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民族大學管理學院

北方民族大學管理學院

現有旅遊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行政管理4個本科專業。 管理學院於2012年6月成立北方民族大學社會管理研究中心,召開了首屆社會管理研討會,聘請了專職研究員。 2002年經教育部批准旅遊管理專業開始招收本科生,現有專職教師8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講師3人,博士1人、碩士5人。

學院簡介

北方民族大學管理學院成立於2006年10月。現有四個專業跨兩個一級學科,1993年學校設定民族文化與旅遊專業(專科),2000年旅遊管理專業(本科)獲教育部批准正式招生,2002年設立文化旅遊管理系,2005年增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2007年增設人力資源管理專業,2010年增設行政管理專業。現有旅遊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行政管理4個本科專業。
管理學院下設旅遊管理系、公共管理系、人力資源管理系、旅遊實訓中心、人力資源測評中心以及學院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
管理學院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131餘人。2003-2011屆畢業生就業率平均達85%以上。
2010-2011年教師共發表各級各類學術論文58篇,其中核刊26篇,2010年出版教材一部(第二主編),承擔各級科研項目18項,其中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自治區級科研項目4項,校級科研項目9項,其他項目3項。學院近兩年申報各級各類科研項目共27項。
管理學院於2012年6月成立北方民族大學社會管理研究中心,召開了首屆社會管理研討會,聘請了專職研究員。7月初與沙湖股份有限責任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定,共同構建產學研聯盟的創新體系。
在學生培養過程中,力求增強創新意識、注重文化素質、突出民族特色、體現個性化教育,我們的培養目標是: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培養具備深厚民族文化底蘊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套用型、複合型管理人才。

組織結構

管理學院下設學院教學辦公室和學生工作辦公室

師資力量

截至2012年9月,學院在編教師37人,其中專職教師29人。在職稱結構上,有教授2人,副教授8人,高級會計師1人,講師14人,高
師資力量

級職稱比例已為42.3%;學歷結構上,有博士4人,在讀博士9人。教師分別畢業於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開大學、山東師範大學、蘭州大學、西北大學、陝西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深圳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北京林業大學、香港公開大學、日本歧阜經濟大學、巴基斯坦國立現代語言大學等學校。

專業介紹

旅遊管理

旅遊管理專業始於1993年,為原歷史專業下開設的民族文化旅遊專業方向。2002年經教育部批准旅遊管理專業開始招收本科生,現有專職教師8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講師3人,博士1人、碩士5人。已有5屆專科、8屆本科畢業生,在校生共10個教學班計300餘人。多年來,我們根據少數民族地區對旅遊管理人才的需求及我校的實際情況,在鞏固原有本科教學“強實踐,重套用”的優勢與特色的基礎上,努力將本專業建設成為酒店管理旅行社經營管理旅遊景區開發與管理方面的立足西北、面向全國的民族旅遊教育的品牌專業。
1、已有6門課程建成不同級別精品課,70%的專業主幹課已建成精品課程。
精品課級別 課程名稱 備註
省級
旅遊學概論


校級

管理學
飯店管理

院級
旅遊地理學
旅遊政策與法規
旅遊資源學


2、確定了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
不斷最佳化培養方案,以培養學生過硬的專業素質、職業意識和市場競爭力為核心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加強主幹課程建設。堅持“強實踐、重套用”的特色,加強各環節的實踐教學,遵循實踐教學規律,強化專業實踐,提升學生管理能力,多年來學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
①將相近或可以整合的不同課程的實踐環節進行有效整合,確保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完成課程實踐教學任務。
②在畢業實習的環節中,改變原有的在旅遊企業服務崗位頂崗實習的“高素質廉價勞動力”模式,要求實習單位在學生實習期間必須通過管理崗位見習、參加管理例會和輪崗等模式對學生進行管理能力的培養。
③加強實驗室建設,打造優質實驗教學環境和設施。2009年獲得學校實驗室建設專項經費257萬元;2011年10月已將學校接待中心劃歸管理學院,成為旅遊管理專業實踐基地。
3、科研、教研水平穩步提升

