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盤山地震帶

六盤山地震帶

六盤山地震帶東起陝西寶雞,西止甘肅的昌馬,長約i 200 km,呈北西向展布在青藏塊體的東北緣區Ⅲ.該地震帶由一系列NWW 、NW 以及NNW 向第四紀活動十分強烈的斷裂構成。

簡介

中國國內地震帶分布中國國內地震帶分布

六盤山山地東坡陡峭,西坡和緩。為強烈地震帶,1920年海原發生8.5級地震。降水量較周圍高原稍多,高山上有小片松林,其餘部分為草地。發源於山地北側的清水河向北流注黃河,東側為涇河上游,西南側諸水匯入葫蘆河,再入渭河。南段隴山古稱隴坂,南北長約100公里,海拔2,000公尺左右。山勢陡峭,為渭河平原與隴中高原的分界。

六盤山地震帶東起陝西寶雞,西止甘肅的昌馬,長約i200km,呈北西向展布在青藏 塊體的東北緣區Ⅲ.該地震帶由一系列NWW、NW以及NNW向第四紀活動十分強烈的斷裂構成], 主要表現為擠壓逆沖和左鏇走滑運動,歷史上發生過lO多次7級以上強震或大震.僅2O世紀以來,就先後發生了l920年海原8.5級、1927年古浪8級和l932年昌馬7.6級3次大震.其頻度之高,強度之大,在中國大陸實屬少見.近年來,該帶中強地震活動頻繁.地震工作者從不同角度對該帶已做了不少的工作,對該帶1950年以來的5級以上地震和1970年以來的2.8級以上地震樣本進行了整體和分區統計,以研究該帶中強地震的活動規律及震前異常特徵,得到的結果將有益於今後對祁連山六盤山地震帶中強地震的預測.

套用研究

祁連山—六盤山地震帶分為東、中、西三段,以分段的方式研究了該帶中強地震的遷移特點,並對各段地震活動進行了統計研究,得到各段的遷移規律和各段中強地震震前異常特徵.採用極值理論求得崗貝爾分布b值,可以克服目前廣泛使用的求b值的方法對資料要求高的弱點.根據中強地震發生前小震出現偏離泊松分布的現象,構造泊松分布符合度Yn值.將這兩種參數具體套用於銀川-河套地震帶和祁連山-六盤山地震帶進行預測檢驗.結果表明在兩個區域崗貝爾分布b值和泊松分布符合度Yn值對中強地震映震效果均較好.

地震帶與斷層

地震源於地殼斷層的相對運動,也就是說如果能避開斷層所處的斷裂帶就能避開地震的傷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