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腸壅滯症

十二指腸壅滯症

十二指腸壅滯症是指各種原因引起十二指腸遠端阻塞,食糜通過不暢,致使十二指腸近端擴張,內容物壅積而產生的臨床綜合徵。主要症狀特徵有進食後噴射狀嘔吐,上腹近臍部疼痛,以及噁心、腹脹等。十二指腸壅滯症屬中醫的“嘔吐”、“反胃”、“胃痛”、“腹痛”等範疇。

基本信息

概述
十二指腸壅滯症十二指腸壅滯症
十二指腸壅滯症是指因任何原因阻礙食糜順利通過十二指腸所產生的一種綜合徵。阻塞常發生於十二指腸的第二、三段或十二指腸空腸交界處,阻塞部位以上腸段有擴張和食糜滯留,臨床主要表現是腸梗阻,可見間歇性反覆發作性上腹部悶脹、噯氣、疼痛、嘔吐,嘔出物中含有膽汁或宿食,常於進食後2-3小時或晚間發作。俯臥、胸膝位、右側臥位或抬高床腳時,症狀得以緩解。發作時上腹部可見蠕動波,偶可捫及擴張的十二指腸,於右側腹直肌上部、肝與結腸之間可叩及鼓音。若嘔吐頻繁, 可引起失水、電解質紊亂和酸鹼失去平衡。

十二指腸壅滯症除少數為先天性畸形、腫瘤等原因引起外,大多是由於腸系膜上動脈壓迫十二指腸造成阻塞所致,如腸系膜過短牽拉十二指腸,腸系膜上動脈分出部位過低,腸活動度過大,先天性內臟下垂,腹肌鬆弛不能支持腸系膜等。而多胎分娩、體力過勞、情緒波動則常為其誘發因素。 有上腹痛和上消化道梗阻症狀,尤其是反覆間歇發生者,可考慮為本病,但X線檢查是最重要的診斷手段,X線檢查顯示典型的“刀切征”,即鋇劑不能通過阻塞的十二指腸水平部,鋇頭平齊,其上之腸腔擴張,鋇劑在局部瀦留時間延長,甚至有胃瀦留。若作膝-胸位後再檢查,則可見瀦留現象明顯好轉。

現代醫學對本病發作時的處理,以積極糾正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的失調,並作對症治療,少食多餐,必要時可改變體位使症狀緩解。內科保守治療無效時,再考慮外科乎術。 中醫學雖無本病的名稱,但根據臨床表現,屬於中醫的“嘔吐”、“反胃”、“胃痛”範疇。多由情志失調,肝失疏泄,橫逆犯胃,胃失和降,氣逆於上,或由勞倦過度,病後體虛,脾胃損傷, 運納和降失常所致。治宜疏肝和胃降逆,健脾益氣助運。

病因病理
十二指腸壅滯症十二指腸壅滯症
引起本症原因很多,以腸系膜上動脈壓迫十二指腸形成壅積者居多(占50%),該情況也稱為腸系膜上動脈綜合徵(superiormesentericarterysyndrome)。其他原因有①先天異常:如先天性腹膜束帶壓迫牽拉而阻斷十二指腸;十二指腸遠端先天性狹窄或閉塞,環狀胰腺壓迫十二指腸降段;十二指腸發育不良產生的巨十二指腸,以及十二指腸因先天性變異而嚴重下垂,可摺拗十二指腸空腸角而使之關閉,從而產生壅積症。②腫瘤:十二指腸良、惡性腫瘤;腹膜後腫瘤如腎臟腫瘤、胰腺癌、淋巴瘤;十二指腸的轉移癌,鄰近腫大的淋巴結(癌轉移)、腸系膜囊腫或腹主動脈瘤壓迫十二指腸。③十二指腸遠端或近端空腸浸潤性疾病和炎症;如進行性系統性硬化症、Crohn病以及憩室炎性粘連或壓迫引起縮窄等。④膽囊和胃手術後發生粘連牽拉十二指腸;胃空腸吻合術後粘連、潰瘍、狹窄或輸入袢綜合徵。⑤其他先天性畸形:十二指腸倒位、膽囊十二指腸結腸索帶所致十二指腸梗阻;十二指腸前門靜脈;法特氏壺腹位置異常(膽總管開口於十二指腸第三部)。發病機理

十二指腸橫段位於腹膜後,從右至左橫跨第三腰椎和腹主動脈,其前方被腸系膜根部內的腸系膜上血管神經束所橫跨。若兩者之間的角度過小,可使十二指腸受壓。腸系膜上動脈一般在第一腰椎水平處分出,與主動脈呈30°~42°角。此外,下列5個因素也是引起機械性梗阻的原因:①腸系膜上動脈過長、過短;②腸系膜上動脈變異,從腹主動脈分出的部位過低或分出時角度狹窄;③異常粗大的靜脈橫壓在十二指腸前方;④脊柱前凸畸形使十二指腸占有的空隙減少;⑤瘦長型或內臟下垂者腸管重量牽引腸系膜根部。

診斷要點

1.進食後1~3小時出現噴射狀嘔吐,嘔吐量多,吐出物中有宿食、膽汁,上腹部或近臍部痛間歇性反覆性發作,呈絞痛、悶痛、脹痛,吐後腹痛減輕,取側臥、俯臥或胸膝位時症狀可緩解,還可伴有腹脹、曖氣、噁心、腸鳴等症。