年度

項目級別

項目數

備註

3年

國家級

1



省部級

2


4、專業建設成效顯著

2007年

我校本科教學水平評估中,多項目、多人次被抽測合格

教育部


2008年

成功舉辦“旅遊行業人才需求與旅遊人才培養”研討會。

全區


2009年

獲批自治區級優勢特色專業建設點

省級


獲批校級優勢特色專業建設點

校級

校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

2010年

全國旅遊及飯店業優秀人才培養基地

2010年中國飯店業年會組委會

公共事業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成立於2005年。該專業教師共承擔教育部社會科學規劃項目1項、寧夏回族自治區社科規劃項目4項、寧夏高等學校科學研究項目和北方民族大學科學研究項目7項。出版專著1部,發表論文30餘篇。在民族地區社會穩定、非營利組織管理、農村社會保障、農村社會發展等領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
專業課程設定方面,不斷加強課程建設與開發力度,建設校級精品課程一項,院級精品課程兩項,與校外研究機構合作開發課程一項。此外,積極加大實踐課程的比重。開設了辦公自動化、攝影等課程。為了開闊辦學視野,提升辦學水平,實踐教學方面,積極與校外機構開展交流合作。邀請校外專家來校開設課程、開展講座等。教師經常組織帶領學生參觀大中型企業、事業單位,進行認知實踐,並鼓勵學生走出課堂,主動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學生活動方面,舉辦了模擬新聞發言人大賽、模擬聯合國大賽等多項具有專業特色的學生活動。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得到顯著提高。2008年以來,多名學生入選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中阿經貿論壇志願服務工作。8人獲“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寧夏賽區二等獎。畢業生中,10%的學生考取國內重點大學碩士研究生,20%的學生考入各級政府和事業單位,40%進入國有大中型企業,30%的學生進入中小型企業。

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專業成立於2010年,本專業旨在培養掌握紮實現代行政管理理論基礎,具備較強社會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能在各級黨政機關、社會組織和企事業單位從事行政管理、人事管理、民族宗教事務管理、政策研究、行政文秘與公文寫作、會務會展策劃等工作,並具備深厚民族文化底蘊和公共領導力的套用型行政管理人才。開設的主要課程有管理學、政治學、會計學組織行為學行政管理學人力資源管理公共經濟學、公共政策學、管理學名著導讀、行政法學、國家公務員制度、申論、行政職業能力測試、電子政務等課程。學生將來的就業方向主要集中在: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的行政協理員,辦公室主任、行政主管、協調層或決策層高級助理,中外大中型企業前台秘書、行政主管、行政總監、總經理助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涉外經濟管理部門、經濟監督檢查等管理部門從事政策和法規研究及實際工作,學校、科研部門的教學或科研工作,大、中型企業和企業集團、公司的經營管理工作等領域。

人資管理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自2007年開始招生以來,學校和學院高度重視並大力支持該專業的建設,投資300餘萬建立人力資源測評中心,包括人才測評實驗室、行為溝通實驗室等。現有從事人力資源相關方向的教師9人,其中博士2人,副教授5人。畢業於清華大學、南開大學、西北大學、蘭州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北京林業大學等全國知名高校。
本專業旨在培養掌握管理學和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的理論知識;擁有人力資源管理技能,組織溝通、協調和領導技能,辦公室工作技能;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和職業精神;能勝任企業、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調研諮詢、政策研究等工作;並具備深厚民族文化底蘊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套用型人力資源管理人才。開設的課程主要有:管理學、經濟學、組織行為學、管理溝通、工作分析、招聘管理、培訓管理、績效管理、薪酬管理、勞動法、員工關係、員工福利、人員素質測評、財務管理、會計學、領導學、辦公自動化等。
在教學實踐中,結合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性強的特點,率先採用“任務驅動教學法”,並搭建課程實踐平台,成立了人力資源管理協會,發起了“模擬招聘大賽”、“模擬培訓師大賽”等集學生活動和課程實踐為一體的教學平台。提高了學生興趣,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對知識的理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工作分析》課程中,學生與校外企業中的人力資源部門合作完成相關的作業,建立了與校外企業互動的教學環節,既拓展了學生的實業,也加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對知識的理解。
堅持開放辦學,加強與社會的聯繫,在人員素質測評、工作分析、規範管理、戰略管理、績效薪酬、招聘培訓、員工關係等方面具有深入的研究,並積極與業界相關單位進行合作。2010年10月,邀請寧夏20多家企事業單位的人力資源管理專家,召開“寧夏HR人才培養和發展狀況研討會”。並將業界專家引入課堂,開辦《人力資源專業指導課》和《人力資源專題講座》,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前沿知識進行講授。2011年參加碩士研究生考試的9人中有5人被廈門大學等重點大學錄取。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0%以上。

辦學理念

創新精神為本,民族文化為源,尊重個性,倡導合作,提升素養,追求卓越

辦學定位

立足西北,面向全國,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培養高素質的管理人才

培養目標

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培養具備深厚民族文化底蘊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套用型管理人才。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