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民族大學

北方民族大學

北方民族大學(North Minzu University)是中國唯一一所建立在少數民族自治區的部委高校,直屬於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是國家民委和教育部、中國科學院、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學校坐落在“塞上江南”——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市。學校前身是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始建於1984年,2008年更名為北方民族大學。由合肥工業大學對口支援北方民族大學。 入選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截至2017年3月,學校總占地面積1624畝,校舍總建築面積40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超過2億元;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124萬冊。設有24個二級教學院系,開設涵蓋了文學、理學、工學、法學、歷史學、管理學、經濟學、藝術學、教育學、醫學10個學科門類,總計71個本科專業,6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3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3個專業碩士學位點,有來自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56個民族的碩士生、本科生、預科生2萬餘人在讀。

基本信息

校史發展

1984年,北方民族大學建校,原名西北第二民族學院。

北方民族大學 北方民族大學

2000年 ,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

2002年12月20日,中國科學院與國家民委簽署了共建中央民族大學、中南民族大學、西北民族學院、西南民族學院、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和大連民族學院6所國家民委所屬院校的共建協定。

2004年,國家民委與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簽署共建協定。

2006年2月國家教育部批准在原西北第二民族學院的基礎上籌建北方民族大學,籌建期限為兩年;

2007年,順利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獲得“優秀”等級;

2008年,經教育部組織評審,學校正式更名為北方民族大學 。

2014年9月,北方民族大學30周年校慶,北方民族大學已經開通了校慶專題網。

2015年10月,國家民委和教育部決定共建北方民族大學。

2018年05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三十四次會議批准了2017年審核增列的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及新增學位授權點名單,北方民族大學新增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北方民族大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學院北方民族大學電氣信息工程學院北方民族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北方民族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北方民族大學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北方民族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北方民族大學商學院北方民族大學經濟學院北方民族大學文史學院
北方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北方民族大學法學院北方民族大學管理學院
北方民族大學音樂舞蹈學院北方民族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北方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北方民族大學預科教育學院北方民族大學基礎教育學院北方民族大學體育學院
北方民族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北方民族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北方民族大學醫學影像技術系
北方民族大學阿拉伯語學院北方民族大學研究生處

師資力量

截至到2013年,學校有教職工1190人,其中專任教師859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占41% 。學校教師包括了一位雙聘院士和7位二級教授 。

學科建設

截至2011年9月13日,學校有信息與計算科學、信息工程2個學科為國家民委重點學科;計算數學、中國少數民族史、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計算機套用技術電路與系統、材料學、思想政治教育、金融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學9個學科為自治區重點學科。

民族學、數學、中國語言文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6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民族學、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政策、中國少數民族經濟、中國少數民族史、中國少數民族藝術、基礎數學、計算數學、機率論與數理統計、套用數學、運籌學與控制論、文藝學、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套用技術、思想政治教育、專門史、生態學、電路與系統28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和工程碩士1個專業學位碩士點 。

教學建設

•教學成果

截至2013年,學校建有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7個實驗中心為省部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全國教育科普基地,有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9個自治區級特色專業建設點,30門自治區級精品課程,3個自治區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8個自治區級教學團隊;學校先後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自治區級教學成果獎15項 。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材料科學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材料科學與工程、生物工程

全國高校特色專業建設點:材料科學與工程、生物工程、國際經濟與貿易

省部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化工技術基礎實驗教學中心、經濟管理綜合實驗教學中心、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生物科學實驗教學中心、基礎物理實驗教學中心、材料科學實驗教學中心、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實驗教學中心

全國教育科普基地:化工及機械基礎科普基地

自治區級本科特色專業:漢語言文學、旅遊管理、信息與計算科學、生物技術、金融學、自動化、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化學與化學工程、軟體工程

自治區級精品課程:資料庫系統原理、初級會計學、經濟法、高等數學、聲樂表演、標誌設計、合唱與指揮基礎、保險學、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工程力學、基礎生物化學、古代文學、旅遊學概論、商法學、電路、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離散數學、運籌學、證券投資學、民法學、中國北方民族史、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單片機原理及套用、綜合英語Ⅴ、Ⅵ、Java語言程式設計、數學建模、工業微生物學、工科基礎化學等