2.體徵偶可們及擴張的十二指腸。

3.X線鋇餐檢查特徵為“刀切征”,俯臥位時鋇劑順利通過,逆蠕動消失。

辯證分型
十二指腸壅滯症十二指腸壅滯症
1.肝胃氣逆症狀:食後即見噴射狀嘔吐,情志不舒時加重,胃院腹部脹痛,暖氣頻作。苔薄,脈弦。證候分析:情志不舒,肝失疏泄,橫逆犯胃,胃失和降,可見食後噴射狀嘔吐,情志不舒時加重,曖氣頻作;氣機不利,故胃院腹部脹痛;苔薄,脈弦為肝胃氣逆之象。 2.飲食停滯症狀:嘔吐宿食量多,夾有不消化物,脘腹脹滿疼痛,吐後痛減,曖腐吞酸,大便穢臭或便秘,可有身熱。苔厚膩,脈滑實。證候分析:食停中脘,氣機不利,故脘腹脹滿疼痛;食滯內阻,濁氣上逆,故嘔吐宿食量多,夾有不消化物,曖腐吞酸;升降失常,傳導失司,則可有大便穢臭或秘結;食滯化熱,可見身熱;苔厚膩,脈滑實為飲食停滯之象。 3.瘀血中阻症狀:反覆嘔吐,腹脹曖氣,院腹劇烈絞痛,腹部可們及塊物,可有發熱。舌質紫黯或有瘀斑,脈細澀。

證候分析:瘀血內結,氣機不利,氣逆而上,故反覆嘔吐,腹脹噯氣;瘀血凝滯不通則痛,故有脘腹劇烈絞痛;瘀血有形,故腹部可們及塊物可有發熱,舌質紫黯或有瘀斑,脈細澀均為瘀血內阻之象。

治療措施
十二指腸壅滯症十二指腸壅滯症
無明顯症狀者可不必處理。急性發作期給予靜脈營養包括脂肪乳劑,鼻飼管減壓和抗痙攣藥物治療急性胃擴張。平時宜少量多餐,餐後作膝胸位半小時,加強腹肌鍛鍊。如內科保守治療不明顯,可採用手術治療。手術方式可選用:①游離十二指腸韌帶;②十二指腸空腸吻合術;③十二指腸復位術。

分型治療

1.肝胃氣逆治則:疏肝理氣,和胃降逆。

方藥:半夏厚朴湯合金鈴子散加減。姜半夏9克厚朴9克姜竹茹9克紫蘇9克茯苓12克川子9克延胡索9克陳皮9克甘草6克隨症加減:嘔吐痰涎、胃中有振水者,可加用桂枝9克、白朮12克、鏇覆花12克、代赭石30克,以化痰降逆;泛酸、心煩口渴者,加左金丸6克、黃芩9克、山梔9克,以清熱除煩。

十二指腸壅滯症十二指腸壅滯症
2.飲食停滯治則:消食導滯,清熱和胃。方藥:保和丸加減。半夏9克茯苓9克陳皮6克山植15克神曲15克萊菔子9克連翹12克黃連3克生大黃6克枳實9克甘草6克隨症加減:嘔甚者,加姜竹茹9克,以止嘔;腹脹氣滯甚者,加大腹皮12克、青皮9克、檳榔9克,以行氣導滯;便秘者,加芒硝15克,以加強通便之功。

3.瘀血中阻治則:化瘀活血,和中上痛。方藥:丹參飲合失笑散加味。丹參15克蒲黃9克(包煎)五靈脂9克(包煎)當歸9克檀香3克延胡索9克砂仁3克半夏9克茯苓9克陳皮6克隨症加減:反覆嘔吐者,可加鏇覆花12克、代赭石30克、姜竹茹9克,以降逆止嘔;神疲乏力、形體消瘦者,可加黨參12克、黃芪15克,以補氣;頭暈心悸、口乾唇燥、皮膚皺癟者,加生地、石斛、北沙參各9克,以養陰。

中成藥

l.左金丸每次4.5克,每日2次。 2.保和九每次4.5克,每日2次。簡便方 1.生薑3片,紫蘇葉30克,水煎服,每日2次。

2.鮮荷葉30克,佩蘭10克,水煎服,每日2次。

3.生山楂30克,炒谷麥芽各30克,萊菔子30克,陳皮9克,濃煎取汁服。每日2次。

4.橘子皮9克,竹茹9克,水煎服。每日2次。其它療法針灸療法:選穴內關、中脘足三里公孫;痰甚加豐隆;

十二指腸壅滯症十二指腸壅滯症
食積加下脘;氣滯加陽陵泉、大沖。

食療:

(1)牛奶250毫升、蜂蜜25克、橙子1隻,將牛奶煮沸後加入蜂蜜、橙汁,一次服用。

(2)將生地、王竹各10克煎湯取汁,加入50克粳米煮粥,每日2次。

(3)藕粉50克、香附2克(研粉),先將藕粉加水調勻,倒入香附粉,煮熟食用。

(4)鮮藕或荸薺,去皮切碎絞汁,分次服用。

反覆嘔吐者應予以輸液,積極糾正水、電解質和酸減平衡失調。

經內科治療無效時,可考慮外科手術。

注意事項

1.應注意原有病的診斷及治療。患者睡覺時和餐後1小時內,可採用頭低臀高的俯臥位。必要時可用腹部托帶。

2.宜少食多餐,進食要慢,不可過飢過飽,預防誘發嘔吐。嘔吐發作時,飲食當以清淡為原則,如藕粉、牛奶、生薑粥等。禁忌油膩及大蒜、酒等辛辣刺激之物,生冷蔬菜水果也要慎用。在緩解時應補充營養,如蛋湯、豬肝湯、紅棗湯、桂圓湯等。

3.本病積極治療,一般預後較好。

相關詞條

Simond綜合徵Sheehan綜合徵原發綜合徵變應性亞敗血症頑固性嗝逆更年期憂鬱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