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為中國杭州西湖十景之一,三潭印月島是西湖三島中最大的一個島,面積6萬平方米,又稱為小瀛洲。島南湖上有三座石塔,塔高2.5米,露出水面2米,由基座、圓形塔身、寶蓋、六邊小亭、葫蘆頂組成,塔身球形中空,周身開有五個小圓孔,孔邊飾浮雕花紋。石塔最初為宋代蘇軾所建的界塔,明代重建,演變為景觀塔。晴夜塔中點燃的燈燭與月色映照,景色尤美,即“三潭塔分一月印,一波影中一圓暈”。

基本信息

基本構造

三潭印月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園地是明萬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以湖泥堆積而成,周圍環形堤埂築於萬曆三十九年。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南北連以曲橋,東西系以柳堤。面積7公頃,俯視呈田字形,素以“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水上園林而著稱。洲上有“開網”、“亭亭”、“迎翠”、“閒放”、“我心相印”等亭、榭、樓、台。

三潭印月是西湖三島中最大的一個島,又名三潭映月,面積6萬平方米。四周圍是環形堤埂,島中有湖,水面劃為“田”字形,建有一座九轉三回、三十個彎的九曲橋,島上建築精緻,四時花卉扶疏,有“水上仙子”美稱。

島南湖面上有三個石塔鼎足而立,塔高2米,球形塔身中空,有五個小圓孔,有“月光映潭,塔分為三”之說。歷來人們將這裡比作神話傳說中的仙島,故此島有“小瀛洲”之稱。

從島北碼頭上岸,經過先賢祠等兩座建築,即步入九曲平橋,橋上有開網亭、迎翠亭、花架亭、御碑亭,康熙御碑亭,我心相印亭四座造型各異的亭子。

名稱由來

南宋馬遠等人以此景入畫,題名“三潭印月”。據傳人立在“我心相應亭”前平台的中心,面對最遠的一石塔,可同時望透三個石塔塔孔;看水面月光,似三月爭輝,故稱“三潭印月”。

歷史

北宋時期,為防西湖湖面被侵占,蘇東坡於1089年在湖中立石塔三座(已廢,其中南塔在三潭印月放生池的位置,北塔在現湖心亭的位置。)

1552年,杭州知府孫孟尋得北塔遺址,在其上建振鷺亭,不久也毀。

1576年,明代按察僉事徐廷重建亭台,其後又有司禮太監孫隆在其周圍疊石,升亭為重檐,改稱喜清閣,即現湖中三島之一的“湖心亭”。“湖心亭”位於湖中央,繞亭皆水,環水皆山,所以得此“湖心平眺”的景名。

1607年,明代錢塘縣令聶心湯在原三塔中的南塔原址,築湖中之湖,為放生池。

1611年,明代錢塘縣令楊萬里用10年時間在放生池外築堤,並將原有的德生堂修為寺,構成島中有島,湖外有湖,小瀛洲自此形成。

1621年楊萬里又在小瀛洲南復建三塔,此三塔在清初又廢。

康熙年間,重築瓶形三塔,聳峙而立,即今之三塔。

2005年,西湖三潭石塔成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景點

石塔石塔

三潭印月上有“一祠二九三塔四亭”。一祠即“彭公祠”,辛亥革命後改作浙江先賢祠;“二九”指九獅石和九曲橋;“三塔”就是島南面的三座石塔;“四亭”是開網亭、亭亭亭、“三潭印月”碑亭、我心相印亭。

三座石塔就是三潭映月的精華所在。三座高2米的石塔是1621年仿蘇東坡原建三塔而造。塔身其實球形的,排列著5個小圓孔,塔頂呈葫蘆狀。民間傳說這裡居住著三個水妖,用葫蘆形的三座石塔把它們鎮住。每逢皓月當空,塔內點上蠟燭,洞口蒙上薄紙,燭光透過薄紙倒映水面,宛如一個個小月亮,與天上映在水中的明月再度相映。又因舊傳西湖中有三個深潭,所以題名三潭印月。

文化

詩詞

明人張寧詩云:“片月生滄海,三潭處處明。夜船歌舞處,人在鏡中行”。

錢幣

由於三潭印月的美麗景色,國家將它的形象放在了錢幣上。最先是七十年代末的外匯兌換券1元,正面就是翠綠色的三潭印月圖案;然後第五套人民幣的一元紙幣的背面風景也採用了幾乎一樣的圖案——水中的三座石塔。

環境保護

三潭印月三潭印月

由於在島中南北架設九曲橋,東西建築土堤,俯瞰這座島,就呈現出一個大大的“田”字。湖內有數以萬計的錦鯉、紅鯽魚、草魚等,都以啃食荷芽等水生植物的嫩芽為生。

為了淨化西湖水質並提升島內水濕生植物景觀,杭州西湖景區管委會湖濱管理處將通過樹立1米高的“竹籬笆”隔離以水生植物嫩芽為食的魚類,為即將新增種的睡蓮、藻類提供一片“清淨之地”。