自治區級教學團隊:材料科學實驗教學團隊、會計學教學團隊、金融學教學團隊、計算機專業基礎教學團隊、數學類專業基礎課教學團隊、材料實驗教學團隊等

•對外交流

學校不斷擴大對外合作,逐步加強國際交流。與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合肥工業大學以及美國威斯康辛州立大學、英國格林多大學、韓國光州女子大學、蘇丹的喀土穆大學等國內外高校建立並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現有來自美國、法國、日本、韓國、新加坡、利比亞等國的留學生在校學習 。

學術研究

研究機構

截至2013年,學校建有發酵釀造工程生物技術重點開放實驗室、化工技術基礎重點開放實驗室、經濟管理綜合重點開放實驗室、生態系統模型及套用重點開放實驗室4個實驗室為國家民委重點實驗室;粉體材料與特種陶瓷重點開放實驗室為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寧夏葡萄與葡萄酒技術創新中心為自治區創新中心;西北少數民族社會發展研究基地為國家民委首批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粉體材料與特種陶瓷研發創新團隊”、“特色微生物資源開發與利用”分別為自治區首批和第三批科技創新團隊。另外還建有北方語言研究院、社會學與民族學研究所、數值計算與工程套用研究所、循環經濟研究所、回族與伊斯蘭文化研究所、西夏研究所、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所等研究所 。

科研成果

截至2013年,學校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1090餘項,其中國家“863”計畫、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國家級項目98項,省部級項目336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民間文藝學術著作獎1項,省部級獎勵174項,取得專利25項,實現科技成果轉讓3項 。

學術資源

截止2013年12月31日,館藏紙質文獻總量133.4萬冊,館藏電子文獻總量117萬冊。館藏紙質文獻中包含了歷年累計入庫的過刊合訂本和購入的晚清、民國年間的期刊、報刊影印本2萬多冊。2013年訂閱中文期刊1810種,外文期刊107種,報紙96種。在數字文獻資源建設方面,與寧夏高校共建共享了中國知識資源總庫——CNKI系列資料庫及Springer(斯普林格)外文期刊全文資料庫,另外還購置了萬方數據資源、讀秀學術搜尋、超星名師講壇、方正Apabi(阿帕比)教學參考書、人大《複印報刊資料》資料庫等教學和科研所需的多種電子資源 。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楊敏

黨委副書記、校長:郭郁烈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雷崇民

黨委副書記:張維民

黨委常委、副校長:高岳林、東·華爾丹、保文星、李岩青

校園文化

•社團組織

截至2012年10月,學校有書法愛好者協會、3D愛好者協會、“凌境”動漫社、外語愛好者協會、跆拳道俱樂部、拉丁舞俱樂部、街舞愛好者協會、愛心社、健心社、百度百科俱樂部、吉他協會、巧手坊、主持人愛好者協會、攝影愛好者協會、新青年話劇社、校園傳媒社、創業愛好者協會、青年鄧小平理論研究會、“綠翼”環保協會、韓國語愛好者協會、“櫻”日語愛好者協會、DV影劇社、輪滑協會、人力資源協會、Heroing啦啦隊、法學社、軍事愛好者協會等34個社團 。

•校園活動

學校每年都舉辦有校園文化藝術節、校園“十佳歌星”大賽、“民族團結杯”大學生辯論賽、考研大講堂等活動 。

學校申報的《民族高校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模式的探索與實踐》項目榮獲2012年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二等獎 。

乘車路線

1.銀川火車站:

(1)從銀川火車站(即新火車站)步行1.1公里至北京中路的立交橋站,乘102路、18路可達該校,北方民族大學站下車。

(2)從銀川火車站(即新火車站)直接乘坐計程車至北方民族大學。

2.銀川河東國際機場:

(1)在銀川河東國際機場下機,出口處可乘機場大巴至終點站西港明珠酒店(原民航大廈),票價20元,然後在西京女子醫院站乘102路直達北方民族大學站。

(2)在銀川河東國際機場下機,乘計程車到達北方民族大學。

3.銀川汽車站:

(1)從銀川汽車站向正北方向出發,沿勝利街走1.0公里,到達銀川汽車站西門站,乘102路,北方民族大學站下車。

(2)從銀川汽車站直接乘坐計程車至北方民族大學。

寧夏回族自治區高校一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