.廳內四周設高架的參觀廊,既把人流與遺址適當地隔開,又便於觀眾以俯視角度參觀。

第五部分
第五部分為南宋官窯龍窯遺址展示。南宋官窯的龍窯依坡而臥,頭低尾高,象一條向下俯衝的火龍。整條龍窯可分為窯頭、窯室、窯尾三段,長40.8米,平均寬2米,頭尾高差7.2米,用磚坯砌築的窯體輪廓清晰,氣勢恢宏。龍窯遺址被保護在順勢而建的龍窯保護廊內,兩側是階梯狀的參觀道,供觀眾拾階而上,憑欄觀賞。

精品展示

南宋官窯青瓷鴨形器南宋官窯青瓷鴨形器

1)南宋官窯青瓷玉壺春瓶老虎洞窯址出土)
高22.2厘米口徑5.6厘米底徑8.5厘米
敞口,圓唇,細頸,溜肩,鼓腹略垂,圈足。深灰胎較薄,胎體堅緻。施灰青釉,釉面亮而透明,紋片稀疏。圈足露胎處呈紫灰色。

2)南宋官窯青瓷梅瓶(老虎洞窯址出土)
高32厘米口徑6.5厘米底徑9厘米
小盤口,束頸,圓肩,圓鼓腹斜收,平底,暗圈足。深灰胎,施灰青釉。墊燒,足端呈紫紅色。

3)南宋官窯青瓷盞托(老虎洞窯址出土)
高6.6厘米口徑10.6厘米底徑9.1厘米
盞斂口圓唇,弧腹中空,與托連成一體。托作高足盤形,尖唇上翹,圈足。深灰胎,施青釉,略泛黃。墊燒,足端呈紫灰色。

4)南宋官窯青瓷樽式爐(老虎洞窯址出土)
高14.8厘米口徑19.5厘米底徑18.7厘米
直口,方唇,筒腹,平底內凹,三個獸蹄形足。外腹飾四組三道凸弦紋。淺灰胎較厚,灰青釉較薄,有細密開片。裹足支燒,外底有六個支釘痕。

5)南宋官窯青瓷花盆(老虎洞窯址出土)
高20厘米口徑23.5厘米腹徑21厘米底徑11.2厘米
渣斗形,圓唇,口、頸呈喇叭狀,斜肩,圓腹,下腹斜收,足外撇,足面刮釉露紫胎,略顯粗糙,底心有一小圓孔。唇外貼飾一道水波紋,肩部、下腹各貼飾弦紋一周。施粉青釉,內壁釉色較勻,外壁釉色略泛灰,釉面有稀疏開片,薄胎厚釉,胎骨灰黑疏鬆。

南宋官窯青瓷花口壺南宋官窯青瓷花口壺

6)南宋官窯青瓷花口壺(郊壇下窯址出土)
高26厘米口徑10厘米底徑8.5厘米
撇口六分花瓣,圓唇,束頸,削肩,圓腹,六棱花瓣形圈足,器身分六棱與口、足相一致,渾然一體。肩部堆貼對稱的鋪首銜環,黑灰色厚胎,質細,粉青色厚釉,大開片,足底無釉,墊燒,呈紫黑色鐵足特徵。總體造型流暢勻稱,外觀厚釉滋潤如玉,為南宋官窯瓷器中的上品。

7)南宋官窯青瓷八卦熏爐蓋(郊壇下窯址出土)
高4.4厘米口徑18.5厘米
系覆蓋於熏爐頂部的圓形鏤孔頂蓋,因飾八卦及花卉紋,故名。熏爐蓋方唇平沿,頂心為笠帽形鈕,以蓋鈕為圓心,蓋面鏤刻有兩圈紋飾:內圈為兩組對稱的鏤空纏枝花草紋,外圈為鏤空八卦紋。鏤孔也是出煙孔,集實用功能與藝術造型於一體,顯示了工匠們的巧妙構思。

8)南宋官窯青瓷簋式爐(郊壇下窯址出土)
高10.5厘米口徑17厘米底徑13.5厘米
仿商周青銅簋式樣。侈口,束頸,大圈足外撇。腹上部有兩周弦紋,龍首形雙環耳。灰色胎,胎質較細,粉青色厚釉,質感如玉,器身密布紋片,紋片大小適中,有的開片夾雜有黃褐色。形制樸厚凝重,肅穆大方,屬南宋官窯經典之作,用於宮廷禮儀活動。

