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天山地震帶

北天山地震帶,包括烏魯木齊—西部邊界,是新疆五大地震帶之一。曾是新疆強震活動的主體地區之一,二十世紀上半期發生過3次7級地震和10餘次6級地震。

簡介

新疆處於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碰撞的前沿地帶。新疆有五大地震帶,由北向南分別是阿爾泰地震帶、北天山地震帶、南天山地震帶、西崑侖山地震帶和阿爾金山地震帶。烏魯木齊位於北天山地震帶,相對來說烏魯木齊是北天山帶弱活動地區。地震是一種自然現象,地震的發生就是由於地殼的不斷運動,在運動的過程中會不斷積累能量。當地殼裡的能量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尤其是達到了這個區域的臨界承受力的時候,就會破裂,這是一種能量的釋放。只要地球生存,地殼就會不斷的運動,這就會不斷發生地震。在任何地區發生大大小小的地震都是正常的。地震的發生有一定的規律,地震主要是沿著一些斷層進行分布,新疆的大部分的地震斷層是在山區,離大城市比較遠。從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史,自然遷徙有一種自然的、自發的驅利避災的趨勢,在過去發生過自然災害,人類就會遠離。現在的大城市這樣的地區可能是人們長期以來感覺比較安全的地方。新疆北天山地震帶1972-1982年期間的b值變化。發現在中強地震(4.8≤Ms≤6.0)活動時期,b值變化幅度明顯增大,並普遍出現b值升高的特徵:無震時期b值變化穩定,表現出大小地震比例關係明顯偏離指數分布的現象。基於測震學A6值、地震異常變化及空區等,對新疆北天山地震帶1970年以來5級以上地震進行了系統分析,形成了該區中強震初步預測方案,即:新疆北天山地震帶西區Ab值低於均值半年,東區A6值低於均值3年;出現3級以上地震空區;2°×2°異型區內地震異常增強;出現6個月以上地震平靜,就可綜合考慮作出5級以上地震的預報.利用流動形變測量資料,對北天山地震帶的地殼形變過程、特徵進行了分析討論,認為北天山地震帶地形變具有趨勢性、同步性、階段性,水平形變數大於垂直形變數,並且北天山地震帶的地殼活動方式繼承了新構造運動。同時,對北天山地震帶上的地形變與地震活動的關係也做了探討,認為地震前後,地殼在垂直形變方面具有“N”字形變化模式,並指出北天山地震帶在地震過程中有一形變衰減波存在。

地震帶分布

烏魯木齊處在地震帶上,巴楚縣、烏恰縣都發生過地震,新疆的地震帶分布情況。相對比較弱。地震帶活躍情況如何?比如伊犁是6.0級地震,不斷還有餘震發生。

中國七大地震帶分布

中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之一,僅1900-2007年,我國大陸發生7-7.9級地震70次,8級以上地震6次。中國大陸強震分布為西強東弱。這是中國地震最顯著特徵。有歷史記載,以東經107°為界,西部共發生7級以上地震91次,東部發生27次。當然不含台灣和東北。但由於東部人煙稠密,地震形成的損失遠大於西部。地震活動西強東弱,原因在於中國大陸構造變形的主要動力來自印度板塊對青藏高原板塊的推擠。中國大陸強震具有明顯的分帶性,強震沿地震帶集中發生。
——新疆的強震主要沿南天山和北天山地震帶發生。特別是南天山與帕米爾交界的烏升地區,更是全球大陸強震高發區,地震類型以擠壓逆沖為特徵,反映天山山脈向塔里木和準格爾盆地的雙向逆沖作用。
——青藏高原的強震多數發生周邊地震帶上,其南邊是弧形的喜馬拉雅山地震帶,有歷史記載共發生5次8級以上地震,東邊界是著名的南北地震帶。5.12汶川大地震就發生在這裡。北邊界是祁連山——阿爾金地震帶,,也控制了一系列七級以上地震的發生。高原內部的強烈地震則主要發生在一些大的斷裂帶上。如1954年西藏當雄8級大地震發生在嘉里斷裂帶上,2001年崑崙山口西8.1級地震發生在崑崙地震帶上。
——川瑱地區也是中國大陸地震活動強烈的地區,有歷史記載以來7級地震發生23次,主要沿鮮水河——小江地震帶和填西(騰衝——瀾滄斷裂0)地震帶分布。
——陝西渭河盆地、山西盆地、內蒙河套盆地帶、銀川盆地和六盤山區組成的鄂爾多斯周緣地帶,則是另一個強震活動帶,控制了有歷史記載以來19次7級以上地震。其中1556年陝西華縣8級大地震及後續次生災害造成83萬人死亡,是有歷史記載以來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地震災害。1920年寧夏海原8.5級地震,形成了長達215公里的地表破裂,造成20萬人死亡。
——華北平原地震帶,有歷史記載以來發生7次7級以上地震。東部沿郯城——廬江斷裂帶,1668年發生過8級強震。北邊界張家口——渤海斷裂帶與盆地、內北北東斷裂帶的交界地帶,往往是強震的孕育場所。1679年三河——平谷8級地震和1976年唐山7.8級地震。華北平原7級以上地震還沿內部主要活動斷裂發生,如1937年山東省磁縣和1966年邢台地震。1668年的那次強地震,致使古邳縣城整個沉入地陷中,成了一片汪洋。
_______東北吉林黑龍江一帶的7級地震發生在600——700公里深度範圍內,不對地表形成強烈破壞。是太平洋板塊下插入日本島嶼和中國大陸之下的結果。
——除了福建和廣東東南沿海首台灣海峽地質構造運動影響,發生過7級強震活動以外,中國大陸其他地區強震活動相對較弱,一般很少發生7及以上破壞性地震。
當然,還有一些能誘發地震的因素,比如攔河築壩蓄水、核試驗、宇宙引力、潮起潮落等人為和自然界的一些不可抵抗的外力,也可能引發地震。

地震帶與斷層

地震源於地殼斷層的相對運動,也就是說如果能避開斷層所處的斷裂帶就能避開地震的傷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