地理位置

小瀛洲與湖心亭,阮公墩合稱為湖上三島,而三潭印月是西湖三島中最大的一個島,面積七公頃。四周圍是環形堤埂,島中有湖,水面劃為“田”字形,建有一座九轉三回、三十個彎的九曲橋。島上建築精緻,四時花卉扶疏,有“水上仙子”美稱。島南湖面上有三個石塔鼎足而立,塔高2米,球形塔身中空,有五個小圓孔,有“明月映深潭,塔分三十二”之說,每個石塔個小孔,三個就是15個,加上水中倒影就是32個。綠島凝秀,廊橋曲折,文脈凝重,丰姿綽約。古時候,人們常把想像中的海上的瓊山仙島稱為“蓬萊三島”,分別稱作蓬萊、方丈、瀛洲。在中國古典園林營造的時候也恪守這種一池三山的模式,隱喻“蓬萊三島”象徵仙境。所以在西湖,人們也把湖心亭、阮公墩、三潭映月比作蓬萊、方丈、和小瀛洲。故三潭映月也有“小瀛洲”之稱。

風景描述

三潭印月南北有曲橋相通,東西以土堤相連橋堤呈“十”字形交叉,將島上水面一分為四水面外圍是環形堤埂。從空中俯瞰,島上陸地形如一個特大的“田”字,呈現出湖中有島,島中有湖,水景稱勝的特色在西湖十景中獨具一格,為我國江南水上園林的經典之作。三潭印月島的前身是水凡保寧寺。

形成趣談

三潭印月三潭印月

其一,所謂三潭,實際上是3個石塔和其周圍水域,石塔建於宋代元四年(公元1089年),每個高2米,分別矗立在水光瀲灩的湖面上,形成一個等邊三角形。小瀛州之南的湖面上是湖上賞月的極佳去處,水深若潭,月影幽深。

當年蘇軾清理西湖的淤泥時,這裡挖掘最深,為了標誌水域界限和標示湖中淤泥淤積情況,在此修理石塔。每逢中秋佳節,皓月當空,人們在中空的塔內點上蠟燭,燭光外透,這時塔影,雲影,月影融成一片,燭光,月光,湖光交相輝映的綺麗景色。蘇軾疏浚西湖之後,在西湖深水處建成三座瓶形石塔,明令從蘇堤到這裡的水域不得種植菱芡,並顯示湖泥淤積情況。現存的三塔是明天啟年間重建的,三塔高約2米,分布呈每邊62米的等邊三角形。

其二,修築蘇堤後,蘇軾馬上又想到:如何才能使淤泥不再淤積,水草不再滋生?他集中大家的智慧,作了個非常聰明的決定:將岸邊湖面租給民戶種植菱角。因為種植菱角時必須按時清除水中雜草,這樣,一來農民可以及時清理水草,保證不再淤泥;二來可收取民戶的租金,將這筆錢用於西湖的整治維護;三來可解決一些民戶的生計,真正是一舉三得!

但西湖水面實在太大了!如果有民戶在水面隨意種植,官府也很難及時監督管理。不過這也難不倒蘇軾。為了保持西湖大部分水域的開闊清澈,蘇軾在西湖的中心位置建造了三座小石塔,石塔之間相望為界,圍成一個水域,嚴禁民戶在這個水域內種植。小石塔後來逐漸演變為最著名的西湖美景“三潭印月”。

人民幣背景圖

第五套人民幣1元背面第五套人民幣1元背面
第五套人民幣1元背面采景於西湖“三潭印月”景點,但人民幣上的圖案並非完全寫實,攝影師所在角度只能拍到兩座石塔。三潭印月,杭州西湖十景之一,位於西湖中部偏南,與湖心亭、阮公墩鼎足而立合稱“湖中三島 ”,猶如我國古代傳說中的蓬萊三島,故又稱小瀛洲。北宋時已成為湖上賞月佳處。明人張寧詩云:“片月生滄海,三潭處處明。夜船歌舞處,人在鏡中行。”

事故

被遊船撞掉一潭
2013年7月29日,有遊客表示親眼目睹一艘遊船,把三潭印月其中一個塔撞到水裡,只剩下一個平台。

杭州旅遊景點

杭州是一座歷史名城,古語云: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其中的蘇杭就是指蘇州和杭州,杭州的西湖是杭州最具代表性的旅遊景點,其中很多景點更是文人騷客的必游之地,在這裡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杭州的旅遊景點!

杭州市主要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