9)南宋官窯青瓷鴨形器(郊壇下窯址出土)
高17.1厘米橫10.4厘米
系鴨形器物所保存下來的鴨首、頸部和鴨身前半部分。圓弧形鴨頭,鴨嘴缺損,鴨眼為點狀孔;鴨頸線條流暢,弧度舒展;鴨身上部有殘存的凸起翅膀造型。整件器物內空,內外皆施釉,器形寫實,比例恰當,生動逼真,藝術性強,可能作為香薰使用。

南宋官窯青瓷花盆南宋官窯青瓷花盆

10)南宋官窯“大宋國物”墊餅(郊壇下窯址出土)
高1厘米直徑5.5厘米足徑3.2厘米
餅面平整,底有矮足。邊沿斜弧,足底鏇削不平。紅褐色瓷土胎,質細緻。平面刻劃“大宋國物”四字,字型草陋。面上殘留墊燒小圈足的印痕。

11)南宋官窯龍紋素燒盤底(郊壇下窯址出土)
高0.8厘米殘徑8.5厘米
盤底圈足。內底模印一條盤龍,以粗獷的線條刻劃表現龍的張吻吐舌、齜牙舞爪的威猛,無不反映出官窯工匠的高超技藝。

12)五代——北宋越窯青釉水波紋盞托
高7厘米托口4.5厘米盞口13.2厘米
為五代—北宋時期浙江越窯所生產,托盤呈花瓣狀,上刻水草形紋飾。盤心正中凸出一鼓腹托座,用以承托杯盤。座頂面飾有連珠紋,座壁飾覆蓮瓣一周,瓣尖微翹,外層七瓣,內層塑出瓣尖,間夾外層兩瓣之中。足壁有六道內凹壓線與足沿六出相連,造型精巧、別致。通體施青釉,釉色青中泛綠,猶如湖水一般,滋潤勻淨。

13)三國青釉堆塑罐
高35.6厘米口徑12厘米足徑15.4厘米
堆塑罐又稱穀倉或魂瓶。是三國兩晉時期長江中下游地區較為常見的陪葬器物。此罐深長腹,平底,上部為連體五罐,即中部為整器罐口,四側有四小罐相連。肩部四周堆塑人物、飛鳥及胡人臉。整器保持完好,釉面光潤,其堆塑人物、紋飾非常獨特,即是當時中外交流的反映,又體現出對人類生殖文化的崇拜,所具有的豐富內涵,是研究當時社會歷史的生動實物資料。

藏品壺王受專家質疑

南宋官窯博物館展廳,有一個長沙窯的大壺在館裡被稱為“壺王”。長沙窯的“壺王”和一大批目前被定為珍貴文物的瓷器均來自安徽淮北。

楊靜榮,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資深陶瓷鑑定專家,從事陶瓷文物研究、鑑定數十年。在多次參觀南宋官窯博物館後,對於展品的真假提出了質疑。對於其中的宋白地黑花鼓,楊老先生說,肯定的告訴記者,這件花鼓是假的。

官窯博物館裡引以為豪的壺王,楊老先生認為它是一件90年代後的仿品。理由有二,其一,窯子裡面沒有出土過類似的器物,第二從實用功能來講,這個這么大尺寸的壺應當是在古代的時候裝酒或者是裝水用,如果裝水和酒裝滿以後,你抓起來的話,壺把肯定承受不了這個重量。
對於這些有爭議的藏品,楊老先生認為,南宋官窯博物館裡不宜展出。

相關調查

南宋官窯博物館“壺王”被指贗品南宋官窯博物館“壺王”被指贗品

【壺王真相調查】1國寶級“壺王”受質疑陶瓷專家稱系贗品
位於杭州西子湖畔的南宋官窯博物館是一座頗具知名度的國家二級博物館,也是第一座在南宋官窯古窯址基礎上建立的陶瓷專題博物館。博物館籌建於1986年,1990年11月對視頻: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國寶級壺王真相調查
來源:CCTV新聞頻道外開放。這裡展出了具有代表性的歷代古陶瓷數百件,從新石器時代的良渚黑陶直至明、清時期的青花瓷、彩繪瓷,種類繁多,目不暇接。講解員告訴記者,這裡的很多展品並非出土,而是徵集來的。
展品絕大部分都是從一個安徽淮北的文物愛好者手中徵集而來,展品經過了權威專家的鑑定,其中多件被定為二級以上文物。在展廳,一個長沙窯的大壺引起了記者的注意。講解員說,這個壺因為體型大,少見,目前在館裡被稱為“壺王”。

