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官窯青瓷簋

宋官窯青瓷簋:宋代瓷器,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高:12.7,口徑:17.5x19.7,足徑:15.8。此器與銅禮器簋的造形相同。器底為正圓、口成橢圓。口緣下有二凸弦紋,腹圓鼓,雙螭耳。耳以模印內凹中空成型,螭首、眼都簡略化,但稜線明顯,眼凸出顯得有神。雙耳螭背脊下有磨切修整痕並露出黑褐色胎,由此可見到其修壞線條非常整齊銳利,但由於厚釉凝聚覆蓋在銳利的胎面而稜角處釉散成薄,致使原本修整銳利的線條,因厚釉而變得柔和。

【名稱】 宋官窯青瓷簋
【類別】 瓷器
【年代】
【文物現狀】 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簡介】
高:12.7,口徑:17.5x19.7,足徑:15.8。
此器與銅禮器的造形相同。器底為正圓、口成橢圓。口緣下有二凸弦紋,腹圓鼓,雙螭耳。耳以模印內凹中空成型,螭首、眼都簡略化,但稜線明顯,眼凸出顯得有神。雙耳螭背脊下有磨切修整痕並露出黑褐色胎,由此可見到其修壞線條非常整齊銳利,但由於厚釉凝聚覆蓋在銳利的胎面而稜角處釉散成薄,致使原本修整銳利的線條,因厚釉而變得柔和。
此器釉凝脂色青,稜角釉薄而泛紫。圈足內壁與器內底交接處有明顯的縮釉露胎處,圈足的部分另片製作接上,然後施釉燒造。此件器內外及底釉皆厚、釉開片大小均勻。器口成橢圓但不正橢,雙耳燒傾一邊,由於耳大又有相當的份量,因此在燒造時會因高溫燒熔雙耳重量產生拉力的關係,而使口緣隨較重的雙耳向兩方拉而成橢圓形的口。
此件由製作痕跡來看不像模印,故其橢圓口不均應是燒造時所產生的現象。口緣與足緣都以銅扣口鑲邊。銅口周圍有生漆之類黏著劑。以器形來看口緣的伸延較不夠,應是早期口緣有傷切整後鑲銅口;銅色偏紅應為雍正乾隆之際所鑲造的。此類造型的破片在浙江杭州的烏龜山、萬松嶺及文廟遺址等都有出土,胎質釉質都與此件相同,但有各種不同的尺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