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理工學院

寧夏理工學院

寧夏理工學院(Ningxi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坐落在西北重工基地、塞上湖泊水鄉—寧夏石嘴山市。是教育部批准的國有民辦本科高校,是清華大學(重點支援西部高校)研究生社會教學實踐基地、研究生短期掛職基地。由東北大學、浙江工業大學對口支援寧夏理工學院。 寧夏理工學院創建於1985年,前身為曾文潔先生創辦的寧夏石嘴山聯合職業大學,2005年升格為普通本科院校,更為現名。 截至2018年5月,學校占地面積1400餘畝,水域面積3900餘畝,建築面積29萬平方米。學校設有各類實驗、實訓基地10個,館藏文獻42萬冊。學校下設11個二級學院,設定62個專業。學校現有專任教師400餘人,副高以上146人,“雙師型”教師70餘人,柔性引進自治區級特聘教授5人、首席專家4人、校級特聘教授6人、客座教授7人,具有碩士和博士學位的人數達到68.15%,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一人,全國三八紅旗手一人。全日制在校生11600餘人。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1985年,寧夏石嘴山聯合職業大學創建,經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為全區教育改革的試點單位;

1993年12月,原國家教委正式批准設定寧夏石嘴山職工大學,為全國首批進行學歷教育的5所民辦高等學校之一;

2000年8月11日,經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更名為“寧夏石嘴山職業技術學院”,從事普通高等職業教育;

2005年3月12日,經教育部批准升格為本科普通高等學校,更名為“寧夏理工學院”;

2009年,學校被列為學士學位授予單位;

2012年學校被列入區市兩級政府共建單位;

圖書館 圖書館

2013年學校成為清華大學研究生社會教學實踐基地、研究生短期掛職基地;

2015年學校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實驗樓 實驗樓

截至2018年5月,學校現有專任教師400餘人,副高以上146人,“雙師型”教師70餘人,柔性引進自治區級特聘教授5人、首席專家4人、校級特聘教授6人、客座教授7人,具有碩士和博士學位的人數達到68.15%,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一人,全國三八紅旗手一人。

石嘴山市人民政府功勳獎(1人):趙惠娥

國內引才312計畫:吳偉

第六屆全國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大賽三等獎:王博

院系專業

截至2018年5月,現有十一個二級學院兩個系,開設本科專業37個、專科專業25個,涉及8個學科門類。

教學單位設定一覽表

教學單位
馬克思主義學院 文理學院 電氣信息工程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
機械工程學院 建築與環境學院 繼續教育學院 實驗實訓中心
信息中心 外國語學院 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體育學院
藝術與傳媒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中心

專業設定一覽表

序號二級學院名稱專業名稱
1 機械工程學院 機械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汽車服務工程、工業設計、交通運輸
2 電氣信息工程學院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網路工程、自動化、物聯網工程
3 經濟管理學院 會計學、財務管理、審計學、電子商務、市場行銷、社會工作、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
4 建築與環境學院 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安全工程
5 文理學院 套用化學、製藥工程
6外國語學院英語、日語
7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路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8藝術系音樂學、環境設計、繪畫、動畫、播音與主持
9體育系體育教學
10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套用技術、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電子商務、市場行銷、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建築工程技術、套用英語、套用化工技術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已完成教學工程建設項目200餘項,其中國家級項目4項、自治區級100多項、教學改革項目16項;已形成4個教學團隊,有5門精品課程、3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3個自治區共享實驗基地、66個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獲自治區級以上教學成果獎4項;先後有150餘人次在國家級比賽中獲獎,760餘人次在省部級比賽競賽中獲獎。

自治區級教學團隊(1個):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教學團隊(劉麗梅)

自治區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自治區級精品課程(5個):機械設計、機械製造基礎、管理信息系統、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繪圖

自治區高等學校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1個): “2+2”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實驗區

中專骨幹教師國家級培訓基地 (1個):全國職業教育師資培訓重點建設基地

培訓基地(4個):職業指導教學訓練實習基地、自治區科普基地、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基地、專業人才培訓基地