長沙窯的“壺王”和一大批目前被定為珍貴文物的瓷器均來自安徽淮北。但是正是這些館藏文物,受到了業內專家的質疑。楊靜榮,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資深陶瓷鑑定專家,從事陶瓷文物研究、鑑定數十年。在多次參觀南宋官窯博物館後,對於展品的真假提出了質疑。對於其中的宋白地黑花鼓,楊老先生說,恐怕全世界只有南宋官窯博物館裡的這一件,但是因為他專門做過專題研究,他知道唐代、宋代有多少件花鼓傳世,他很肯定的告訴記者,這件花鼓是假的。

官窯博物館裡引以為豪的壺王,楊老先生認為它是一件90年代後的仿品。理由有二,其一,窯質裡面沒有出土過類似的器物,第二從實用功能說來講,這個這么大的尺寸壺應當是在古代的時候裝酒或者是裝水用,如果裝水和裝滿酒以後,你抓起來的話,壺把肯定承受不了這個重量。
對於這些有爭議的藏品,楊老先生認為,南宋官窯博物館裡不宜展出,因為在他看來,贗品起不到應有的教育作用,相反還能混淆視聽。

【壺王真相調查】2造型釉面存疑民間徵集程式有漏洞
在文博界,很少有專家會如此直接了當對別的專家鑑定過的藏品發表決然不同的意見。楊老先生雖然也是鑑定專家,但是他的話是否可信?楊靜榮老先生告訴記者,對於南宋官窯博物館裡展品的問題,並不是他一個專家這么認為,不過是很多專家礙於情面不願意揭露而已。為了驗證這些說法,記者聯繫了一位鑑定界業內的資深專家。這位專家肯定了楊老先生的看法,也明確指出了壺王的可疑之處。
從楊靜榮老先生和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專家說法來看,目前在南宋官窯博物館裡展出的“壺王”在造型上和釉面均存在較大疑問,而白地黑花鼓則明顯畫工粗糙,與南宋風格不符。為了進一步了解這批展品的真相,記者採訪了南宋官窯博物館的現任館長鄧河穎。鄧館長介紹說,這批文物一共六百餘件,均徵集自安徽淮北,徵集時間為2005年。當時為了完成鑑定工作,他們請了國內頂級的專家一件一件上手鑑定,而且簽訂書都有專家親筆簽名。
館長介紹說,當時南宋官窯博物館一共邀請了四位專家。這四位專家分別是南京博物院研究員張浦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朱伯謙、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馮小琦,揚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朱戢。四人中張浦生、朱伯謙為學界前輩,2005年時馮小琦為故宮副研究員,朱戢則沒有學術職稱。鄧館長介紹說,四位專家對每一件藏品都一一上手鑑定。按照規定,每件藏品必須得到四位專家的一致肯定才能得以徵集,每位專家都有一票否決權。

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向記者出具了專家鑑定書,記者注意到,楊靜榮等專家質疑的磁州窯白地黑花鼓和長沙窯大壺均一致通過了四位專家的鑑定,其中專家甚至建議館方將“長沙窯大壺”向國家文物部門推薦為一級文物。不過,鑑定書的簽字日期居然是2007年3月,而不是實際發生鑑定時間的2005年。
對此,鄧館長解說說,2007年完成鑑定書也只是為了讓簽訂過程更加完善而已。按照時間推算,博物館2005年完成全部文物徵集工作時並沒有專家的鑑定報告書。不僅如此,記者注意到,專家簽名只有三位。故宮博物院的馮小琦老師並沒有簽名。對此,館方無法解釋。