校級精品課程一覽表

序號課程名稱二級學院名稱課程負責人
1 國際貿易實務 經濟管理學院 蘆曉瑞
2 面向對象開發工具 電氣信息工程學院 王海榮
3 C語言程式設計 電氣信息工程學院 郭瑩
4 建築力學 建築環境學院 陳輝
5 英語 文理學院 李群
6 液壓與氣壓傳動 機械工程學院 孫娜
7 Web程式設計 電氣信息工程學院 王慶月
8 電子技術 電氣信息工程學院 張翠玲
9 國際貿易 經濟管理學院 陳崗
10 機械製圖 機械工程學院 劉麗梅
11 稅法 經濟管理學院 柯小霞
12 電工實訓 實驗實訓中心 王帥
13 數控編程技術 機械工程學院 王強
14 大學英語語法 文理學院英語系 馬金貴
15 線性代數 文理學院 王璐
16 數據結構 教務處 馬雲
17 網路行銷 經濟管理學院 劉學雲
18 機械設計 機械工程學院 楊賀緒

實訓基地一覽表

序號基地名稱所屬專業領域
1成都鐵路局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土木工程、工程監理
2洛陽機車廠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3中鐵建築工程總公司電氣化公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4蘭州鐵路局迎水橋機務段、電務段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5中國南方機車車輛工業集團公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
6北京二七機車廠工業公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7中鐵工程公司第一工程局土木工程、造價、工程監理
8中鐵工程公司第七工程局土木工程、造價、工程監理
9中國北方機車車輛工業集團公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
10銀北汽車貿易公司汽車服務工程、管理類、經濟類
11北京賽爾凱達公司計算機科學技術、網路工程
12大連東軟信息學院計算機科學技術、網路工程
13寧夏亘元建築公司土木工程、造價、工程監理
14石嘴山恆建監理公司土木工程、造價、工程監理
15甘肅省第七建築工程公司土木工程、造價、工程監理
16石嘴山星瀚集團給水排水、安全工程
17銀川自來水公司給水排水、安全工程
18大武口發電廠熱能與動力工程、給水排水
19石嘴山發電廠熱能與動力工程、給水排水
20吳忠儀表廠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

•教學成果

序號成果名稱獎項名稱級別年份
1 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設定與課程體系改革與實踐 寧夏回族自治區教學成果獎 二等獎 2005
2 PRO/E虛擬裝配及運動仿真在機械設計中的套用 寧夏回族自治區教學成果獎 二等獎 2009
3基於組態軟體的DCS仿真教學開發平台的建立及套用寧夏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017
4基於“五個認同”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寧夏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017
5會計人員職業風險實驗項目設計與套用寧夏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017

對外合作

寧夏理工學院 寧夏理工學院

學校積極開展對外交流合作,2013年學校被列入教育部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校計畫,成為全國唯一一所列入此計畫的民辦高校,由東北大學對口支援,和東北大學聯合培養本科生“2+2”項目已覆蓋20多個本科專業,已選拔1000多名優秀學生參加該項目;2017年教育部再次批准浙江工業大學對口支援寧夏理工學院。近年來,先後與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美國阿蘭特大學、美國西北理工大學、日本城西國際大學開展“雙校園”項目等校際合作關係,分別開展了“2+2”,“3+1”,和“3+1+1”本碩連讀項目,已派送100多名學生赴國外學校進行短期和長期學習。

學校領導

職務擔任者
校長 趙惠娥
黨委書記 趙春光
副校長姚遠 吳偉 王萬智 劉學雲 關清凡

文化傳統

學校標誌

•校訓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校徽

校徽的中心是黃色的太陽神頭部造型,取自賀蘭山岩畫。寓示知識和智慧像太陽一樣照亮青年大學生的人生。寧夏理工四個白色的字型在藍色線條上呈現,向社會昭示學校坐落在巍峨的賀蘭山下,美麗的星海湖畔。

在校訓與太陽神光芒的邊沿有兩條邊線,一條是青年大學生精神成人的起跑線,一條是青年大學生學業有成,報效社會的起跑線。

社團文化

截至2014年6月,學校有Lab英語社、星湖書苑、法律宣傳社、桌球協會、武術散打社、跆拳道社、翱翔輪滑社、羽毛球協會、攝影協會、校辯論隊、知行社、寧夏理工學院紅十字會、寧夏理工學院青年志願者協會等13個社團組織。

寧夏回族自治區高校一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