館長 鄧禾穎接受CRI 記者採訪館長 鄧禾穎接受CRI 記者採訪

【壺王真相調查】3曾組織兩次鑑定參與專家承認有疑點
當年參與鑑定的四位專家張浦生、朱伯謙、馮小琦、朱戢,其中朱伯謙老師已經過世,張浦生老先生則遠在海外,記者一時無法聯繫上。經過輾轉聯繫,記者撥通了馮小琦老師的電話。馮老師講,當時去鑑定就是去看一下東西,並沒有簽名的事情,而且事後也從來沒有人要求她簽名。
通過線索尋找另外一位鑑定專家,朱戢老師,揚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現在揚州市佛教博物館擔任館長。他說,當年鑑定時,專家對磁州窯白地黑花鼓確有不同看法。他說,:磁州窯類型的東西,應該請河南的,或者河北的同志來看,因為就他本人而言,他只能判斷是金代磁州窯系,但是具體是哪個窯口生產,或者什麼這個東西沒有把握。朱戢老師稱,他認為磁州窯白地黑花鼓確實畫工粗糙,不夠精細。
在朱戢老師看來存疑的磁州窯白地黑花鼓,但是事實上仍然順利通過了鑑定。這與館方所稱的專家對每一件藏品的意見高度一致的說法並不吻合。
【壺王真相調查】4捐贈人:壺王並非出土
原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館長張振常當年組織了此次鑑定會,他告訴記者,在此之前,對於這批淮北藏品還有過一次鑑定。
據介紹,安徽淮北民間收藏愛好者丁仰振捐獻給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的藏品一共600餘件,2004年五位專家對其中的140餘件進行了鑑定。在2005年杭州館方又邀請了四位專家對剩餘的400餘件一一上手鑑定。在南宋官窯博物館,記者看到了2004年五位專家的鑑定證書。這其中,文物流出地的文保部門負責人,時任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的李廣寧研究員的身份尤為特殊。
據了解,2005年杭州市政府對捐獻者丁仰振給予了1500萬元的獎勵。這筆獎金無疑是對這批藏品的一個肯定。為了進一步了解這批藏品,記者趕赴安徽繼續調查。在安徽省文物鑑定站,記者見到了目前已經退休的李廣寧老師。李老師說,他不僅對這批來自安徽淮北的藏品非常熟悉,對捐獻人丁仰振先生也非常了解。他說,丁仰振作為老闆收東西,被古董販子欺騙收假貨很正常,“因為他只是一個企業家,一個文物收藏愛好者”
李廣寧老師說,由於工作關係的原因,他很早就接觸到了淮北這一批藏品。對於長沙窯壺王,李廣寧老師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鑑定的專家未必權威。儘管張浦生、朱伯謙都是學界前輩,但是並不是看長沙窯的專家。“比如說張浦生先生,鑑定元明青花那絕對是非常權威的。但是鑑定這些高古的東西,我們不能講張先生沒看過長沙窯,但是至少不是像他鑑定青花是最拿手。”
李廣寧老師認為,目前在南宋官窯博物館裡展出的部分展品確實存疑,專家鑑定的結論也未必可盡信。離開合肥之後,記者前往淮北,尋找這批藏品的捐獻者丁仰振。在淮北,老丁的名氣很大,專門收藏淮北運河出土的瓷器。在他家裡,記者看到了到處堆積的瓷器殘片,一些完整的瓷器也隨處可見。老丁告訴記者,他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就開始收集運河出土的文物。而且因為不懂文物,當時是來者不拒,所以收了很多假貨。“收了有10年,回頭一看,60%是假的”。
老丁告訴記者,長沙窯壺王也是從老百姓手上收過來的,並非出土。當時收集時,有人告訴他這是從運河裡挖出來然後傳到了老百姓手中。對此他深信不疑。不過,當年長期從事安徽古運河挖掘工作的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的李廣寧研究員卻並不相信這樣的“文物傳奇”,他說,國家在運河挖掘了很多地方,從來沒有看過這么大的東西,這么完整的。

【壺王真相調查】5壺王早做過科學鑑定
儘管面對專家質疑,但是老丁始終相信壺王是真品。在採訪中,老丁告訴記者,其實南宋官窯博物館的長沙窯壺王並非唯一一件,在他手上還有一個半同樣的壺王,而且品相更好。老丁說,在南宋官窯博物館裡展出的壺王其實在釉色上比他手上的這件要差,除此之外,其他的一模一樣。
又冒出來一件“壺王”,這讓記者吃驚不小。老丁說,當初四位鑑定專家上淮北時都曾經見過他的另一件壺王。經過再三考慮,他捐出了其中一件品相稍差的長沙窯大壺,也就是目前正在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裡展出的壺王。說到自己手上的大壺,老丁充滿自信,他甚至告訴了記者別人根本都不知道的秘密。原來,幾年前,他聽從了一位老專家的建議,帶著自己手上的壺王到北京的一家鑑定機構做了現代科學鑑定,但是鑑定結果他很不滿意。據老丁自己說,當時給出的結論是一二百年內作品。但是他壓根就不相信現代科學鑑定的結論。
儘管老丁不願意透露是哪家鑑定機構進行的鑑定,但是鑑定結果顯然超出了他的預期。對於這次鑑定結論,老丁坦言,杭州市南宋官窯博物館並不知情,四位專家也不知情。
壺王之外有壺王,兩件同樣的壺王到底是真是假?南宋官窯博物館是否毫不知情?科學鑑定是否真實可信?鑑定報告目前又身處何方?圍繞著壺王我們有太多的疑問。

歷史意義

在杭州眾多的文物古蹟中,有一處著名的瓷器生產遺址,蜚聲海內外,這就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的南宋官窯。八百多年以前,南宋官窯曾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寫下了濃重一筆,在杭州留下了陶瓷文化的歷史足跡。

矗立於昔日古窯址區的南宋官窯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以遺址為基礎建立的陶瓷專題博物館,它位於西湖風景區的南部,隔玉皇山與中國絲綢博物館相鄰,館內建築古樸、陳列雅致,猶如一座陶瓷文化殿堂,展示著中國古代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官窯原是北宋皇室在京城汴梁(今河南開封)專設的瓷窯.在中國古代漫長的陶瓷生產發展過程中,封建統治者為了滿足自身的特殊需要,曾指令一些民間瓷窯為宮廷燒制瓷器精品。到了北宋,演變為宮廷在汴京專設了御用瓷窯,這就是北宋官窯.宋皇室南遷後,根據宮廷的需要,又在臨安(今浙江杭州)重集名師巧匠,在皇城西南林木茂盛的丘陵地帶重設了南末官窯,專門為皇帝及皇室燒制高級生活用瓷和藝術陳設瓷。

南宋官窯以當地的瓷土和含鐵量較高的紫金土做原料,按照宮廷的審美僻好,經過精心的加工成型和純熟的燒制,生產出了滋潤如玉的官窯青釉瓷器。官窯青瓷的特點是以造型和釉色作為美化瓷器的藝術手段、器形簡練、端莊、瓷眙很薄、釉層豐厚,色澤晶瑩,瓷器表面開不規則的紋片,質感如玉,由於它的質量很高,加上御窯的神秘性,留傳下來的傳世品又很少,因此,歷來被視為我國古代瓷器中的珍品,特別是它的工藝的確非同一般,所採用的多次上釉,多次燒成的工藝程式,達到青瓷生產水平的頂峰,為玉質感和開片裝飾的形成提供了技術保障。

南宋官窯遺址是直接體現南宋官窯生產規模、工藝流程和產品特徵的著名古窯址,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和豐富的陶瓷工藝內涵,歷來倍受矚目。從1985年10月起,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浙江省、杭州巾的文物部門聯合組隊對南宋官窯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經過歷時半年的徹底發掘,布探溝、探方22處,發掘面積1400平方米,在距地表約0.8-2米深處的南宋文化層,發掘出練泥池、素燒爐、成型工房、釉缸等作坊遺址和一座龍窯,出土了大量瓷片、窯具等實物標本,揭開了塵封南末官窯八百多年的神秘面紗.為了弘揚民族文化,保護好這項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1986年l0月開始籌建杭州南末官窯博物館,1990年11月對社會開放。

南宋官窯博物館占地面積約7800平方米,建築面積3758平方米,由展廳和遺址保護建築兩部分組成。建築面積1400平方米的作坊遺址保護大廳採用大跨度的鋼質網架結構,是國內少有的大型文物保護建築之一。

服務指南

交通線路:乘游3路、809路至八卦田;乘39、308路至水澄橋站;乘20路至終點站陶瓷品市場
開放時間:8:30~16:30
閉館日:星期一(法定節假日除外)
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日常服務項目:
1、講解服務
15人以下(含15人)每次20元;
15人以上每次30元;
杭州市中國小生、幼兒團體(15人以上)免費講解。
講解器租用15元∕台

2、陶藝活動
含拉坯、捏塑、軟陶、彩繪

3、對外茶座

4、“官窯瓷莊”
主要經營歷代精美陶瓷類仿品

5、對外接訂各類仿南宋官窯瓷器及現代陶藝產品業務
註:每周一閉館(法定假日除外),展廳參觀及講解服務暫停,其它服務照常進行。

杭州市主要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